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红 杜义敏 戎瑞芳
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体代替人体自身被破坏的关节称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解决了患者畸形、疼痛等各种功能障碍,改善和恢复了患者各项运动机能,有效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髋关节置换术的推广,因此而产生的并发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并发症[1]。深静脉血栓又称DVT,它的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患者身体健康,发生率已高达47.1%,患者中轻者致残,重者可并发肺栓塞导致死亡[2]。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我科室医护工作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已经有效预防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
本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2~89岁,平均74.6岁;其中高血压2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糖尿病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股骨颈骨折21例,骨性关节炎5例,股骨颈骨折21例。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护理干预,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2.1.1 在术前宣教手术,根据深静脉血栓产生的相关因素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指导,让患者术前了解深静脉血栓产生的症状、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而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树立其战胜疾病信心。
2.1.2 术前预防,吸烟的患者建议戒烟,因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流减少;鼓励患者多进食,预防因创伤或疼痛刺激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适量液体和电解质;积极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2.1.3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在饮食上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大小便保持通畅
2.1.4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作踝关节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提醒患者小腿下腘窝处不要垫软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2.2.1 治疗护理使用药物:①低分子肝素;②低分子右旋糖酐;③阿司匹林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禁止使用止血药。
2.2.2 体位:提醒患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抬高30度,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床头可每小时抬高2~3次,每次不得高于30 min,预防髋关节疲劳。
2.2.3 功能锻炼,抬高患者下肢15°~30°,膝关节屈曲至10°~15°,取外展中立位,促使髂内静脉处于松弛状态,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在患者麻醉清醒前,帮助患者行踝关节背屈、跖屈、环转、内旋、外翻等运动,从下肢远端作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被动环形状按摩。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早进行踝关节伸屈以及关节各项被动活动,下肢肌肉主动舒缩并辅以按摩,但对肿胀、疼痛的肢体严禁按摩,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3]。术后第3日即可开始使用CPM机进行膝关节活动锻炼,从起始角度45°开始,30 min/次,2次/d,角度最高不得不能超过90°,持续此项锻炼1~2周。
2.2.4 引流管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后均需要放置引流管,引流管应定时挤压,以此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发生引流管堵塞、扭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数量,防止髋部、腹股沟出血肿胀,减少压迫。若引流量多,患者血容量降低,应报告医师,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摄入,必要时遵医嘱输注红细胞悬液。
2.2.5 对长期静脉给药患者,最好使用上肢静脉留置针,且尽量避免长时间静脉输液,连续输液不超过48 h。输注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稀释或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避免药液外渗。不要在患肢或患者其他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以免加重血管内膜损伤;输入不畅时也不可挤压,除非必须,不得使用加压输液,尽量避免伤害静脉内膜,努力保护患者血管壁的完整性。
2.2.6 深静脉血栓症状的观察,观察患者患肢周径、颜色、皮温、颜色、、疼痛浅静脉充盈、动脉搏动等情况,如患者下肢突发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应通知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如静脉造影、彩超。患者如突然胸痛、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应考虑是否肺栓塞,必须马上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我们常见到的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后果会非常的严重。故在围手术期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1 程凌燕,耿莉华.骨科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4,18:2086-2088.
2 侯黎升,崔洪鹏.骨科患者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临床骨科杂志,2007,10:183-185.
3 郭银彩,于文利,王小霞.下肢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和预防性护理对策.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