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800)
对红色资源界定的研究综述
王文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800)
近10年来学术界对红色资源的内涵概念、价值功能、利用与挖掘等问题进行的探索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学者们对红色资源的定位与概念表述大有不同,存在着四方面的不足:一是重红色;二是内容与定义未有效统一;三是重某一阶段性而略发展性;四是内容重广而大却轻少而小.笔者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在振兴中华和实现民族复兴目标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从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挖掘利用且能够彰显时代价值的精神及其载体的总称.
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红色资源是从2002年起在学术界涌起的一个新兴研究课题.自此学者们对红色资源的价值功能和挖掘利用特别是其对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价值研究与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研究比较多,但是对红色资源的定位与概念论述多有不同,对红色资源的把握认识就会不一样,进对红色资源相关的挖掘整理和具体教学等相关问题研究也会不一样.
近10余年来学术界对什么是红色资源,对红色资源的定位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到目前为止涉及红色资源的文章不下500篇.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时间跨度、运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探讨,但对红色资源的概念和内涵则表述不同,真正就红色资源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在实践教学中学界普遍认同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1]
一是红色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说.2002年以来最先提出红色资源概念的是谭冬发、吴小斌,认为“广义的红色资源是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的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历史痕迹和精神魂宝”.[2]从此以后学术界相当多的学者认同此种观点,如王姣艳、李振东、李实、郭向明、朱小理、胡松等人.徐艳萍也认为“广义的红色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文化资源和人物资源四方面内容.狭义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3]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都把红色资源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
二是红色资源为物质与精神两分法说.为解决红色资源广义与狭义之分带来认识的分歧,有的学者便从定义内容上综合为一个认识,但分为了物质与精神层面.耿琪认为红色资源有的只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的红色资源指的是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公墓、旅游路线、文学作品等;精神的红色资源是指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4]而李康平则进一步指出红色资源是由精神内核和物质载体构成的“红色文化”统一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5]郭晓平认为“红色资源”的主体在于“精神”,特指以物质载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6]包括王正梅、刘华政、李雪、刘沁等学者也提出类似观点,并在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如张泰城、常胜就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而凝结的精神产物,也是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物化产物,是一种以物质的(旧居、旧址、遗迹等)、信息的(标语、文件、书信等)、精神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资源.”[7]
从以上对红色资源的界定和理解来看,我们会发现在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上有几个问题与倾向:
2.1 偏重红色
上述对红色资源的定义来看红色资源有一个先决条件和两个基本内容.先决条件是“红色”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在1921年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而两个基本内容则是一为物质资源,二为精神资源.前者所限定的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所限定的是内容.从红色资源的界定上无论是否从狭义和广义加以区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红色的定义,认为红色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事迹,突出了我党的历史,这是主体,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把主体看成全部,则略显笼统,并不符合历史,如虎门销烟的鸦片战争博物馆、洪秀全故居、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等.这些资源也是红色资源,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违背历史,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团结人心,如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增强民族和国家认同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不能体现当今时代价值.在这些资源的背后也是充满了红色,激励着中国人奋发图强,热爱祖国,在当前条件下更能产生认同感.因此红色应该指向中国人民在振兴中华和实现民族复兴旗帜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近代以来进行的斗争和建设的精神及其载体的总称.二是重点讲述红色却轻视对资源的挖掘利用与效用性的有机结合.在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上大都强调资源的“红色”,而忽视其资源本身,另外在高校教学中对红色资源的教学实效性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即对主客体和实效性的统一缺少大量的实践,只是强调何为红色资源和笼统介绍何是红色资源.
2.2 内容与定义未有效统一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其中饶勇、邹小华两人认为“红色资源从内容上来说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8]可以说上述对红色资源的认识虽不能完全概括大部分的观点,但相当具有普遍性,即对内容作了充分的总结,但未对何为红色资源这一定义做出明确的分析.
2.3 重某一阶段性而略发展性
不少学者在对红色资源做出论述时有几个出发点,一是强调地域性,二是强调过去式,这样就造成了红色资源的某一阶段性而忽视发展性;局限红色资源的地域性而忽视其一般共性,例如只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某地处苏区,就对这一段历史浓墨重彩,某地处长征途中或陕北等革命老区,则就对这一段历史大加宣传,而割裂本地区红色资源的连贯性和发展性.这样对红色资源认识的固定化必造成红色资源的亲和力和发展性不足,也不利于吸收新鲜血液,更对当前红色资源的当代性视而不见,片面认为红色资源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历,而否认当今的红色资源的开发与挖掘,这就造成了红色资源与受众的距离感,并不能贴近受众主体,反而使红色资源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先进文化价值并不能被广泛接受.
2.4 内容重广而大却轻少而小
红色资源的教学作用有多重性,树立了教学受众客体正确的三观导向,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奠定了优秀革命文化基础.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主体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比较高,而且中学阶段的历史学习中,也有涉及该课的内容;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很大一部分知识来源于网络,而不仅仅是教师的灌输,对教师教学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具有较强的选择意愿和选择能力,喜欢讨论式等研究式学习方式等.因此在研究和教学中不能只对红色资源进行介绍式教学,泛泛而谈,停留在什么是红色资源,哪些属于红色资源,然后把红色资源往爱国主义等红色教育中贯彻,但是在这过程中却无视了学生客体的地位和作用,过度强调了红色资源的宏大和教学内容的宏观性,造成了教学主体侃侃而谈而客体岿然不动的尴尬境地.因此在红色资源和思政课结合教学中必须贯彻实践性,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红色资源教育重点在于实践.如李康平在其《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文中强调实践教学新路径:第一躬行体验式实践教学;第二学术思考式实践教学;第三欣赏娱乐式实践教学;第四研究创作式实践教学.[9]在这新路径中每一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深挖,细读,详讲,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胡松、杨宇光要求强调“红色资源外在姿态的崇高性,需要通过转化迎合平民化的教育需求”.[10]
我们根据红色资源的演进过程,并依上述所讲内容,吸取前人成果,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在振兴中华和实现民族复兴目标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从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挖掘利用且能够彰显时代价值的精神及其载体的总称.在今天更具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我党“十八大”上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资源必须以此为导向和核心,也有利于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光辉历史,增强认同感,加强团结,使其更具亲和力和亲近感,以此更好地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服务.
〔1〕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2〕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5).
〔3〕王姣艳,李振东.浅论革命老区高校的红色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
〔4〕李实.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J].政工学刊,2005 (12).
〔5〕耿琪.“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6〕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6).
〔7〕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1).
〔8〕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9〕张泰城,常胜.论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10〕魏本权.传承与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资源学[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
〔11〕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2〕饶勇,邹小华.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中的审美渗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13〕朱志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研究,2007(5).
〔14〕王正梅.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7).
〔15〕胡松,杨宇光,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16〕张泰城.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J].求实,2009(4).
G641
A
1673-260X(2013)02-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