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宏艳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安徽芜湖 241000)
目前,恶性肿瘤是引起患者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恶性肿瘤正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90%以上的肿瘤患者均与精神、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2]。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对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探讨其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所选200例癌症患者均行根治术,病理有淋巴转移。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高分化癌27例,中分化54例,低分化19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41~70岁,平均54.6岁。观察组:高分化25例,中分化57例,低分化18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38~68岁,平均53.2岁。且两组在发病部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病情严重程度亦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每次化疗前均采用简易抑郁评定量表(Zung)进行抑郁评分。两组均进行肿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化疗前、化疗期间,化疗后3个阶段再均辅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其内容包括:①了解患者目前心理动态,并给予引导,使其主动配合治疗;②用正面或暗示的方法矫正或减轻患者的情绪障碍,强化其积极的治疗态度和行为;③适当调整患者的期望值,以增强患者对医疗的配合及面对困难的信心;④与家属良好沟通,通过家属对患者关爱,稳定情绪,协助患者实现最大限度回归社会的理想。心理护理治疗每周5次,每次约20min。
1.2.1 化疗前期。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肿瘤患者治疗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在发病初期,往往倾其所有,且大部分患者都是工薪阶层或是农民,医药费就成了他们所担忧的事。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有同情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用药也尽量使用一些价钱低、效果好且尽量在目录内的药物。在催交押金时,语气要委婉,做好家属及患者单位的配合工作,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化疗时期。①患者化疗时,由于化疗药物副作用影响,可能会出现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骨髓抑制常见症状[3]等,有的副作用会令患者难以忍受,使一部分患者不配合治疗或拒绝化疗,这时,我们应该密切观察并及时疏导,必要时可根据病情和药物配伍禁忌,以减轻药物毒副作用。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恰当解释及对应措施。解释这是化疗正常的生理反应,要求患者尽量能正常进食,可进食易消化、少油腻的清淡饮食,出现脱发时,可戴帽子或假发,并且告诉患者停药后新发会渐渐长出。呕吐的患者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及时清除分泌物,可用盐水漱口。总之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对患者的每一点改善加以鼓励,使其顺利完成各个时期化疗。②化疗患者病程长,大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都有刺激性,可引起血管变硬,静脉炎等,护士应有计划选择血管,力求一针见血[4]。首次化疗前应讲明药物刺激性,嘱患者疼痛或异常感觉时应立即报告护士,不可勉强忍受,点滴化疗药物时,除了采用精细过滤输液器外,护士应加强巡视,勤观察,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停止注药,并注入相应解毒剂,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癌症患者大多数经过长期化疗,静脉穿刺困难,为保证治疗,可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
1.2.3 化疗后期。肿瘤患者化疗周期长,伴随化疗不断进行,以及化疗后的副作用,使他们对战胜癌病缺乏信心,有失落感及心理障碍,并惧怕死亡。加上癌症复发的阴影又挥之不去,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心理的不健康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而免疫功能的下降,会重新诱发患者对癌症的恐惧情绪,使患者陷入过度的精神压力之中,以致病魔再次乘虚而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输液、肌肉注射和巡视病房等护理工作中注意与患者交谈,了解前1天的病情及生活,对患者的主诉表示同情和理解,耐心进行劝导,与患者讲养病治病的道理或转移其注意力,让其听音乐、看电视或陪患者聊天,运用典型病例,宣传材料等方式给患者介绍肿瘤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使患者认识到随着现代化医学发展,肿瘤患者带病生存期不断延长,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总之,要激发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并配合治疗。
1.2.4 化疗后。①开展教育讲座。5个周期的化疗结束以后,肿瘤患者一般病情趋于稳定,这时他们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会不会再次复发、转移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为了能够彻底打消患者的疑虑,科室定期组织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专场讲座,鼓励患者与家属同时参加,由年轻医师及高年资护师主讲,传授食疗抗癌及康复期的生理、心理康复方法。②发放健康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合理饮食、运动方式及运动量、用药注意事项及复诊等,并留有科室咨询电话及门诊时间安排表等。③树立榜样患者。鼓励实验组患者之间加强交流,可通过建立QQ群等现代通讯方式,并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为其他患者树立健康信心,缓解心理压力。④电话随访制度。电话随访可以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减少患者的无助、焦虑感,提高抗癌信心,内容涵盖患者目前的身体情况、服用药物的次数及剂量、不适及复诊情况、对恶性肿瘤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饮食、睡眠及精神状态等。
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对抑郁程度的影响有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化疗前对抑郁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次与各自对照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次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Zung量表评分值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Zung量表评分值比较(s)
次化疗前对照组 57.3±6.4 56.9±6.3 53.2±6.5 50.9±6.5 50.0±6.3时间 第1次化疗前 第2次化疗前 第3次化疗前 第4次化疗前 第5观察组 57.6±6.8 53.2±6.6 48.6±6.9 44.3±6.7 42.3±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1
Zung量表是1965年仲氏发表制定,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本测验为短程自评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正常人或各类精神患者。包括青少年患者、老年患者和神经症患者,也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以早期发现抑郁症患者。
肿瘤的高病死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经受的痛苦体验,会使肿瘤患者特别是合并有转移的肿瘤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尽管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患者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使患者的病情及时得到控制,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但肿瘤患者仍不能摆脱因“死亡的威胁”而产生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不能配合抗癌治疗的顺利完成,尤其是静脉化疗。因其时间持续较长且伴随一系列副作用,有的副作用会令患者难以忍受,使一部分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或拒绝化疗,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做好周密的心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不仅能提高患者生理康复率,而且可提高生活质量,使生存受益,生活快乐。早期心理护理对转移性肿瘤术后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在治疗后2次化疗前左右开始出现。说明积极的心理护理能唤起患者坚强的意志和康复的愿望,可不同程度地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障碍,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保持配合治疗心态,提高了化疗疗效。心理护理不但可以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而且还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了达到最高护理目标,故在这一时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则更为重要。本文证实了早期护理在200例转移恶性肿瘤的明显疗效,但本实验存在样本量小,患者自身文化素质差异,化疗药物副作用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有望在以后实验中得到更好设计和改善。
[1]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209
[2]高北陵,杨玲玲,栗 晖.生活事件、情绪与恶性肿瘤[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9(1):15
[3]胡爱华,王 芳.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09,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