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洁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30~90cm,以全草入药,为我国常用中草药。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头痛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从薄荷中提取的薄荷油、薄荷脑是医药、食品、饮料、香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薄荷原产于北温带的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北各省。世界上分布较多的有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朝鲜、法国、德国、巴西也有栽培。中国各地都有栽培,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现全国各地均可引种栽培,我国薄荷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现将薄荷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归纳如下。
当苗高13~16cm时,对幼苗分布不均匀的地方进行调整,密处疏苗,稀处补苗。留苗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而定。土壤肥力较高、施肥量较多的应稀些,反之则密些。一般株距16~20cm,缺苗的地方要补苗。
在薄荷秧苗成活后或苗高约10cm时,中耕除草1次。以后在植株封行前进行第二次,两次都应浅耕。第一次收割后,应及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并锄去部分根状茎;以后每次收割后都要中耕1次。收割前应拔净田间杂草。全年要锄草5遍,保证田间无杂草。
一般在薄荷出苗时,每亩追施粪水1000~1500kg。在苗高20~35cm时,每亩追肥施尿素20~30kg,于行间开沟深施,施后覆土。在薄荷第一次收割后,二茬苗高10cm时,每亩浇施稀人粪尿1000~1400kg、磷酸二铵50kg。第一茬收获后,要用优质有机肥覆盖,为下一年早发、快长打下基础。
7~8月份遇高温干燥天气要及时灌水,尤其在每次收割后,要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以利萌发新苗。夏季浇水宜在早晚或夜间进行,采收前20~30天停止灌水。薄荷喜湿润怕积水,梅雨季节及大雨后要及时疏沟排水。
在田间植株密度较稀时,摘去主茎顶芽,以促进侧枝茎叶生长,有利增产。摘顶芽即摘去顶上二层幼叶,一般宜在5月晴天中午进行,此时伤口易愈合。去顶芽后,应施用化肥或人畜尿,以促进新芽萌发。
二刀期(第一次收割后到第二次收割前)薄荷生长较短,头刀收割后要及时清扫落叶,供蒸馏炼油用。要尽快锄去地面的残茬、杂草和匍匐茎(一般锄深2~3cm),促使二刀苗的幼芽从根茎上出苗。锄残茬后要立即浇水。促使二刀苗早发、快长,延长生长时间,增加产量。二刀期浇水3~4次,苗高10~15cm时,每亩撒(沟)施尿素10kg,叶面追肥l~2次。收割前拔大草l~2次,做到收割前田间无杂草。
1.薄荷锈病 为害叶和茎。在连续阴雨或过于干旱时易发病。开始在叶背出现橙黄色、粉状的夏孢子堆,后期发生黑褐色、粉状的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以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提倡施用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清洁田园,加强管理,适当密植;药剂防治宜采用300倍液敌诱钠或1∶1∶200波尔多液喷雾,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3次。采收前5天停止喷药。
2.薄荷斑枯病 又称白星病,为害薄荷的叶片。5~10月间发生,叶部病斑小圆形、暗绿色,以后逐渐扩大变为灰暗褐色,中心灰白色,呈白星状,上生黑色小点,逐渐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少发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1∶1∶160倍式波尔多液、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9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3.小地老虎 为害薄荷的叶片和花蕾。以幼虫咬死叶片,造成孔洞。
防治方法:用2.5%敌百虫粉剂30kg/1hm2,拌细土225kg,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可起保苗作用;用90%晶体敌百虫1.5kg/hm2与炒香的菜籽饼(或棉籽饼)75kg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清晨人工捕获幼虫。
4.银纹夜蛾 幼虫食害薄荷叶子,咬成孔洞或缺刻。5~10月都有危害,而以6月初至头刀收获时危害最重。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5.斜纹夜蛾 幼虫8~10月食害薄荷叶子。防治方法:同银纹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