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生”
——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伦理建设之辨

2013-04-07 10:05:04许剑峰
关键词:科学技术伦理人类

代 朋,许剑峰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2.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之“生”
——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伦理建设之辨

代 朋1,2,许剑峰2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2.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迅猛发展,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今天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为了获取更加舒适生活状况,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被演绎到了巅峰时代。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正面的影响。生态化建设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科学发展观来协调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伦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关系,是使城市生生不息地为人类服务的重要命题。

科学技术;生态伦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一位英国诗人吟道:“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创造城市证明了人类的聪慧,城市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载体,倘若人类用自己的作品把自己与上帝的作品隔离开来,那就是愚昧。倘若人类用自己的作品排挤和毁坏上帝的作品,那就是亵渎。所以一定要用“生态伦理”来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法则,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城市的“生”门所在[1]。

作为人与自然矛盾的焦点所在,城市及其人口的生活,在饱尝着工业文明所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在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历史的必然性,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受着地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对城市的建设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空前规模,都市圈、城市带、多中心城市群、大都市连绵区(带)等区域性城市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城乡一体化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也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建设的最重要目标。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城市建设

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引起了技术变革和交通工具的改进、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体系形成等等诸多社会表现形式。城市作为环境的物质容器,城市化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技术进步等均对城市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正在进一步向现代化过渡,而作为城市建设基本内容的人居环境、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也正在被时代和社会人与时俱进的观念所检验。只有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努力建设服务经济型城市,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的历史经验也告诫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指导,创新科学技术体系,运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才是建设美好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4]37。科学技术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断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前进的过程中,人类也必须重新考虑把自己摆在大自然中的恰当位置,人就是生物群体当中的一员,不应该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应该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城市卫生运动、城市美化运动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即三大事件标志着在以科学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工业文明背景下,城市的规划建设实践活动和规划理论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1970年代由于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危机,环境的保护意识内化到规划理论当中,在1971年美国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将规划引到了环境和自然保护,生态保护观念也纳入规划当中[5]。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最直接的对象是物质形体和空间的塑造,而且也是社会意识对历史、事件、地理文化的一种历史性质的记录。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建造技术和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的容量越来越大,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发展方向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建设,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空间中,公共空间往往形成人们共同的记忆,在这里人与人之间进行公共活动,形成一定的公共关系,并通过这种公共关系产生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形态,形成一个同一时空里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整体[4]45。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联系城市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基本功能的纽带,而且也融入到每种功能的功能区之中,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人工环境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同时也是人与自然最直接的结合点,是人类在城市生活中“施德”的良好场所,也是人类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绝佳地带。

(二)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

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们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随着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绿色建筑技术、循环产业等一系列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提高。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可持续背景下,重点要解决的是建设生态城市在资源环境方面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山体林地和滨水岸线等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重点项目建设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等等的研究,实现科学技术和城市生态建设互相促进与协调发展;实现生物圈与技术圈的协调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于一体是人类对环境综合需求的准则[6]37。

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主要有: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与方法、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生态系统活度生态位理论与方法、生态支持系统瓶颈分析方法、相似理论与分析方法、情景分析方法以及能值理论与方法等[7]。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规划、土地利用以及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循环产业布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理性的思考和建设,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来融合技术和自然,创造了一种最理想的人居环境。

二、城市建设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城市建设对技术进行选择的基础不仅仅是出于技术方面的考虑和论证,还包括对经济、文化、环境、能源和社会条件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通盘考虑。仅仅通过技术方面的变革,而不考虑社会功能、人的生态、道德伦理、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变革,单凭“技术解决”是不可能创建生态城市的,必须同时进行文化的变革,创造相应的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的目标能否实现,将取决于人类认识和行动,也就是用生态伦理来规矩人类自身[8]。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异化的力量,并且具有伦理效应,形成了一种人类使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和自然对人类“复仇”的对立局面,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通过爱欲的塑造可以改变技术征服自然的目标,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9-10]。促进人与自然和解,应该从人为的角度考虑问题,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开发自然谋求发展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人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摆脱理性,开发利用自然,接受自然顺应生命发展的一面;同时,对于自然界来说,只有借助建立在爱欲基础上的科学技术,才能摆脱它残暴、毁坏生命的一面。

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提出了融合科学和伦理学概念的大地伦理思想,把伦理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范畴拓展到了人与大地共同体的关系上,他认为人类应该是大地(自然界)共同体中的一个好公民,同时应该赋予大地共同体以生态学的意义,人类应该尊重同在自然界的生物同伴,用整体发展观来审视整个人类社会[11]。1961年,简·雅各布斯发表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以其鲜明的建设性的批判立场,宣言般地提出了城市的本质在于其多样性,城市是个活的有机体,为了城市活力,必须珍惜和呵护已经形成的基于功能多样性的城市区域,避免某种强势功能排斥其他有共生关系的弱势功能,导致其向功能的单一化趋势演化[12]。先人们对城市遵循的都是“生活→空间→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次序,只是到了现代主义时期,建筑才取代生活和空间,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关注的中心问题[13]。社会的变革一般都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不同的自然观、价值观、科技伦理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西方发达国家所实现的是以追逐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人们私欲的膨胀,使得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掠夺式的开发,表现突出的是人类对待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态度,城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把自身作为物质消费群体,享受的是物质文明,忽视了精神文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出现了“精神生态危机”的问题[14]。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构建以生态伦理思维为基础,实现社会、经济、意识的全方位生态化。人类应逐渐淡化并摒弃“人类中心论”,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平等地对待自然界当中的其他生物因子,并逐渐实现思想的转变、意识的提高、观念的更新、理论的深化、标准的统一,那么繁荣和谐的生态城市将有可能被建成[6]48-49。

以系统必然性来解释历史,人类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一方面是人类要更深入发现和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充分重视生态伦理的思想,友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类通过调适内部利益,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含有复杂要素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系统呈现系统必然性,其要素间相互作用具有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把历史规律纳入全球人类生命活动系统和人与地球生态资源环境两个系统的关系中来考察。城市承载着人类文明,未来的城市也仍将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承载着人类文明向前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努力实现人类的建设活动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共赢,带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全世界的和谐,并最终实现全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15]。

当代生态危机主要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造的,而且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对人类和环境有害的产业正逐渐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并且在那里建设具有高危险性的工艺设备,甚至转移核废料;而第三世界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发展经济要靠科学技术,但是不能把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中介的科学技术看作独立的力量,应该从生态维度出发,用生态最优化原则代替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遵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然规律相一致的自然属性[16]。英国《自然》杂志在1997年2月刊登文章发布克隆羊问世的消息,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科研组成功培育体细胞克隆羊“多莉”作为标志性事件,克隆技术立刻震惊全球,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人们都认识到了这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科学技术中新的重大伦理问题,并很快形成一致的声音,即反对克隆人。克隆技术如同核技术一样,如果遭到滥用,将会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无法挽回的灾难,因此,只有提高人们对科学技术伦理的认识水平,才能避免出于利益驱动而制造出毁灭人类的武器,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基于此,全世界都应该重视伦理,尤其是生态伦理的建设。“伦理”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行为的秩序规范。“生态伦理”是指对治理生态危机的道德调节和行为规制。生态伦理建设基本主体范围包括国家政府、企业、各类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从现实看,生态伦理建设表现为主体的生态伦理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的缺失。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把“生产”和“交往”共同作为“实践”的子范畴,在现实性上厘清了生态伦理(生态危机)的逻辑主体,重估了人类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的辩证维度,旨在把生态危机的治理实践统一于“主体—客体—主体”的框架模式下,并通过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合作,为治理全球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为当代生态伦理的育成提供一种全新的哲学范式[17]。

三、城市之“生”门——科学技术与生态伦理协调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态伦理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伦理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生物环境之间关系,并指导人们行动的规范,作为生态学的一种优质思维范式,将直接对城市生态学产生影响,同时生态学也必将会成为本世纪的最重要带头学科之一,人类已经开始迈进了生态时代的门槛,低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等名词可谓人人皆知,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在生活中予以实践。当前国内正在兴起的生态城、生态园建设等,都在努力把人作为“生物人(人的生态)”的生态伦理(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以和谐社会的理念和政策引导、协调社会和自然中各种生物群落的利益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人类应该反思生态危机、重构生态伦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建筑,使城市生生不息地与人类为伴,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1]周国平.敬畏自然[J].国学,2010,(3):66-67.

[2]傅崇兰,等.中国城市发展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21.

[3]冯承柏.现代化·城市科学·城市史[J].天津社会科学,1987,(5):47-53.

[4]佟天扬.从城市建设史中看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J].时代教育,2011,(12).

[5][英]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6]李文霆,王合成.循环经济:再造“生态城市”新模式[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7]杨志峰,徐琳瑜.城市生态规划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7.

[8]葛竞天.论生态城市建设[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3-14.

[9][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0][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1][美]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2][加]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3][丹麦]盖尔.人性化的城市[M].欧阳文,徐哲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98-200.

[14]温朝霞.对城市文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4):71-75.

[15]余金成.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主义运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55-60.

[16]刘占虎.论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与当代生态伦理的育成[J].学习与实践,2011,(12):120-127.

[17]高海艳,吴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伦理思想[J].江汉论坛,2011,(3):63-67.

The City's“Thrive”—Distinction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DAIPeng1,2,XU Jian-feng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Sh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alogy,Qingdao 266590,China)

In the river of history,human beings have undergone a long process from holding awe and reverence for nature,to adapting to nature,and then to transforming nature and develop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During this process,in order to seek an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human beings created city.City is the trace of activities between human life and nature,which is largely 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expressing the human will and cultural ideal.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productivity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and nowadays,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lives in cities.In order to obtain more comfortable living conditions,with the support of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game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evolved to the peak tim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In contemporary urban construction,its negative impa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r outweighs the positive influence.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the leading direction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It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logical ethics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y taking advantage of dialecticalmaterialism philosophy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o as tomake the city serve human being perpetual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logical ethics;urban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82-057

A

1009-1971(2013)03-0137-04

[责任编辑:王 春]

2012-12-20

代朋(1975—),男,吉林长岭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生态城乡与住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许剑峰(1978—),男,吉林洮南人,讲师,博士,从事生态建筑与住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伦理人类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4年1期)2024-05-12 15:11:52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3年5期)2023-11-29 05:35:40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奥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