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明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游记作为重要的文献类型之一,在汗牛充栋的典籍当中,游记文献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而独树一帜。民国时期,我国的旅游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普及程度空前提高,旅游主体也不断扩大。繁复的旅游活动推进了游记创作,游记结集、出版活跃,民国游记文献呈现繁荣局面。
本文所论及的范畴主要是民国以后建国以前(民国到建国以前),即1911—1949年间国内人士行经新疆而记录出版的游记图书文献,大体界定在经行者身临其境的实录性作品。
民国前期到新疆的旅行者,绝大部分是公务活动,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国民政府成立了边疆研究会等边务组织,民间也有种种关于西北及边疆的研究团体,毕竟人数较少且影响有限,而实地考察过有亲身经历经验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到民国中期,游记图书的整理出版达到了空前规模,开创了出版史上游记图书的新高潮,这些游记图书便利国人及外国了解新疆的社会情况,而且为后人留下了真实而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经过大量目录及资料查阅,涉及国人关于新疆地区的游记书目应有二十余种,其中新疆地区的有:谢彬著《新疆游记》,吴霭宸著《新疆纪游》,徐苏灵著《新疆内幕》,黄汲清著《天山之麓》,卢前著《新疆见闻》,孟述祖著《西北花絮》,汪昭声著《到新疆去》,邓缵先著《叶迪纪程 》,徐戈吾著《新疆印象记》,冯有真著《新疆视察记》,陈纪滢著《新疆鸟瞰》,郭芝泉著《新疆介绍》;国内游记涉及新疆地区的有:林竞著《西北丛编》(3—4卷),郭步陶著《西北旅行日记》,刘文海著《西行见闻记》,周开庆著《西北剪影》,李烛尘著《西北历程》,陈赓雅著《西北视察记》,杨钟健著《西北的剖面》,袁复礼著《蒙新五年纪程记》,汪杨著《西行散记》,陈孟瑜著《西北视察日记——随赴新疆宣慰途中》,萨空了著《由香港到新疆》,刘南沛著《西戌途中日记》,徐炳昶著《徐旭生西游日记》,矛盾著《见闻杂记》,杨钟健著《抗战中看河山》。
经过大量目录及资料查阅,涉及国人关于新疆地区的游记书目应有二十余种。这些游记的作者中有政府高官、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艺人士等等。其作品涉及新疆的社会经济、地理环境、民族艺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视角为国人展现了新疆社会。同时,更为后人了解认识民国时期的新疆,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献史料。因此,本文拟将这些游记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从游记文献中抛砖引玉,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开发新疆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关于民国时期国人涉及新疆的游记文献,之前不为人们所重视,学界中仅对这些游记作了个别的研究,且成果寥寥,学界尚无从文献学的视角,从整体上对这些游记作系统地研究,发掘其整体的文献价值。涉及的研究对象,往往仅限于谢彬、黄汲清等数人;研究内容,又多为发掘其著作中的史料价值,很少将这些游记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整体看来缺少相关的研究专著,但关于个别游记作者的研究成果仍可作为参考,如杨濂的《谢彬和他的<新疆游记>》一文介绍了谢彬的生平及《新疆游记》的成书过程,客观评价了《新疆游记》的优劣,并提出自己对《新疆游记》的看法。吴福环的《谢彬在〈新疆游记〉中表述的治理开发新疆的思想》一文论述了谢彬开发新疆的思想。吕一燃的《爱国者谢彬及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和刘玉梅《谢彬对新疆自然资源的研究》这两篇文章侧重对谢彬的部分考察活动的研究探讨,如仅对新疆与西藏边区的考察内容作了研究;龙盛运《谢彬著作初探》,杨昌泰的《著名爱国学者谢彬的生平与贡献》一文主要是对谢彬生平及其著作内容的概括性介绍,并阐述了谢彬考察活动的社会与科学价值。
卢偓的《1946年诗人卢前随同于右任新疆考察述评》探讨了卢前到新疆考察的目的、路线、主要内容及其眼中的新疆。并对卢前在新疆的考察做出了高度评价“卢前是于右任先生极为赏识并寄予厚望的大学教授和著名诗人,出于诗人特有的热情和敏感,在随团考察过程中对当时新疆的政治局面、社会问题以及自然景观,用报告文学、散曲和古体诗形式作了真实的系列记载,为我们今天解读国民党统治大陆后期的新疆,留下了大量可靠而形象的文字依据”。[1]
另外,在其他相关论文中,郑亚捷的《1930年代前的新疆游记及其文化想象》从文学的角度细致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前群众心目中特殊性的新疆文化想象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早期关于新疆地区的游记在什么条件下塑造了此种新疆形象。[2]在戴良佐的《修志不可忽视旅行记资料》一文中提出“在新疆,应该充分地利用各种有关新疆的旅行记或考察记(以下简称为旅行记),因为由古及今,行记资料不仅异常丰富,无所不包,而且比较系统、真实性强,这是修志工作中所不可忽视的。”[3]论述了游记文献在研究新疆历史和修订方志中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近年来学界对近代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区游记的研究大大推动了近代新疆与祖国内地关系研究的深入。虽然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上述研究成果还没有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探讨过这些游记文献,尤其是没有反映作者笔下当时新疆的时代特征,没有揭示出文献中作者亲身经历所想要反映的价值观等。
其次,相当部分的著作或论文仅对这些游记作者进行了研究,忽略了对游记内容的论述,其他一些论文停留在对游记记叙的概括性叙述,没有对游记记载的新疆社会和人民生活进行深入客观研究,而且缺乏新疆与内地及世界相关联系的研究。
最后,在资料整理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民国时期新疆地区游记应不止前文整理的数量,所以我们应重视对民国时期新疆地区游记的收集整理,扩大整理范围,加大整理力度,以便进一步全面系统研究这些著作。
综上所述,在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的今天,加深民国时期新疆地区游记的研究,系统研究这些游记的文献价值也势在必行。同时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探析民国时期新疆旅游与中国社会动荡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揭开民国时期新疆历史的神秘面纱,向世人展示民国时期新疆社会更真实生动的一面。
[1]卢偓.1946年诗人卢前随同于右任新疆考察述评[J].西藏大学学报,2010(3):119.
[2]郑亚捷.1930年代前的新疆游记及其文化想象[J].文学评论,2012(7):166.
[3]戴良佐.修志不可忽视旅行记资料[J].新疆地方志,1989(12):57,12.
[4]贾鸿雁.中国游记文献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杨濂.谢彬和他的《新疆游记》[J].新疆大学学报,1989(8).
[6]吴福环.谢彬在《新疆游记》中表述的治理开发新疆的思想[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4).
[7]吕一燃.爱国者谢彬及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8).
[8]刘玉梅.谢彬对新疆自然资源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8).
[9]龙盛运.谢斌著作初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8).
[10]杨昌泰.著名爱国学者谢彬的生平与贡献[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8).
[11]尚季芳.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家及其著作述评[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