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张 浩,朱小强,黄元英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随着网络化在各领域的快速普及,如今人类发展迈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也开始逐步也影响着人类学习的方式.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政策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开始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人们对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也有了全新的认知.但我国现在的教师的质量和当前教育背景对教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师培养、课程教授与教学管理方面的有效应用,开展以信息技术为学习载体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摸索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前学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传统校本研修由于时空的局限、研修范围的狭窄、缺乏与学科专家深入交流的机会等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多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校本研修应运而生,网络技术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对于研修的范围、方式、应用等进行了改革,能够有效促进校本研修科学化,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主要有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研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校本教研焦点是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是指运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和信息资源共享性,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展集中、同步、异步、异地、互动教研活动.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扩大教研活动辐射广度与深度,最终实现教师知识管理.
高效的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研修应该是以课程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为手段,将信息技术和校本教研的各个环节有效结合.首先上课教师应提前把个人教学设计和理念发布到校本研修的平台上,让其他教师给予批评指正,吸纳他人意见,进一步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其他教师从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对象的对其平台上的教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合后成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实践化;其次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对课堂录像进行分析与处理,探索教师上课的方式和学生的行为,进而观察教学效果,还可以课堂录像片段和教师文本讲解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形成生动、形象的交互式的视频课例;最后基于网络化的校本教研通过其自由、活泼的平台交流环境,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助,通过网络化的教学公开,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后的反思与改进,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学水平.
是指学校管理者突破传统的校本培训的弊端,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构建网络资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目标开展的校本研修.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丰富了教师培训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学校推进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教师校本培训,改正传统教师培训的缺陷.网络平台的公开化提供教师自主学习的机会,协调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网络的方便快捷、共享,信息的多元性提升了教师培训的效果,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所以,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教师校本培训,是适应课程改革,信息化时代、提高校本培训实效的需要.
首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校本研修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交流方式.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往往课时较多、教学任务繁重,能同步、集中的交流的可能性较低,而网络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异步、异地的交流障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选择多样化的网络交流方式、信息传递的载体等,并且可以开展校级的,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专家的交流活动,使其范围更广;其次与校级教研类似,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校本培训也有利于教师培训工作的反思.教师可以讲网络培训的观点公开,通过他人评价获得反思的动力与教学的启示,还可以思考他人网络培训的评价来获得进一步的思考进而获得显性知识和挖掘隐性知识;最后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校本培训实质上属于学习型的组织,通过较低成本的信息共享、思想共享、知识共享的协助学习有利于教师对于知识多角度的思考.网络化的校本研修平台为教师上课信息的收集、分类、利用和创造性的思考提供了平台,并且学校管理者可以对教师的培训、协作的交流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保存,便于后期的整理和共享.
在基础教育面临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掌握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提倡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的新想法,进而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大力提倡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者坚持以学校作为教师成长的主要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为手段将教育的现代化与教育改革新理念有机结合,促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是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效途径.
首先教学管理者应对基础教育的教师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普及教育.通过对培训内容的和考核标准的双统一,确定区域培训的目标与要求,由当地教育部门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严格把关,从强制性的政策有效推动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技能.其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推进培训方式多样化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可以以校本研修的模式推进,让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基础设施落后,不具备网络资源培训的教师可以统一的组织培训;还可以开展互助模式,将技能熟练的教师派送到基层教育部门,指导其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再次遵循信息技术下教师发展过程的规律,可以对教学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构建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达到培养目的效果的最大化.
学校是教育培训的中心基地,因此学期初期,学校管理者应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将学院的教研计划、教研工作安排、教学工作建议予以公布,让基层学校能够了解最新的教研情况进展,进而改正教学方式.学校网站应及时公布各级研究课题,对于教改项目和典型课题的介绍,增加教研论坛板块,拉近教学研究者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的距离,优化校本研修工作.借助网络平台,把各部门、各学科教师的教案、教学计划公开化,接受社会各级的监督,让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从模糊的定性管理走向定量管理.
为保障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充分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完善教研规章制度,健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研网络队伍,构建学院领导带头,聚集任课教师的教研队伍,与教育部门及区域内的其他院校紧密联系,将校本研修工作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教研网络.
通过以上途径开展校本研修,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思想高度,信息技术的技能,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校本研修的最终归宿点在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有贡献于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实现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
在国家提倡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虽然很多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为课题的理论研究工作,在硬件资源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训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实际的运行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探索其根本原因,很多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对于校本研究的认识并不够深入,往往在理论上推进校本研修,而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校本研修的理念转换为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即要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课堂教学开始,研究课堂教学,最终服务于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关键点应在于实践中真实的教学课堂,不管是学校整体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最终要以教学模式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作为最终呈现标准.校本研修范畴中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都要从实践层面上进行推广,即最回归课堂教学,还原于课堂教学.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使校本研修初衷得以实现,使校本研修走向制度化、实践,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反过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区别于传统的研修模式,提倡回归课堂,以验证研修的效果与实用性.该模式强调教师成为学习者的帮助者与促进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打造新型教学模式.其中视频案例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网络化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成果.一线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观看视频案例,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与不同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改善进而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推进提供动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校本研修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阶段,面对当前校本研修理念与现实课堂教学脱离的矛盾,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整合,协调好网络教学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增设课堂情境教学的板块,将教学设计与实践课堂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以教学为主导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同时对教材的设计、课堂师生互动方式、教学策略的理论设计与教学过程优化,将教学媒介与教课教材、教学活动的预设和课堂活动的实践、教师主导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基本要素之间的矛盾化解,进而存进校本研修的理论设计与实践的探究.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之间是互动、互助、互惠的教学关系.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学媒介之间是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辅助媒体教学,对于教学情境的构建,思想的碰撞、小组讨论来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个体的发展.网络化的校本研修的教学实践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优化知识传递过程,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科教师教学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把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学校转换成科研型和学习型组织的同时,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把静态的资源共享,使知识的管理能在学校之间动态化,进一步激活校园网和局域办公网,使教学活动过程的改善不仅可以立足于本校发展,还可以与网络教育手段结合,突破时空限制,推动教学活动设计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群体的教学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背景下校本研修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在已有学者研究的成果上,展开了网络化背景下校本研修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的探索,使现代校本研修不同于传统的研修方式与信息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从全新的视角探索了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校本研修新型教学模式,重点对校本研修对于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及信息技术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目的是通过校本研修理念与实践的结合把学校建成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型、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新型化的组织.实现基础教育教学的科学化、高效化和均衡化,进而积极推进区域基础教育现代信息化建设.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山版社,2007.
〔2〕娄华英.我们的课堂一基于课例研究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孙力飞.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
〔4〕李保华.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