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外语磨蚀指外语学习者在中断外语学习后对外语语言技能的丢失.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外语磨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磨蚀实证研究的时间跨度从3个月到50年不等,其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停止使用某种语言后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没有发现词汇的磨蚀.Scherer(1957)在对以英语为二语的日本学生时发现,3个月的暑假后,学生的英语水平非但没有退步,反而进步了,其原因为暑假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学习阶段没有掌握的东西.Smy the et al(1973)的调查研究报告了被试英语水平有进步的表现.Weltens(1989)调查结果显示在停止使用该语言四年后,接受性词汇不易磨蚀.R.C.Gardner&L.M.Lysynchuk(1990)进行了常用词汇的磨蚀调查,发现被试在停止使用荷兰语九个月后,其常用词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丢失.Grendel(1993)通过词汇磨蚀调查发现:在停止使用法语几年后,被试的词汇通达速度虽然减慢,但在词汇拼写和词汇联想上没有发生明显的磨蚀现象.Yoshitomi(1994)在对停止使用英语一至两年的被试进行调查后发现句法方面的技巧由于时间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退步,但词汇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然而,大多数词汇磨蚀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对立,即在停止使用某语言后语言磨蚀随即开始.只是针对不同的被试,磨蚀的量和速度不同.Kennedy(1932)对停止使用某语言三个月的被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磨蚀程度高达34%.Mcmahon(1946)的研究中,被试在停止使用拉丁语三个月后拉丁语水平出现了7.4%的磨蚀.Bahrick(1984a)针对不同时间跨度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研究,结果显示被试的磨蚀过程呈现“前快-中慢-后快”的趋势.Messelink(1984)对外语词汇磨蚀进行研究发现:停止使用第一年后没有出现任何磨蚀,第二年后大约有15%的词汇磨蚀.一大批日本研究者,如 Okuda(1984),Ono(1989) Reetz-Kurashige(2000),Hansen,Umeda&Mckinney(2000),Tomiyama(2001)等通过对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时间跨度,不同的研究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均得出在停止使用某语言后会出现语言磨蚀这一结论.此外,Verkaik&van der Wijst(1986),Weltens(1987),de Bot&Stoessel(1998,1999),对母语为荷兰语,二语为法语的被试的研究均证明在停止使用法语后,法语词汇磨蚀随即产生.Reza Abbasian(2010)对210名停止接触英语两至十年的波斯文学老师进行英语磨蚀研究,研究工具为一份翻译测试卷.结果显示,停止接触英语两至十年后,被试英语词汇出现明显磨蚀,非语境化词汇(de-contextualized lexicon)的磨蚀明显高于语境化词汇(contextualized lexicon),且磨蚀时间越长,磨蚀程度越大.
对比国外如火如荼的语言磨蚀研究,国内的语蚀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钟书能(2003),蔡寒松(2004),杨晋(2006)和杨连瑞、潘克菊(2007)等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语言磨蚀方面研究的介绍和梳理.倪传斌、延俊荣(2006)则阐述了影响外语磨蚀的几大要素.倪传斌(2007)从八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倪传斌(2008)通过结合教育学和外语磨蚀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外语教学进行教育学反思.倪(2009a)通过对七百多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运用决策树模型分析法和传统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外语磨蚀的主要因素,除了倪(2006)归纳出的七个因素外,性别也是影响外语磨蚀的因素之一.
以往的实证研究,时间跨度从3个月到50年不等,多数采用纵深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多角度研究了词汇磨蚀.然而绝大多数研究以归国儿童或者往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在校大学生词汇磨蚀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以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大学生词汇磨蚀情况.
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学生词汇量的磨蚀进行实证研究.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语法,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由此可以看出词汇研究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周大军、文渤燕(2000),邵华(2002),吕长懿(2004)等的研究表明词汇量与语言综合能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词汇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语言综合能力进行预测.语言磨蚀众多研究结果显示,词汇比形态句法或音位更易出现磨蚀.因此,以词汇层面作为研究语言磨蚀的突破口意义更加突出.如果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语言磨蚀的第一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将有可能延缓或阻止语言磨蚀的速度,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持已取得的外语水平.具体研究方法为,首先调查学生在正规教育阶段结束时(第二学年末)已经习得的英语词汇水平,然后在停止正规学习两年后(第四学年末)再次调查学生的词汇量保有水平,通过比较范式研究,观察分析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存在磨蚀,如果存在磨蚀,磨蚀的速度是怎样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安徽省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215名学生,其中二年级学生11名,四年级学生115名.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共时研究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两组被试的背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两组被试均来自于相同专业,只是年级不同.两组被试都完成了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至第四册的学习.同时为了避免男女性别差异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影响,两组被试的男女性别比例是非常接近的.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工具是一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量调查问卷.该问卷从大纲要求的6674个词汇中抽取70个,每个词后配有四个选项,分别为:A 我不记得以前见过这个词;B 我以前见过这个词,但不知它的词义;C 我以前见过这个词,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D 我知道这个词的多个词义,如1)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_.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对词汇的习得情况在A或B处打钩,或者在C或D处写出该词相对应的正确的中文意思.问卷回收后,统计有效问卷中正确的C和D的个数总和,然后在总样本内对实际词汇量进行换算,最后将实际词汇量数据输入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二年级学生的平均词汇量为3397.67,而四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则下降至2785.28,这表明停止正规学习两年以后四年级大学生的词汇量出现磨蚀,磨蚀的量约为18%.这与Messelink&Verkuylen(1984)和Weltens(1987)报告的停止使用外语第二年词汇出现15%的磨蚀是基本吻合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被试的词汇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
本研究显示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大纲的要求相去甚远,四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18%的磨蚀.由此可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英语水平并不是稳步上升的,而是在第二学年到达巅峰后逐渐下滑,即语言磨蚀随即产生.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外语学习者,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学习英语,但当正规教育结束后,几年甚至十几年来学习的英语词汇会在短时间内遗忘殆尽,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将付之东流.因而,如何让学习者保持已取得的英语水平的确是一个值得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语言管理者和教学者应该将语言磨蚀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制定出能够抵抗语言磨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大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1〕Bahrick,Harry P.1984a.Fifty year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Implications for programmatic research.MLJ 68(2):105-118.
〔2〕Ellis,R.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L iterature Review.New ZealandMinistry of Education,Research Division.http://www.minedu.govt.nz/web/downloadable/di10599_v1/instructed-secondlanguage.Pdf,2005.
〔3〕Hansen,Lynne?2001.Language attrition in contexts of Japanese bilingualism[A].In Mary Noguchi&Sandra Fotos(eds.).Studies in Japanese bilingualism[C].London:Multilingual Matters.
〔4〕Kennedy,L.1932.The retention of certain Latin syntactical principles by first and second year Latin students after various time interval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5〕Tomiyama,Machiko 1999.?The first stage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A case study of a Japanese returnee[A].In Lynne Hansen? (ed.),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Evidence from Japanese contexts[C].59-79.
〔6〕Weltens,Bert 1987.?The attrition of foreign-language skills:A literature review.Applied Linguistics 8:22-37.
〔7〕蔡昌卓.民族边远地区大学英语后续阶段教学刍议[J].外语界,1998(3):261.
〔8〕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4):924-926.
〔9〕邓昭春.英语词汇量调查问题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7-62.
〔10〕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量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 1985(1):1-6.
〔11〕吕长弘词汇量与语言综合能力、词汇深度知识之关系[J].2004(3).
〔12〕马广惠.中学生英语高频词汇水平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9-21.
〔13〕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51-5.
〔14〕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2007(1):42-51.
〔15〕倪传斌.基于外语磨蚀的教育学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3):38-40.
〔16〕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性别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4):1-4.
〔17〕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179-185.
〔18〕邵华.普通高师院校四级阶段大学英语词汇水平研究[J].外语界,2002(4).
〔19〕吴铭方.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建设大学英语后期教学新体系[J].外语界,1998(4):251.
〔20〕杨晋.关于系统教育结束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流损研究的必要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6(6):13-17.
〔21〕杨治中.坚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J].外语界,1999,
〔22〕张玲,胡金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现状调查[J].外语界,2001(6):13-181.
〔23〕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1):66-70.
〔24〕周大军,文渤燕大学英语四级阶段词汇量状况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
〔2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