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鹏展 张 蓉 杨云霜 邹梦颖 高 庆 第二炮兵总医院 (北京 100088)
上世纪美国建成世界第一所核电站,开辟了核能利用的新纪元。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的发生及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核事故的广泛关注。在抗击核辐射的危机中,中医中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板蓝根、枸杞子、黄芪、人参、当归、沙参、雪莲、冬虫夏草等中药均表现出很好的辐射保护效果,中医中药作为研究与开发抗辐射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因当前对其致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不明,阻碍了中医中药优势在该领域的发挥,故本文拟从火邪致病角度阐述核辐射致病的病因病机[1]。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又称为电离辐射[1]。辐射损伤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所致急性放射病常分为骨髓型、肠型、脑型三种[2]。核辐射对机体的损伤主要表现在对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的损害和诱导细胞癌变等方面[3]。因其从外犯人、起病急,传变快,温热性质显著,具有易耗气伤阴的特点,多出现发热、口渴症状,甚至肌肤灼热等热象偏重的临床表现。故多认为核辐射为火毒、热毒[4-5]。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它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对放射线敏感性高,放射线照射人体易导致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及外周免疫系统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进而出现抵抗力低下症状,患者出现乏力、失眠、乏力症状、易致机会菌感染等症状;机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核辐射照射后机体体液大量丢失,出现口渴、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所谓火的概念非常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生理情况下,人身之阳气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组织之作用,称之为“少火”。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机能亢奋,必然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液,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人体接受大剂量放射线后,因辐射中蕴含高能量,热能化火,火蕴为毒,患者多出现皮肤变色、溃疡,口干多饮,二便失常,舌红苔黄,脉象细数等火热之象;放射线作为一种火邪热毒,最易耗津伤液,津液亏虚,则阴虚血弱,阴精不足,出现消瘦、干枯少津、口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津液不足之症。高能量的射线不但能伤阴,还可使患者出现反应迟缓、声低懒言、表情淡漠、疮疡久溃不愈、面色萎黄或苍白、腹胀纳呆、大便稀溏或硬结不下等气虚的症状。核辐射损伤免疫系统及体液的表现与中医火邪致病耗气伤阴的特点相符。
血液是结缔组织的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溶解有多种化学物质。核辐射照射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和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失调,其中血液系统的改变是最早出现的现象之一。它主要改变除了导致血液有形成分减少外,辐射照射骨髓造血系统后还常常导致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身体受到辐射后,一些细胞死亡,而另一些细胞发生变异,并不死亡,这些存活的变异体细胞克隆就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病变的发生。同时,放射线损伤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减弱,更易导致肿瘤的发生。
中医认为,当人体遭受疾病或创伤,如受辐射照射后,脏腑功能失常,阳气偏亢而生火毒。火毒内蕴,不得宣泄,壅聚不散,或炼血为瘀,或灼津成痰,痰浊瘀血及其它病理因素日久搏结成块,致生肿瘤;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对肿瘤的记载,《说文解字》:“瘤,肿也,从病,从留”。而“癌”字首见于宋代《卫济宝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真脏见,十月之内死”其所述症状与癌症晚期临床表现颇似。对于肿瘤的病因,清代《医宗金鉴》里说:“夫疔疮者,乃火毒也。”清代医家陈士铎《外科秘录》中亦提到:“疮疡之症,皆火毒症也。”他们把肿瘤的发生归因为火邪致病。火毒之邪为癌症最常见病理因素。石晓兰[6]、逯敏[7]、潘磊[8]等研究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癌症,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反面说明癌症的发生与火毒有关。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骨髓对核辐射高度敏感,核辐射照射后损伤人体神经系统,很多患者常常出现烦躁不安或失眠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五行中心属火,火属阳邪,主动、主升,易生风动血;心主血脉,血属阴。何廉臣在《重广温热论》说:“温热伏邪,内舍于营,盘踞络中,其血必郁而热”火邪侵犯人体,煎灼阴液,耗伤阴血,多出现贫血、面色不华、脱发等症状;火毒之邪深入经络脏腑,其血必热,热邪迫血妄行,可致出血。火热亦可以直接伤及血络,导致出血症状的发生。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对血液的论述,如《灵枢·决气篇》:“何谓血?歧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于心”,《难经·二十二难》云:“血主濡之”。心主血脉,藏神志,正如《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因机体造血细胞对辐射高度敏感[9],经核辐射照射后,骨髓等造血组织被严重破坏,骨髓增生程度低下或极度低下,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贫血。心藏神,以血液为物质基础,所以“火”病多导致神志失常的病变;患者可出现惊悸、夜寐不安或谵语、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现象,这亦是核辐射为火邪致病的佐证。
目前,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内部蕴含高能量、温热性质显著,故中医认为高能射线是一种火邪、热毒。中医学认为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耗气伤津、生风动血,出现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贫血或者出血等症,且火易致肿疡,火邪蕴结不解,常常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生。验之临床,核辐射的致病特点与中医学中“火邪”致病特点相符,均具有耗损人体气阴、耗血动血、易致肿瘤的发生的特点,严重者扰动心神,出现神志不安,烦躁,谵语发狂或者昏迷等症。故我们对于核辐射的研究可以从“火邪”致病的角度展开,在临床上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核辐射,在辐射防护上亦可以开发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来预防辐射。
[1]匡安仁,李 林.核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9.
[2]吴德昌.放射医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2001:111-116.
[3]王 沛,白芬兰,张宇辉,等.雪莲对核辐射损伤作用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7(1):23-25.
[4]冯全生.从温病论治急性辐射损伤[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 (5):405-403.
[5]李伟兵,蔡明明,朱 峰.从温病理论探讨过量辐射损伤的证治[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5(11):7-8.
[6]石晓兰.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阴虚内热证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4,25(7):17-19.
[7]逯 敏.试论《千金方》清热解毒法对于恶性肿瘤治疗的指导意义[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78-1379.
[8]潘 磊,陈培丰.清热解毒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69-571.
[9]吴德昌.放射医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 ,2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