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柏
( 武汉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但是,不少小微企业受正规金融机构门槛的限制,只能依靠民间借贷融资寻求自身发展。民间金融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作用已为政府和社会认可,但如果我们循着民间金融发展的轨迹进行深入探寻,则在肯定民间金融正向作用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制约。如何用好、用活民间金融这把“双刃剑”,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民间金融业,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民间金融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民间金融是为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民营经济创业和小微企业运作融资不可或缺的资金渠道。民间资金作为一种关系型融资,已成为小微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调查显示,早期的民间金融实则为民间借贷,主要可分为四类:
一是“友情借贷”,又称低利率互助式借贷。研究表明,我国的民间借贷主要发源地在农村,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从1986年开始,农村民间借贷规模已经超过了正规信贷规模,而且每年以19%的速度增长。①严瑞珍、刘素贞:《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7 期。这种互助式借贷,最早起源于温州地区农村民间,俗称“合会”、“抬会”。这种以“会”的形式出现的互助式借贷最初不具备营利性,只是亲友间相互筹集资金、轮流使用,如某个家庭需盖房、婚丧嫁娶或置办大物件时,“会”里的资金可以低利率借给这个家庭,而维系这种借贷关系的主要是亲友邻居知根知底的信誉。改革开放后,温州迅猛发展起来的个体工商业,在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获得贷款支持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这种互助借贷的形式获得资金,“会”也就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熟知的民间借贷。据统计,1985年,仅温州市乐清县,“会钱”发生的资金额就高达12亿,入“会”者多达5万多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0%以上。这种民间“会”的特点:借款主体大多为自然人、家庭户,融资的用途主要是为了应对短期急需资金需求,融资金额小、利率低。
二是“有偿借贷”。特点是较高利率水平同时基于一定的信用而发生的借贷。借款主体主要是小本经营的家庭作坊,农工商兼营的初创小微企业。这类借款主体大多是企业初创不久,自有资金不多,遇到宏观经营环境恶劣、行业竞争加剧或市场淡旺季交替等情况,尤其是个别小微企业由于某一两笔较大的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或发生呆账,都会发生资金周转失灵的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对于这些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国家正规金融机构是很难顾及的。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利用自身的人缘或地缘关系,求助于民间金融,不得不接受较高的利率。据中国金融网的数据,2004年中国民间资金的规模大约是9000亿,相当于当年中国GDP 的6.5%。
三是中介借贷。一端是大量的闲钱找不到投资的出口,一端是大量的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于是,新兴的中介服务——民间借贷中介机构便应运而生,为出借人和借款人构建了桥梁。这类中介机构一般工商注册为“投资公司”,利用报纸的中缝或不显眼的电杆、墙体做广告,这类中介机构通常与银行关系“亲密”,如笔者就收到过很多“投资公司”的名片,大多自称可以直接放款。这类借贷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和存在一定的风险。有调查显示,2004年至2006年10月期间,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一职工以利率20‰- 30‰向社会群众揽取资金1900万元,同时以利率40‰-50‰将资金借出。①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湖南民间借贷情况的调查及建议》,《中国金融》2007年第14 期。
四是变相的企业内部集资。小微企业融资由于受正规金融的制约,有不少小微企业以内部集资的方式应对短期的资金短缺。据统计,温州企业的内部集资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温州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集资,都会直接从内部员工集资。然而,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甚至金融敲诈,一直缺乏清晰的界限。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称:“同样性质的案件,在同一法院审理,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审判,恰恰是由于司法界定上缺乏明显的界限,使得‘同案不同罪’的情况频频出现”;“社会反响大的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反之可能被当作是正常的民间借贷”;“温州很多大企业因为员工人数多,即使是向内部集资,其规模也很有可能触红线”。②陆玲:《鄂尔多斯引领民间借贷规范化》,《时代周报》2012年6月21日。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民间资金已从剩余资本发展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在农村经济、民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金融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温州,其一切源自资本自身动力和民间首创精神的探索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从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私人钱庄温州“方兴钱庄”,到2011年瑞安马屿农民合股创办全国首家“农民银行”,直至“鄂尔多斯之殇”,③陆玲:《鄂尔多斯之殇》,《大经贸》2011年第7 期。民间金融始终表现出无坚不摧的勃勃生机和备受争议的两面性。新时期,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新特点:
一是民间借贷在空间上从两年前的苏浙闽等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山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内陆地区。民间借贷以往大都集中于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江苏、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但现在,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亦出现异常火爆的局面,呈现出城市、城镇、农村齐头并进的趋势。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2012年8月,中国最富的城市“鄂尔多斯”整个城市弥漫着“缺钱”的声音: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四处躲债,在建项目停工;而通过民间借贷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的老百姓则将“讨债”当成了日常工作,内蒙古腾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聚集了三四十位讨债者,而在鄂尔多斯与腾图投资集团境遇相似的公司大约有四五百家,鄂尔多斯楼市变成了债市,当地家家均与放高利贷有涉。
二是民间融资行为从制造业扩展至商贸流通企业乃至普通家庭,甚至出现了“全民放贷”之势。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表明:温州“全民借贷”绝非夸张,数据显示,温州89%的家庭(或个人)和56.67%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借贷融资量达560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调查指出,温州企业倒闭潮愈演愈烈,几乎每家倒闭企业都涉及高利贷,2011年“跑路事件”特别明显,4月份,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跑路、温州波特曼企业主向民间借入高息贷款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出走、三旗集团董事长因企业互相担保出现问题而出走;6月份,浙江天石电子老板出走。这场危机不仅限于浙江,还波及了江苏、福建、河南、内蒙古等地区,不仅是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普通家庭亦卷入其中。
三是民间借贷年利率超20%,甚至最高达98%。大多数小微企业年利润不到10%,没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只能被迫转向民间借贷。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二季度的调查: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最合算的投资方式”。《北京晨报》报道,2011年,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愈加突出,中小企业从民间借贷的年利率达到48% ~60%。《人民日报》2011年8月报道,在温州民间的“地下钱庄”,也有部分担保公司,其年化利率高达60% ~70%,甚至100%的“高利贷”也不缺客户。一端是中小企业嗷嗷待哺的资金渴求,一端是大量不惜冒险违规借助高利贷平台获益的民间资本,如何消除其间的鸿沟,政策的助推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银行信贷紧缩、通胀压力、股市低迷、楼市调控的到来,全国许多地区民间资金借贷形式、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民间金融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民间借贷覆盖范围大、涉及领域广、参与人数多。由于民间借贷的合法存在,近年来民间借贷的覆盖范围、涉及领域越来越宽泛,从最早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已拓展到中西部的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内陆地区,并且从制造行业渗透到商贸、流通企业甚至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2011年《中国宁波网》一则报道显示,记者一直以为高利贷只是自己和同事们采访报道的一种经济现象,经济不发达、观念保守传统的中原城市徐州,竟也成了“高利贷”的重灾区,身边人皆成了全民放贷之人。可见,民间借贷已覆盖了众多领域,渗透到了寻常人家。
其二,融资阶梯模式危险逐利。浙江地区民间借贷最为活跃的当属义乌市,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数据,浙江接近四成的小微企业资金紧张,业内人士称,如果没有民间借贷,义乌的50个专业市场根本不可能形成现在的影响力。小微企业通过相互拆借发展成组织,再通过朋友圈逐渐扩大,横向纵向连成线、网,借贷网逐渐分层分级别,在分层模式下,如果第一层的回报是本金的25%,第二层则为18%,第三层为10%,第四层为8%左右,最低也在3%。其借贷层级之多,融资成本之高,如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则其他环节将很难独善其身。可见,民间借贷之于小微企业有演变为民间高利贷之势。
其三,企业务虚,以钱玩钱,扭曲借贷本质。一般而言,实体企业正常经营的年盈利很难达到20%,小微企业的年盈利甚至很难达到10%,而“高利贷”的高利诱惑却像“美女蛇”一样,明知被咬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实体企业甚至上市公司仍然很难拒绝。在2011年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很多上市公司手握大量资金,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向外借钱,以获得不菲的利息。2011年《华西都市报》曾报道,香港融通公告将自有资金5000万元贷款给东方巨龙,年利率高达21.6%;武汉健民向中青旅集团武汉汉口饭店发放1.5亿元委托贷款,年利率20%。随着民间借贷事态的日益严重,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多笔委托贷款到期后逾期或展期,出现风险并全部由发贷企业承担。这种链式、多级借贷格局只有在保持利率不断上升的预期之下才能达到一定时期内的平衡。这种平衡如果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恶果,民间金融的本质受到了挑战。
从民间金融发展的轨迹来看,虽然民间金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但其主流仍然是好的。事实证明,“民间金融是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序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这个结论已被央行肯定。如何引导民间金融发展,让民间金融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制度上规范民间金融。民间借贷现实需求与国家相关法律不对称,由于立法、监管等方面的缺位,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着部分借贷行为不规范、一些借贷资金用途违规等问题。“要让民间资金告别暗流涌动的状态,使其浮上水面。”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目前应放松金融机构准入管制,进一步通过金融业改革,对民间金融予以引导和规范,以使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立法部门首先应界定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什么资金来源途径正当、资金使用是否合法等,并对民间借贷行为加以规范。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和办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如尽快制定《民间借贷法规》或《民间借贷管理办法》,以规范、保护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落实好现行借贷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二,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民间有大量的热钱,却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使得大量的民间资本加入了“炒”的行列,如“炒房团”、“炒煤团”、“炒棉团”。乐清市政协一项调查表明,乐清市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利润不在投资本地产业,而是转移到外地开发房地产、买楼、开矿。这些情况充分显示了民间资本与实业保持着一定距离,甚至在加速“逃离”实业。为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打破民间资本投资在很多领域的约束,尤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公用事业等重要领域,必须强力推进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去除既得利益对改革的锁定,构建有利于多种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释放民间投资活力,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拓展民营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攻关、市场拓展等方面需要持续的资金保证,但是其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一旦成功,投资收益率将大大超过传统产业,能满足民间资本高回报率的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放宽准入门槛、同享公共资源、参与产业政策制定,为民间资本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三,优化民间金融服务的外部环境。主要做法:一是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银行体系作为资金供给的载体,应该通过自身体系、架构、机制的建设,尽可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目前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很少能服务到小微企业。因此,正规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小银行要改善企业金融服务,同时,小型金融机构则要立足本地小微企业的需求。二是加快发展民间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合法经营的民间金融机构,允许民间资本在一定条件下成立更多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整合现有金融机构,引入民间资本参股,并设计合理的退出机制。创新金融组织形式,鼓励民间资本在县域地区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政府还应进一步改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鼓励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互助基金等试点,消除准金融机构的县域服务空白。三是政府加大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平等竞争,小微企业必须与大中型企业享受市场经济的平等地位,地方政府应在优惠政策上一视同仁。在制定金融、税收、土地供应、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政策的执行上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时,重点扶持小微企业中的高新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构建完善的市场监控体系,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对于前景较好有创新力、符合国家新型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政府应加大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第四,小微企业立足自身发展是根本。小微企业初创期间,自有资金不足,在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民间金融或小型金融机构服务,但必须量力而行。同时,小微企业应用好政府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2008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各省政府都安排了资金用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小微企业应用好此项优惠政策。总体而言,小微企业在对待外部金融支持的问题上,还应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首先,应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在生产管理环节上努力优化生产流程,以科学管理手段提升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其次,重视营销管理,大多数小微企业对营销管理不够重视,认为营销仅仅是推销和促销。现代市场营销研究表明,营销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的核心,企业应努力将营销当做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利用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来指导企业。再次,努力改善财务管理水平,小微企业必须改变企业作为自己口袋的观念,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企业主应身体力行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层次,注重企业内涵式发展。企业自身得到切实的发展,才能真正获得中小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