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桥 张咏梅 曾芬莲 宋凌霞 陈凌云 卢美玲
90% ~95%的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静脉输液已成为治疗的主要途径。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操作内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输液渗出就是其中之一,已构成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安全问题[2],由此引起的外渗性损伤也备受关注。当输液致药物外渗后,若不及时处理,将对血管、局部组织,甚至神经、肌腱等造成损伤[3~4],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众多不便。据报道,不同年龄人群同一时段的输液外渗率为2.3%,新生儿输液外渗率更是高达23% ~63%[5]。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对经外周静脉给药引起的药物外渗性损伤采取及时恰当的防护措施可减少或避免渗漏性损伤的发生,避免或减轻对患者的伤害,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临床上造成静脉外渗的药物有多种,但其外渗后所引起的损伤却大同小异,常见的易引起输液外渗的药物有阳离子溶液,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高渗液,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血管收缩药,如阿拉明、多巴胺;抗肿瘤药,如氨甲喋吟、阿霉素等。渗漏发生率阳离子溶液最高,占40%;高渗液次之,占35%;血管收缩药占20%;抗肿瘤药占5%。这些药物渗漏后通过溶脂作用破坏细胞膜,或与皮下组织细胞中的DNA,RNA等结合,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坏死,造成机体静脉损伤和局部组织损伤以及引起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时需及时切开减压甚至手术治疗[6,7]。因此,无论是哪种药物外渗,均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寻找外渗的原因,并采取快速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损伤的发生。
2.1 药物因素 药物经静脉输入后,会对血管产生刺激性,是导致药物外渗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1)内在因素。药物种类、药物自身的理化因素,如药物浓度、渗透压、酸碱度,药物过敏反应及毒性作用等。(2)外在因素。药物输入速度、剂量、温度、持续时间等。
2.2 患者因素 主要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配合度、血管营养状况及其解剖因素和舒缩状态等,这些都是导致药物外渗的常见因素。
2.3 护士因素 如护士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细心,未及时巡视患者输液情况;技术不够娴熟,造成血管机械性损伤;对患者的相关健康宣教不到位等。
2.4 其他因素 如环境温度过低致血管收缩,穿刺困难等。
3.1 物理疗法
3.1.1 冷敷、热敷 (1)冷敷。早期局部冷敷可起到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减慢血流的作用,从而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控制炎症扩散。冷敷还可抑制细胞的活动,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减轻疼痛,在早期控制外渗性损伤中作用明显[8],对于一般性药物外渗,效果优于热敷[9]。(2)热敷。热敷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组织中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加快毒素、废物排出,减轻疼痛和水肿,有利于组织的恢复。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阳离子溶液及高渗液的外渗治疗,通常1~2日便可恢复受损组织[10]。局部使用冷敷还是热敷主要取决于外渗药物的种类。
3.1.2 其他特殊理疗方法 常见的有红外线热疗、微波理疗等,可产生热效应,起到镇痛、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加快代谢等作用,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和排出,多与24 h后配合其他药物或方法使用,单独和立即应用特殊理疗的少见[11]。
冷热敷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需花费等优点,但使用时要注意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特别是昏迷、瘫痪或术后未清醒的患者,应避免冻伤或烫伤;其他特殊理疗方法需专业人员操作,掌握好适宜的时间和高度等,以免灼伤或烧伤。
3.2 局部封闭 局部封闭是通过注射药物或相应的拮抗剂产生稀释、拮抗等作用,阻止外渗药物和组织细胞结合,对抗渗漏损伤,效果肯定,但此过程也给患者带来多次穿刺的痛苦。常用的药物有0.25% ~1%普鲁卡因、酚妥拉明、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等,联合使用效果更佳[12]。
3.3 局部药物外敷
3.3.1 西药制剂
3.3.1.1 硫酸镁 硫酸镁作为药物渗漏的传统防治方法,有效性肯定,可用于多种药物渗漏处理,主要通过其阻滞神经传导、高渗性以及镁离子扩张血管发挥作用,临床上常用浓度为25% ~50%[13,14]。但硫酸镁也有湿敷过程蒸发快、易干燥结晶、反复频率高等缺点,以致疗效欠佳。
3.3.1.2 乙醇 乙醇是挥发性液体,外敷时易吸收和带走机体热量,起冷敷作用,并可刺激皮肤血管扩张,解除血管痉挛,具有消肿、止痛功效,可用于葡萄糖酸钙、20%甘露醇等药物外渗;作为医用消毒剂,乙醇具有消毒抑菌、抑制炎症、局部麻醉等作用,常用浓度为75%和95%;另外,乙醇还可作为某些药物的溶剂,起协同作用。研究显示[15,16]乙醇减轻疼痛,减少液体外渗效果满意。
3.3.1.3 喜疗妥 喜疗妥主要成分为多磺酸黏多糖,具有抗炎、抗凝和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可阻止外渗并促进外渗药液吸收,减轻渗漏损伤[17]。
3.3.2 中药制剂
3.3.2.1 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及根茎均可入药,味苦、微寒,含丹参酮甲、丹参酮乙、丹参酮丙及维生素E,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养血安神,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可促进外漏在组织中的药液通过血管内外物质交换及淋巴循环的方式使之回流至血液循环当中。临床研究[18,19]表明,单用丹参或联合茶油湿热敷对渗漏防护均有很好效果。
3.3.2.2 止痛消炎软膏 止痛消炎软膏为外用中药,成分主要有独活、生天南星、芒硝等,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用于输液外渗效果优于硫酸镁[20]。王蓉蓉[21]采用红外线照射配合止痛消炎软膏可显著减轻会阴切口硬结疼痛,促进消散,可据此推测,止痛消炎软膏对于药物渗漏造成的硬结和疼痛等也有较好疗效。
3.3.2.3 马铃薯片 新鲜马铃薯因含有龙葵碱、生物茄碱,具有加强血液流通和兴奋平滑肌作用[22],并含有大量淀粉,呈高渗透性,用于静脉输液外渗,可快速吸收外渗水分和致痛物质,达到消肿止痛作用[23]。
3.3.2.4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有化瘀活血、止血止痛、消肿抗炎等功效,对输液引起的外渗性损伤[24,25]可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3.3.2.5 其他中药 如意金黄散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消肿止痛快、有效率高等优点[26],可用于静脉外渗性损伤的防护[27]。报道证明,红花甘草散外敷静脉炎、输液渗漏处,防护效果好,将红花甘草散用于肌内注射后引起的硬结,结果显示,对各级硬结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且镇痛效果明显,可由此推测,红花甘草散对于药物渗漏造成的硬结和疼痛等也有较好疗效[28]。丝瓜络可用于防治静脉输液渗漏、软组织损伤,具有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等功效[29],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30]。季德胜蛇药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应用临床观察,在消肿止痛等方面效果均优于硫酸镁[31,32]。
局部药物外敷作用快,可针对患处用药,防护和减少渗漏性损伤,但各种药物的使用时间和频次尚未统一,某些药物还存在致敏现象,限制其使用;同时,由于需要包扎和固定,因此限制了患者相应的活动。
3.4 贴剂 康惠尔透明贴是一种亲水性很强的水胶体敷料,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胶体),与粘性材料、人造弹性体和塑型剂等构成主体,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外渗的物质和毒素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可缓解药物渗出后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和疼痛[33,34]。另有报道美皮康、楚天舒心贴、曼吉磁贴、银离子敷贴等对药物外渗后损伤均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贴剂具有使用方便、作用持久、针对性强直达患处等优点,但其价格较高,一般不为患者首选,而目前研究的热点中药透皮贴剂则有望达到药效与价格的平衡选择。
经外周静脉给药致药物外渗后将对血管、组织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伤害,也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工作及难度。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多种药物和方法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多数是与硫酸镁或冷热敷比较而得出结论,各药物和方法之间的直接防护效果比较少见。所以,针对同一药物渗漏进行不同药物或方法防护效果的比较,找到更好的特效防护措施还值得广大同仁探究。此外,由于外渗药物不同、损伤机制不同、各种药物和方法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若能找到某种药物或方法,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药物渗漏损伤,将会给护理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1]谢 贞.美国2006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摘登(一)[J].中华护理教育,2007,4(4):F0002.
[2]丁 力,姜安丽,叶旭春.常见住院病人安全问题及病人自身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34 -36.
[3]Jordan K,Grothe W,Schmoll H J.Extravasa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prevention and therapy[J].Dtsch Med Wochensch,2005,130(1-2):33-37.
[4]Santoshi JA,Pallapati SC,Thomas BP.Hand contracture:an unusual sequel of intravenous fluid extravasation in the neonatal period[J].J Postgrad Med,2008,54(3):244 -245.
[5]毛惠娜,刘雪琴.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71 -73.
[6]Chen TK,Yang CY,Chen SJ.Calcinosis cutis complicated by compartment syndrome following extravasation of calcium gluconate in a neonate:a case report[J].Pediatr Neonatol,20lO,51(4):238 -241.
[7]Ragland R 3rd,Moukoko D,Ezaki M,et a1.Forearm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the newborn:report of 24 cases.J Hand Surg AM,2005,30(5):997 -1003.
[8]曾玉琼.静脉注射药物外渗性损伤及护理[J].中外医疗,2009,26:51.
[9]林 娜,刘晓伟.外周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及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94.
[10]朱梅萍,杨建萍.生姜外敷治疗输液引起的液体外渗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55.
[11]谷小燕,何红燕,廖建鄂.两种方法治疗诺维本静脉外漏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32 -33,39.
[12]董新寨,艾永宁,李跟娥.地塞米松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与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7B):1837.
[13]赵 斐,洪哲云,陈丽萍.25%硫酸镁在静脉输液外渗中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0,22(4):96 -97.
[14]叶芊芊,徐姜涛.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注渗漏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6):150 -151.
[15]仲洁明.酒精湿敷降低头皮静脉重复穿刺率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08 -109.
[16]秦殿菊,单伟颖.酒精湿敷在周围静脉高营养输液部位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74 -576.
[17]应桂芬.冷敷加喜疗妥治疗新生儿输液渗漏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43 -1144.
[18]李桂英.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治疗小儿药液外渗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256.
[19]卓 新.丹参加茶油湿热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6:115 -116.
[20]徐 瑜,叶旭平.止痛消炎膏治疗小儿静脉渗漏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1A):78.
[21]王蓉蓉.止痛消炎软膏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会阴切口硬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133.
[22]关北平,李 毅,梁丽红,等.静脉输液外渗后应用马铃薯片外敷与冷敷治疗的比较研究[J].家庭护士,2008,19:1693-1694.
[23]李 丽.马铃薯湿敷治疗局部药物渗漏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68 -69.
[24]杨碧霜,郑梅英.利福平加云南白药糊剂用于氯化钾输液外渗[J].护理学杂志,2009,24(23):72.
[25]姜 静,张顺英.云南白药加蜂蜜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6):78 -79.
[26]柴晓荣.复方金黄散软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1):955 -956.
[27]朱振华,兰恒平,耿琴.碳酸氢钠局部封闭联合如意金黄散湿敷治疗长春瑞滨外渗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2,33(5):569-570.
[28]高化国,张家康.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18例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07,33(6):962.
[29]杨 花,高 昂,赵 兵,等.丝瓜络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90 -20991.
[30]薛焕芬,冼日凤,谢 艳,等.丝瓜络炭加蜂蜜热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30-1131.
[31]陈一芬,耿志林,李承军,等.化疗药物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685 -686.
[32]王觅觅.季德胜蛇药加食醋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4B):1010.
[33]邱 昊,吴娅利.康惠尔透明贴预防盖诺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958 -959.
[34]金 颖,桂金敏,薛建新,等.康惠尔透明贴在脑外科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