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2013-04-06 19:57张小雁
关键词:情态语篇权力

张小雁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经济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张小雁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以批评语言学为基础的批评语篇分析为读者提供了批评性阅读方法,从而来揭露其中隐含的优势群体的权力和意识形态。本文主要采用的是Fairclough的分析方法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纽约时报》近五年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23篇报道进行了及物性、转换、情态和语篇表征四个方面的分析发现,美国媒体对中国的经济的报道很偏颇,所以在审视经济新闻报道的信息和观点的时候,要有批评阅读意识,应该在报道的基础上客观判断报道,全面地看待问题。

批判性分析;经济语篇;意识形态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批评性话语分析出现以来,近三十多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各种研究中,新闻媒体的透明性和有价值性使媒体的意识形态得以显现。为了揭示出潜在的意识形态,必须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研究大量的当前媒体报道文章。但是当前的研究多都集中在明显反应了意识形态倾向的犯罪、战争、游行等政治新闻媒体文章,经济新闻语篇却很少得到关注。因此,作者选择经济新闻语篇来作为批评语篇的补充研究。

一、理论背景

1979年,批评语言学(CL)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被批评语篇分析(CDA)所代替。在20世纪80年代,Norman Fairclough认为篇章首先是由社会构成的,是社会的成分,以社会文化和政治力量为背景。语篇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反映,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用语篇分析来代替语言学更能扩展语篇的社会和哲学理论范围,它不仅涵盖了与社会实践有关的文本结构,而且也包括了与语言相关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因此通过结合广阔的社会背景来分析语言结构和语篇策略,可以了解语篇中的意识形态和所要表达的社会意义。

有许多的学者对批评语篇分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Kress&Hodge(1993),V Fowler et al.(1979),英国的批评语言学家Norman Fairclough的三维模型,荷兰语篇分析学家van Dijk的社会认知方法,应用语言学家Ruth Wodak的历史语篇法等。无论他们的分析方法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是以语篇为特征还是以语境为特征,无论他们的研究角度是哲学的、社会的还是历史的,大多数研究都偏重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尽管他们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不同点,但他们都是用简单的语言把社会的不平等表现出来,并试图找到方法来改变这种不平等状况(Pennycook,1994:121)。

二、CDA,意识形态和权力

Thompson(1990)认为意识形态是建立和保持不平等权力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研究意义的构成和社会环境下各种符号形式传递意义的方法。CDA研究的是语言在各种社会团体中发挥的意识形态的调节作用。CDA的目的就是通过解释意识形态来解释语篇。CDA的特征就是关心社会生活的中心环境,努力发展一个语言理论,把理论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作为前提。权力是不同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影响。语言的整体性和社会环境确保了语言以多种方式融和在社会权力中,如语言的指示权力、表达权力都是对权力的挑战。权力关系通过语篇来产生、运用和重构。CDA研究的是不同的语言形式在权力操作中的使用方式。CDA揭示权力、语篇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有维护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三、CDA分析方法

Fairclough认为CDA系统地描绘了象征和非象征、语篇和非语篇之间的转化关系,CDA把社会科学和语言学用简单的理论和分析框架联系起来,而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本研究选择近五年《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23篇报道,从及物系统、情态系统、转换和语篇表征四个方面揭示语言形式在语篇中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四、文本分析

(一)及物性 韩礼德的及物性指的是在小句中意义的表征,在概念功能中,参与者、过程和环境构成了及物性。韩礼德根据所表达的行为、语言、心理状态和现实状态来确定语法意义上的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和关系过程。戴炜华(2002)认为作者选择何种过程、何种功能成分(动作者、目标、感知者等),选择何种体现这些功能的语类(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

物质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行为者”和“目标”,分别是物质过程的逻辑主语和宾语。在23篇报道中,物质过程的“行为者”可以分为两类:关于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从一些最经常出现的“行动者”和它们一起出现的动词,我们可以看到和中国有关的行为者的“目标”除了经济领域,还涵盖了许多主题——军事力量、地域边界、外交策略和台湾问题等。总之,他们把中国描绘成一个繁荣发展、积极主动改变世界的形象,因此在地理和经济方面对其它国家呈现出挑战性的一面,相反,其它亚洲国家面临着经济停滞,受制于中国增长。例如The waves of Chinese coming to Korea were soldiers pouring over the Yalu river to impose communism句子是物质过程,“行动者”(Chinese,soldiers)都是与中国有关的,通过过去的战争爆发把当前的经济状况联系起来。选择一些支配性质的行为动词(coming,pouring,impose)来表征中韩经济条件和环境现实,表达中国日渐强大,而韩国却经济下滑,这就是压力的来源。

心理过程经常反映感知者对所发生事情的意见和态度。它一般有两个参与者:心理活动的主体“感觉者”和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在23篇报道中,心理过程的“现象”往往是有关中国和中国经济,动词用来表达一个消极的和不愉悦的感情。例如Asia worries about growth of China's economic power这是心理过程,亚洲作为“感知者”,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是“现象”,动词worry表明了一个负面的感情。这种敌意建立在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

在句子Korea feeling pressure as China grows中有两个过程,心理过程,韩国作为“感受者”,pressure作为“现象”;物质过程,中国作为“行为者”,grow作为间接行为。物质过程作为心理过程的原因把两个分句连接起来。而pressure也和worry一样是不受欢迎的。这样,韩国和中国的敌对立场就建立起来了。

关系过程是表示“是”的过程,反映事物之间关系,可分为“修饰的”和“认同的”,前者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后者指一个实体与另一实体是统一的关系。在23篇报道中,和物质过程的行为者相似,中国的经济发展或与中国相关的情况都是关系过程中的实体。例如句子Its neighbors fears are often visceral, rooted in historical rivalries as well as current threats to jobs and influences是关系过程,可以理解成中国的邻国都对中国有很深的恐惧和厌恶。实体是“its neighbors fears”。与它相同的意识形态意义可以用china's neighbors fear china,但是,这种表达方式会因为省略了关系过程而使得意识形态结构变得太透明。在新闻媒体中用相当隐秘的意识形态方式来表征中国经济增长和它对邻国的作用,以此来影响读者的心理模式。

言语过程是“讲述”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只有一个参与者——“说话者”,在报道中言语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说话者的地位分布反映了报道所代表的声音。分析一下言语过程的参与者对分析意识形态的表征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以其中一篇报道为例,其中出现31个动词过程中,以对方形式出现的说话者占据了22个的位置,仅有7个是中国人,还有两个以被动态形式出现,说话者省略。这样,对方说话者占了71%的言语过程。

(二)转换 在概念功能里面,名物化和被动化是批评语篇分析中常用的两种转化方式。被动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隐瞒动作的实施者,从而达到其特定的隐藏信息的目的。名物化是一个小句的句法转变,延伸了小句的结构,浓缩了丰富的信息,并且把动作状态化,使过程以及动作实施者被转移到读者视线之外,为意识形态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名物化能够去掉一些参与的成分如时间和情态,另一方面,是以名物化事物的状态出现,它掩饰了权力关系和作者的态度。

例如在句子 the worries of China's neighbor,especially in the economic arena,may be overblown…but its neighbor's fears are often visceral, rooted in historical rivalries as well as current threats to jobs and influence中,the worries of China's neighbor,its neighbor's fears,current threats to jobs and influence都是事物过程的名物化,它们代表的是实际存在事物真正的状态。如名词词组current threats to jobs and influence的延伸小句china is currently threatening its neighbors'job and influence很容易会产生质疑性的问题,而名物化形式很容易被接受,认为它是个现实而不容易被其它理解所挑战。这种名物化的另一个功能是它可以没有过多明显的形式重复而促进了意识形态的表征。

(三)情态 在媒体语篇中,情态分析主要是指作者在多大程度上对观点或承诺负责,解释环境关系、权力关系和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任何话语都具有情态特征,情态是语言人际功能的主要因素。情态助动词如may,must,can,should等是实现情态功能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副词、形容词和时态等其它形式的语言特征。同时情态的值有高、中、低之分。不同值的情态和不同的命题相连。当说话者喜好此命题,值的选择就高,等同于直接明确的宣称。如在句子Korea's economic ties with China will eclipse those with the United States中用将来时will,在句子Its neighbors'fears are often visceral and they are often expressed with a tinge of bitterness中用副词often来表达高的喜好度,这种通过情态状语客观隐含的表达能够加强中国作为一个不断有威胁的国家形象,尽管该命题本质上仅仅是想法或判断。表达中等或低的喜好的情态也在报道中体现。例如句子theirs is a peace-loving nation and everyone can benefit from China's economic growth中是关于中国的正面形象,即有利于其它国家,在例子中用can而不是will来表达中等喜好。句子If carried out in spirit the agreement would ease tensions表达协议有积极的作用和目的,运用了虚拟语气,值的选择很低,表明作者对此命题的认同度较低。

(四)语篇表征 语篇表征也是van Dijk称作的言语行为,是人际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韩礼德把言语行为分为报道和引用。报道与心理过程有关,但又不直接表征事件。引用与动作过程相关,它直接表征动作事件。Volosinov区分了直接语篇和间接语篇。直接语篇通过that从句实现,而间接语篇是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变成第三人称代词或通过指示代词和时态的变化来实现的。如直接语篇It was a tragic mistake,而间接语篇是Clinton said that it had been a tragic mistake.第三个例子the barbaric attack against the Embassy triggered protests and indignation in china,but Nato leaders repeatedly claimed it was“a tragic mistake”,是直接语篇和间接语篇之间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在政治新闻中,报道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评论往往要比报道事件本身更重要”(辛斌2007)。在报道过程中,不仅仅是事件的描述,也是政府官方和普通民众的反映,记者利用来自各方的不同声音来表现报道的客观性。

在23篇报道中,中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往往被作为一些其它利益团体的敌对者来表征。通过报道来源分析语篇表征,发现语篇来源多种多样,如其他利益团体的政府官员、商业经理专家和研究人员等,而且他们的名字、职位和隶属关系清晰可辨且更具有权威性。而使用中国的语篇来源大大低于其它团体的语篇来源,在23篇报道中仅仅出现15个来自中国的语篇表征,而且其中有7个不能清晰识别其语篇来源,如用中国人、中国领导或中国官方人员等模糊语言,其它8个可以识别的语篇来源中,一半都是模糊的个体在讲述个人故事,很难使读者得到一个清晰的画面。所以,在质量和数量上,有关中国来源的表征明显不足。

五、结束语

语言不是中立的媒介,而是表达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经济语篇的选择同样受权势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影响读者对报道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美国媒体对中国的经济的报道有失偏颇,把中国的经济增长放在其他利益体包括其它国家的经济、安全、全球经济稳定、全球环境等的对立面,对中国进行歪曲报道,企图破坏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以达到孤立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这种偏颇的报道受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审视经济报道的信息和观点的时候,应该在报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来客观判断报道,全面地看待问题。

[1]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Longman,1995.

[2]Hallidav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Kress,G.&Hodge,B.Language as Ideology[M].London:Routledge,1979.

[4]Pennycook,A."Incommensurable discourse"[J].Applied Linguistics,1994(32):519-538.

[5]Thompson,J.B.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

[6]Van Dijk,T.A.Racism and the Press[M].London:Routledge,1991.

[7]戴炜华,陈宇昀.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2004(4):12-16.

[8]辛 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冯喜梅〕

Critical Analysis of Economical Discourses

ZHANG Xiao-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nitiated by critical linguistics,offers critical readings to show how social groups are presented in discourse and how ideological discourse is constructed.It argues that both the ideological loading of particular ways of using certain linguistic forms systematically and the relations of power which underlie them are often unclear to people.The paper mainly adopts Fairclough's model and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as the tools to analyze transitivity,transition,modality and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of 23 reports about Chinese economy from New York Times during the latest five years.Based on the above studies,the author makes a conclusion that the reports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s in New York Times are far from value-free and the readers should develop critical awareness to rea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economical discourse;ideology

H315.9

A

1674-0882(2013)02-0080-04

2013-01-23

张小雁(1975-),女,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及外语教学。

book=83,ebook=88

·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情态语篇权力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