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春,刘 莹,戢 敏,黄德铨
(1.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石家庄市中医院肛肠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四川 成都610072)
苦参汤加减联合硫酸镁治疗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疗效观察
唐太春1,刘 莹1,戢 敏2,黄德铨3
(1.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石家庄市中医院肛肠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四川 成都610072)
术后切口水肿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切口水肿会加重肛门疼痛、坠胀感,影响切口愈合。我们用苦参汤加减熏洗坐浴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出现肛缘水肿的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9~76岁,平均43.87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74岁,平均41.35岁。两组性别、年龄、水肿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用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苦参40g,黄柏20g,蛇床子20g,苍术20g,银花藤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地肤子15g,花椒10g,红藤15g,石菖蒲15g,当归15g,芒硝15g。入2000mL水中煎取药汁约1500mL,先趁热熏蒸肛门,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坐浴15min。常规换药。1日1次,14天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苦参汤熏洗坐浴基础上另用50%硫酸镁溶液外敷治疗。便后先使用苦参汤加减坐浴(方药同对照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的无菌棉球敷于肛缘水肿处,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
治愈:水肿消失,无不适症状。显效:水肿范围缩小超过2/3,疼痛明显好转。有效:水肿范围缩小超过1/3,疼痛减轻。无效:水肿、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肛缘水肿在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后较常见。其主要是因为手术本身损伤、术中外痔切口设计不当、创面压迫过紧或过松、术后便秘及术后切口感染引起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潴留而形成。
中医认为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是由于创口湿热下注,热毒内壅,经络受损,血行瘀阻肛门而引发。临床上除通过改进手术方式、尽量减轻手术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创面敷料填塞压力适度、术后常规润肠通便、预防控制感染等方法预防术后水肿外[1],对出现水肿情况应积极治疗。
苦参汤加减方中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消肿,蛇床子、地肤子清热、燥湿、止痒,银花藤、蒲公英、红藤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石菖蒲化湿宁神,花椒燥湿止痛,当归、芒硝活血化瘀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活血消肿之功,具有抗炎、抑菌、扩血管、止痛作用[2]。50%硫酸镁为高渗溶液,其通过镁离子的高渗性把水分子从细胞内吸出,使细胞脱水消除水肿,并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痉挛解除、细胞、组织间液减少、组织压力下降、组织间液回流顺畅、水肿消退[3]。同时镁离子也可抑制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有效预防静脉反应性疼痛[4]。二者联合用药,能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增强清热除湿、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加快水肿消退,促进愈合,缩短疗程。
[1]常为伟.迈之灵片防治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2):642.
[2]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3-337.
[3]高凤岐.肛门术后硫酸镁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49.
[4]杨薇.肿瘤患者化疗静脉炎防治效果的临床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7,23(2):158.
R657.18
B
1004-2814(2013)05-342-01
2013-02-28
黄德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