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系统“内”价值

2013-04-07 12:40李素芹
关键词:大众化培养目标应用型

李素芹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宜昌 443002)

地方高校是指除中央部(委)属高校以外的,由省级政府或地级政府投资、主管的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层次结构中处于底层[1]。1941年,我国就有3所地方高校即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2]率先进行研究生教育。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使地方高校的数量大大增加,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地方高校数量也迅速增加。已然存在并迅速壮大的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否具有特殊的价值呢?

一、价值简述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价值问题是一个高等教育哲学问题。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统一状态[3],是指客体的固有属性与主体的内在需要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客体满足和适应主体需要的程度与状况。对价值进行划分的标准有多种,杜威把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4],中国文化历来忽视内在价值而喜论工具价值;张应强教授把教育的价值分为本体价值(或永恒价值)和工具价值,并认为促进人的发展和自我完善是各种形式、各种层次教育共同的本体价值[5];还有人把价值分为本体价值和衍生(派生)价值,或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根据价值主体的不同,我们把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分为本体价值、教育系统“内”价值和教育系统“外”功能。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本体价值是培养适应区域社会发展的开发应用型人才;教育系统“内”价值是指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教育系统中所体现的特殊价值,也可称作本位价值;教育系统“外”功能是指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对于教育系统以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一般来说,系统“内”价值恒定而持久,系统“外”功能易变而短暂[6]。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子系统中的价值

1.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体现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指的是在我国本、专科教育实现大众化之后,研究生教育也趋于大众化,研究生教育趋于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大规模地开展研究生教育是在本、专科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才开始的,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表现出大众化或称去精英化[7]的特征,与传统的学术精英式的研究生教育相比,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生源、导师结构、生师比、学位类型、学科结构、培养目标面向、培养模式、研究生学术预期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英的成分越来越少,大众化即非精英的因素越来越多。

2.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代表更高层次的应用型教育

我国教育体系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以前,普通教育以理论型为主,职业教育以应用型为主,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是典型的普通教育,崇尚理论型的“学”,轻视应用型的“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教育也发生了学术理论型与开发应用型的类型分化。大多数地方高校由于发展历史、学科基础、资源条件、地域面向等的限制,在研究生教育的类型分化中更适合培养面向本区域的开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开发应用型研究生的学科结构应以工程学科、应用型文理科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为主。

3.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体现的是高层次平等

所谓高层次平等,是指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这一最高教育层次上体现了高校“校格”的平等,即研究生教育不只是部(委)属大学的专利,具备了条件的地方高校同样可以进行研究生教育。虽然归宿和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中,部(委)属高校都是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校水平的象征,似乎与地方高校的联系不太紧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表明,是水平决定层次,而不是归宿决定层次,所以,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体现了高校在最高教育层次上的平等。

三、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子系统中的价值

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对于研究生教育子系统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一,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包括区域、层次、类型等结构。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之初及缓慢发展阶段,研究生培养机构基本集中在京、津、沪、苏、鄂、陕、川等省(市)的中心城市,其他省份的研究生教育较少,地级城市更少。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使研究生教育从原来少量的聚集点向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延伸,从而使研究生教育的区域结构更加优化。其次,我国在开始研究生教育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基本只有硕士层次,博士层次的规模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两个层次之间也没有质的区别,基本奉行同样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入新世纪之后,研究生教育获得快速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张,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更快,硕士和博士之间出现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分化。大量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地方高校进入研究生教育行列之后,进一步拉大了博士研究生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差距。就全国范围来看,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除培养少量的理论研究型预备人才之外,主要是培养开发应用型人才。可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区域、层次、类型等结构上更加多样化,也更加合理,更符合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更适应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发展需求。

第二,有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正由单一走向多样化。由于影响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内外部因素各不相同,不同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有研究者对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新框架提出了建议[8],即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以进入“985工程”的高校为主;知识传播人才和教学型人才的培养以进入“211工程”但未进入“985工程”的高校为主;开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具备研究生教育资格但未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为主。最后这一类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地方高校进入研究生教育行列使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成为可能。

四、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地方高校子系统中的价值

研究生教育是绝大多数地方高校新的增长点,对于地方高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第一,研究生教育是显示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关键指标。由于早期的地方高校以专科层次为主,所以地方高校曾经是与低水平、低声誉联系在一起的。在2010年我国111所部(委)属高校中,有97所是研究生培养机构;而在633所地方本科高校中,只有380所是研究生培养机构。是否能够培养研究生、能够培养什么层次的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的规模和质量如何等实际上是衡量一所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地方高校排名的重要因素。排名和本科生源是高度相关的,本科生源又是维持地方高校生存的“衣食”之源,所以,能否培养研究生又间接影响地方高校的本科教育。另外,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层次高度相关,生均拨款严重不足的地方高校对提升办学层次有着强烈的内在冲动,发展研究生教育是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学校声誉的快捷途径。

第二,研究生教育是地方高校引进和留住人才的有效平台。与部(委)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地域位置、学科水平、学术声誉、学术话语权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吸引人才的亮点很少。如果没有研究生教育,地方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就没有学科根基,不仅不能通过学术团队建设、高层次课题研究、与研究生的教学相长等提高人才的科研业绩,还会使已有人才埋没在日复一日的大众化本科教学之中;没有研究生教育,这些高层次人才也没有良好的身份期待。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地方高校人才的引进和稳定。

第三,研究生教育是地方高校完善职能体系的重要依托。研究生导师必须持续地进行科研;研究生群体在增加地方高校的科研数量、提高科研质量上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据调查,西部某地方高校发表在三大检索刊物和CSSCI上的论文中,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占50%以上,有研究生参与的论文占70%以上。随着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参与科研的人数越来越多,科研水平越来越高,科研职能将得以全面展开,社会服务也将从单纯的输送人才向委托科研、联合攻关、提供科研产品等多项服务转化,从而使地方高校的职能体系更加完善,地方高校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环境应变能力。

第四,研究生教育能为地方高校营造积极浓厚的学术氛围。一般而言,与部(委)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学术氛围不太浓厚,但由于研究生教育要求师生以学术研究为第一要务,各种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创新竞赛和师生对学术研究的更多投入等都将为地方高校营造更加积极、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

总之,我国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有其特殊的教育系统“内”价值的,这些价值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本位价值,是其他价值和功能的基础。充分认识这些特殊价值,进而挖掘、发挥这些价值的作用,将使地方高校的发展更加顺利,也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更加和谐有序。

[1]赵炳起.教育分层与地方高校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7(1):18-21.

[2]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1.

[3]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125.

[4]黄 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414.

[5]张应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M].哈尔滨:黑龙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闫广芬.研究生教育的理性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1-6.

[7]李素芹.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去精英化嬗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24-128.

[8]包水梅,魏玉梅.对建构我国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新框架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9.

猜你喜欢
大众化培养目标应用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