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

2013-04-02 14:58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外语身份专业

杜 娟

(合肥学院 外语系,安徽 合肥 230000)

随着外语专业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生们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介与国外接触的日益频繁,在各种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碰撞中,目的语文化在我国外语专业学生中的文化认同度普遍较高.而由于外语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等多种原因导致在母语文化的推行上目前我们还是缺乏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母语文化失语”的产生.

1 外语专业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的意义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运用一种语言也是在接受一种文化价值观念或思想.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上都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在无意识地重塑着文化身份,久而久之对西方文化形成了内心的心理认同.这种文化心理认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本族文化身份,造成民族文化的身份模糊和认同淡化,价值取向迷茫.在跨文化交际中,仅有目的语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一定能促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如果这种成功是以学习者委曲求全、牺牲自己的文化身份换来的,那就失去了跨文化交际的真正目的.

在外语专业学习阶段,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常热衷于追逐目的语文化,西方文化逐渐左右了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理念、价值观念、精神世界,这就容易使大学生的文化立场产生变化.而当前的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认识浅薄,缺少知识积淀,在目的语文化的思想冲击下容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产生困惑,而这种文化困惑和身份认同的心理倾向性可能会导致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淡漠,从而严重影响到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外语专业学生由于受英美等文化的影响,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甚至超过了对母语文化的认同,而外语专业学生肩负着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传播祖国文化的重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和理解将直接影响将来的跨文化交际和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因此,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可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而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正在此研究领域进行调研和探索.

基于此种现实,外语教育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单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学习转向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因为仅有目的语文化知识不一定能促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如果学习者以委曲求全、牺牲自己的文化身份换来这种成功,那跨文化交际也失去了它的真正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无法得到更好的推广和传承.

通过研究外语专业的文化身份认同情况,将有助于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审视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的利弊,增强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

2 外语专业学生在文化身份认同现象中的倾向性及成因

外语专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直穿行在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认同需要思考如何不断重塑,以实现精神上和心理层面跨越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和升华.

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可包括物质文化、社会规范文化、由思想、态度、价值和信仰等所构成的认知文化等多个方面.外语专业学生往往对所学语言对象国心存一定的情感倾向,通过学习外国语言文学,直接接触到外国文化,伴随着学习与研究的逐步深入,渐渐完成从感情上、心理上升华到思想上、精神上认同所学的外国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

3 外语专业学生在文化身份认同现象的日常体现

外语专业学生对待外国节庆文化、文化产品、音乐艺术、生活方式等诸多文化行为都反映了学习者的文化身份认同现象.

3.1 语言使用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日常交流、网络媒介等方面的语言使用习惯上,外语专业学生都深受所学语言的影响,如在汉语表达时经常夹杂着外语单词、缩略语等,外语(特别是英语)已经广泛渗透到我国当今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之中,表现了外语专业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心理认同.

3.2 节庆文化

节日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宗教、习俗、历史的文化综合表现.近年来,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于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盲目追从、热情高涨,对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的喜好则表现的相对冷淡,存在着对外来文化的盲从和追崇现象.

3.3 娱乐方面

电影是当代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之一,也是影响最大的文化产业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文化传播的作用.世界电影业的“领头羊”—美国好莱坞目前在世界电影产业中占支配地位.而美国文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外语专业学生对这些影片的喜爱反映出西方的文化产品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之大,美国文化正随着其电影逐渐被大学生所认同,西方文化产业也随之成为不折不扣的“强势文化”.

3.4 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对于不同音乐和艺术形式的选择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情操、趣味,而且也能够说明其国家文化对母体文化的渗透能力.当下高校外国专业学生中普遍喜欢欧美流行音乐的比例相对于喜欢中国古典音乐的人数来说占大多数,显示了欧美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广泛性.

3.5 生活方式

外语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国外的生活方式接触较多,生活中与外国友人、外籍工作者的交往也较频繁,潜移默化中逐渐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较为趋从、态度认同且充满向往,而自己本国的生活方式对他们吸引力相对较小,除了对他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好奇因素以外,更多的表现为对外国文化的盲目趋从.

4 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现象的成因

4.1 专业学习促使文化认同的心理成因

由于外语专业学习以外语作为今后的立身之本,也是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依托,因而对些专业学习会投入特别的情感,久而久之对外国文化形成了心理认同.相比非英语专业学习而言,外语专业学生由于对语言对象国的历史、社会、风俗、国民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文化的掌握程度高,文化认同度也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且外语专业学习优异的同学对目的语的认同度会更高,学习效果与认同感成正比.

4.2 国学基础相对薄弱

由于应试制度和社会原因造成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国学基础相对较弱,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知之甚少,高校中传统文化课的课时安排较少,使学生本来就比较薄弱的中国文化基础进一步削弱.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和文化素质培养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哺育,对外来文化的鉴别力也非常有限.这些为外语专业学生对所学目的语的外国文化形成心理认同铺平了道路.

5 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现象中存在的弊端

由于外语专业学生每天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着外来文化的思想冲击,如缺乏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可,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缺乏一种文化的内心归属感,并且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思想盅惑.另外,由于在校期间学生没有太多机会充分参与亲身实践来认识社会,对本土文化存在着认识偏颇,以偏概全的现象,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加之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社会道德规范建设、政治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外国文化的认同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干扰在校学生接受我国现行的主导文化,特别是对价值观、政治观层次上的思想认识,从而形成对主导文化的心理抵制,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对他们思想上的蛊惑和误导,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深思.

6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认同现象的必要性

6.1 避免盲目崇拜,做到知彼知己

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阶段对国外的文化认识还很有限,了解不够全面,分析缺乏足够理性,因而存在着盲目崇拜心理.他们对西方人真正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熟悉,如果不加筛选地盲目接受和一味迷信,很有可能受到误导,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现状产生不满.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首先深入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既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也不能一概否定东西方这两种文化存在的冲突,应对两种文化应知彼知己,各取其长,借鉴他国优秀文化丰富我国民族文化.

6.2 在外语教育中强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味地强调外语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可能会导致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的茫然和无措,也不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合作.

6.3 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从古至今五千多年的文明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和教育方式.我国教育中更加重视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社会道德教育,这些都是适应我们的国情的中国传统礼仪.同时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也应当引导外语专业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利用所学语言技能,吸收他国先进的文化理念,丰富和繁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综合竞争,做到相互交融,与时俱进,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7 探索重构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身份的多种途径

7.1 改革外语专业教学模式

在今后的外语专业教学方式、教材编写等方面应进行针对性改革,比如外语教材编写中有意识地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教材中,包括中国的历史、习俗、服饰和饮食文化、中国人的外语文学作品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做到语言专业学习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步.

7.2 扩大人文社科课程比例

在高校课程设置中扩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例,教育学生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强化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来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积极传承中国文化.

7.3 提高学生的批判和鉴赏能力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批评性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培养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对待输入中国的信息,让学生能够明辩事非,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面对各种传媒信息,学会深层次反思,培养独立思想的能力和文化批判意识,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新的文化身份.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认同心理特点,主要从物质文化、社会规范文化、以及由思想、态度、价值和信仰等所构成的认知文化的多个方面考察学生的文化身份.同时,依据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判断学生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所处的阶段,探讨构建和完善外语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框架的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塑造文化身份.

猜你喜欢
外语身份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大山教你学外语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