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江 苏雅娣
(河北联合大学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培训基地 河北唐山 063000;①开滦总医院)
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予以重视。而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的建设又是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实现手段。虽然SARS以后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的建设得到了重视,但目前,对公共卫生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尚有待完善,部分居民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本文提出医学信息平台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建立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快速、便捷的网络通信平台,形成包括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资源、医疗救治、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卫生、农村合作医疗、疾病症状监测预警、血液管理、妇幼保健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医学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完善综合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和各业务系统平台的互连互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医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在各地方政府稳步推进区域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为他们提供高效、全程的信息支持,则是一个现实课题。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相对起步相对较晚,绝大部分系统应用范围小、推广难度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通过构建区域性医学信息资源体系为区域内医改的各项内容实施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与保障,能有效促进区域卫生决策科学化、医药科技创新和健康服务水平提升,从而制定合理的区域卫生服务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更是一个具有远大意义的战略目标。信息共享是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整合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实现医疗卫生行业各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业务部门卫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完成区域医学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连,提高整个医疗卫生业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覆盖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系统,网络触角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即构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四大业务体系的信息平台。整合卫生相关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社区卫生等业务领域的综合应用、信息互通和协同办公,建立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成以城市、区域为中心的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库,支持数据分析和领导综合决策,提高卫生业务和服务水平。一个中心 ,即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中心为整个信息平台的基础系统,内容包括:各种公共卫生数据的存贮、交换与共享;各种医疗资源数据的存贮与共享;各种临床治疗与社区健康数据的存贮、交换与共享;数据采用属地化管理与中心集中存贮方式相结合。保证各单位数据快速调用和必要的安全性;三个平台,是终端采集数据、周边系统和中心数据共享交换的中间桥梁,内容包括:数据交换共享协同平台;信息发布及对外服务平台;决策分析平台;四大业务体系,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各项业务服务;卫生管理服务体系-为行政管理服务;医疗服务体系-为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健康服务。
3.1 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平台以共享软硬件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的模式,避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浪费性投入,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的费用,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程。同时,平台将支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与个人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资源,支撑区域性中心医院、市县医院、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机构协同作开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咨询,协同开展分级协作的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防控、疾病诊治等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分级协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城乡均衡发展,降低医疗成本与风险,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3.2 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增值 将卫生局、社保局、医院、医药公司等各个医疗相关机构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合本地区内部各医疗机构的多项资源并使其共享增值,形成区域内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3.3 实时管理,及时监督 在参照国内其他区域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模型,建立全市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涵盖卫生局各个管理职能的区域卫生资源管理信息中心,彻底改变过去卫生信息资源靠人工收集统计的局面,发展成为在工作中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收集;实现对资源的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协作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资源的提供,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率。
3.4 服务公众,提高效率与质量 卫生公众平台起到了公开宣传卫生政策法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平台,成为向社会和群众提供卫生信息和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医院管理系统规范各医院的业务操作,并同时通过对异常用药、异常检查的监控,有效控制了“大处方、滥检查”的发生;通过加强医疗规范的监督检查,按照《全国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设置工作流程的要求设置发证标准,并对工作限期、工作步骤进行自动监控,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预防在工作中出现“人情审批、随意审批”行为,减少了医疗事故的产生。
综上所述,区域性医学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是一项业务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和建设的长期性。在实施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区分轻重缓急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区域性医学院校由于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雄厚力量,且这些医学教学科研实验单位都是产生丰富医学信息的来源地。所以其信息资源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学术性最强,是区域医学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因此,区域性医学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应当与那些区域性医学院校长期合作。总之,区域医学信息资源平台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Stockholder),是一个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建设也还处在研究、探索和试验的阶段,作为其发展基础的医院、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还很不完善。真正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杨宏桥,吴 飞,甘仞初.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5):50
[2]刘 谦.区域性医学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案与实现策略[J].中国数字医学,20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