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2013-04-02 02:54詹娜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3期
关键词:实践性研究者研究

詹娜娜

(重庆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詹娜娜

(重庆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文章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对实践性知识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教师实践性知识;国外;国内;问题

1 引言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决策的基础,是指导教学的“看不见的手”.17世纪后,以“确定性”、“客观性”等为特征的科学主义知识迅速确立.随后,施瓦布的“实践性样式”和波兰尼的个人知识、默会知识理论得到谢弗勒等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引入到教育领域,进而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2 国外相关研究

艾尔贝兹(1983)[1]最早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展开系统研究.她侧重知识的“实践性”,认为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实际使用的、引导教学的知识.康内利和柯兰迪宁(1996)[2]则强调“个人性”,但不否定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但都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个人所有的,主动运用的知识,具有个人性、实践性和不确定性特征.

在取向和内容上,艾尔贝兹(1983)[1]112提出情境性取向、个人性取向、理论性取向、经验性取向和社会性取向,且五取向联系密切;知识内容有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自我知识和环境的知识.达菲和艾肯黑徳(1992)[3]基于前人研究,将其分为当前教学情境、过去经验和教师对教学的“愿景”.约翰(2002)[4]提出教师知识有意向性、实践性、伦理性和学科性倾向.佐藤学(2003)[5]210认为实践性知识是①经验性知识,依附于特定语脉②案例性知识,存在于特定场所,针对特定对象和教学内容③统合性知识,在对各知识整合后形成,且包含隐性知识,有个人性因素.

艾尔贝兹(1983)[1]创造了实践的原则、意象和实践的规则来表征知识.柯兰迪宁和康内利(1996)[2]等基于此提出了意象、实践原则、规则、周期、个人哲学、隐喻、叙述连贯性和节律等七种术语,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启示.

个案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是艾尔贝兹使用的主要研究法,她还用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来搜集叙事材料.康内利和柯兰迪宁在前人叙事研究基础上,拓宽了资料的来源. Gatbonton(2000)[6]等的刺激性回忆报告也提供了借鉴.

此外,还有一些拓展研究.梅叶(2001)[7]、威鲁普(2001)[7]等基于前人的研究,将目光聚焦到比较师范生与有经验教师、具体学科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师范生和指导教师间实践性知识的互动关系等方面.

国外研究成果丰富,可分为两大阶段:①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本质的研究,有定义、特征等;②对相关教师发展领域的研究.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3 国内相关研究

20世纪中后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引起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增多,人们的理解也更深刻.

国内学者对知识的定义并不一致,但有一些代表性的观点:辛涛等(1999)[8]认为教学经验的累积是实践性知识的来源,表现为教师拥有的,可达到教育目的的知识.陈向明(2003)[9]将知识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认为后者是“教师信奉的,在教学中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关于教育教学的认识”.后又补充认为,它是教师的信念,在对教学的反思中产生,可指导教学.万文涛(2006)[10]主张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拥有的系统化的知识,与教学情境紧密相关,可随时运用到教学中.姜美玲(2006)[11]基于康内利等人的研究,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运用体验等把握实践,形成对教学起主导作用的个性化知识.张立忠等(2010)[12]从广义和狭义层面分析,认为广义指教师基于教学实践,自我确信或正使用的知识;狭义指教师在实践中使用的解决问题的知识.虽认知有异,但研究者都摆脱了传统知识的局限,借用实用主义等来探讨.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人性和动态生成性,依赖于具体情境,指向问题的解决,由教师通过感悟等途径主动建构而成,这是众多研究者的共识.

对于实践性知识定义的不一致,导致研究者对特征的认识不同.陈振华(2003)[13]认为实践性知识具有双重性,即正面和负面.陈向明(2003)[9]等主张实践性知识有道德性,它的形成受责任和道德的限制.何晓芳等(2005)[14]认为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公共性、情境性、普适性、不确定性和可确定性.陈静静(2009)[15]提出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但有层次上的差异.不同方面和角度的研究,丰富了相关理论,增强了认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整合各知识后形成的综合体,它的复杂性使研究者对内容结构也未达成共识.陈向明(2003)[9]认为,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居于核心,影响最大)、情境知识、自我知识、策略性知识、人际知识和批判反思性知识,各知识互相影响,但地位却不同,影响的力量和强度也有差异.他还提出它由主体、问题情境、信念和行动中反思四要素构成,它们同时出现.姜美玲(2006)[11]基于前人的研究,认为它包括课程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自我知识五方面.张立忠等(2010)[12]将它纵向分为信奉的和使用的实践性知识.当前研究从立体、横向和纵向探讨,虽有认识差异,但也拓宽了研究视野.

研究者从两方面表征实践性知识:①借鉴国外的表征方式,即实践原则、实践规则等②基于国外研究进行改造.陈静静(2009)[15]创造性的提出隐喻表达、语言表达和行动表达三种.陈向明(2009)[16]提出它应包括比喻、意象、案例、故事等,并创造了新颖的本土化名词.

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实践性知识的存在基础和生成基础.前者从哲学认识论和知识论的角度进行.姜美玲(2006)[11]和张先锋(2007)[17]分别借鉴波兰尼的默会知识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展开;陈向明(2003)[9]从知识论角度分析;严玲霞(2012)[18]用波兰尼的个体知识、信息加工和建构理论做支撑.多数研究者赞成用建构主义理论做生成理论基础,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自主建构的结果.

借鉴国外的叙事研究,基于教师个案进行质性研究是众研究常用方法.除了传统的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比较法和问卷调查法也较常见.

研究的对象广泛,包括中小学和大学教师,如姜美玲(2006)[11],李兰(2010)[19].研究的内容很有特色:①聚焦教师教学实践,如张立新(2008)[20]②关注优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如彭正军(2008)[21]③关注新手教师的成长,如时琳琳(2008)[22]④对比研究新手和熟手教师,如郝丽霞(2008)[23]⑤国际比较研究,如陈静静(2009)[15]⑥对具体学科的研究,如刘兰(2006)[24],陈浩(2008)[25].

关于生成机制,陈向明(2003)[9]认为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模式适用于知识的生成.刘汉霞(2004)[26]则提出建构主义学习论可合理解释结构良好和不良的知识.虽解释方式有异,但研究者都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能动建构的,处于不断发展中.

对影响因素,研究者看法一致.有研究者从自身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也有研究者基于教师个人生活史,从个人、家庭、学校、文化和社会五方面展开.总之,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实践性知识,叙事研究和教学反思等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有效方式.

3 已有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成果丰富,极大拓展了研究视野.但存在以下不足:

(1)已有研究都是“应然研究”,缺乏相应的“实然研究”;

(2)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常用叙事研究,尚未看到采用刺激性回忆报告的方法;

(3)较少有研究直接聚焦高中英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且已有研究并未体现出自身的学科性.

〔1〕Freema,Elbaz.Teacher Thinking: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 ledge[M].New York:N 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1983.

〔2〕康内利,柯兰迪宁,何敏芳.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

〔3〕Duffee,L.&Aikenhead,G.Curriculum change, student education and teacher practical know ledge[J]. Science Education,1992,76(5).

〔4〕Peter.D.John.The teacher educator’s experience:case studies of practical know ledg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2,(18).

〔5〕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Gatbonton,E.(2000).Investigating experienced ESL teachers’pedagogical know ledge[J].Canadian:Modern Language Review,56,585–616.

〔7〕Meijer,P.C.,Verloop,N.&Beijaard,D..Sim ilarities Difference in Teachers’ Practical Know ledge about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1,94(3).

〔8〕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

〔9〕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10〕万文涛.教师实践性知识论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 (6).

〔11〕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

〔12〕张立忠,熊梅.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4).

〔13〕陈振华.解读教师个人教育知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1).

〔14〕何晓芳.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实践知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15〕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

〔16〕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

〔17〕张先锋.论教师实践知识的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18〕严玲霞.课堂场景中高中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江西:赣南师范学院,2012.

〔19〕李兰.大学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20〕张立新.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研究——基于教师生活史的视角[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

〔21〕彭正军.教师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2〕时琳琳.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实践性知识获得的新途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3〕郝丽霞.新手与熟手对外汉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

〔24〕刘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知识结构及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5〕陈浩.北京地区高中篮球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8.

〔26〕刘汉霞.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生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G40

A

1673-260X(2013)12-0178-02

猜你喜欢
实践性研究者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