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毛泽东的联省自治思想及其扬弃

2013-04-08 00:43邢乐勤许天翔
观察与思考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新民学会文稿长沙

□ 邢乐勤 许天翔

论青年毛泽东的联省自治思想及其扬弃

□ 邢乐勤 许天翔

湖南的联省自治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地方自治的区域尝试。毛泽东在经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后,提出了湖南联省自治的思想,这也是毛泽东首次就中央和地方关系这一重大的政治体制进行系统的阐发。通过对毛泽东关于湖南联省自治思想考察与探析,可以发现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特点,以及他从一个民治主义的倡导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深层原因。

毛泽东 早期思想 湖南 联省自治

自辛亥革命推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政治精英们一直试图在中国建立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内阁制共和政体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然而,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遭到破坏和废除,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分裂时代。新老军阀之间为了各自私利不断爆发战争,使中国在统一的中央政府体制下建立共和体制的可能性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治精英们为了重建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寻求在省一级的权力机关中先实现民主共和政体。联省自治运动此时就在中国骤然兴起。而湖南省的联省自治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发挥着探索和示范的作用。湖南的联省自治运动和省宪法实质上就是现代中国地方自治的区域尝试,然而这种地方性的、分散性的地方自治尝试,在当时中国的实际政治军事生态中必然中途夭折,最终被武装统一中国重建中央集权的北伐战争摧毁。因此湖南联省自治运动就成为了现代中国地方自治的一次区域性的跃迁。而毛泽东更是不遗余力地参与到了湖南联省自治运动中,随着运动的发展,毛泽东关于湖南联省自治的思想不断深化发展并发生转变。最终,毛泽东否定和扬弃了湖南联省自治和湖南共和国的方案,揭露了湖南联治运动假民主伪自治的实质,并由此从自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从主张改良的地方自治运动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一、毛泽东联省自治思想的基础

(一)以大众主义为思想基础

毛泽东的大众主义思想是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洗礼后,开始逐渐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强大力量。其产生的标志是毛泽东在其创立的刊物《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在这部写于1919年的作品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他的大众主义思想。此时的毛泽东认为改造国家和社会虽然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但是“有为这几样根本的一个方法,是民众的大联合”①《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378、487页。,并且“大联合必要从小联合入手”②《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378、487页。。这种彻底的大众主义思想并成为毛泽东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基础,指导着他的现实政治活动。在一年后的湖南省联省自治运动中,毛泽东坚持着彻底的大众主义观念,认为“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赞助此自决者,湖南人之友。障碍此自决者,湖南人之仇。”③《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378、487页。正是这种贯穿始终的彻底的大众主义思想,构成了毛泽东联省自治思想的基础。

(二)以湖南联省自治为实践基础

毛泽东的联省自治思想,是与联省自治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的湖南骤然兴起紧密相连的。湖南在整个联省自治运动的过程中,不但扮演一个急先锋的角色,而且自始至终以联省自治运动之中坚自居。①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23页。

分析毛泽东早期著作,显示出其湖南联省自治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当时湖南联省自治的现实政治运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以1920年为例,这一年的5月20日,湘军首领谭延阎、赵恒惕乘直系军队在湘南撤防北上之时发动驱张运动,不到半月就结束了军阀张敬尧对长沙以及湖南的残酷统治,湖南未来的政治制度建构问题开始成为该省的中心议题。正是在这一年毛泽东独自起草撰写了17篇以湖南联省自治为主题的文章。1920年3月毛泽东首次在他与友人的信中提出了关于“湖南自治”的零星想法,1920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5篇湖南省联省自治为主题的文章。1920年7月22日谭延阎以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督军所发表的码电,湖南省正式发起省宪运动。由此,1920年9月毛泽东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数量高达8篇,达到顶峰。之后,运动进入了一年多复杂艰难的制宪阶段,到1922年1月1日湖南省宪正式颁布实施。毛泽东1920年10月的文章数量回落到6篇,11月仅有1篇。

此后,随着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湖南联省自治便不再是毛泽东政治思想和实践中的主题。1921年和1923年分别只有1篇和2篇文章以湖南省宪为主题,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重心开始转向更为广阔的国民革命和工农运动。

(三)以进步报刊为舆论基础

湖南联省自治运动存在一个社会上下层之间互动发展的过程。以毛泽东、龙兼公、彭璜等领导的湖南《大公报》系坚持以民众为主体的湖南自治运动,他们对省宪和自治寄予厚望,认为实行省宪和自治就是走向民主的善政。而以谭延闿、赵恒惕等主导的以军阀、官绅为主体的联省自治运动,希望借联省自治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并实行地方割据的实质,实际上是希望建立一种地方割据军绅政体,与民主自治的精神貌合神离。

1920年6月,毛泽东主要以上海的报刊为阵地发表关于湖南自治的文章。这些报刊主要有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该月毛泽东在《时事新报》发表3篇,在《申报》上发表了2篇文章,为远在湖南的联省自治运动摇旗呐喊。此后,《大公报》开始了对湖南自治问题的报道。从1920年9月起,《大公报》开辟湖南建设问题专栏,讨论湖南自治问题。毛泽东转而以湖南《大公报》为阵地,宣传湖南自治与湖南省宪。从1920年9月至10月,毛泽东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大量的以湖南自治为主题的文章,极力主张和宣传湖南自治和湖南省宪,数量达到13篇之多。《大公报》不仅不遗余力地刊载关于湖南联省自治的主张,以龙兼公和毛泽东为主的《大公报》更是积极参与湖南省宪的民众请愿活动。由于湖南《大公报》和《民国日报》宣传反对“军绅包办”省宪的不懈努力,湖南的省宪运动一度由“官绅制宪”转向“公民制宪”阶段。

二、毛泽东湖南联省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关于湖南联省自治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零碎到完整、从片面到全面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起初毛泽东只是在与友人的私人信件中提出了湖南自治的观点,认为这是驱除军阀统治后湖南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湖南政局的变化,联省自治运动在湖南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毛泽东关于湖南联省自治的思想也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并由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系列热情歌颂湖南自治的文章而得到系统阐述。这些文章涉及了湖南联省自治运动的方方面面,从运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到运动的基础、手段、途径等等。

1920年3月12日,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首次提到了湖南自治的构想:“湖南是中国里面的一省,除非将来改变局势,地位变成美之‘州’或德之‘邦’,是不容易有独立创设的。”②《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70页。这封信后附上了《湖南建设问题条件商榷》,其中第四章以自治为题列举了三条自治措施。1920年6月14日,毛泽东在与彭璜共同起草的《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在上海《申报》上公开发表,宣言中指出,以“驱张”为第一步,以“张去如此<何>建设”为第二步。宣言同时也附上了这份《湖南建设问题条件商榷》。在这些文章和书信里,毛泽东较系统地阐述了联省自治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一)论证了实行联省自治的合法性

毛泽东以雄辩的理论论证了湖南实行联省自治的合法性依据。首先,他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几千年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深刻弊病,认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以及民国以来围绕中央集权总统制和内阁制的政体之争都是“建层楼于沙渚,不待建成而楼已倒矣……”①《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因此,他认为“固有的四千年大中国,尽可以说没有中国,因其没有基础。说有中国也只是形式的中国,没有实际的中国,因其没有基础”②《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中国太大,又太没有基础,太没有基层自治组织,而人民又是一盘散沙,所以中国的事情很难办好。“推究原因,吃亏就在这“中国”二字,就在这中国的统一。现在唯一救济的方法,就在解散中国,反对统一”③《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

其次,毛泽东在《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一文中历数了湖南从古至今受到的中央集权政治带来的深重灾难。“四千年历史中,湖南人未尝伸过腰,吐过气。湖南的历史,只是黑暗的历史。湖南的文明,只是灰色的文明。这是四千年来湖南受中国之累,不能遂其自然发展的结果”④《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到了近代维新运动时,湖南维新最早发起,影响最大,但遭到残酷镇压。即使到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之后,湖南依然屡遭兵革,陷于北洋军阀及其操纵下的北京政府的残酷统治,“九年三被征服,屡践北人马蹄,假中央统一之名,行地方蹂躏之实,这不更是近事之中湖南受中国之累,不能遂其自然发展的结果吗?”⑤《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如果湖南不受中央政府的干涉与束缚,能够顺其自然的发展,那今天湖南绝对是另外一幅景象。而现在使湖南摆脱这种从属、边缘地位,摆脱中央政府之累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因为中国现在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中,全中国处于无政府状态,全中国大乱特乱,他省自顾不暇,而湖南驱除军阀张敬尧的“驱张运动”已经胜利,有实行联省自治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确立了联省自治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明确将湖南门罗主义作为湖南联省自治运动的指导思想。门罗主义是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于1823年国情咨文中提出的一个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著名观点。门罗主义主要有三个要点: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以任何美洲国家为殖民地;对于欧洲国家间的争端,美国保持中立,但在美国国家利益受损的条件下美国可以干涉欧洲事务;美国将把任何殖民美洲的企图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由于其在表面上具有“美洲是美洲人民的美洲”这一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治的立场,以及倡导联省自治运动的领导者中普遍具有的美国联邦制情结,所以包括毛泽东在内的湖南联治的倡导者们都借用门罗主义的核心内涵来表达他们对于湖南自治的理想原则和指导思想。

在湖南联省自治运动中,毛泽东及其亲密合作者、湖南《大公报》主笔龙兼公极力主张湖南门罗主义。在早年毛泽东的语境中,他本人是绝对赞成湖南门罗主义的,湖南门罗主义就是湖南联省自治运动的理想原则和指导思想。所谓“湘人自决主义者,们罗主义也。湖南者湖南人之湖南。湖南人不干涉外省事,外省人亦切不可干涉湖南事,有干涉者仍抵抗之。”⑥《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从文字内涵的表述风格来看,湖南们罗主义就是们罗主义的湖南化,湖南化了的们罗主义。在毛泽东看来,“湖南者,现在及将来住在湖南地域营正当职业之人之湖南也”。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赞助此自决者,湖南人之友。障碍此自决者,湖南人之仇。吾湖南人唯一无二之希望与责任,即在恢复自由,不能不求全国同胞热肠志士大大的表予同情。⑦《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

1920年9月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题为《绝对赞成“湖南们罗主义”》的文章,文章进一步将湖南们罗主义的概念明确化了,指出“我们用心干我们自己应干的事”、“我们绝不干涉别人的事”、“绝不许别人干涉我们的事”这三个湖南们罗主义的基本条件是符合湖南绝大多数人民的愿望的。并且要想使湖南转祸为福,便欲先厉行第二个人条件“自己不干涉别人”,才能达到第三个条件“别人不干涉自己”。⑧《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此外,毛泽东不仅极力主张湖南的们罗主义,而且还主张各省都实行自己的们罗主义,来抵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的干涉和阻碍。毛泽东论道“胡适之先生有二十年不谈政治的主张,我现在主张二十年不谈中央政治,各省人用全力注意到自己的省采省们罗主义,各省关上各省的大门,大门以外,一概不理。国庆是庆中华民国,我实在老不高兴他。特为趁这国庆,表示我一点反对统一的意见,而希望有一种‘省庆’发生”。⑨《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507、530、513、514、490、487、570、533页。在各省实行二十年们罗主义之后,才有联合各自治省商讨中央政治和全国总解决的可能性。

(三)设计了联省自治的总体构想

毛泽东倡导湖南联省自治的前提,是他认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从中央集权政府以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方式来谋求中国政治制度的总建设是无法实现的。既然在中央政府层面,无法实现政治体制的总体变革,那便只能退而求其次,谋求地方一省或数省的部分建设,等到以后政治上统一中国的条件、时机成熟,再谋求总建设。根据毛泽东的观察,“中国民治的总建设,二十年内完全无望。二十年只是准备期。准备不在别处,只在一省一省的人民各自先去整理解决(废督裁兵、教育实业)……十几年二十年后,便可合起来得到全国的总解决了”①《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489、515、488、523、524、505、504页。。而具体到湖南省,联省自治是毛泽东在湖南“驱张运动”胜利之后,对湖南未来政治建设的总体构想。

毛泽东的湖南联省自治思想是其主张的“废督裁军”运动的必然结果。在当时中国南北新旧军阀混战割据的背景下,为了反抗湖南军阀的暴政,毛泽东在1920年之前曾全身心投入到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驱张运动”中,并担任赴京请愿代表团的领导人。但毛泽东后来认识到,推翻一个反动军阀统治的结果往往是另一个新军阀的崛起,进而实行更加变本加厉的残酷统治。为了摆脱这种军阀统治的恶性循环,毛泽东选择了超越简单的“驱张运动”,而寻求在湖南实现更彻底的政治社会变革。这变革方案就是废督裁军,实现联省自治。因此,“驱张运动”的胜利只是被毛泽东定义为消极方面的胜利,在此之后,毛泽东呼吁湖南人更进一步,努力废督裁军建设民治,将运动往积极方向发展。而积极方面莫若建设民治,其具体所指的就是“由湖南省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以建设新湖南”的立场和主张。所以毛泽东湖南联省自治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和其早年“民众的大联合”的政治诉求一以贯之的。

(四)构建了联省自治的最终目标

毛泽东倡导实行湖南联省自治的最终目标在于使湖南在民主自治的政治环境下孕育出一种新的文明。在毛泽东看来,湖南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因素本来就有孕育湖南文明的条件。“湖南大国也,南阻五岭,北极洞庭,三湘七泽,惟楚有材。自营食,自营衣,自营住,斥其羡馀之茶米矿,换得大洋及生活必须品。人间天上,大风泱泱,西方瑞士,东方日本,虽曰夸言乎?”②《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489、515、488、523、524、505、504页。他所主张的“湘人自决主义”,其意义并非是部落主义、割据主义,而是意味着湖南人负有创造湖南地域之文明的责任。而湖南实行联省自治就是要让湖南人得从容发展其本性,创造其文明。进而使这种新文明领导全国的联省自治运动,“先以湖南共和国为目标,实施新理想,创造新生活,在潇湘片土开辟一个新天地,为二十七个小中国的首倡”③《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489、515、488、523、524、505、504页。。中国中央政府的民治建设既然在二十年内无法实现,那“在此期内,湖南最好保境自治,划湖南为桃源,不知以外尚有他省,亦不知尚有中央政府,自处如一百年前北美诸州中之一州,自办教育,自兴产业,自筑铁路、汽车路,充分发挥湖南人之精神,造一种湖南文明于湖南领域以内”④《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489、515、488、523、524、505、504页。。

为了实现最终目标,毛泽东呼吁拒绝假自治,实现真正的民主自治。1920年9月30日,他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的《“湘人治湘”与“湘人自治”》一文中,明确区分了“湘人治湘”和“湘人自治”两者的区别。毛泽东认为“湘人治湘”只是针对“非湘人治湘”如鄂人治湘、皖人治湘等非湖南籍的军阀残酷统治而言的。因此“湘人治湘”在本质上仍然只是湘籍军阀士绅的官僚统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治。况且,当时中国有许多省都是被本省籍的军阀所非法占据,从而形成了奉人治奉、直人治直、豫人治豫、陕人治陕和皖人治皖的局面,这与非本省军绅治本省没有本质区别。湖南联省自治运动如果以追求表面上的“湘人治湘”为目标,那它在本质上与汤、傅、张等军阀为代表的“非湘人治湘”的残酷统治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毛泽东极力反对“湘人治湘”的错误主张,他指出:“故‘湘人治湘’一语,我们根本要反对。因为这一句话,含了不少的恶意,把少数特殊人做治者,把一般平民做被治者,把治者做主人,把被治者做奴隶。这样的治者,就是禹汤文武,我们都给他在反对之列。”⑤《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489、515、488、523、524、505、504页。所以,毛泽东主张和欢迎的是“湘人自治”这一主张。不仅不愿被外省人来治,并且不愿被本省的少数特殊人来治。“我们主张组织完全的乡自治,完全的县自治,和完全的省自治。乡长民选,县长民选,省长民选,自己选出同辈中靠得住的人去执行公役,这才叫做‘湘人自治’”⑥《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489、515、488、523、524、505、504页。。

(五)提出了解决湖南政治困境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历来主张以根本问题的根本解决为化解矛盾的主要途径。从当时中国的局势而论,他又认定“谈湖南建设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问题”⑦《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489、515、488、523、524、505、504页。。而如前所述,既然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中国的总建设是无望的,“最好办法,是索性不谋总建设,索性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实行‘各省人民自决主义’。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国。”⑧《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489、515、488、523、524、505、504页。而毛泽东所构想的湖南共和国正是这二十七国之一。

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来看,毛泽东此时虽然十分欣赏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十月革命,并高度评价了其“建平民革命的空前大业”。但从中国的实际状况出发,他认为这种革命在中国并不可行。由此他认为:“中国的事,不能由总处下手,只能由分处下手。我的先生杨怀中说:‘不谋之总谋之散,不谋之上谋之下,不谋之己谋之人’。谋之总,谋之上,谋之己,是中国四千年来一直至现在的老办法,结果得了一个‘没有中国’。因此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打破没有基础的大中国,建设许多的小中国’。”①《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

因此,毛泽东是反对大中华民国,主张湖南共和国的,并且将湖南共和国视为湖南建设问题这一根本问题根本解决的根本办法。除此之外,湖南人没有别的法子,唯一的法子是湖南人自决自治,是湖南人在湖南地域建设一个“湖南共和国”。湖南人没有把湖南自建为国的决心和勇气,湖南终究是没办法。②《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毛泽东更是赋予了湖南在实行联省自治、建立二十七国中的领导地位,要“打破没有基础的大中国,建设许多的小中国,‘从湖南做起’”③《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

(六)强调民众运动是湖南联省自治成败的关键

首先,毛泽东历来奉行着“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无论什么事有一种“理论”,没有一种“运动”继起,这种理论的目的,是不能实现出来的。④《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湖南自治若是只在理论上鼓吹研究,不继之以实际的运动,湖南自治,仍旧只在纸上好看,或在口中好听,终究不能实现出来。⑤《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因此,“湖南自治运动”应该发起了,而实现湖南自治最缺乏也最急需的就是实际运动的发起。并且“湖南自治运动是应该由‘民’来发起的。假如这一回湖南自治真个办成了,而成的原因不在于‘民’,乃在于‘民’以外,我敢断言这种自治是不能长久的。”⑥《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因此,毛泽东将湖南联治运动的性质定义为湖南民众自治运动,湖南自治运动的力量源泉来自广大湖南民众。

其次,毛泽东大力批判了民众政治冷漠的情感和政治自卑的心理。毛泽东认为,政治不是特殊阶级专门垄断的职业,而是广大民众有权自主决定的分内之事。而且湖南自治就是指打破中央集权政治的干涉束缚,湖南的事湖南人自己来办。这是一件至粗极浅的事,就是没有任何高深莫测的内容,不需要专门的政治法律知识,“以后的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他们对于政治,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他们对于法律,要怎么定就怎么定。”⑦《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他倡导湖南乃至全中国的民众都积极的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去,他对民众大声疾呼“你不去议政治法律,政治法律会天天来议你。你不去办政治法律,政治法律会天天来办你。”⑧《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你总有权发言,并且你一定应该发言,并且你一定能够发言。”⑨《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

最后,毛泽东虽然认为湖南自治运动的力量源泉来自广大民众,但三千万的湖南民众毕竟是一个松散的集合体,在当时紧迫的局势和困难的社会条件下很难实现整合与动员。“因此这个责任,便不得不归到我们三十万长沙市民的身上了。长沙市民现在不赶快起来做自治运动,湖南自治终无成立之望。长沙的市民!三千万同胞虽没有明白将这责任付托于你们,却隐隐将这责任付托于你们了。你们成功,三千万人蒙福。你们失败,三千万人受祸。你们的责任真不轻!你们应该知道。”⑩《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毛泽东赞扬长沙市民力量的伟大,并将之与西方的市民社会运动相提并论,热情赞颂市民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毛泽东号召“市民呵!起来。创造未来湖南的黄金世界只在今日。”⑪《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所以,在毛泽东眼中,三十万长沙市民是湖南自治运动的中流砥柱。

三、毛泽东对湖南联省自治思想的扬弃

毛泽东的湖南联省自治思想真正体现了民治主义和自治主义的结合,主张湖南自立为国,与拒绝变革的南北各省相脱离,摆脱中央集权政府的干涉与束缚,直接与世界先进的民族携手共进。但是,湖南教育未行,民智未启,大多数湖南人没有理想和远谋,仍旧沉睡在旧梦中,毛泽东逐渐认识到湖南联省自治道路只是一种幻想。湖南联省自治运动由军绅包办的丑闻恶行深深地刺激到了毛泽东,他在给向警予的信中写到:“政治界暮气巳<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涂(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⑫《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8、505、508、517、517、517、519、520、520、528、529、548页。毛泽东开始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此逐渐扬弃了湖南联省自治的思想。

(一)毛泽东对湖南联省自治运动从肯定到彻底否定的态度转变

1921年4月20日,湖南省宪草案正式公告。毛泽东立即于4月25日、26日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题为《省宪法草案的最大缺点》的文章。该文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于湖南联省自治以及湖南省宪法的公开态度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他对湖南联省自治运动与湖南省宪的绝对肯定态度转变为彻底否定态度的转折点。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通过指出省宪草案存在着两个重大的缺点——人民权利规定的不够和被选举权的滥用,从而对正在进行的制宪进程施加舆论影响。针对人民权利规定的不够这一缺点,他指出要将“人民不分男女,均有承受其亲属遗产之权”、“人民有自由主张其婚姻之权”和“人民有依其自由意志求得正当职业之权”①[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补卷》(第二卷),苍苍社,1983年版,第15、17、113、114页。写入省宪。对于无正当职业之人也有被选举权这一弊端,毛泽东主张对这类人的被选举权加以限制,“当选者都有正当的职业,就形成了职业的政治”②[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补卷》(第二卷),苍苍社,1983年版,第15、17、113、114页。。

到了1923年7月1日,毛泽东在《前锋》上发表《省宪下之湖南》的文章。在这部介绍湖南实行“宪政”之后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毛泽东系统地分析了湖南实行省宪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劳工运动的情况,从而对湖南省宪的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毛泽东指出,“省宪之议自湖南始,至今也只有湖南有省宪”的原因仅仅是由于湖南处于南北交战之地,而湖南军阀实力又比较弱小,不得不挂出省宪的招牌以求自保。湖南自治和省宪只不过是湘军军阀维护其统治并借以自保的工具而已,“故省宪仅为在湖南这不利的地势上一个弱小的军阀(赵恒惕)用来保险的工具”③[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补卷》(第二卷),苍苍社,1983年版,第15、17、113、114页。。湖南省宪施行后期,统治集团赵恒惕与谭延闿两派分歧扩大,逐渐决裂,最后发生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议员的选举又贿赂成风,议会“充分表明了贪鄙,专横及愚蠢,舆论恨他们次骨”;省宪受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施压,不得不进行修改,从而丧失了民主自治和宪政之义……这一切事件都使毛泽东得出“省宪之寿命绝无久理。联省自治更是万无实现之望的东西”④[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补卷》(第二卷),苍苍社,1983年版,第15、17、113、114页。的结论。

1923年8月15日,毛泽东在《向导》周报上发表《“省宪经”与赵恒惕》一文。该文是已知的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最后一篇论述湖南联治运动和省宪的文章。当时,湖南省宪正处于岌岌可危、风雨飘摇之际,已经认清了联省自治和省宪真面目的毛泽东,通过揭露省长赵恒惕操纵护宪游行的政治闹剧,表达了他对湖南联省自治和“省宪政治”的彻底否定态度。毛泽东说:“我们历来反对联省自治,因为他不是联省自治,乃是联督割据;我们历来反对军阀烂政客假窃名义的省宪,因为他不能做人民的保障,反做了军阀烂政客争权争利的保障。湖南最是个明证。”⑤[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第一卷),东京北望社,1983年版,第92页。毛泽东进而列举了湖南实行省宪以来军阀省长赵恒惕种种倒行逆施,破坏省宪的行为,认为这种种劣行“无一不是戴省宪假面具与人民为敌!”湖南施行这样的伪宪政“真不怕羞死湖南人!”⑥[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补卷》(第一卷),苍苍社,1983年版,第92页。

(二)毛泽东扬弃湖南联省自治思想的原因

对于1921年以后毛泽东对于湖南联省自治的观点出现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一般论述倾向于将其归因于毛泽东此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后,对于革命的全国性、统一性的强调和列宁式政党的强大组织性和纪律性,毛泽东根本上放弃了联省自治这一思想。

这一原因的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将毛泽东否定联省自治思想的原因单一化、简单化了。因为毛泽东的思想转向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李大钊二人逐渐转向为共产主义,毛泽东受他二人影响也逐渐接受、认可了共产主义思想。但这种接受和认可并不足以使毛泽东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对湖南联治的立场发生如此之大的根本性转变。再者,纵观毛泽东一生,他的思想体系也从来不是单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毛泽东的思想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混合的综合体,因而不会因为某种意识形态的兴起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其实,早在1920年11月毛泽东在一篇写给新民学会会员题为《“驱张”、“自治”与我们的根本主张》的信件中就提出:“我觉得去年的驱张运动和今年的自治运动,在我们一班人看来,实在不是由我们去实行做一种政治运动。我们做这两种运动的意义,驱张运动只是单简的反抗张敬尧这个太令人过意不下去的强权者。自治运动只是简单的希望在湖南能够特别定出一个办法(湖南宪法),将湖南造成一个较好的环境,我们好于这种环境之内,实现我们具体的准备工夫。澈底言之,这两种运动,都只是应付目前环境的一种权宜之计,决不是我们的根本主张,我们的主张远在这些运动之外……“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等,也是达到根本改造的一种手段,是对付“目前环境”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但有一条件,即我们自始至终(从这种运动之发起至结局),只宜立于“促进”的地位。明言之,即我们决不跳上政治舞台去做当局”①[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补卷》(第一卷),苍苍社,1983年版,第92、301页。。这段文字传达了两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第一,毛泽东所倡导和构想的湖南联省自治运动并不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政治活动,而是以公民团体的为本位的政治活动。这里的公民团体具体包括以龙兼公、毛泽东为主的湖南《大公报》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创立的新民学会。第二,毛泽东自始至终一直把湖南自治运动作为在全国性的变革无法实现下的权宜之计,是试图以局部变革引导全面变革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政治选择,是手段而非目的。笔者分析毛泽东扬弃湖南联省自治思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毛泽东是在新民学会的纲领和组织框架下投身于湖南联省自治运动的。新民学会是由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于1918年4月17日在湖南长沙发起成立的一个进步社团,最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②[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补卷》(第一卷),苍苍社,1983年版,第92、301页。。新民学会本质上是学会会员之间进行学术与政治生活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具有崇高的理想抱负和强大的集体行动能力,从其成立伊始就成为湖南乃至全国传播进步思想、领导革命运动的中流砥柱。从学会成员的组成来看,以毛泽东、彭璜等人为核心深深介入到湖南自治运动中,极力反对由军绅包办的省宪自治,主张由湖南人民制定湖南省宪,实行湖南自治。在组织上,“为驱张后谋所以改造湖南者”毛泽东、彭璜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湖南改造促进会,作为直接参与湖南自治运动的公民社团。在思想舆论上,毛泽东、彭璜等人与湖南《大公报》主笔龙兼公密切合作,以《大公报》为阵地,发表了大量的鼓吹湖南自治和人民制宪的文章和宣言,引导了社会舆论,推动了湖南自治和制定省宪的进程。在政治行动上,毛泽东作为《湖南自治运动请愿书》的起草者,更是担任了请愿活动的主席,亲自领导了湖南自治的民众请愿活动。如前所述,毛泽东所构想和倡导的湖南联省自治运动并不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政治活动,而是以公民社团的为本位的政治活动,而在当时的湖南具有精英式的组织结构,又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的公民社团,只有毛泽东等人创立的新民学会。

另外根据《西行漫记》中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也有这样的表述:“我在长沙一边当教员,一边继续我在新民学会的活动。那时新民学会的纲领要争取湖南‘独立’,所谓独立,实际上是指自治。我们的团体对于北洋政府感到厌恶。认为湖南如果和北京脱离关系,可以更加迅速地现代化,所以主张同北京分离。那时候,我是美国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的坚决拥护者。”③[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6、147、147页。

因此,综合了组织、思想和实践三方面的情况来看,毛泽东等人正是以新民学会的组织基础和宗旨纲领为依托,才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湖南省宪和湖南自治运动中去的。同时,新民学会所具有的崇高理想抱负和强大的动员能力,也为毛泽东等人深入参与湖南自治运动提供了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保障。

其次,毛泽东本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清算。

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在1920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按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的回忆:“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④[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6、147、147页。按照毛泽东本人的这一表述,他的思想和身份转变恰恰发生在其全身心地投入湖南联省自治运动的时期。纵观湖南联治运动的发展过程,湘省军政大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有“枪杆子”作后盾的军绅精英手中,即使是在激烈内斗时期,湖南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旧没有半点自治权利。军绅勾结包办了湖南省宪,操纵着湖南联治运动,这使毛泽东构想和倡导的以报刊舆论为向导,以民众社团和平情愿活动为主体的制宪自治必然沦于失败。从毛泽东发表的以湖南自治为主题的文章数量上来分析,在1920年11月以后,湖南联省自治运动就不再占据毛泽东思考和论争的重点了。在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利用联省自治作为假面具夺取了湖南的军政大权后,背叛了他们曾经的联省自治的主张,残酷的镇压一切要求联省自治的民主运动,从此以后,毛泽东越来越相信,“只有经过群众行动取得群众政治权力,才能保证有力的改革的实现”⑤[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6、147、147页。。

1920年12月1日,刚刚从湖南联省自治论战中抽身的毛泽东给远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写了一封长信。在这封后来冠以《致蔡和森等》的信中,毛泽东明确表示赞成蔡和森的走俄国革命道路、建立共产党的观点,并清算了自己从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出了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思想。在这封信中毛泽东首先赞成了蔡和森等人在蒙达尔尼会议中提出的,“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3、7、8、5页。。毛泽东进而从世界主义引发出他的社会主义观,即“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凡是社会主义,都是国际的,都是不应该带有爱国的色彩的”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3、7、8、5页。。这就说明毛泽东和大多数新民学会的会员们此时都产生了世界主义倾向和国际主义情节,在这种情况下,先前的湖南自治思想就只能居于次要地位,并随着公民制宪构想的失败而必然遭到抛弃。其次,在“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问题上,毛泽东赞成马克思主义,认为应用俄式革命的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目的,并质问无政府主义者“理想固要紧,现实尤其要紧,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3、7、8、5页。由此,毛泽东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清算,“所以我对于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的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依我现在的看法,都只认为于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于子昇和笙二兄的主张,不表同意。而于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3、7、8、5页。众所周知,近代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是地方自治等联邦制理论的灵魂,毛泽东此时对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都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转而赞成马克思主义,认同俄式革命,这是他必然将湖南自治思想束之高阁的思想根源。最后,毛泽东在评价无政府主义者的观点和罗素改造的观点时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评价原则,即“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3、7、8、5页。。正是由于在理论上说得通,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毛泽东才放弃并否定了无政府主义等思潮。湖南联省自治思想也正是由于在理论上说得通,但在中国近代社会日益军事化的国情下根本无法实现而被毛泽东所扬弃。

最后,新民学会的根本转变与其内化于中国共产党之中。作为新民学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的毛泽东和蔡和森,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认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一背景下他们所领导的新民学会的思想纲领也就必然发生转变。而由于毛泽东对湖南联省自治的理论和实践始终是在新民学会这一组织的框架中展开的,因此新民学会整体在1921年思想纲领发生转变使毛泽东扬弃湖南联省自治思想,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变得无法逆转。

毛泽东在1920年12月1日写完《致蔡和森等》的信并寄送法国之后,新民学会立即于1921年1月到2月间在湖南长沙召开了3次会议,讨论学会的目的和方法等问题。会议通过充分的讨论,最后采用表决的形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了“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学会新宗旨和以布尔什维克主义作为改造的根本方法。⑥[日]竹内实编:《毛泽东集·补卷》(第一卷),苍苍社,1983年版,第45-73页。这样,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政治主张获得了新民学会认可,并成为指导新民学会的行动纲领。从“改良人心风俗”转变为“改造中国和世界”,改良和改造的一字之差,使新民学会与种种诸如湖南自治运动之类的和平改良方案分道扬镳,彻底走向了激进革命的道路。由此,新民学会从一个进行学术与政治生活的共同体转变为一个单一的政治团体并具有现代政党的雏形。同时,新民学会也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转向了共产主义,这为新民学会的会员如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创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准备了条件,也为新民学会会员向中共党员的身份转变奠定了基础。最后,随着1921年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民学会的会员们逐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民学会逐渐停止了活动而内化于中国共产党之中。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治统一的极端强调使得湖南自治运动在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下必然被忽视和遗忘。

为了实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终极目标,毛泽东就必须不断地调整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采用正确的态度,用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改造手段去取代旧的、失效的改造手段。当毛泽东离开湖南前往上海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之时,他体认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能够实现他终极目标的革命方式和组织平台。所以当几年后毛泽东再次回到湖南完成它著名的代表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时,他的思想和实践的中心已不再以他的家乡湖南一省自治为指向,而是以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全国性的国民革命运动为指向。当大革命被血腥镇压后,毛泽东又不得不重新拾起局部变革的改造模式,放弃了“决不跳上政治舞台去做当局”的幻想,以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方式实现改造中国的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宋雪玲

作者邢乐勤,女,浙江工业大学思政部教授;许天翔,男,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杭州 310014)。

猜你喜欢
新民学会文稿长沙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新民学会由互助团体向革命团体的转变
我眼中的长沙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对于1921年1月毛泽东的两次发言和一封信的研读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