公安院校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基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视角

2013-04-10 13:15:31刘孝云叶民锋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科研项目公安

刘孝云,叶民锋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公安院校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基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视角

刘孝云,叶民锋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有助于培养具有职业创新能力的警务人才。目前,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公安院校应提高对学生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从加强管理、优化机制、强化指导、营造环境等方面加强和促进学生科研的工作,培养具有职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警务人才。

公安院校学生;科研项目研究;职业创新能力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安机关应适应新形势,不断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由此,如何培养出适应日益变化复杂的社会治安管理环境,具有职业创新能力的新型警务人才,是当今公安院校教育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让学生较早地参与公安科研项目的研究是公安院校培养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所指的“学生”主要是指在公安院校学习的未取得警察身份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一、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职业创新能力与公安院校学生职业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发现、揭示事物内部新的联系、新的关系的能力。其主要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培养和锻炼,而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1]

职业创新能力是指在从事某一职业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公安院校属于行业院校,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警务工作。因此,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应是警务创新的能力,是在从事警察这一职业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以严谨的法律精神,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等武器,创新性地解决社会治安管理、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各种问题,推动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二)公安科研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

一般来讲,科研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2]这些活动既是对以往知识的整理、对现实存在的调查,也是对事物本来属性的调查、探究,揭示其规律。整个研究过程是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而且是基于普通意义上更加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学习过程。

公安科研是指紧密结合公安实战,凸显公安特色,突出成果应用的科学研究。公安科研主要任务是紧密围绕新时期公安工作的特点,紧贴公安实战的需要,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公安科技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并积极拓宽横向协作途径,直接为公安实践服务。[3]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结合专业学习,通过一定的渠道或平台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当中,包括选题、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结论的得出等活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专业学习的内容,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目前来看,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协助教师搞好科研的前期调查和资料收集而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当中,也就是当教师的科研助手。二是参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如参加“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三是自主申请科研项目(一般为学生校级科研项目),学生自己作为“项目负责人”,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申报开展研究。

(三)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是创新型公安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在促使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治安现状,洞察社会治安问题,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培养警察职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治安现状,培育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调查的过程、一个学习的过程。公安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从事公安工作的人民警察只有在了解社会、了解社会治安的情况下,才能寻求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是让他们带着任务对社会治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激发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以问题、任务为导向,对公安管理的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项目的立项、调查、研究过程中,将积极的思考、探究、质疑、发现贯穿其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育。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警务人才。创新的前提是研究,因此,让学生较早地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成为创新型公安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科学研究需要科学的态度。同时,科学研究是一项与挑战、寂寞、失败相伴的工作,要有耐心和韧劲。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能使他们在科研活动中逐步懂得和形成严谨的研究态度,明白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修正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创新的成果。而这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和良好的研究品质,能使学生在正式进入公安工作具体岗位之后,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制约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因素

近年来,公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出并构建了公安院校与公安实战单位合作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公安院校与公安实战部门共同培养公安人才的良好格局,公安实战部门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学生开展科研调查和研究具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但在开展学生科研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诸如管理未形成合力、机制不健全、指导不到位等制约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因素。

(一)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管理没有形成合力

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涉及学校的诸多部门,如团委、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以及专业教学部门等。而且,由于分工的不同,各相关部门对学生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也不同,相互之间往往缺少沟通和协作,难以形成管理合力,管理成效也难以保证。如动员和宣传的不到位,学生普遍对科研项目的申报流程不是很了解,对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意义认识不足。另外,由于学生科研成果的认定、奖励、表彰等涉及多个不同的部门,信息沟通不足或不畅,往往使得对学生科研奖励等成为一纸空文。

(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机制不健全

调查表明,学校的组织与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必备的物质、资金保障,奖励、表彰强度不够是阻碍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4]究其原因,在于运作过程中动员、保障、激励等机制还不健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学生科研工作发展的功能。动员不足、培训不及时、指导不到位、奖励不给力等,导致仓促申报、突击研究、成果束之高阁等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大学生科研成果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积极性。

(三)高质量的科研指导比较缺乏

科研项目研究过程基本都要经过选题、研究设计、研究过程、研究报告的撰写、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本着科学的精神创造性地独立完成。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治安管理问题中恰到好处地选题、进行项目论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或实验、拟写研究报告或下结论等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科研指导。而一份调查表明,阻碍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恰恰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5]

另外,对学生科研指导质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加大,公安院校产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体来看,多数公安院校存在科研基础相对较弱的问题[6],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强,教师的科研课题相对较少等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由于教师本身缺乏科研项目的研究经验,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造成对学生科研项目或毕业论文的指导流于形式。

(四)学生参与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的氛围还未形成

其实,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或者主要功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多数学生在科研方面存在着不熟悉、不专业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帮助学生在科研能力方面得以成长。但从总体来看,由于地区差异、办学规模、办学类型的不同,公安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别明显,部分公安院校对科研的投入比重较小,科研水平也参差不齐,师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而且,一些公安院校少有学生参加的学术社团,很少举办学术讲座,科研成果竞赛也没有很好地加以开展。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制约了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导致公安院校学生的科研成果难能走出校园。

三、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若干建议

面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诸多制约因素,作为培养创新型警务人才主阵地的公安院校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科研平台,从加强科研管理、完善科研机制、强化科研指导、营造科研氛围等方面优化公安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

(一)加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管理

要使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活动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合作,形成学生科研管理工作的合力。

1.成立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应由分管校长任组长,主要成员应由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团委、教学管理、专业教学系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这种由分管校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成立,在实现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宏观指导和规划的同时,也有助于协调各相关部门在学生科研管理中的关系,形成管理的整体合力。

2.发挥科研管理部门在学生科研工作的谋划、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研究方法的培训等功能。科研管理部门应从学校科研的整体目标出发,制定相关学生科研管理规定,从目标、组织、管理、奖励等方面整体谋划学生科研工作。同时,利用科研管理部门的优势资源,加强对学生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方法的培训。

3.发挥团委、学生管理部门在学生科研工作的宣传与动员、考评与激励作用。团委和学生管理部门应在学生科技创新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关规定,适时在学生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员,举办学生学术沙龙,开展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并对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分子和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4.发挥专业教学部门对学生科研活动指导的整体优势。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即师生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在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学相长的观念,积极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并把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7]

(二)优化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机制

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公安院校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运作系统,形成包括科研动员、科研培训、科研指导、科研激励等机制,从而保证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规范、高效地运行。

1.动员机制。动员是指发动学生以参加科研活动。将学生科研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入学生手册,让学生在入学伊始,就能了解学校在学生科研方面的要求、渠道、管理措施和奖励等。在校园开设学生科研成果展,展示公安院校学生科研成果。另外,按计划尽早在学生中开展项目申报动员,鼓励学生组成科研兴趣小组,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的申报。

2.培训机制。科研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科学研究的选题、规范、科研申请书的填写、研究设计等问题向学生进行培训。对学生开展科研培训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从公安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训、实习的规律来看,可以从入学开始进行科研培训,让学生较早地了解并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

3.指导机制。教师对学生科研的指导是落实公安院校学生科研的关键。指导教师在选题、研究设计、研究(推演)过程、研究报告写作、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公安院校应选择优秀专业教师或实训、实习指导专家对学生科研进行指导,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预研究以及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对科研指导人员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学生科研指导工作的稳步推进。

4.激励机制。任何好的选题、好的制度,都是要靠人来执行、来完成。由此,要激发公安院校学生科研的积极性以及指导教师的热情,就需要有科学的激励机制。要充分保护、发扬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精神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公安教育的使命,一是要加大对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的资金支持以及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并作为关键因子纳入评优等体系。二是要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奖励,对取得优秀学生科研成果(如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得以公开发表、在大学生科研成果比赛中获奖等)的指导老师进行一定的奖励等。

(三)强化对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

要强化对学生科研项目指导,创新学生科研项目指导方法,将对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的指导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1.创新指导方法,将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引入学生科研项目指导。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要围绕着具体而复杂的任务和问题展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反思式学习、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8]

将PBL课程理念引入警察教育培训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功的实验。其初步的研究成果为,经过PBL培训的新警的优点是善于交流、善于运用决定性思考、善于解决问题、更加足智多谋。[9]公安院校推行的问题导向、任务导向等课程已经具有了PBL的雏形。因此,要将PBL引入学生项目研究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自主申报课题、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找出对策或形成结论,完成对问题的探究,让教师全程参与这种以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起始点的项目研究。

2.将对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的指导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指导学生探究以形成好的选题。公安教育与公安实战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广泛,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或课题的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来完成,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实训实习的感性认识以及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的思考中进行选题。[10]这些选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供,关键是这些选题应凸显公安特色,符合学生科研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研究设计。确定好选题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这些选题的科学性进行评估和论证。教师可在前期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和研究的技术路线。

(3)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调查和研究。通过定期召开项目小组讨论会,做好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研究强调团队合作的力量,因此,在项目小组讨论会上,应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做好会议记录,这也是PBL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在共同学习和探讨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力、责任心以及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4)对学生科研项目进行跟踪评估。教师应按计划对项目研究进行跟踪评估,不断对问题进行修正。特别是中期检查和结题,通过过程管理和评估,掌握项目研究的进度,避免研究中产生的偏差,及时对研究计划进行调整,保证研究的质量。

(四)营造激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良好氛围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需要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公安院校应形成激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氛围。通过成立学生学术社团、开展学术讲座、深入公安一线调查、开展科研成果竞赛等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1.成立学生学术社团。公安院校要成立具有公安特色的学生学术社团,并在公安院校团委、学生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学术活动,如进行社会调查、创设社团报刊、开办科研沙龙等,形成一定的科研专项课题,成立一支构成合理的科研队伍,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2.举办学术讲座。为提高公安院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水平,活跃科研氛围,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是一条重要途径。公安院校的学术讲座可以有国际讲坛、专家讲坛、公安局长讲坛、警魂讲坛等,这些讲坛将从不同的视角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从这些讲坛中,学生可以了解国际、国内警务现状及警务理论、警务科技的发展前沿,知晓公安实战中亟需解决或研究的问题,以及从事警务研究、公安法学研究、公安社会调查的方法等。这些学术讲座的举办,对活跃公安院校的科研(学术)气氛、增强学生科研热情将起到重要作用。

3.开展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成果的鉴定可以是指导老师的认可,校内外专家的评定。定期开展学生科研作品的竞赛,可以激励学生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认真打磨,在指导老师专业指导下(甚至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讨论)一遍遍地修改,使学生的科研设计或成果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美,从而使公安院校学生学术和科技成果走出校园,迈进更大的舞台。同时,开展学生学术科技竞赛,让学生在参加科研竞赛的过程中真正接受科学的洗礼,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

卡尔•萨根曾经说过:“科学方法似乎毫无趣味、很难理解,但是它比科学上的发现重要得多。”公安教育应是“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公安院校通过加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等途径,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在复杂的公安工作中成为自主创新的警务人才。

[1]王磊.浅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2Xkvm6QiD_ces RFDDNQkYOmjrxfCwV5Lea60zfkjGwoJhJZX3TqKdPw7 JtHN83H9[OL/EB].科研.百度百科.

[3] 张连举.公安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0,(4).

[4] 蔡雅萱,马丽媛,陈立娜.高校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调查研究[J].学周刊,2011,(15).

[5] 蔡雅萱,马丽媛,陈立娜.高校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调查研究[J].学周刊,2011,(15).

[6] 张连举.公安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0,(4).

[7] 浙江警察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调查与研究课题组. 浙江警察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调查与研究[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3).

[8] 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

[9] 郑万新.警察教育的变革与创新——2012年上海国际警察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27-37.

[10] 刘东.公安院校开展学生科研工作的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Explore on the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Innovate of Students in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the View of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 c Research

Liu Xiaoyun, Ye Minfeng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Shanghai 200137, China)

In order to respond the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innovate of students in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xplored ways of th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on scientifi c research.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 the fi elds of scientifi c research to condition each other. Therefore, we should tighten up the management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to train men for profession.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 c Research;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Innovate

D631.15

:A

:1008-5750(2013)06-0069-(05)

10.3969/j.issn. 1008-5750.2013.06.012

2013-11-08 责任编辑:孙树峰

刘孝云(1968- ),女,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科研中心副教授;叶民锋(1958- ),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科研中心实战研究室主任,高级教官。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科研项目公安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创新科技(2015年9期)2015-12-15 07:04:09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