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综合化理念

2013-04-07 23:0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音乐课课程标准理念

喻 林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一 综合化理念生成的背景

音乐这门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有着自己存在的独立品格,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边缘学科。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它必然渗透与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促进学科综合化的发展。关于音乐的综合属性,可以从它的起源过程中得到证明。当然,目前学术界关于音乐的起源众说纷纭,但音乐是从混生性、原始文化现象中生成的观点,有更多的认同性。原始社会,“在音乐的萌芽中,有伴以手舞足蹈的节奏敲击,有或高或低或长或短的呼号,在带有各种滑音的音调中出现的确定的音律为数不多;这些音乐萌芽的形态虽然简单,却是原始人类群体之间交流愿望与情感,表达要求与意志,协同进行劳动或战斗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这些足以说明音乐是从混生性的原始文化现象中逐渐分离出来的。

在教育部新制订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中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新理念。对照以往的教学大纲,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大突破,是音乐教育理论的创新成果,它不是专家学者的主观臆想,而是一大批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音乐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提到综合化,有必要回顾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早在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一份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个报告对20 世纪的后30 年乃至21 世纪的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3]。此后,培养综合素质完善的人的理想便成为各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教育目标。

作为人类文化重要载体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化的理念,是由于: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根本上说,音乐是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现象。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为音乐教育的综合化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它们都具有情感性特征。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和各种音乐形式之间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相通之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各种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综合”理念正是这些科学认识的具体体现。

还有,时代的发展对音乐教育提出了综合化的要求。人类自进入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不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部各自出现了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态势,产生了一大批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而且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还被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学科所借鉴、吸收。人类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目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专才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观,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音乐教育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适时做出教育理念的调整,努力完善自身的学习内涵并架构起音乐与其他学科联系的桥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尽一份力。

音乐教育中的综合化理念不光在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中得以确立,它同时也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在美国大学教育体制中,艺术素质培养的普遍性超过了科学素质的培养[4],综观美国的音乐教育,在受教育者每个阶段都潜移默化地渗透着音乐,不管是否以音乐为职业,音乐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此外,像新西兰、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中小学音乐课也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跨学科的综合教学内容。因此,无论是从历史的足迹,还是从现实的状态来看,音乐教育都具综合的属性;无论是从中国的音乐教育,还是从世界音乐教育来看,音乐教育的综合化都是时代的必然。

二 综合化理念应涉及的范围与价值

我们知道,音乐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里离不开教师、学生、学科、课程、教学手段等因素,各种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综合化体现了基础音乐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那么细想起来,综合化理念在音乐教育中应涉及的范围可能相当广阔,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综合化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理念,应贯穿音乐教育系统工程的始终,至少涉及的范围有:

(一)学科综合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学科综合”的新理念,并进一步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等三大领域。学科综合可能涉及到诸如文科与理科、史学与自然科学、音乐与美术、艺术与体育运动等多种结合。

(二)课程综合化

在2002 年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就透视出课程综合化的理念,如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关联,甚至包括立体的文化发展史等相互关联的问题。另外,匈牙利综合性的“solfege”课程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课程综合化”的成功范例。王珊珊对课程综合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认为课程综合“强调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整合,旨在拓宽受教育者的视野,培养其融会贯通、整合创新等多种能力”[6]。

(三)音乐教师能力的综合化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不能没有合格师资的保证。在音乐教育中,受教育者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综合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音乐教育的专才,还应该是多门学科的通才。

(四)教学手段的综合化

要实现音乐教学综合化的价值,教师就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合理、恰当地加以运用,以便收到预期的效果。《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有句很重要的话:“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也就是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中要体现音乐。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必须在音乐课中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及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教育为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音乐教育中的综合化首先是一种基本理念,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结果,但这种综合并非形式上的凑合,而应该是以音乐为本,追求价值综合。其价值不仅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价值,而且也体现了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科价值。具体说来,这种价值主要表现在:

首先,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加以综合化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促成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

其次,通过综合化教学逐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通过综合化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养成他们辩证、全面地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中的综合教学是以音乐为本的教学,综合化不能抹杀学科间的本体区别(即本体性),综合化有其独特的价值综合。

三 实施综合化理念面临的一些问题

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和综合化理念的贯彻,当前的音乐教育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有特色的音乐教育实例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综合化理念的正确理解与积极实践。但与此同时,在落实综合化理念的全面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亟待需要我们去探究的问题。

其一,面临着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教育体系衔接问题。作为与音乐教育相关的指导性文件,目前国家只出台了“三个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很显然,在幼儿教育这一块和大学教育里还缺乏统一、具体的音乐方面的指导意见。综观一些音乐教育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在其《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就对幼儿教育分年龄段明确规定了艺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非常重视幼儿音乐教育[5]。而这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定。另外,我们的大学音乐教育,如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基本上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模式,很少体现师范性特点,等等。这些教育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必然成为实施综合化理念道路上的一道道障碍。

其二,面临教师综合素质问题。前文述及,音乐教育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再好的教学内容要依靠教师主导去一步步实施,以使受教育者达到学业完成度,综合化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教师较高的教学综合素质来实现。毕武胜提出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音乐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音乐教师应进一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人文科学等素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7]。从现状来看,我国目前一线音乐教师绝大多数只能教本学科的教学内容。那么,在音乐教育中要实施综合化教学,又怎样解决音乐教师提高其他艺术专业能力的问题呢?这种提高会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吗?摆在面前的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

作为培养音乐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目前一般都设有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有少数音乐专业院(系)也附带开设了舞蹈课。至今,还没听说有哪一家师范院校设置了综合艺术专业。不容乐观,在今后的若干年中能有多少合格的高素质的综合艺术课教师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去深思。

其三,面临着“综合化”与“效率化”的问题。在实施综合化的过程中,人们不禁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综合化”是不是都好呢,是不是所有的音乐课都要“综合化”呢?要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综合化”必然引出一个“效率化”的问题。笔者认为,“综合化”作为现代音乐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具有科学性,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无需教师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都必须实施,音乐教育不应追求形式上的综合,应讲究“效率”,追求价值综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坚决不用。处理好“综合化”与“效率化”的关系,没有效率的综合化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最后,步出“综合化”的误区。曾有一位中学老师上音乐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前布置学生在网上查阅与《梁祝》有关的资料。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汇报在网上的查阅情况,继而又让学生观看越剧电影《梁祝》片段,接着师生共同分析电影的主题,甚至讲到剧中扮演者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可谓一节课内容丰富,贯彻了“综合化”的理念。然而,《梁祝》的主题还没听完,下课铃声就响了。教师给学生留了一个课后作业,写听后感。殊不知,学生在课堂上什么都没听,怎么写听后感?诚然,基于综合理念的贯彻,音乐课中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但涉及它们是为了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果没有主次之分,那还叫音乐课吗?无论音乐课旁及、辐射哪门其他学科,音乐总是“主角”,我们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超过了这个“度”,那就步入误区。何况,音乐是用来听的,请把音乐还给听觉吧!

综上所述,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综合化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富有鲜明的改革色彩。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掌握其精髓,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把握好“综合”的尺度,科学地加以实施,为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贡献力量。

[1]姜椿芳.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2,(1):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黄芩.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艺术素质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2011,(2):162-167.

[5]周箴石.美国音乐教育综述[J].中国音乐.2008,(3):205-207.

[6]王珊珊.艺术课程教学探析:对“课程综合化”的认识[J].艺术教育,2007,(2):37.

[7]毕武胜.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标实施十年回顾[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0-142.

猜你喜欢
音乐课课程标准理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