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类双能型教师培养初探

2013-04-02 03:40张海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双能科技园资格证书

张海涛,许 芹

(安徽科技学院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1 根据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确定“双能型”教师的培训方向

高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制造企业,从事机电设备操作、维护及机械制造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仅要求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且对动手能力,如机床操作、故障诊断与排除、数控编程与操作、简单的机械拆装调试与维修等专业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现场操作能力是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保证,所以对于“双能型”教师培养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针对岗位需求制定本专业教师招聘简章,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聘者优先录用.然后根据在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分析,进行相应的培训.

2 实现高校教师产学研结合,提高“双能型”教师教学质量

1991年底,由国务院生产办提议,经国家经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开始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产学研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也是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熟经验.产学研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在对学校机电类专业师资情况充分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科研项目的研发普遍脱离教学,我们在构筑“双能型”教师培养网络中要提倡鼓励教师科研项目与教学的结合,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创新,在研发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渗透于教学之中,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一同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尤其是与就业方向联系紧密的研发项目,教师要在研发中夯实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学做结合,使“双能型”教师队伍始终抓紧毕业生就业的主流方向.

3 校企联合,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校企联合是技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同样也是高校师资力培训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普遍与地方企业或行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鼓励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寻找技术应用性课题时,也可以兼职教师为纽带将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校,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校企双赢.在这种校企联合培养下,教师可以在工厂或企业中通过大量真实的研发、操作和分析以及对一个项目的全面管理,使教师有机会能创造地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将诸多经验带回课堂.面对企业或工厂现场的诸多问题,教师必须积极地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些生产中技术问题可以在学校立项,在可行性研究成功之后,向企业推广应用,从而切实推行产学研结合,实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资源互补最大化.良好的信任关系和有效的规范是校企联合成功的保证,这种共赢互利关系的维持还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保征校企联合有序、有效的开展,我们这里不再做扩展.

校企联合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双能型”教师的突破口.学校应鼓励企业与之紧密的合作,并使其成为一项日常事务提上议事日程.首先,主动从企业引进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机电行业情况,同时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一线工人或管理阶层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不仅可以对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传导和带动的作用,同时也帮助企业培养了这些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学校应定时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利用寒、暑假期大块时间了解学习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的在教学中补充给学生当今机电专业的新设备与新技术.同时,他们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其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定期组织一些在职教师到企业中去,不仅使专业教师与骨干工人相互学习、探讨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能以此为契机练习技能取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目前,本学院部分教师,已经踏上这条路线,积极与周边相关单位取得合作意向,并展开合作关系.

4 建立完善的“双能型”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目标对人的激励程度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目标效价,指人对实现该目标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如果实现该目标对人来说,很有价值,人的积极性就高;反之,积极性则低.二是期望值,指人对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只有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大,才会去努力争取实现,从而在较高程度上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如果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没有可能,目标激励作用则小,以至完全没有.在合理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可能满足优秀教师对工资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使他们安心工作,尽最大可能激发“双能型”教师完成挑战性工作任务,加强其工作责任感,充分让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是帮助学校发展体现出来的,通过“待遇引人,感情留人,事业成人”,体现激励机制在实际管理中的功效.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双能型”教师的关键.“双能型”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在升薪、出国培训选拔等方面应向“双能型”教师倾斜.制定工作效率与成绩的评定方法,定期考核,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清楚以后的改进方向,不断提高“双能型”教师工作质量.创造一套针对“双能型”教师的评价及待遇的新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设立“双能型”教师特殊奖励,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毕业时要“双证”俱全,凡是学生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本教师也必须拥有,对积极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提出鼓励.同时学校也要积极鼓励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相关职业资格的证书考试.同时,在评优、评先、评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能型”教师,促使更多教师自发的成长为“双能型”教师.对符合“双能型”条件的教师,学校应向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上交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只有成功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才享有以上奖励机制,这样可以充分优化“双能型”教师队伍.

5 建设大学科技园区,“双能型”教师实战的平台

科技园区的建设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体现“双能型”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直接途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积极发展的同时探索符合我国社会经济规律的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质量和效益,使之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源动力.由此可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培养机电专业“双能型”教师不仅是为了提高学校本专业教学质量,更是要通过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来实现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大学科技园不仅是大学生毕业前后实践、创业的基地,同时也是“双能型”教师对自身技能的实践场所,他们把在企业或工厂现场学习到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用于科技园中的专业领域,根据本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创立相应的科研项目,通过研究,自主申请国家专利.科技园区可以为其专利研究提供实验场所与实验设备,同时专利的申请成功又可以在科技园的基础上生产产品,最后出售.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有利于“学、研、产、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科技园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王小飞,陈国平,等.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学术论坛,2012(3).

〔2〕何庆,谈衡.机械制造“双能型”特色人才培养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

猜你喜欢
双能科技园资格证书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将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