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芹,王晓霞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 250100)
近年来,基于高职院校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许多高职院校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行业英语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行业英语进行沟通表达的能力。然而,在行业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方法陈旧以及对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研究,导致职业英语能力培养不足,实践教学严重缺乏。这一现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对新时期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构建比较完善的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一是未能科学认识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忽视了职业英语能力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是未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当前高职行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师只是将书本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运用教学,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教学与实践脱节,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严重缺乏。
一是课程设置盲目照搬。许多高职院校对行业英语课程体系定位不明确,照抄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职教育的特色;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轻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环节太少或者流于表面,缺少具体的实践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标准等,实践基地更是严重不足。
二是教材编排不尽合理。目前出版的高职行业英语教材种类相对较少,挑选余地不大;教材内容不实用,与现实脱节,与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有较大差距;教材针对性不强,体现和渗透与职业相关的实践环节的内容相对较少;缺少实训类教材,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征,学生听课没兴趣,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是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只是行业文章节选,仍然遵循传统的“讲解单词,翻译课文,核对练习,批改作业”的教学套路。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度、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实践教学严重缺乏。
二是大班授课较为普遍。随着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师资力量的不足。为缓解这一压力,很多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几十人的大班授课形式,很难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因材施教,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双向交流。
三是学生被动参与教学。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充当教师的配角,严重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导致学生在行业英语学习中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
目前国内对高职行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主要是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开展研究,没有涉及用人单位和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对行业英语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研究。一是缺少行业英语课程需求调查,无法了解行业、企业对课程的需求状况,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就业需求,为进行行业英语课程教学提供决策依据;二是缺少学习需求调查,无法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为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高职行业英语教学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准确的教学定位,注重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一是以ESP教学为导向。ESP教学是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ESP从专业需求出发,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完全吻合的。同时,ESP能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模拟实践训练,将职业英语实践能力与学生专业技能拓展需求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职业英语能力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二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I、II、III三个层面的班级。针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执行不同的教学进度,学生也可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实践教学上有所侧重,最终使三个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一是课程设置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和不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突出行业英语实践性的特征;避免语言技能的比例太重,职业英语能力和实践教学时间过少,使课程设置与时俱进,面向职业岗位培养人才。行业英语立足于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根据工作流程、工作场景安排教学内容,以岗位需求为主线,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是教材建设的加强。首先,加强教材的适用性。必须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上体现层次性,尽量使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保证语言输入的最佳效果。其次,加强教材的实用性。教材应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做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一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行业领域使用语言的能力与水平。新的教学模式要较好地突出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开展,逐步实现行业英语的工学结合,即课堂教学中与工作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教学中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双语教学或把行业英语课堂搬到实训室,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英语强化训练和集中指导,把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岗位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立足于ESP实践教学,运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以及项目导向等教学法开展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第一,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分配角色,通过模拟实践各种职场情境,把行业英语课堂教学与相关岗位实践能力相结合,强化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熟悉相关工作流程,从而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三,项目导向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以考核(工作)能力为主,制定适合高职特色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过去的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为主,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尤其是学生职业英语实践能力的比重,并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进行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引导高职学生关注英语学习过程,关注英语的应用和与职业的关联,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尽快地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学以致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描述性考核。学生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尝试从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课外实践能力、积极性、合作性、创造性独立见解等几方面进行评价;第二,实操性考核。可以采用实操作业和能力考核表等形式进行考核。实操性考核应是高职行业英语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它既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与笔试结合。
一是进行课程社会需求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用人单位对行业英语课程设置及毕业生英语技能方面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已认识到高职行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希望通过行业英语课程设置使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体现在等级证书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英语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二是进行学生学习需求调查。对高职在校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学生对行业英语课程的认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已认识到学习行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希望通过行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视,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行业英语教学应该优化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最佳实用语言材料;行业英语教学应该改革授课形式,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变交互型”教学形式转变;学生希望以灵活、自由的方式学习行业英语课程,行业英语教学应该改革和完善考核方式,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是进行课程标准研究。针对高职专业教育的特点和模式,对于行业英语课程标准的设计应该遵循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既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又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高职行业英语的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合理分配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常虹,徐彤.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出国与就业,2010(12).
[4]魏金玲.普通英语与行业英语融合的高职英语教改模式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钟卫红.需求分析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J].广西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