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研究

2013-04-02 03:40佟宇飞经卫国江洋汪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现象学习者个体

佟宇飞,经卫国,江洋,汪敏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安徽芜湖241000)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研究

佟宇飞,经卫国,江洋,汪敏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安徽芜湖241000)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为主要形式展开的学生间、师生间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倡导的新思路、新趋势.但目前的合作学习依然存在弊端,搭便车效应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本研究通过对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具体表现的深入分析,导致其现象的心理因素分为个体心理、社会心理、文化心理,现象危害分为人格发展不健全、“共同悲剧”,教学策略从学习者、教师、外部环境等多维视角提出有效的建设观点,意在促进合作学习积极效用的最大化.

合作学习;搭便车效应;危害;对策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体系.[1]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成长经验作为背景,通过与外界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不断建构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内涵.事物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而具有持不同经验的人对同一事物理解看法的相对性,真理的标准取决于个体成长背景知识储存的性质.教学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教育者和学习者间、学习者间彼此互相了解对方的看法和观点,认识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与缘由,增强自我对实践中自觉培养合作与知识迁移的能力.所以,合作学习方法的基本内涵为:(1)形成和改变学习者的态度,增进合作学习的技能;(2)创立紧密结合与整合学习为一体的学习方式;(3)发展批判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一学习方法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合作能力,注重知识分享在自我成长中的作用,体现合作学习和知识交流的内在成就感,促进组织与交际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方法对我国当前正大力实施的素质教育来说,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但是,随着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逐步深入我国教育实践,教师由于对于合作学习的概念内涵缺乏准确的定位,对合作学习基本理念没有系统的认识以及合作学习中责任分散效应等诸多因素,从而使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呈现不健康、畸形的发展,合作学习中背后的隐患直接影响了教学相长的核心理念,对学生自由学习、个性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提出了实质性的挑战和质疑!

1 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具体表现

搭便车效应(freeridereffect)(N.S.Glance&B. A.Huberman,1994)是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的一种情境.当群体中每个成员的选择都倾向于对自己有利,而个人的选择累积起来的后果最终会对群体成员(包括选择本人)不利时,就会出现了社会两难情境.个体采取搭便车行为,会最终损害群体的利益,使得群体其他成员付出代价.[3]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搭便车”现象.[4]搭便车效应现象的存在不仅背离了合作学习真实的核心理念和思想,而且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本质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搭便车效应现象在合作学习中具体表现为:

1.1 学生主体性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理念从教师主体性逐步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更为注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自由民主发展.虽然课堂教学方式在发生新的变化,但当今基层教育仍然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在课堂上教师针对某个问题分组合作、讨论,但很多的同学仍然没有从事指定学习内容的讨论,而更多的是在忙于与当前学习任务无关的事情,学生小组团体以合作学习的形式交流非当前任务的现象尤为严重.结果导致大部分的学生逃脱教师指定任务的学习和交流,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传统的不良教育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搭便车效应现象集中体现了教学方法形式与内容不一致.

1.2 师生、生生互动不均衡

互动是学生分享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自我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互动的结构和层次反映了互动的质量与知识分享的程度.在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集中反映在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结构和层次的不平衡.(1)在师生互动的结构和层面上,针对指定的问题与共同的目标,各小组在讨论结束后委派一名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导致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数量有限,层次有限,从而使师生互动的取样出现不平衡、偏差现象.而大部分学生未有代表本组汇报,意味着小组互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潜在问题.(2)在生生互动的结构和层面上,小组沟通模式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人际交往模式.由于好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影响了在小组中的表现和权威,造成了好学生包揽一切,差学生没有表现机会而表示沉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极分化、不平衡、不公平感的发展趋势.这种不平等的合作学习,必将都对差学生和好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

2 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心因分析

2.1 个体心理因素

个体心理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是影响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因素之一,每个学习者独特心理的组合必然对整体事物的发展产生影响.从个体微观的系统的心理因素分析合作学习中产生搭便车现象的缘由,具体表现为:认知系统、动力系统、人格系统.(1)认知系统: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与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群体相比较而言,前者比后者在学业态度上更为表现积极.认知水平的差异性造成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动的质量性和表现性.(2)动力系统:情绪和动机是个体心理动力系统的重要成分,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原动力,为此,积极的心理动力系统必然引起合作学习的学习责任感,“个人责任感鼓励每个人去参与,正是相互依赖可以防止某个学生过于操纵整个小组.”[5]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高同伴取向和低同伴取向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然而高同伴取向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低同伴取向的学生.[6]所以积极的情绪、较强的动机对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现象会发生抑制的作用.(3)人格系统:内外倾性格特征直接影响个体现实世界的行为表现力.在学习成长经验中具有外倾性格的学习者比内倾性格学习者更表现为开放性和对场面的驾驭控制性.2000年,AlanRamsay,DeanHanlon和DavidSmith分析了大学会计专业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其合作学习的偏好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考察了认知风格的四个维度: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维/感情、判断/感受和合作学习偏好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偏好与其认知风格的外向/内向维度显著相关,外向者更喜欢合作学习提供的社会益处.外向/内向特质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信念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偏好上存在交互效应.[7]由此可见,人格系统的差异性的确导致合作学习搭便车现象的产生.

2.2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为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温床和营养.社会环境因素试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影响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心理机制的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分散、从众心理、马太心理、沟通障碍等.(1)社会责任分散:社会惰化是社会责任分散的表现之一,指一个团体为完成某一目标个体受他人在场的作用所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单一从事某一活动时所付出的努力偏少的社会心理现象.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的课堂互助教学模式,研究表明,合作学习中小组规模结构和奖惩评价结构决定了个体评价焦虑是否增减,如果小组规模人数偏多,教师落实评价人数偏少或只关注小组集体成绩,而不关心小组成员的个体成员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会使小组每位学习者去个体化现象增强,行为责任意识下降,从而小组成员淹没在群体之中,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态度.导致其社会责任分散现象的产生与否从根本上说是由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及实践运用的规则、技能等认识程度和学生团体是否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决定的,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评价五个基本要素[8]正确处理师生沟通结构和生生沟通结构,有效抑制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的产生.(2)从众心理:从众又称之为随大流现象,指个体的行为或观点由于群体的压力或引导,其观点或行为趋于当前群体的行为相一致的社会现象.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受到课堂他人沉默的影响,或受到具有较强的小权威学习者,从而使部分的学习者放弃自己的观点或行为,表现为与大多数学习者观点或行为向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3)马太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能力较强的成员受到尊重,并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或牺牲其他组员的利益来自我获益,而能力较低的成员,则完全丧失了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就是马太效应现象.[9]马太心理现象的产生源于异质分组,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及个性存在差异,小组内因同质而偏爱,因异质而排斥,从而导致社会偏见和社会不公平感现象的产生.偏见导致敌对,造成公共资源的剥夺和竞争,直接影响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合作意识.(4)沟通障碍:信息沟通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源共享的程度和合作意识的强弱.在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沟通技巧的缺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者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及教师对学生传授合作学习规则和技能是否到位影响了小组团体的有效沟通,造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占主导地位,学习较弱的学习者便成了从属地位的严重失衡社会现象.

2.3 文化心理因素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的、共同特征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不同的民族具有文化差异性的基本特点,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是一个民族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持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团体必然对特定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文化和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东方文化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在合作意识上不及于东方文化,这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合作学习产生搭便车效应现象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中,更多蕴涵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人生态度.如同杰克布斯等人所说的那样:“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10]不同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存在异同,必然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意识和态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上缺乏交互合作观念或是学生没有团队合作意识,则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不可避免会出现“搭便车”效应.

3 合作学习中避免搭便车效应对策研究

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现象的存在必然对团体组员的共同成长和个体发展造成危害,其危害表现为:一是从个体成长角度而言,搭便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体对如何完成共同目标的思考,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合作学习中严重忽视个人成长需要,直接危害了个体的全面发展;二是从集体成长角度而言,“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合作小组的整体创新能力、团队凝聚力和学习积极性等.若每个人都为了自我的利益,而忽视一个团队的利益,必然将造成“共同悲剧”现象.为此,针对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的危害,本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有效的建设意见,意在促进合作学习的效用最大化.

3.1 调整合作学习小组结构,明确学习者的角色责任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竞赛为主要形式的一种课堂学习互动模式,小组的规模和性质直接影响了合作学习的质量,小组的组合方式和活动方式是有效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再考虑性别、兴趣、现有水平和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进行编组,一般4-7人为宜.[11]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2]依据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个体心理差异为指导思想,缩小组内规模、科学组合、明确每位学习者的角色和责任分工是创造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在条件.在合作教学中,明确学习者的任务角色,通过角色设置和角色互换的互动模式,方可有效抑制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的滋生.

3.2 增强教师合作学习意识,落实学习者的组织管理

加大对教师合作学习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合作学习价值的意识,增强教师合作学习的组织指导能力建设,落实教师对学习者在合作学习教学中发挥指导控制的地位,保障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主义.搭便车效应的产生部分原因来源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把握和掌控程度,积极的合作学习态度、熟练的合作学习规则和技能必然能有效地管理学习者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和合作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原理科学编制,指定共同目标任务、指导小组工作的展开、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群体、以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小组学习内容等措施,进而预防合作学习中出现放任自流、学习者无事可做的行为现象.

3.3 促进师生生生信息互动,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

合作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弘扬美德.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每一个采取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而且也应该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中,真正地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合作的本质,同时也是合作的最高境界.[13]合作精神的培养需要共同目标,目标的完美实现来源于团队的有效信息的互动.信息沟通质量决定了团体共同目标的完成.在课堂合作教学中,沟通结构包含两个方面:师生互动模式和生生互动模式.(1)师生互动:从宏观教学目标看,师生信息互动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通过师生互动达到的总目标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阳光和水分.教师运用随机提问、个别测试、组内群体互相评价等监控方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搭便车效应现象的萌芽.(2)生生互动:在合作学习教学中,生生互动可分为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这两种互动形式表现为合作性互动倾向和竞争性互动倾向.教师明确共同目标和任务,通过对资源限制,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指导,发挥以组内生生互动激发合作意向,组间生生互动激发竞争意向等心理效应优势,促进彼此信息互动、生成、优化,调动每位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满足感.

3.4 营造合作学习外部环境,优化学习者的知识资源

适宜的外部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具有放大作用,营造参与合作的舒适心理氛围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在合作学习教学中,通过“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为原则进行分组,传授小组讨论沟通原则,丰富学生讨论的学习资源等方式,有利于为学习者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融洽的合作交流心理环境.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依次发言,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其他同学必须以尊重、真实、欣赏、积极关注的倾听态度接纳对方的观点,意在保证学习资源的公平性,防止“两极现象”的产生.

〔1〕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100~103.

〔2〕PaulRBurden.MethodsForEffectiveTeching[M].NYStateUnivesityofNewYork Press,1999.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03—404.

〔4〕葛飘飘.合作学习中有哪些不合作效应[J].教育科学研究,2006(3).

〔5〕乔治·雅各布斯.共同学习原理与技巧[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15.

〔6〕DawsonHancock.Cooperativelearningand peerorientationeffectsonmotivationand achievement[J].JournalofEducationalResearch 2004,97(3):159~166.

〔7〕AlanRamsay,DeanHanlon&DavidSmith. Theassociationbetweencognitivestyleandaccountingstudentspreferenceforcooperative learning: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Journalof accountingeducation2000(18):215~228.

〔8〕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

〔9〕葛飘飘.合作学习中有哪些不合作效应[J].中国教育报,2006(3).

〔10〕GerogeMJacobs,MichaelAPower,Loh WanLun.TheTeacher'sSourcebookfor CooperativeLearning:PracticalTechniques, BasicPrinciples,andFrequentlyAskedQuestions[M].CorwinPress,2001.

〔11〕宋东清,徐建奇,刘电芝.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2).

〔12〕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13〕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4(4):14~17.

B84

A

1673-260X(2013)02-0206-04

猜你喜欢
现象学习者个体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