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刚,曾祥聪,李 智,钟朝林,杨 洋,苏沈章,文 军,赵 茂,周 君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病人全身情况差,并存疾病多,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积极手术,预防并发症、早期恢复肢体功能已成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共收治AO骨折分型A2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员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71~93岁,平均81.3岁。致伤原因:摔伤40例,道路交通伤5例。骨折分型:A2.1型10例,A2.2型15例,A2.3型20例。伴发高血压3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5例;8例伴发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受伤距手术时间4~14d。
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内麻醉,患者侧卧手术台,患侧在上。行股骨近端外侧切口;骨折解剖复位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置于股骨近端,于远端先打入1枚普通皮质骨螺丝钉;于股骨颈主钉孔处上锁定导筒钻入定位针,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定位针在股骨颈内位置适中,置入直径7.0mm空心锁定钉,下钉长度80~90mm,上钉长度同比短5mm;其余3孔选择性任意置入直径6.5mm松质骨加压螺钉;骨折远端顺序置入不少于3枚直径5.0mm皮质骨锁定钉,锁定钉的置入遵循锁定钉置钉原则。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24~72h。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主动和被动下肢肌肉活动,2周后下肢非负重行走,6周后根据X线显示骨痂生长情况病员逐步负重行走。
3 结果 45例随访6~18个月,42例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脑溢血1例,大面积心肌梗死1例,老年肺炎1例。疗效评价参照黄公怡和王福权[1]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优39例(92.9%),良3例(7.1%)。
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特别是AO骨折分型A2型,采用手术治疗能减少病员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坠积性肺炎及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减少病死率[2]。
A2类的手术治疗有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之争。髓内固定生物力学性能好、固定可靠,但对A2类股骨外侧壁危险型或破裂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是否最优有一定争议[3]。
髓外固定传统的有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在A2型中有部分其外侧壁不完整,使用DHS和DCS固定易出现骨折再移位、头颈旋转、主钉从头内切出等并发症。
而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天津正天骨科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有如下特点:(1)近端3孔为直径6.5mm皮质固定孔,与主钉构成三角形类桁架结构,稳定性良好;(2)进入股骨颈主钉为直径7.0mm锁定螺钉2枚,直径较一般锁定板颈内螺钉粗;(3)股骨颈内主锁钉分布于股骨颈压力侧和张力侧。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A2型患者,部分为外侧壁危险型或破裂型,而完整的外侧壁能够支撑股骨头颈骨块,对抗股骨干内移和头颈骨块旋转、内翻,防止螺钉切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3]。该钢板在重建外侧壁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手术中一方面对附着于外侧壁的软组织剥离较少,同时使用钢丝、拉力螺钉等来恢复外侧壁的完整性,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完成后,骨折端稳定依靠钉板之间的成角稳定,钢板与螺钉形成一整体固定支架,使应力分散,从而对严重粉碎性骨折伴外侧壁危险型或破裂型提供有效固定。而2枚直径7.0mm股骨颈主钉固定于股骨颈压力侧和张力侧,分散了作用于外侧壁的应力,较之其它一般的锁定板更坚强、更稳定。该方法对A2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良好的固定作用,是除外髓内固定的一个有效方法。
[1]黄公怡,王福权.鹅头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49-351.
[2]陈静,王静.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31(2):79-82.
[3]马卓,张世民.股骨粗隆外侧壁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