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霞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麻醉科 安徽芜湖 241001)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近几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有明显增长。而老年人因其生理特点,常并发多种疾病,因此全麻后由于麻醉药物残留,术后苏醒期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易发生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误吸及心脑血管意外[1]等并发症,使麻醉风险大大增加。2011年9月~2012年3月我院麻醉恢复室的收治585例老年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极大地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
我院麻醉恢复室共收治了585例老年手术患者,其中男348例,女237例,年龄60~88岁。ASAⅠ~Ⅲ级,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98例患者带气管导管,287例患者已拔除气管导管。手术范围包括普外、妇产科、泌尿科、骨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及神经外科的择期手术。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或者心律失常。结果,585例患者中有577例麻醉恢复期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顺利返回病房。有8例拔除气管导管后因SPO2持续性下降,面罩吸氧后无改善,又进行了二次插管,观察后有3例送至ICU,余5例顺利拔除气管导管返回病房。有59例患者麻醉恢复后出现了躁动,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后51例症状缓解,有8例未缓解。有37例患者拔管后发生了舌后坠,及时给予托下颌加压面罩吸氧、放置口咽通气道等处理,无持续低氧血症并发症发生,意识恢复后SPO2>95%。有17例拔管后出现恶心、呕吐,经及时清除口鼻、呼吸道呕吐物后,未发生误吸的。有68例麻醉苏醒期血压>160/100mmHg,其中45例给予镇痛药物后,血压有下降的趋势,而有23例给予硝酸甘油后血压即下降至<150/90mmHg。所有患者平均在术后恢复室观察75min返回病房。
2.1 基本护理 恢复室的护士需掌握各种监测指标的正常范围,掌握出麻醉恢复室的指标。患者入术后恢复室后及时监测SPO2、HR和血压,按照麻醉恢复室病情记录单,每10mim按时、准确记录1次。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尿量、皮肤黏膜、甲床颜色及四肢血运及肌张力等。撤离麻醉恢复室指征:①患者神志清醒;②肌力、肌张力、呼吸恢复满意,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恢复;③不用吸氧,SPO2≥95%持续5min以上;④血流动力学稳定。
2.2 呼吸支持 由于老年病人的代谢、清除减慢,所以麻醉后各种麻醉药易残余,且老年患者术后肺通气功能改变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通气功能可以逐渐恢复[2],故老年患者复苏时间应适当延长。术后呕吐是全身麻醉后常见并发症,而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咽喉反射恢复慢,最严重会导致误吸和窒息,所以老年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应注意观察。呕吐发生时将头偏向一侧,汇报麻醉医生,并及时清除口腔、咽喉部分泌物。拔管时,应待患者呼吸稳定、肌力、肌张力恢复满意,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给予拔管。本组有有8例拔除气管导管后因SPO2持续性下降又进行了二次插管,观察后有3例送至ICU,余5例拔除气管导管返回病房。老年患者术后往往出现肺的顺应性下降,肺通气不足及手术和麻醉、插管本身因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所以拔管前要及时彻底地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老年患者麻醉消退慢,且咽部组织松弛,容易发生舌后坠引起咽部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血压、呼吸、神志,谨防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发生舌根后坠,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拔管后如患者气道不畅,此时应及时调整患者头的位置,使头倾向一侧,托起下颌角,置入口咽通气道。以防呼吸道梗阻或呕吐误吸。有37例患者拔管后发生了舌后坠,给予托下颌加压面罩吸氧、防止口咽通气道等及时处理,无持续低氧血症并发症发生。有17例拔管后出现恶心呕吐,经及时清除口鼻、呼吸道呕吐物后,未发生误吸。
2.3 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护理 麻醉恢复期躁动是一种特殊性麻醉并发症,危害较大,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增加患者循环系统并发症,特别是使原有高血压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也可导致手术创面及脑血管破裂出血。躁动患者的体动可使引流管、导尿管、输液管及胃管等各种管道脱落,同时易发生意外性伤害(如患者自伤及坠床等)。而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点,术后意识模糊、谵妄、躁动不安等的发生率较年轻人高,必须密切观察。有研究表明,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麻醉恢复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3],如疼痛、尿管、胃管及气管导管的刺激、膀胱充盈等。本组有59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躁动,躁动患者给予镇痛药物处理后有51例症状缓解。有报道也显示疼痛及留置尿管所致最为多见[4]。
2.4 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老年人循环调节能力降低,易出现循环系统异常,如高血压、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所以应根据老年人特点进行护理。
2.4.1 血压异常。老年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出现高血压较常见,除本身存在心血管疾患外,还可能与气管内插管刺激、疼痛、寒战、尿潴留、缺氧等都有关。本组有68例患者麻醉苏醒后血压>150/90mmHg,其中45例给予镇痛药物后,血压有下降的趋势,而有23例给予硝酸甘油后血压即下降至130~140/70~90mmHg。对低血压患者,要结合患者术前情况,了解术中病情及失血情况及术中的出入量来综合评估血容量;观察患者的体征,若容量欠缺,可考虑予以补液、输血。注意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量,如果引流量超出允许范围,应通知医生,考虑重新手术止血。
2.4.2 心律失常。术后最常见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室性早搏,常见原因为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术后常见并发症或心脏本身原发疾病所致。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做血气分析,并协助医生针对性进行处理。
麻醉恢复室(PACU)是连接手术室和普通病房的中转站,手术结束后早期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期[5],而老年人因其生理特点,常并发多种疾病,使麻醉手术风险大大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麻醉护士在术后麻醉恢复期密切观察患者基本情况,及时向医生反应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可以提高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本组585例患者均安全的度过了麻醉恢复期。而且PACU可以减少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通过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严密监护,及时发现麻醉恢复期的相关并发症,有效地保障了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
[1]黄荣杏,项认可,李惠兰.老年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4):1749
[2]张 伟,曹 竣,将永新.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时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4):213
[3]旷满秀,郭曲练.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4):108
[4]徐伟囡,潘学文.全麻恢复期病人躁动原因的分析与处理[J].浙江创伤外科,2005,10(1):52
[5]陈江辉,郭曲练.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