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宇,李仕春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从词性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分布规律
陈 宇,李仕春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从词性的角度对《新华反义词词典》(中型本)收录的反义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借以反映现代汉语中反义词的词性分布情况。并指出,词性是否相同不应该成为判断一组词是否为反义词所必须的条件。
词性;反义词;分布
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语,是古今中外语言共有的现象。迄今为止,学界对反义词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反义词判定标准问题、反义词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别与联系等方面。本文以张志毅、张庆云两位先生编著的《新华反义词词典》(中型本)(商务印书馆2008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新华》)收录的反义词为考察对象,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词性的角度穷尽性地考察词典中反义词的分布情况。
以《新华》所收的反义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所收词语基本为最佳反义词,并标注词类。二是以义位为主,兼顾以词作为辨析单位。三是释义多依据《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具有权威性。四是例句以巨型语料库为支撑,举例注意多样性,全面反映反义词多种语义特征、语义搭配、语法组合、语用习惯。五是《新华》由词汇学、词典学的领军人物张志毅、张庆云两位先生精心编写,两位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保证了该书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为准确研究《新华》反义词的词性分布情况,我们首先将《新华》中的词语以音序为标准全部输入Access数据库,共计6936条,其中成语有1177条,数量词有2条,由于成语没有具体的词性,所以在统计过程中将成语和数量词的条目数减去,此外,还有89个词属于兼类词,所以最终参与统计的语料共5846条。词性相同的词语,再按音节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等。统计的具体结果如下:
《新华》所收反义词的词性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数词七种。名词共2003个,其中单音节名词156个,共66对;双音节名词1686个,共662对,多音节名词163个,共64对;动词共2252个,其中单音节动词268个,共94对;双音节动词1947个,共687对,多音节动词35个,共15对;形容词共1459个,其中单音节形容词288个,共115对,双音节形容词1104个,共383对,多音节形容词64个,共25对;副词共88个,其中单音节副词11个,共4对,双音节副词74个,共20对,多音节副词3个,共1对;代词26个,其中单音节代词7个,共3对,双音节代词17个,共7对,多音节代词2个,共1对;连词共6个,且都是双音节的,共1对;数词共12个,其中单音节数词6个,共2对,双音节数词6个,共1对。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单音节词共737个,占总数的12.6%;双音节词4842个,占总数的82.8%;多音节词267个,占总数的4.6%。所有词类中,动词所占比例最高38.5%,其次是名词34.3%,再次是形容词 24.9%,副词1.5%。其他几类词共计仅占总数的0.8%。此外,在《新华》收录的2634组反义词中,还收录了13组音节不对称反义词,88组词性不对称反义词。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反义词在不同词性中的分布情况
(一)词性不对称反义词
1.逼真(形)、活像(动)——失真(动)、迥异(形)
2.必需(动)、必要(形)——多余(形)
3.闭塞(动)、堵塞(动)、阻塞(动)——畅通(形)、顺畅(形)、通畅(形)
4.败落(动)、衰落(动)——昌盛(形)、兴盛(形)、兴旺(形)
5.败兴(形)、扫兴(形)——乘兴(副)、高兴(形)、起兴(形)
6.变通(动)、圆通(形)——固执(形)、拘泥(动)
7.和睦(形)、和气(形)——不和(形)、失和(动)
8.般配(形)、相称(动)、相配(动)——不称(形)、不配(形)
9.半(数)——全(形)、一(数)、整(形)
10.秉公(副)、奉公(动)——徇私(动)、营私(动)
11.秉正(动)、秉直(动)——偏私(动)、偏向(动)、偏心(形)
12.并力(动)、合力(动)、戮力(动)——通力(副)、协力(动)、独力(副)
13.补缺(动)、填空(动)——空缺(名/动)
14.不必(副)、不用(副)——必须(副)、务必(副)、须要(动)
15.不朽(动)——腐朽(形)
16.保守(形)、守旧(形)——创新(动)、革新(动)
17.残废(动)、残疾(名)——健全(形)
18.惭愧(形)、有愧(动)——不愧(动)、无愧(动)
19.本分(名)、本职(名)、分内(形)——分外(形)
20.本心(名)、本意(名)、本愿(名)——违心(动)
21.超前(形)——推迟(动)
22.超群(动)、出众(形)、杰出(形)——低下(形)、平庸(形)
23.垂立(动)——水平(形)
24.从不(副)、从未(副)——一贯(形)、一向(副)
25.凑巧(形)、正好(副)——不巧(副)、偏偏(副)
26.家养(形)、饲养(动)、驯养(动)、养殖(动)、栽培(动)——野生(形)
27.假手(动)——亲手(副)
28.健步(名)——踉跄(动)、趔趄(动)、蹒跚(形)
29.代笔(动)——亲笔(副)
30.僵化(动)、僵硬(形)——灵活(形)
31.生机(名)——危机(名)、危亡(动)
32.第一(数)、首先(连)——最后(名)
33.动(动)——静(形)
34.开化(动)——蒙昧(形)
35.独裁(动)——民主(形)
36.失机(动)、失时(动)——乘机(副)、适时(形)
37.失实(动)——属实(动)、如实(副)
38.端正(形)——歪斜(形)、倾斜(动)
39.断肠(动)——开心(形)、开颜(动)
40.对立(动)、统一(形)——抗衡(动)、悬殊(形)
41.可疑(形)——无疑(动)
42.发端(动)——结局(名)
43.发胖(动)、发福(动)——消瘦(形)
44.分心(动)——专心(形)
45.识理(动)、明理(动)——无知(形)
46.识羞(形)、知耻(动)——无耻(形)
47.实惠(形)——口惠(动)
48.敷衍(动)——负责(形)
49.宽大(形)——严惩(动)
50.浪费(动)、挥霍(动)——节省(动)、节俭(形)、节约(动)
51.革命(动)——反动(形)
52.公费(名)——自费(动)
53.供给(动)——需求(名)
54.过量(动)——适量(形)
55.寿(形)——夭(动)
56.熟悉(动)——生疏(形)
57.两可(动)——两难(形)
58.按期(副)、到期(动)——超期(动)、过期(动)
59.按时(副)、到时(动)、定时(动)、届时(副)——过时(动)
60.满额(动)——空额(名)
61.满意(动)——不满(形)
62.坦白(形)、坦率(形)、坦荡(形)——隐讳(动)
63.名牌(名)——杂牌(形)
64.同时(名)——先后(副)、前后(方位词)
65.同姓(动)——外姓(名)、异姓(形)
66.逆(动)——孝(动)、忠(形)
67.怒(动)——喜(形)
68.突然(形)——渐渐(副)、逐渐(副)
69.平衡(形)、均衡(形)——失衡(动)
70.完满(形)、圆满(形)——欠缺(动)
71.完整(形)、完好(形)——残破(形)、残缺(动)、破烂(形)、破碎(动)、破损(动)
72.微博(形)、点滴(形)——许多(数)
73.平稳(形)——颠簸(动)、晃动(动)、摇摆(动)、摇晃(动)
74.平展(形)——起伏(动)
75.稳定(形)——波动(动)、多变(动)、变动(动)
76.无双(动)、无对(动)、无两(动)、无匹(动)——无数(形)
77.武断(动/形)——审慎(形)
78.协调(形)——失调(动)
79.兴奋(名/动)——抑制(动)
80.虚(动/形)——盈(动)
81.需要(名/动)——不消(动)
82.业余(形)——专业(名/形)
83.犹豫(形)、徘徊(动)、彷徨(动)——果断(形)、果决(形)
84.有害(动)、无益(动)——无害(动)、有利(形)、有益(形)
85.有礼(动)——无礼(动)、失礼(动)、非礼(形)
86.有理(形)——无理(动)
87.有因(动)——无端(副)、无故(副)
88.愿意(动)、乐意(动)、情愿(动)——不愿(动)、懒得(动)、勉强(形)
(二)音节不对称反义词
1.阿斗——诸葛亮
2.背地里——当面
3.不动产、恒产——动产、浮财
4.吃亏——占便宜
5.出声、吭气、吭声、做声——不做声
6.导体——绝缘体
7.低能儿——神童
8.共同语——方言
9.好意思——不好意思
10.口语——书面语
11.没、没有、无——有
12.舍得——不舍、舍不得
13.通史——断代史
通过对《新华》反义词词性分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反义词在各个词类中的分布存在不平衡性。
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是现代汉语反义词的主要来源,其中以动词所占比例最高。从音节角度看,双音节词最多。由此可见,不同词性的词语,其构成反义词的能力并不相同。
针对词性不同的词是否可以构成反义词这个问题,赞同词性相同的词才能构成反义词的学者较多。例如刘叔新《汉语反义词语的类别和特点》中提到反义词语得以成立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同样的词性或语法功能”,[1]其《论反义词典的编纂原则》再次指出形成反义聚合“词性须一致或句法功能须大体一致”,“词性一致的要求也不应过分严格;只要属于同样的词类就可以。分属同一词类内的不同小类,一般不致妨碍反义关系在语感中的成立”。[2]刘叔新、周荐《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中提到“词与词之间要确立反义关系,两词的词性必须相同。”[3]再如张弓《现代汉语反义词探讨》认为“反义词的词义和反义词的语法词类特征,一般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反义词须是同类词,才好形成针锋相对、铢两悉称的反义关系。倘若一对词彼此不是同一词类,无法比较,就很难建立词的对立、对待关系。”[4]日本学者中村一男特别强调反义词要同词性,“我认为(A)在反义词中相互间要以同一词类为原则,(B)如果不属于同一词类的,但它们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那只好作为例外的反义词来看”。[5]
张志毅《反义词界说与反义词词典》中认为“反义词的大多数是词性相同的”,“反义词的少数是词性不同的”。[6]
《新华》中的2634组反义词中,构成反义词成员之间的词性基本相同,词性相异的有88组,占总数的3.3%。张志毅先生在词典当中将这一小部分词也处理为反义词,即词性不同的一小部分词也可以组成反义词。
我们同意张志毅先生的观点。首先,判断词性的标准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意义,这样划分出来的词类和其表示的概念范畴可能并不一致;又因为汉语中词性与语法功能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少数的反义词尽管词性不同,但语法功能却有可能相同。如《新华》中“逼真——失真”这组反义词,其中“逼真”是形容词,“失真”是动词,但二者的句法功能却有相同的地方,即都可以做定语和谓语:“逼真的插图/失真的证据”,“表演逼真/铭文摹绘失真”。
其次,词性不同的反义词组数量较少。主要是形容词和动词之间、动词和副词之间构成反义词。
形容词和动词反义如:“犹豫(形)、徘徊(动)、彷徨(动)——果断(形)、果决(形)”、“寿(形)——夭(动)”、“熟悉(动)——生疏(形)”;动词和副词反义如:“按期(副)、到期(动)——超期(动)、过期(动)”、“代笔(动)——亲笔(副)”、“有因(动)——无端(副)、无故(副)”。这是因为构成反义词的两个词语之间并非意义没有共同之处,反义词同中有异。“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动词中有状态动词这一次类,形容词中也有表示状态的次类,二者容易形成反义关系。同样,副词对应的概念范畴较为广泛,有情态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等等,容易和表时间的动词和表状态的动词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联。哪两类词在所对应的概念范畴上有交叉,哪两类词中词汇意义相反的成员才可能形成反义关系,例如:“慢”和“白”虽然都属于形容词,但前者表示速度概念,后者表示颜色概念,没有共同的基础,所以无法构成反义词。而在概念范畴上能形成交叉关系的词类及词类成员都是有限的,所以词性不同的反义词较少。
综上,现代汉语中词性不同的词语也可以构成反义词,但数量很少。因此,词性是否相同并不能作为判断反义词是否成立的充分条件。
[1]刘叔新.汉语反义词语的类别和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1998(03):135-139.
[2]刘叔新.论反义词典的编纂原则[J].辞书研究,1991(02):38-51.
[3]刘叔新,周 荐.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张 弓.现代汉语反义词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04):36-53.
[5]转引自张志毅,张庆云.新华反义词词典·反义词界说与反义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张志毅,张庆云.新华反义词词典(中型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周 荐.略谈反义词语的几个问题[J].思维与智慧,1985(05):26-28.
[9]张庆云,张志毅.反义词词典的编排[J].辞书研究,1988(08):19-27.
[10]李占平.关于反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64-166.
[11]应雨田.反义词词典编写的几个问题[J].辞书研究,1988(03):1-9.
[1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3]刘叔新.论反义聚合的条件和范围[A].词汇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冯喜梅〕
Distribution Law of Modern Chinese Antonyms Based on the Part of Speech
CHEN Yu,LI Shi-chun
(School of Literatur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53000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ntonyms included“Xinhua Dictionary of Antonyms”by exhausting statistics,so as to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antonyms in modern chinese.It points out that part of speech should not be judged by a group of words.
part of speech;antonyms;distribution
H032
A
1674-0882(2013)03-0069-04
2014-04-23
陈 宇(1988-),女,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语言学研究;
李仕春(1973-),男,山东莒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词汇学,词典学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