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艳,栗原帅晓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北迁季节》中话语权的争夺
杜 艳,栗原帅晓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塔伊布·萨利赫被认为是一位探寻中西方矛盾及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政治”性作家,他的《北迁季节》是对他“政治”性作家的头衔精确详尽的阐释。尝试对传统意义上的东西方关系进行解构,对文化殖民的强有力反击,并对西方殖民话语进行颠覆。
塔伊布·萨利赫;《北迁季节》;文化殖民;殖民话语;颠覆
塔伊布·萨利赫是一名杰出的非洲作家,他于1929年出生于苏丹北部,后移居英国并就读于伦敦大学,曾为英国广播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还曾为一个阿拉伯语杂志“麦加拉”写每周专栏。2001年大马革士曾在阿拉伯文学学院称萨利赫的《北迁季节》为20世纪阿拉伯最重要的小说。由于萨利赫敏感的身份意识使他对身在西方的东方人有了新的认识,在《北迁季节》中无不体现着西方对东方的话语霸权,也体现了东方的反抗。
萨利赫的小说在阿拉伯小说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他的《北迁季节》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将苏丹文学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他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北迁季节》一直深受读者喜爱,这不仅表明东西方文化交集符合广大读者的兴趣,更为显著的是《北迁季节》反映了西方对东方文化的征服,东方对西方强权文化的逆转,然而,这两者的关系涵盖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含义,即两者对话语权的争夺。
爱德华·萨义德在他的著作《东方学》中所论述的当代“东方学”主要针对英国、法国和美国一些研究东方学的学者对阿拉伯国家和中东其他国家研究的“误区”。[1]他指出,在东方学这门学科中,东方一向是被动的,而西方则是一向主动的。“东方”是这些早期东方学者的杰作,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原型意义的东方人的幻影——生理上的劣等和文化上的落后,奇异怪诞,一成不变。这是一个等待西方去统治的、软弱的、具有女性气质的“东方”,是一个不开化的没有防御能力的、仅仅为西方而存在的“东方”,它完全是一个笼统而含混的虚设物,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由西方的东方学者捏造出来的“东方”,而这个东方的一切含义全部由它的创造者来定义 。[1]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化批评是对历史的文化的重新审视,对欧洲中心论和西方霸权主义的不懈批评,它从边缘挑战中心,从单一的二元文化跨向富有差异性的多元文化。[1]在《北迁季节》中,作者萨利赫特意设置了尼罗河这一对他者中心挑战的河流,不仅如此,尼罗河还是东西方关系的反转,也是非洲对中心文化的逆转。穆斯塔法和叙述者都是沿尼罗河北上寻求西方文明,两者的探寻西方文明之路一方面体现了英帝国对苏丹文化殖民的成功,从另一方面来说,却是两者对西方文明的挑战,对他者中心的逆转的尝试。
塔伊布·萨利赫于1966年发表了《北迁季节》,然而苏丹于1956年一月独立于大英帝国,《北迁季节》的发表仅晚于苏丹独立后十年,这部小说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于当时动乱的政治。在十八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苏丹见证了很多非洲国家获得独立,有的是通过血腥的独立运动,有的通过和平的民主运动。起初,苏丹也具有很大可能性被发展为一个兴旺而民主的天堂,但由于依靠的是西方列强发展的基础设施,那个兴旺而民主的天堂也不过是依照西方人的意愿为那些长期受他压迫的人民而建立起来的。
东方主义常常被分析理解为一种合法的组织用以应对东方,通过制定申明,授权意向来惠顾东方,这样的惠顾还包括描述,教化,安置和管辖东方,简而言之,东方主义被视作一种支配,重建和管制东方的西方形式。[2]正如东方主义学者所言,英帝国在苏丹修建铁路,建造医院,兴办学校正是为了履行这样的“使命”——安置,管辖和教化东方人,这样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对东方的眷顾和恩典,也正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使命”,《北迁季节》中穆斯塔法和叙述者有机会接触到西方文化,接着留学英国,最后又回到自己的家乡试图通过自己所学知识来改变家乡境况。殊不知,穆斯塔法和叙述者所走之路完全符合西方人对东方人的“期盼”,西方人在苏丹传播知识,妄图将当地人变得和他们一样,从本质上看来,接受西方人的知识传播并企图改变本民族文化,不过是西方人在掠夺了东方人的话语权后的美好幻想。然而这样的影响对穆斯塔法和叙述者可谓根深蒂固。
掌握了话语权的大英帝国在苏丹修建了学校,一座建立在尼罗河畔带着花园的石头建筑,当铃响了你便要去上课,在那里,你可以学到读,写和算术,[3]穆斯塔法·萨义德正是从这里踏上了学习西方知识的生涯,小说的叙述者也正是如此。他们钻研学问,一路追寻西方先进知识来到了英国,在那里学习文学,企盼着有朝一日运用学到的西方知识去改变自己家乡的境况。这不正是西方人所灌输的思想吗?西方入侵东方都是以扶持东方为借口,实质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话语权来压迫东方,而东方一直都处于“他者”的地位。
叙述者曾这么说:多么的奇怪,多么的讽刺!人生来本该平等,然而有的人被当作奴隶,有的人却被当作上帝。这样的意义何在?可否有“折中”的方式?[3]在这里,萨利赫指出了英帝国看待殖民地人民的方式,一方面,西方人通过东方艺术和文学将东方人神话化,但是另外一方面,西方人待东方人如畜牲并降伏东方,英国人看待苏丹人并不像看待同盟一样。穆斯塔法在英国也经历了类似的境遇,伊莎贝拉·西摩崇拜穆斯塔法,简·莫里斯轻蔑他,但是穆斯塔法与她们都没有一个健康并且平等的关系。在小说中,“折中”的方式只不过是虚幻的,无论是关乎人际关系还是关乎政治。东方人于西方人,要么就是被传奇化,如同罗宾森夫妇;要么就是非人化,如同经济分析学家查理德。
在萨利赫笔下,穆斯塔法和叙述者对西方人的强权征服都有逆反的尝试,这样的人物形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在西方的语境里,东方为自己的存在与权利争得一丝余地。
霍米巴巴曾断言:“劣等”民族同样可以说话,土著人同样可以恢复其发言权。他还指出,“劣等”民族可以象征性的学习殖民话语用以恢复本民族的发言权。[4]萨义德也曾说过,来自边缘地带的反帝国主义学者通常通过移民或者访问发达国家,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用“帝国”的话语,技巧和武器来反写帝国。[1]如萨义德所言,萨利赫正是用自己在西方的所见所闻写下了《北迁季节》,而在《北迁季节》里作者寄语自己的心声:对自己本民族发言权的争取,对帝国话语逆转的尝试。
这几个女孩不是被穆斯塔法所杀,而是被残害他们一千多年致命疾病的细胞杀死。[3]穆斯塔法·萨义德的辩护律师试图用这样的言论来帮穆斯塔法减轻他杀害简·莫里斯和导致他的其他三个情人自杀的刑罚。他的辩护律师做出了一系列有条理的证据试图说明穆斯塔法的罪行是由于东西方之间的离间造成的,是由殖民主义造成的。穆斯塔法来到英国是期望被教化,但是却发现英国如同苏丹一样未开化,如苏丹一样野蛮,因此是西方文明使穆斯塔法失望了,穆斯塔法不应该为他的行为受罚。这样的辩护企图将穆斯塔法的经历和感受置于一种更广的历史叙事当中。萨利赫不同意这样的判决是因为一个人理应由他所在地的社会文化定义的。毕竟穆斯塔法的情人因他是东方人才被吸引,这样的偏见激怒了穆斯塔法在先,而现在他的辩护律师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穆斯塔法不赞同他辩护律师的话语解释说“我不是奥赛罗,我是一个谎言”。[3]对比《北迁季节》和《奥赛罗》,穆斯塔法和奥赛罗在深层意义上的相同之处都是典型的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偏见。穆斯塔法排斥这样的偏见而只求一死,因此这个“谎言”将会随他的消逝而消逝。穆斯塔法没有为了减免刑罚而苟同于辩护律师的辩护词。“如果穆斯塔法选择了终结他的生命,那么他就承担了他人生中最为戏剧性的行为。”[3]“戏剧”的概念在《北迁季节》不同的地方出现过,在前一章中,叙述者描述英国人入侵苏丹的行为是“戏剧性的行为”。用同样的用词来说穆斯塔法的自杀的可能,萨利赫是将穆斯塔法的经历和行为看作是一种对帝国的逆写,就如同英国一样,穆斯塔法的旅行就是为了“征服”大英帝国的女人,这样的“戏剧性”恰是穆斯塔法和叙述者付出努力的反面。
《北迁季节》正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在东方,凭手中话语权,将自己与优等民族划为一线,创造出一个“自我”,而将东方国家看作等待被拯救的“他者”。《北迁季节》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作者的心声写照,作者和小说中的穆斯塔法和叙述者有着同样的境遇,尽管来到英国学习了西方文化,但是还是难以融入到其环境当中,这似乎是注定的。《北迁季节》虽然取得巨大的成功,但还是没能完全解构东方主义,然而《北迁季节》仍为反击殖民主义,为东方国家争夺话语权又往前迈出了一步。
[1]Edward Said. Culture and Imperialism[M].New York: Vintage Books1993:43-244.
[2]Edward W.Said. Orientalism[M].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8:3.
[3]Tayeb Salih.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M].New York: New York Review Books, 2009:19-89.
[4]Bill Ashcroft, Gareth Griffiths, Helen Tiffin. The Empire Writes Back: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M].New York: Random House,1989:178.
[5]任一鸣. 后殖民: 批评理论与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6]生安锋.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7]扬. 罗伯特·J. C.(Young, R.J.C).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M].容新芳,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8.
ClassNo.:I412.074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onflictsofDiscoursePowerDisplayedinSeasonofMigrationtoTheNorth
Du Yan, Liyuan Shuaixi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China)
Tayeb Salih was known as a "political" writer who explored the conflict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e colonized and the colonizers.?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is the most detailed explanation for his “political” writer’s title. The paper tries to d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 It retorted the colonialism of culture and the colonial discourse power.
Tayeb Salih;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 cultural colonialism; colonial discourse; retort
杜艳,在读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及后殖民文学。
1672-6758(2013)07-0105-2
I412.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