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茂渊
(广西宜州市德胜镇中心卫生院,广西 宜州 546313)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400例
韦茂渊
(广西宜州市德胜镇中心卫生院,广西 宜州 546313)
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我们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4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40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02例,女198例;年龄18天~13岁;病程1周~5个月。轻度腹泻201例,中度腹泻167例,重度腹泻32例。伴轻度营养不良者35例,中度营养不良者12例,重度营养不良者5例。辨证为脾气虚型121例,脾阳虚型50例,脾虚挟寒湿型121例, 脾虚挟湿热型38例,脾虚挟食滞型40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表现为泄泻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泄泻,多吃则多泻,进油腻生冷则泄次增多,常伴食欲不振,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用参苓白术散加味。黄芪10g,党参10g,炒白术6g,炒白扁豆6g,苍术6g,茯苓6g,陈皮6g,砂仁3g,神曲6g,肉桂1.5g,泽泻6g,枳壳3g,山药10g。腹泻日久者加煨诃子肉3~6g,寒湿滞脾者加厚朴、藿香各3g,湿热困脾者加黄连、黄芩、车前子各3g,脾虚食滞者加炒鸡内金、炒莱菔子、山楂各6g,枳实3g。药物用量根据年龄酌情增减。每日1剂,水煎3次服, 1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伴轻中度脱水者加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及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配合液体疗法。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腹泻停止,其它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腹泻停止,症状大部分缓解。无效:腹泻未止,症状无变化。
痊愈322例,好转7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8%。
患者,男,5岁。腹泻反复发作5个月,发作时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每日大便2~5次,稍进生冷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证为小儿脾虚型泄泻。治宜健脾益气,利水渗湿,醒脾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黄芪10g,党参10g,炒白术6g,炒白扁豆6g,苍术6g,茯苓6g,陈皮6g,砂仁3g,神曲6g,肉桂1.5g,泽泻6g,枳壳3g,山药10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治疗10天,诸症消失而愈,随访1年未发。
小儿泄泻的病机为脾气虚弱,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湿滞胃肠。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而成泄泻。治当健脾益气,利水渗湿,醒脾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味方中黄芪、党参、山药益气运脾,苍术、陈皮醒脾助运、芳香行气、疏化水湿,茯苓、泽泻淡渗利湿,枳壳行气宽中,神曲消食导滞,白术、白扁豆消食健脾益气,肉桂补火助阳、温中醒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利水渗湿、醒脾止泻之功,故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效好。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R256.34
B
1004-2814(2013)08-648-01
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