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青苗,金爱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由于免疫性疾病长期行激素治疗、器官移植术后的激素使用等因素,由激素诱发的股骨头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INFH)越来越多[1],影响关节功能,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骨髓移植术后患者行THA 存在高感染率、高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其围手术期护理有一定难度。2010年7 月,本院骨科三病区收治1 例骨髓移植术后出现INFH 患者,成功行THA 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患者,女,24 岁。因双侧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9个月,于2010年7月9日入院。患者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行异体骨髓移植术后2年,现处于慢性排异反应期,大剂量服用免疫抑制剂。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长期卧床,X 摄片显示双侧股骨头坏死。入院检查:双侧腹股沟中点局部轻压痛,髋关节屈伸-20°~80°,外展15°,内收略受限,左侧肌力4 级,右侧5 级,左下肢较右侧短缩1.0cm,皮肤完整;血常规、生化、凝血谱等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于入院后2d在全麻下行左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予头孢唑林钠+异帕米星针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及对症补液支持治疗。7 月14日,复查X 摄片显示人工髋关节位置可,下地行走无明显异常,住院8d康复出院。随访18个月,切口愈合良好,髋关节伸屈自如,患者能弃拐行走和骑自行车。
2.1 术前护理
2.1.1 感染风险评估与护理 患者是骨髓移植术后处于慢性排异反应期,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安排患者住小房间,避免与有感染伤口患者同住;病房保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和消毒;嘱患者注意防止受凉,预防感冒,多饮水,减少探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患者穿宽松舒适、清洁干燥棉质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并监督执行;进行饮食、活动指导,以提高免疫力,并指导日常消毒方法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2.1.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处于骨髓移植慢性排异反应期,骨科手术是应激源,患者担心手术会加重排异反应,增加感染的机会,心理压力大。积极与患者交流,解释手术原理以及安全性,联合家庭情感支持系统,以解除患者的顾虑;与患者一起评估感染风险,对可能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从而从源头上减轻患者的焦虑,增强信心。
2.1.3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备血800 ml;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锻炼;术日清洁手术部位皮肤。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重视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出现渗血、出血报告医生,警惕低血容量性休克;密切观察肢端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悸等不适。本例患者病情稳定,切口干燥、无红肿,左下肢无明显肿胀,术后1d,诉左足活动、感觉无殊。
2.2.2 预防术后并发症
2.2.2.1 感染 髋关节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早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强调预防重于治疗[2]。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鼓励和指导患者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并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护理,防止肺部感染;做好留置导尿管护理,用千玉洁抗菌洗液[3]喷会阴部,术后24h拔除导尿管;尾骶部垫水垫,预防压疮;观察体温变化,嘱多饮水,当体温>38.5℃,给予温水擦浴,但禁用乙醇擦浴[4](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凝血机制差,乙醇擦浴会引发皮下毛细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减少探视;指导患者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戴口罩自我保护;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本例患者各项体征均稳定,未出现感染症状。
2.2.2.2 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因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和凝血酶原Ⅲ活性降低,导致血栓发生。术后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和有无感觉异常,当出现患肢肿胀及被动牵拉足趾痛症状,立即报告医生;注意血管内膜的保护,忌行术侧静脉输液和抽血;加强早期活动,用气压泵按摩术肢,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嘱患者多饮水,避免血液高凝状态,遵医嘱手术24h后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ml皮下注射1次/d。本例患者术肢创口干燥、无红肿,肢体无明显肿胀,足活动、感觉无殊。
2.2.2.3 人工髋关节脱位 人工髋关节脱位绝大多数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与关节类型、手术入路途径及术后搬动不正确、体位及早期功能训练不妥有关[2]。术后保持术肢外展中立位30°,膝关节下垫一软枕,避免术肢内收内旋;避免术侧卧位,侧卧位时两腿间夹一软枕;移动患者时,水平托起整个髋部,以防人工髋关节脱位;向患者宣教预防脱位的注意事项。本例患者复查X 摄片显示无人工髋关节脱位。
2.2.3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可增加肌力,有利于关节稳定。进行康复训练时,指导患者循序渐进。术后0~1d,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即最大限度地进行踝关节背伸及跖屈,每个动作保持10s后再放松[5],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2d,主要是患肢肌肉力量和髋、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目的是提高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如直腿抬高运动和髋部外展练习,锻炼以患者不感疼痛和疲劳为宜;术后3d,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并进行术肢屈髋、屈膝锻炼,角度<90°,避免做下蹲、拾物、翘二郎腿动作,以防人工髋关节脱位;术后3~5d,在医生同意后可下床活动,护士在旁指导,下床时术肢先下,上床时术肢先上,注意术肢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下床后指导患者做髋关节屈伸、外展动作;手术1周后,下床站立练习,6周内不能负重;3个月后弃拐行走。
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处于慢性排异反应期,行髓关节置换术风险较高。护理重点为术前重视感染的风险评估和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并完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同时加强功能锻炼,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1]张华峰,马信龙.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质疏松学说[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2):130-133.
[2]金丽霞,汤淑芳.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1):27.
[3]杨世梅.千玉洁洗液用于重症患者会阴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45.
[4]匡晓华.白血病患儿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3160.
[5]叶国凤,金爱东,胡江雁.17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术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4):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