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探索

2013-04-07 22:43白丽灵
关键词:贫困生辅导员案例

白丽灵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提升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探索

白丽灵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随着高校农村贫困生生源的逐年增加,农村贫困生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辅导员工作案例,对农村贫困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所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辅导员在提升农村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工作工作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索。

辅导员;农村贫困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广大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里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的农村生源。农村生源中的大部分人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在寄托着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期望的同时,其就业问题也牵动每个家庭,关涉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农村贫困生与城镇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很大的相似处,但是因为目前的高校多设在城市,农村贫困生还需要面对文化、经济、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差别,因此,农村贫困生在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有其独特性(为了便于表达,文中贫困生特指农村贫困生)。贫困生毕业后,在直接就业、自主创业及考研出国的选择上,更青睐于直接就业。他们在大学学习中,有的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能力,成功转型为社会人,但也有部分人辜负了家人的期望,成为徘徊于职场外的待业生或低收入的“异乡人”,其差别归根到底还在于其就业竞争力不够强大所致。

本文以贫困生的就业案例作为代表,对辅导员在贫困生就业中的指导意义进行初步探索,并对贫困生就业困境以及如何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系统讨论。

一、贫困生的就业案例分析

贫困生作为当代高校教育中的特殊群体,既有其特殊性,也带有普遍性。他们的就业情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以下的案例我们可以找出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1:贫困生兰兰(化名),母亲瘫痪,有自卑情绪。在校课余时间全部花在兼职上,因为社交方面比较逊色、性格比较孤僻,没什么特长,找的兼职工作多为分发传单等简单、重复性工作,学习成绩也因为兼职受到影响。作为独生女的她为了照顾母亲,毕业后选择返乡,却因为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案例2:贫困生芬芬(化名),性格孤僻,社会阅历少,成为“白骨精”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入学后享受了一些资助,资助减轻了她的生活压力,却也因此有了心理负担,她的生活、学习受到了很多负面影响。她很在意别人的想法,别人对她获得资助的闲话让她受不了,也没法静下心来读书,原本内向的她更加自卑。毕业后,好不容易获得的面试机会屡屡因沟通技巧欠佳、不能很好展现自我而错失。

案例3:贫困生红红(化名),能力一般,虚荣心比较强,早年母亲因为无法接受贫穷的现实离家出走,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身有残疾的父亲身上,入校后怕同学看不起她,到处借钱买衣服、配电脑、买高档手机,希望能使同学看得起她。她也因此被取消助困参评资格,此后她开始对周围的同学产生敌意,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大三那年,她的父亲过世,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由于欠下很多外债,无力偿还,产生了恐惧感,无心学习,择业过程困难重重。

案例4:特困生木木(化名),来自偏远山区,内敛,因为学习好,目不识丁的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填报志愿时,为了选一个好学校,他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入校后,他把精力放在兼职上,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师长责备时,总是以挣钱脱贫为托词,尽管最后勉强拿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但是因为专业素养太差,自己的特长有限,加之就业期望值过高,求职时屡屡受挫。他在“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希望是什么样的人”的矛盾中苦苦挣扎着。

案例5:薛雪(化名)比较单纯内向,没什么特长,进入大学后在各种社团面试、干部竞选中屡屡受挫,她渐渐有了低人一等的感觉,开始躲避集体活动,不参加校园活动。另一方面,过分依赖学校的助困,不参加勤工俭学,因为怕影响学习。大四那年报考公务员,笔试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了面试这一关很快被刷下来。公务员面试失败后,她将目标定在大公司的总经理秘书这个职位上,也被卡在面试这一关。

案例6:特困生婷婷(化名),内向,性格执著、踏实。她就读于师范专业,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学费低,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入学后,她曾经一度失意,在辅导员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度过适应期。她申请了助学贷款,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在校期间长期担任心理健康协会干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沟通协调能力;自立自强,在外一直从事家教等兼职工作贴补生活及家庭。2012年在厦门市教师招考中脱颖而出。

案例7:特困生洋洋(化名),内向,沟通能力差,单亲,母亲为癌症病患者,入学后在辅导员的介绍下三次参加勤工俭学,前两次皆因为工作不到位被辞退,但是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之性格要强,吃苦耐劳,在第三次勤工俭学中得到认可。入校后主动担任班级学生干部,学习勤奋,多次获得奖学金,将奖学金、勤工工资甚至是在校资助金寄回家贴补家用。毕业那年,在辅导员的推荐下来到一物流公司实习,由于工作经验丰富,个人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实习单位对其评价较高,并想将其留下继续工作。

案例8:今年27岁的魏伟(化名)出生在莆田市的一个贫困农村。19岁那年,他在亲朋好友的帮扶下,怀揣改变命运的梦想走进了大学。初入大学后,他不知所措,对所学专业也不甚了解,不善言辞,人缘不好。辅导员在得知他的困境后,针对他的专业,引导他进行职业规划。四年大学生活,他有了很出彩的表现。怀着感恩的心,毕业那年,他毅然选择了到基层工作,并分配到村里当支部书记助理,工作两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被升调到镇办公室。他的好学上进、真诚善良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案例9:燕燕(化名)来自偏僻的农村,内向,没有特长,能力一般,但是很踏实,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入校后,她便积极地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在辅导员的指点下,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大三那年,在辅导员的推荐下,将勤工俭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并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正当其他同学忙于求职时,她已是事业小有起色的职场人。

案例10:琳琳(化名),内向,悲观厌世,抗压、受挫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但是在辅导员及专业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专注于学术,排除干扰练好内功,依靠坚韧和勇气,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福建省教师招考中均以优异成绩被录取。性格也变得乐观、信任、宽容,懂得如何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了。

上述十个案例只是众多贫困生在学习、生活态度,以及就业等方面日常表现的代表。他们当中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这些状况的出现,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让那些生活态度消极、学习不认真、就业困难的贫困生走出困境,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难题。

二、贫困生就业竞争力较低的原因

贫困生由于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就业竞争方面属于弱势群体。从以上十个案例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影响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整体素质总体上偏低 贫困生大多来自老、山、穷、边地区的农村家庭,由于受当地教育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在进入大学校园之时,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如社会接触面少,文体技能、英语口语、计算机水平、人文素养欠佳。进入高校后,一方面,面对繁华都市生活的诱惑以及同非贫困生相比所带来的落差,很容易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有意无意地回避集体活动,久而久之,他们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有些贫困生为了分担父母的经济压力,将课堂外的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勤工俭学和兼职方面,因为社会关系有限,尽管奔波职场,岗位层次不高,没有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导致贫困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偏低。

(二)自我意识发展存在偏差 贫困生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大,尽管国家和学校的助学贷款、资助解决了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需要,但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其他同学差距甚大,这种差距使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存在很大的偏差,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与众不同,如性格封闭孤癖、自卑气馁、脆弱偏激、嫉妒敏感。过度的自我拒绝,压抑了自己的积极性,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案例中有不少贫困生否定、抱怨、指责自己,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的生活、学习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逐渐丧失信心。加之他们自我体验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别人不经意的点滴评论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轩然大波。

同时,过分追求完美使他们深陷焦虑中。离开家乡到大学报到时,他们从乡亲们的赞美声中感到满足,在这样的心理中,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他们希望在大学里也一样是最完美的,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从农村到城市的转身有很多的阻碍,他们逐渐困扰于“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希望是什么样的人”的矛盾中。较高的学习期望值与较低的学业实现值之间的冲突,直接导致了贫困生在提升竞争力方面缺乏正确的导向。

(三)自我设计偏离实际 贫困生自幼背负着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教育脱贫”、“经济脱贫”的期望,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更多的是“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带着自己和父母过高的期望,他们的自我设计容易偏离实际,如希望能在都市里找到高薪职务,这就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就业空间。加之贫穷的现实,使他们多数保守,不敢挑战风险,所以,他们的目标多盯在稳定的工作,尤其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然而,这种稳定的工作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谈何容易。当投入和期望难以取得预期效益时,他们的失意再次对就业产生影响。

(四)社会支持系统相对不完整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即使求职也多涉及人脉关系,无论是应聘高层管理者,还是中层或一般员工,熟人推荐是常用的方式之一,且成功率很高。贫困生所处的阶层无法提供给他们充足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和其他阶层的大学生相比,明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种社会支持系统的制约,使他们在都市里显得孤独和弱小,求职中多有碰壁。此外,制作简历、邮递费、交通费、培训费、住宿费、形象包装费……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贫困生就业的手脚,影响了求职的顺畅。

从总体上来说,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能力不强的因素,更与复杂的社会现实存在密切的关系。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贫困生直接管理者的辅导员就必须想办法从心理上对他们进行疏导,从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对他们进行培养。

三、辅导员在提升贫困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

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助困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在引导贫困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成才上往往发挥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助困工作,应该是“鱼”、“渔”双授,不只是做好经济助困,更应力求提升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我价值。高校辅导员提升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调动贫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质上的贫困往往伴随精神上某种程度的贫困,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为危险。辅导员应该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对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有着更为积极的认识,走出思想贫困。如利用榜样效应,树立优秀贫困生典型,在贫困生中宣传自立自强精神;因材施教,做好贫困生心理辅导工作,正确对待经济带来的“负担”;针对贫困生中自私自利,把资助获得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心理,引导他们科学理解扶贫助困,消除“等”、“靠”、“要”消极依赖心理。

(二)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合理、健康的自我意识 贫困生大多对自己的家境非常敏感,视野不开阔,环境适应能力普遍比较弱,加之部分贫困生不能正确看待贫困的事实而产生一些心理困扰。辅导员要及时发现贫困生存在的问题,抓住时机,耐心辅导,积极引导他们转变认识,理智看待家境带给困扰,冷静对待贫困。此外,帮助贫困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增强自信心,提升社交愿望和能力。

(三)转变资助理念,在贫困生中积极营造优秀的助困文化 目前各高校都坚持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基本建立了以“奖、贷、助、勤、减”为核心的助困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承诺。但是目前的助困“输血”资助多,“造血”资助少,贫困生的总体精神面貌不是很好,存在心理上的依赖感以及行动上的惰性。辅导员当务之急是转变资助理念,积极营造助困文化,在充分发挥贫困生能吃苦、珍惜学习机会、想改变现实的优势,激励贫困生自强自立,参加一些有偿助困。同时不断创新载体,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切入点,正确把握学生的技能特长、积极开拓实践基地,在帮助贫困生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提高贫困生的择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系统提升贫困生求职营销能力 如果把事业看成是宝藏,职业规划就是去探寻宝藏的地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根据贫困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这种辅导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帮助贫困生进行自我剖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给自己恰当的定位。二是引导贫困生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避免有些贫困生因为书生气过浓,缺少理性的眼光和辩证的思考,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三是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一定的特长,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求职是对自身实力、勇气和智慧的综合运用,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还要指导贫困生断地拓展与职业相关的人脉资源,掌握求职技巧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求职营销能力,把自身优势淋漓至尽地展现出来。

总之,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露出的弊端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急于解决的问题;同时它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相信,随着高校管理政策的日臻完善,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1]陈 曦.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帮护[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74-76.

[2]韩燕霞.从社会学角度探究高校农村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论坛,2009(8):36-38.

[3]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Z].国发[2007] 13号.

〔责任编辑 冯喜梅〕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Improvement for Rural Students in Poverty in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BAI Li-l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Jimei University,Xiamen Fujian,361021)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poverty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sinc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from impoverished area has been increased.Combined with the cas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which occurred dur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crease of rural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Meanwhile it explores the working key and direction of how college counselor helps the rur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college counselor;rural students in poverty;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G647

A

1674-0882(2013)03-0100-04

2013-04-21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高校辅导员精细化辅导典型案例研究”(B121175);2012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JB12117S)

白丽灵(1982-),女,福建泉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贫困生辅导员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