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层次、界面有效性与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2013-04-06 20:06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界面个体有效性

任 荣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界面管理在合作技术创新评价中的作用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企业之间以合作为导向的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合作技术创新是企业间合作共享资源和能力,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现象,它不仅是当前企业降低风险和缩减成本的重要战略,更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资源和能力的重要途径(Badaracco,1991)。①Badaracco J.L.,The knowledge link: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1.由于合作技术创新是一种突破传统企业边界的外部技术协同活动,它会引发组织内部一系列多层面主体的复杂交互活动,这种异质性主体之间的复杂交互活动就构成了“界面”,而这些界面运行的是否有效对合作技术创新项目的成败和效率具有很强的影响(Gupta,Raj&Wilemon,1986)。②Gupta A.K.,Raj S.P.& Wilemon D.,“A model for studying R&D-marketing interface i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in Journal of Marketing,1986,50(2):7-17.有学者指出,与创新活动中最受关注的创新源相比,合作创新过程中不同类型界面上发生的交互作用显得更为重要(Garcia&Calantone,2002)。③Garcia R.& Calantone R.,“A critical look 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ypology and innovativeness terminology:A literature review”,in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2,19(2):110-132.在以往有关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学者们多以效率和结果为导向去评价技术创新的绩效,自界面管理引入创新领域,对不同界面效率的评估成为新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步骤,界面有效性也成为合作技术创新评价的基本单元。

界面(Interface)的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引入管理学领域的(Souder&Chakrabarti,1978),④Souder W.E.& Chakrabarti A.K.,“The R&D-marketing interface:Results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novation projects”,in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78,25(4):88-93.并于本世纪初被一些学者引入合作技术创新管理研究领域(刘兰剑、党兴华、何凌燕,2007)。⑤刘兰剑、党兴华、何凌燕:《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界面集成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12期。界面的原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在管理学研究领域,任何事物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状态都可以称之为界面,其中的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资源、物体等,这种联结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界面管理(InterfaceManagement)能够将笼统的、综合的、模糊化的技术创新管理活动具体化、任务化、清晰化和简单化,因而大大提高了合作技术创新的效率。因此,从界面的角度来评价和反映创新的最终绩效是一条有效途径。

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而言,学者们普遍认为:合作技术创新的绩效可以通过创新产出能力和项目目标改善度来度量,具体指标包括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创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新产品产值率、开发新产品的数量、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新产品开发成本减少度、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度、新产品质量改进程度、新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程度等(刘兰剑、党兴华、蒋军锋,2007)。①刘兰剑、党兴华、蒋军锋:《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前合作阶段界面集成模型研究》,《软科学》2007年第3期。从界面理论出发的创新绩效评价理论认为:合作技术创新绩效是界面管理的结果(Nebeoka&Cusumano,1992),②Cusumano M.A.& Nobeoka K.,Strategy,“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product development:Observation from the auto industry”,in Research Policy,1992,21(3):265-293.界面运行和管理状况能够有效地反映合作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虽然目前直接运用界面管理理论评价和反映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还不多见,但已有的与此相关研究都推动了界面管理思想在合作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应用,并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和方向。

二、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的内涵与层次划分

合作技术创新界面是指不同企业主体为了完成共同的技术创新目标或任务,在企业组织、部门和团队、个体之间形成的水平或垂直的、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转移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交互作用。简单而言,界面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合作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而进行相互作用或关联。

根据所涉及的主体、实施方式和影响范围,合作技术创新的界面反映为三个层次:组织层界面、团队层界面和个体层界面,为了保证界面运转的顺畅,不同层次的主体都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配合界面活动中的参与方,使得各界面的交互活动得以顺畅进行,即时刻保持界面的有效性。第一层是组织层界面,它是指在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的主体——企业之间所产生的宏观界面。该层次研究如何有效地联系组织机构以取得更好的合作性能,但一般不涉及界面双方的具体行为特征,因而属于宏观界面。第二层是项目团队层界面,是指形成于为企业间技术合作项目而构建的项目团队中的界面,其界面双方可能是各个职能部门,也可能是各个项目模块(如任务、过程、合同等)。该层界面在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管理实践中也很容易发现通过合作项目来进行企业间的合作技术创新是最为普遍的方式。项目团队是企业间合作的具体行为发生的空间层面,因此,属于微观的界面管理。第三层是个体层界面,是指产生于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中的个人之间进行接触的界面,它是企业间知识交流的基础。个体层的界面管理主要涉及到个人特征方面的界面问题和组织环境方面导致的界面问题。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整体绩效来源于每一个界面层次的效率的加和,对合作技术创新的界面进行层次分析,有助于从跨层次的、过程的角度对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在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组织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的主体会发生跨层次的界面交互活动,对这些对接和交互活动的效率进行管理和评价是实现整体创新绩效评价的有效工具。

三、界面有效性与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界面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直观地反映了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活动的效果,界面的有效性对技术研发的效率和合作项目的成败具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因此如何对合作技术创新界面进行恰当的管理,并保持持久的、高效的界面有效性对于合作技术创新活动就显得至关重要(Ahuja,2000)。③Ahuja G.,“Collaboration networks,structural holes,and innov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i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45(3):425-455.合作技术创新界面是否能够高效、顺畅的运作将直接决定整个合作系统的工作效率,即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保持必要的界面有效性是取得整体绩效的基本要素。

(一)界面有效性的内涵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界面有效性可以界定为:企业在合作技术创新活动中,参与合作技术创新的企业之间、企业中有关职能部门或团队之间和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内部个体之间的界面在沟通、协调和交互作用上能够适应或创造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或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或平衡能够使企业更好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和制造成本、满足用户需要、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企业创新目标,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二)各层次界面的有效性与合作技术创新

关于界面有效性的相关研究,学者们相继进行了探索:有学者根据网络环境下企业界面的特点,选择了信息沟通、文化因素、组织结构和绩效指标这四个方面建立了分层的界面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党兴华、王建阳,2006);①党兴华、王建阳:《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9期。吴晓波、裘丽萍、章威(2006)从R&D 与营销关系的融洽度、信息质量、合作参与创新程度等三个维度出发,建立了R&D 与营销界面的有效性的度量指标;②吴晓波、裘丽萍、章威:《新产品开发中R&D-影响界面有效性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4期。刘新梅、张永胜(2008)构造了基于和谐矩阵的界面状态有效性的测度模型;③刘新梅、张永胜:《企业创新界面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4期。徐丰伟(2007)运用和谐分析矩阵对界面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等。④徐丰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面有效性评价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2期。总体而言,目前学者们对界面有效性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这对合作技术创新的评价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目前已有的观点鲜有涉及组织层级研究或跨层次分析,因而缺乏对创新过程的测量和评价,这也是本文致力于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是一种跨越组织、职能部门、项目团队和研发个体的技术协同活动,是一个涉及多层面主体的网络状、跨层次的复杂组织活动。认识和区分不同层次界面上合作关系的有效性是实现最终绩效的关键,即从组织层次出发或按照过程的角度研究是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突破口,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的有效性是创新绩效评价的基本单元。根据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实践,企业内部存在组织、团队和个体三个层次,合作技术创新活动会在这三个层次上形成互动,这三个界面的有效性决定了最终的创新绩效。

1、组织层界面的有效性与合作技术创新

组织层界面来源于作为合作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它是合作技术创新的最高决策规划层,这一层次界面的关联活动可以表现为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创新的动因、决议及后期的执行等,包括合作创新最终要达到的成果是什么,两家企业意图通过合作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合作中的资源、责任和利益如何分配等。因此决定着合作技术创新能否进行,如何进行等问题。组织层界面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对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组织层次的矛盾和冲突进行管理,使异质性的单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和合作的状态,从而提高合作技术创新过程和结果的绩效。

组织层界面是指在合作创新界面的主体——企业之间所产生的宏观界面。该层次研究如何有效地联系组织机构以取得更好的合作性能,但一般不涉及界面双方的具体行为特征,因而是宏观的界面管理。研究发现,组织架构方面的因素(如组织复杂程度、权力集中程度等)、高层管理者的态度(如上级对风险的看法、对于奖励制度的看法、给予两部门人员接触的机会与否等)、企业文化上的差异等三个因素会造成组织层次界面的障碍,化解组织层面产生的障碍能有效地提升界面管理和合作技术创新的绩效。企业规模、研发强度和企业开放程度也会影响合作技术创新中的组织界面效率(Fritch & Lukas,2001;Belderbos,Vandenbussche &Veugelers,2004)。⑤Fritsch M.& Lukas R.,“Who cooperates on R&D?”,in Research Policy,2001,30(2):297-312.⑥Fritsch M.& Lukas R.,“Who cooperates on R&D?”,in Research Policy,2001,30(2):297-312.此外供应商对组织层界面的有效性也会产生显著影响(Araujo,Dubois&Gadde,1999)。⑦Araujo L.,Dubois A.& Gadde L.E.,“Managing interfaces with suppliers ”,in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28(5):497-506.在中国特殊的背景下,政府、企业体制、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与流程等相关因素也会成为影响组织界面管理的重要指标(官建成、张华胜、高柏杨,1999;郭斌、陈劲、许庆瑞,1998;林镝、晏海南,2006)。⑧官建成、张华胜、高柏杨:《R&D/市场营销界面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1999年第2期。⑨官建成、张华胜、高柏杨:《R&D/市场营销界面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1999年第2期。⑩官建成、张华胜、高柏杨:《R&D/市场营销界面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1999年第2期。一般来说,影响的组织层界面有效性的主要指标有:企业综合实力因素、领导者因素、行业因素、政府因素等。

2、项目团队层界面的有效性与合作技术创新

项目团队层界面来源于合作企业的职能部门、项目团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的作用,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为横向平行作用关系。合作技术创新的项目团队层界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它在企业、团队和个人之间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作用,由于任何部门都无法将组织涉及的所有职能集于一身,任何形式的交流都不可避免地存留一些信息死角或发生信息停滞。因此,只有当具有不同专业职能的人员、所有不同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才能突破部门界面的阻隔,保证各集成因素协调匹配,发挥最佳的整体功效。项目团队层界面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在合作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中有关职能部门或团队之间在沟通、协调和交互作用中,能够适应或创造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或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状态或平衡能够使企业更好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和制造成本,满足用户需要,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目标,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企业职能部门、项目团队之间往往存在五大差异:认知差异、文化差异、术语障碍、组织障碍和空间距离(Griffin & Hauser,1996),①Griffin A.& Hauser H.R.,“Integrating R&D and marketing: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in Journal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1996,13(3):191-215.这使得项目团队或部门间的互动存在多种问题,包括其在资源、计划、责任上存在着差距,而且企业规模越大,项目团队或部门间互动的问题越多(Souder,1981),②Souder,W.E.,“Disharmony between R&D and marketing”,in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81,10(1):67-73.这些问题会导致项目团队层界面的有效性下降,因此需要谨慎充分的管理。其中,知识和沟通是减少该层次界面问题,提升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影响项目团队层界面的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企业制度因素、组织结构因素、工作流程因素、文化因素、沟通因素、信任因素、目标差异因素。

3、个体层界面的有效性与合作技术创新

个体间界面来源于合作技术创新项目的具体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影响和互动。个体是合作技术创新中的具体执行者、实施人,是整个项目的基础部分,个体间界面的管理效率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个体层界面的有效性是指合作技术创新项目的个体之间通过建立信任、合作意愿、包容和理解等,以达到个体之间的融洽和平衡关系,并依此提升合作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

个体层界面是合作技术创新中的基础界面,该界面的个体既包括直接参与创新的研发人员,也包括对创新起支撑作用的其它人员,这些人员可能来源于同一企业,也可能来源于相互合作的伙伴企业;既可能来自于企业的同一部门,也可能来自于企业的不同部门。这些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等都会对合作技术创新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个体之间界面管理面临的问题众多,如个体的性格、心理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创新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对于个体层界面可能产生的障碍,沟通是较为有效的解决手段,它有助于个体之间建立信任、增进理解,促进合作,对于合作技术创新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个体层界面的有效性可以从个体特征因素、技术水平因素、专业因素、沟通因素等方面来考量。

四、结论

本文将界面管理理论植入合作技术创新管理研究中,提出界面的有效性是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基本单元,提出合作技术创新包括三个层次的界面:组织层界面、项目团队层界面和个体层界面,在界定各界面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三个界面中存在的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和指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过程评价体系。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合作技术创新是企业间合作共享资源和能力,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现象,它不仅是当前企业降低风险和缩减成本的重要战略,更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资源和能力的重要途径。(2)合作技术创新是一种突破传统企业边界的外部技术协同活动,它会引发组织内部一系列多层面主体的复杂交互活动,这种异质性主体之间的复杂交互活动就构成了“界面”。合作技术创新界面是指不同企业主体为了完成共同的技术创新目标或任务,在企业组织、部门和团队、个体之间形成的水平或垂直的、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转移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交互作用。根据所涉及的主体、实施方式和影响范围,合作技术创新的界面反映为三个层次:组织层界面、团队层界面和个体层界面。(3)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的有效性是创新绩效评价的基本单元,它描述了参与合作技术创新的企业之间、企业中有关职能部门或团队之间和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内部个体之间的界面在沟通、协调和交互作用上能够适应或创造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或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可以将组织层、项目团队层和个体层三个界面的有效性组合成一个系统,构建对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过程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界面个体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手机界面中图形符号的发展趋向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