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

2013-04-09 05:30林洪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呼吸机通气

林洪波

在危重症急救治疗中,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关系到主要脏器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环节[1]。急诊科是医院各类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常有病情危重且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院内转运,而转运过程中对人工气道和呼吸道的管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187例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87例,男107例,女80例。年龄23~65岁。重型颅脑外伤72例,多发伤、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30例,重度农药中毒11例,脑出血合并脑疝22例,溺水24例,重度中暑9例,昏迷待查8例,其他11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呼吸衰竭,其中经口气管插管155例,经鼻气管插管32例。均需进行机械通气支持呼吸,转运途中使用706型急救呼吸机进行通气。

2 转运前的安全管理方法

2.1 强化风险意识,完善转运流程,提高应变能力 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学习各种疾病的观察要点,科室制定有“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工作流程”、“急诊科转运患者的管理制度”和“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知情同意书”。并制定有如管道脱落、仪器故障、患者跌倒/坠床、躁动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各类疾病患者怎样安全转运的演练,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2.2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医师在转运前需全面、认真、系统评估患者病情是否适合转运,内容包括心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电解质、呼吸和循环功能等。护士必须充分了解病情及目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和各管道的名称、位置及通畅性,评估患者自主呼吸的强弱、痰液的性质及量、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机使用的模式,预见性掌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3 急救仪器、药品、物品的准备 准备好转运用的便携式呼吸机,检查呼吸机的性能是否良好,氧源、电源是否充足。同时备急救盒,内有简易呼吸囊装置1套、注射器若干、地塞米松、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镇静剂等急救药物、留置针各型号2枚。同时检查监护仪、便携式吸痰器性能是否良好,电源是否充足,监护仪应具有心电监护、血压、指脉氧、除颤等功能。

2.4 患者的准备 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检查并妥善固定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管道,气囊压力,注明各管道的名称、置管的时间和长度,排空各引流袋并做好引出量、颜色、性质的记录,充分吸引口、鼻腔、气道分泌物。烦躁不配合患者给予适当镇静,予约束带约束肢体,但应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为防止患者途中缺氧,搬运前充分给氧,测潮气量达到300 ml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呼气末PaCO2在35~45 mmHg,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平稳后再搬动[2]。

2.5 向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 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详细、明确地告知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预后,取得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并在“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转运。

2.6 畅通绿色通道 转运前要和相关科室进行联系,做好接诊准备。电话通知电梯管理人员,减少等待时间,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时间。

2.7 安全搬运 搬运时原则上应有2~4人同时进行,且用力均匀,动作一致,以防因头部扭曲和前屈而加重伤情[3],特别是有脊柱、脊髓损伤或多发伤患者,搬运时应保持同一直线。搬运前先整理、固定各管道,避免堵塞、脱落、扭曲、牵引过度等。床栏性能好,各种仪器固定放置。搬运动作正确,做到轻、快、稳,并符合节力原则。用平车转运时,患者头部应在大轮一端。

3 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

3.1 病情观察 护送护士在转运过程中始终站在患者头侧,以便观察病情,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处于高处[4]。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八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皮肤黏膜情况。可通过监护仪观察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但应与由于患者躁动或道路颠簸等干扰下的监护示波相区别,并及时将患者的治疗、护理、监护及病情变化规范、完整地记录。随时观察人工气道的固定是否妥当,确保管道位置正确、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呼吸机送气时胸廓是否起伏。颅脑损伤患者转运途中避免剧烈震动,最好使用头部固定器固定,随时进行GCS评分及瞳孔的观察。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敷料渗血情况以及骨折固定肢体血液循环情况。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要立即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根据“就近原则”,到最近的科室或呼救附近医护人员协同抢救。

3.2 保证呼吸机运转正常 严密监护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各管道的衔接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高氧浓度,保持呼吸管路密闭通畅不漏气,密切注意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节律和呼吸机是否同步,机械通气后通气量是否恰当。如果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表示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通气状态良好;如果患者出现烦躁,呼吸机报警,应及时查明原因,观察是否有管道脱落、扭曲、痰堵、人机对抗等现象,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而人机对抗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呼吸机治疗效果,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治疗。

3.3 转运后的交接 到达目标转运科室后,护送人员与病房接诊人员一起进行病情、管道、用药、特殊检查结果、皮肤等交接。病情平稳者,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病情不平稳或急需手术者,可暂时不搬运,以免加重病情,待病情平稳后再考虑过床。接诊人员在《急诊科转运患者交接记录本》上确认并签名及到达科室时间,即进行“清单”的方式进行交接[5]。

4 结果

在转运18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有12例发生意外,1例为患者发生躁动,自行拔除气管导管,护送人员立即给予面罩加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4例出现输液管道扭曲而护送人员未及时发现导致堵塞,需重新置管输液;3例出现呼吸机故障,3例出现监护仪故障,均及时给予了处理;1例在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后恢复心跳。因急救物品、药品准备充分,12例患者均能安全送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无转运安全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成功转运。

5 讨论

机械通气患者虽然院内转运仅需短暂的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但是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和隐患,这就需要转运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观察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及过硬的急救技能。转运前对患者的充分评估、急救药品与物品的准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相关科室的协调是安全转运的基础,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加强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管理是机械通气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因此,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发生错误的概率也高[6]。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1] 赵 佳,徐彩娟.ICU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3):179-180.

[2] 张桂兰.ICU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行CT检查的监护[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6:43.

[3] 何梦乔,钟后德,毛任忠主编.实用急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05.

[4] 章晓幸主编.护理学基础[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5] 陈宏勋,姚 韵.2007年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国家患者安全目标[J].上海护理,2007,7(5):80.

[6] 钱 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猜你喜欢
急诊科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