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习场”中教师语言信息输出的有效性*

2013-04-02 05:02舒康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板书儿童语言

舒康云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教师的职责“在于发现、发掘每一个儿童的‘潜能’,生成有助于每一个儿童个性发展的 ‘学习场’。”[1]“学习场”中,教师引导、帮助、督促儿童完成学习的任务或项目,即教师要为儿童创造适合其年龄特征、个性特点,促进成长的“学习场”,借以引导、启发、帮助、组织儿童的学习。

“学习场”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靠“语言”完成。通常把教师的“语言”分成三大类:即体态语、口语和书面语。体态语主要包括了教师的衣装、个人精神面貌、面部表情等;口语主要指教师与儿童沟通交流中的口头用语;书面语主要是指教师与儿童沟通交流中所使用的板书等教学用语。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儿童的现在和未来,即在“学习场”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利用教学手段,引导儿童“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2]下面从体态语、口语、书面语三个方面讨论教师如何在“学习场”中发挥“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成为促进儿童学习的工具。

一、视觉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的衣装、表情、姿态、动作等,传达出的审美价值和内容信息。由于感情和内驱力在感知和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教师给儿童传达的是积极的情绪时,儿童与教师在情感上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若不关注自我形象,儿童对教师的尊重明显要受到影响,尤其是中小学的少年儿童,正是审美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往往会以貌取人,所以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的体态语。

1.充分发挥师表形象的教育作用

穿衣打扮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色彩的搭配展示的是审美素养。所以教师走进校园、站在讲台上,应注意自己衣着的整洁、行为举止的大方。孔子说:“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教师用自己的“光、明”照亮学生的心灵。教师在“学习场”中的言行举止,极大地影响着儿童对教师的认可度。学校教学楼门厅的大镜子,就是让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先正衣冠、“正心”,然后让教师带着自信走进教室。因为只有礼貌、尊重才会赢得礼貌和尊重;只有在乎才会有关注。当教师把礼仪化作常识、化作行动时,才会给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真正做到身教、“润物细无声”、“身正为范”,才能给儿童更大的作用力。所以,当你走入教室,当你走在校园的路上,面对一群纯真的青少年,你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印象?你会给他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得体的修饰为你赢得尊重,增加儿童对你的信任度和敬重,型于外,质于内,贵于心!正如上海市教委在教师教学行为规范中明确要求:“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教态亲切、热情。”透射出教师本真的儒雅、真诚、亲切和友好。

2.利用表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面部表情是通过五官的动作及面部肌肉的收展、脸色的变化形成的。脸色不仅是人的健康状况的表现,也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展露。眼睛是面部五官中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是沟通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种种动作,都表现出各种感情体验和意味,传递着人内心的信息,它所传递的信息比之动作更微妙、更复杂,所以表情语中最重要的是眼神。从某种角度说,眼神是心灵窗口中投射出的无数束光芒,它在发送信息的同时也在接收信息。在“学习场”中,教师必须读懂儿童的眼神,并从儿童的眼神变化中 (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儿童参与学习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进度,或唤醒儿童的注意。“学习场”中教师常用的眼神有:环顾的眼神、虚视的眼神、专注的眼神等。通过眼神交流,表达教师对儿童的善意、对儿童的爱护;儿童对教师的友好、信任等,同时还可以透射师生间的喜、怒、哀、乐,有效地拉近师生间的心里距离,提高教师语言交流的效度和信度。如果教师与儿童没有眼神的交流、不从儿童目光中获取反馈信息,课堂便会缺少“生机”和“灵魂”,没有“灵魂”的课堂是很难吸引儿童参与的。

嘴传达信息的能力仅次于眼睛,嘴的开合、嘴角的向上或向下构成面部表情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在“学习场”中应感情充沛,眼观儿童,配合适当的手势,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及手势与儿童不停地相互传递信息,以达到控制“学习场”中学习气氛的目的。“学习场”中教师必须会用感情打动儿童,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以给儿童以鼓励!

3.利用姿态手势传递的有效信息

婴儿出生后很快就能解读父母的肢体语言,每个儿童都是解读教师姿态手势语言的高手。在“学习场”中,教师通过变化身体的形态、手势、语调的高低,才能极大地调动听众的注意力,让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动作是人体通过动态来表现一定审美信息和语义信息的方式,它既有运动方向、韵律、力量等变化,也有灵巧性、协调性、柔韧性等的反应。但在“学习场”中,教师面对儿童,其动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空间运动的轨迹和幅度相对狭小,运动速度相对缓慢,所以在动作的柔韧性、耐力、爆发力等方面不能过大。若教室里教师大范围急促地走动,常常是提起儿童的注意,含有督促的意味。而姿态语是指人的骨骼、肌肉、体形等要素变化组合而形成的人的各种静态的姿态,其中与教师关系比较密切的是站姿,不同的站姿表达出不同的信息。教师常用的站姿有两种,前进式和自由式。前进式让儿童感觉你随时会走入他们之中,有给人向前的感觉;自由式两脚肩宽稳站,给人稳如泰山的感觉。在讲解科学家、智者的故事的时候,走入儿童中间,可以缩小与儿童的空间“距离”,拉近心里距离;在进行实验演示的时候,走到儿童中间,也可以增大演示的可见度。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儿童态度亲切,配合手势,给课堂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如迈尔说的,教师最重要的媒体始终是他的肢体。

二、听觉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俗话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当教师的“三分靠内才,七分靠口才”,这些都意在强调教师口才的重要性。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十大教授法”,即1.启发式 (废止注入式);2.由近及远;3.由浅入深;4.说话通俗化;5.说话要明白;6.说话要有趣味;7.以姿势助说话;8.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9.要提纲;10.干部班要用讨论式。这“十大教授法”是毛泽东教学法思想的核心,并且贯穿于他前后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学思想的始终,成为毛泽东教育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3]其中五条是对教师语言要求的,因为生动、活泼、通俗、形象的语言,会给儿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第一条就明确规定教师要“具备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能力。”所以,教师的口语不仅仅在于科学性、规范性、逻辑性、教育性,还在于艺术性、直观性、趣味性,必须通俗平易、自然活脱,同时还须注意得体、集中、洗练,摄取书面语的严谨、精确。下面就谈谈教师阐述问题背景、启发儿童思考、问题讲解过程中需要的几条基本要求。

1.准确、通俗、形象、生动的传递信息

在“学习场”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脉络,联系实际定好教学的起点和目标,还必须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逻辑性、讲解的条理。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把具体内容放在学科系统或知识结构中心加以衡量,从整体上了解它的共性和个性。另外,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阶段,教师都应该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学科思维能力。

教师的语言还应力求简练明达,有时还需要辅之以身体语言或手势,有时还需要作虚拟假设或进行类比等。“我们想使别人理解一个难懂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列举众人皆知的事例进行比喻。因为跟已知的事例相类比,即使是很难理解的问题也容易使人接受,这就是使说者和听者双方都能明白,但关键是要找到跟疑难问题相似而易懂的事例。某人若能用易懂而相似的事例,使任何人都认为难懂的问题得到解决的话,就可以说是开始发挥了真正的创造性。实际上,在古代的哲学书籍中‘例如’的字样是出现得比较多的。”[4]通过这些方法,起到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唤起儿童头脑中已有的表像、促进儿童的想像的作用。只有使所教学科思想形象化,儿童才易理解相关的概念——即帮助儿童在视觉和空间能力方面形成某种技能,使他们得以通过不同途径能灵活地展现学科的知识。

为了增加听觉信息的有效性,“类比的方法”应贯穿在整个学科教学的始终,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它能使人们想象出有关的学科的图景,帮助人们理解概念、掌握有关的规律,学会科学的方法。马克思说:“历史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自然中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卢瑟福把电子绕核的运动与太阳系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相类比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德布罗意通过研究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史,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此后,薛定谔作进一步的类比,他根据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的近似,通过类比,推测经典力学也可能是一种波动力学的近似,并由此建立了波动力学,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用恰当的类比帮助儿童理解相关的概念,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是发展儿童创新思维的最好方法之一。

2.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教师的工作是引导、是启发、是“铺路搭桥”,也是沟通。通过教师铺设的路搭的桥,让儿童与先贤、智者进行沟通,与自然沟通,与同学沟通,与社会沟通。在这些沟通中,教师语言起着桥梁的作用,但教师语言的语景、语码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曾国藩曾经用“屡败屡战”表明决心。另外,教师话要说得对路,要把话说在儿童的心坎上。这要求教师必须知晓儿童、了解儿童、热爱儿童,知道他们学习中的困惑,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用通俗语言把道理说明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是信息传递的最佳方式。

教师口语的艺术性反映的是教师本人的文化品位,说到底是教师的学识和修养。教师的语言还应考虑儿童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备课时教师应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内容,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历史上这个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带动哪些相关问题的解决,等等。教学时,要“心中时刻有儿童”,可以经常提出问题,或让儿童找问题,即尽量采用“问题性讲解”,以激起儿童的积极思维活动,再把儿童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去,却又不能包办代替。这就是《学记》上所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为问题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酵素,是点拨思维的重要手段,它能架起师生思维的桥梁,沟通师生的感情,能巧妙地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能融化课堂气氛,所以“为什么”还应是教师的常用语。有的“为什么”用于引出悬念,引入概念或规律;有的“为什么”用于埋下伏笔,便于唤起新知;有的“为什么”用于启迪智慧,把儿童引向深入……如此反复提“为什么”,逐渐儿童遇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将被养成。[5]

3.耐心、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课堂都潜藏着一条“三分之二法则”,即课堂上所说的话里有三分之二都是出自教师之口,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出自儿童之口。作为教师,必须字斟句酌,必须认真推敲每一个字词,以引导儿童思考。教师还必须倾听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困惑,有效吸纳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成功的教师善于把对学科的热爱转变成儿童对学科的热爱。“简而言之,教师借助自己所说的话以及他说话的方式和时机,适宜的面部表情、手势或许还有触摸动作,能够改变孩子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能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倾向,有效地促进孩子们学习的能力。”[6]适时对儿童“个别辅导是跟儿童建立友好关系的最容易、最迅速和最有效的方法。日常辅导比任何其他活动都能有效地减少匿名感,培养儿童在一个关爱环境中的归属。除了知识方面的学习,在情感层次上的影响也很重要,个人联系是老师能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7]让儿童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4.提高语言的非言语表达效果

掌握好语言表达的速度和节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切忌单调、平淡、过快或过慢的语速。有研究者指出,在阐述现象、概念的意义时,宜用慢的语速、高的音调;在读长名词时,语言宜舒缓;讲结论性的话,音量要大;举例子、打比方时,音调要柔和生动;问题之间的过渡,应稍作停顿等。所以“学习场”中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语句结构中的气与意;(2)语音的轻与重;(3)语调的升与降;(4)语言表达中语速的快与慢;(5)语言过程的顿与续。语言中的停顿,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可以表示出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同时也可以给听话者思考的余地。停顿重要、接续也同样重要,要根据言语内容和教学目的合理使用。

语速的变化可以营造丰富的言语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自身思想感情的变化来调节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做到时起时伏,有张有弛,“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8](P82)教育专家们认为,课堂语言讲授目前是、将来也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对儿童施加影响最得力、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所以《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具有“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能力”、“能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能激发与维护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能清楚有效地讲解与展现教学内容。”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利用板书、板画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专业能力中明确规定,教师要“具备‘普通话、板书、板画’基本功。”课堂上教师书面教学语言主要通过板书、板画表现出来,用于展示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及规律的意义、实用条件等。所以,教师书面语言包括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表语言,对板书的基本要求是工整,概括性、逻辑性、条理性强。

教师课堂文字语言主要用于展示教材的知识结构线索,推理过程、关键环节的说明,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文字表述,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图像的意义和变化趋势等。数学语言,如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数学语言主要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数学公式及其变形式等。图表语言有板画、方框图和图表,例如,物理中的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等温线等,使用图表语言时,应做到:简洁明了,突出本质,比例恰当、虚实结合,色彩明快等。又如板书,它较口语而言是一种空间视觉的符号,因而在传递信息方面节奏是凝固的,所以板书切忌拖沓、冗长,否则容易打乱以口语表述为主体的教学节奏。板书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与口语融成和谐的一体。另外,板书本身的画面可通过彩色粉笔的使用使其有节奏感、美感,以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目前多媒体普遍介入中小学的教学之中,有部分教师已经完全放弃了黑板的使用,黑板成为虚设,这实际已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多用媒体可以展示问题、形象地展示现象、展示变化等,但黑板仍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板书可列出讲解的提纲、重要概念的表述、重要规律的意义等。因为黑板上的板书、板画可以保留更长的时间,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来领会和感悟,教师在写板书时可有效地发展儿童听、看、思的能力等。

总之,在“学习场”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引导、指导、帮助儿童学习,所以教师不仅应关注自己的服饰、仪容、表情、举止,还要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师素养,因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教师“行为世范”,所以教师不仅要“修身”,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提高信息输出的时效性,才能激发“学习场”中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爱”的传承,即教师把对学科的热爱转变成儿童对学科的热爱和探究的行动。

[1]钟启泉.“学习场”的生成与教师角色[J].上海教育科研,2004,(9).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林有祥.毛泽东“十大教授法”申论[J].中国电力教育,1993,(2).

[4](日)汤川秀树.人类的创造[M].那日苏译.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10.

[5]舒康云.浅谈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J].物理教学探讨,2003,(3).

[6](美)朱瑟琳·乔塞尔森.皮格马利翁效应[M].高榕,温旻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7](美)马文·马歇尔.告诉孩子你最好 (美国孩子的激励教育法)[M].张喻译.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8]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板书儿童语言
语言是刀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有我语言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