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绒和,徐翠玲,刘引侠 (.陕西省咸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陕西 咸阳 7046;.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陕西 武功700)
疼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临床护理首要解决的问题。当机体存在受损组织或有潜在损伤的组织时机体就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即疼痛。疼痛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生理活动。术后疼痛是机体组织修复过程中产生,几乎见于各种手术术后。普外科手术后的切口疼痛可引起患者机体一系列明显的应激反应,从而加剧机体组织的代谢分解,进而影响术后切口愈合以及恢复,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睡眠,使患者情绪沉闷,免疫球蛋白减少,使致痛物质分泌增多如ACTH、儿茶酚胺等,所以使患者手术切口难以愈合[1]。但若能及时采用镇痛护理,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笔者对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住院的280例手术患者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武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住院的2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73岁,其中男135例,女145例,年龄28~73岁,平均(55.53±30.07)岁。疾病类型:甲状腺手术20例,胆囊切除术100例,阑尾切除术90例,脾脏切除术23例,胃肠穿孔修补术14例,门静脉高压断流术1例,疝气手术20例,乳腺手术12例。有能力参加此次活动者。无口齿障碍,能用汉语进行有效交流者。麻醉方式、病情程度、手术方式、耐痛能力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所选的这280例患者都是采取自愿的原则都能配合医护人员的调查工作。
1.2 方法:对照组护理方法,本组14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1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疼痛发生的高危因素,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心理状态,注意力等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在术前由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1~2次),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目的性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特殊说明患者所要进行的手术是安全的,从而在术前尽可能地消除和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建立护患间相互信任关系,通过术前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疼痛耐受力进行初步评估后,以确定手术后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及镇痛。其次手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整洁和安静,温度、光线适宜,尽可能降低噪声,手术后患者回到病房,要特别注意观察伤口,观察内容包括出血、有无感染、渗出等迹象。妥善固定引流管,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可根据患者膝下置软枕,背部置靠垫使患者舒适,尽量减少翻身等活动,以减少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指导患者起床时采用侧身位,以减轻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同时开展时间护理,尽量将护理与治疗集中在同一时段进行,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在患者充分休息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学习一些减轻和预防疼痛的技巧,包括深口呼吸,采用视觉分散法分散患者注意力,还可播放音乐、电视等。
1.3 观察指标:根据WHO标准及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术后疼痛程度分为4级:无痛,患者咳嗽时,切口无痛;轻度疼痛,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咳嗽时感到切口轻度疼痛,但仍能有效的咳嗽;中度疼痛,中度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不敢咳嗽,怕轻微振动,切口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持续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评分分别为0分~3分。PrinceHenry评分法适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疼痛程度的测量,对于气管切开或保留气管导管不能说话的患者,应在术前训练患者用手势表达疼痛程度的级别。评分方法为:0分,咳嗽时无疼痛;1分,咳嗽时才有疼痛发生;2分,深度呼吸时即有疼痛发生,安静时无疼痛;3分,静息状态下即有疼痛,但较轻,可以忍受;4分,静息状态下剧烈疼痛,难以忍受[2]。从手术前一天开始实施相关干预护理,术后从患者回病房后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术后72 h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疼痛分值,进行分析。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的心理困扰、睡眠、活动等情况。
1.4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本次研究发放量表280份,收回有效量表280份,有效回收率100%。
2.2 Prince-Henry评分法: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例(%)]
2.3 术后疼痛对两组患者的影响比较:手术对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困扰、活动影响、睡眠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术后疼痛对两组患者身心的影响[例(%)]
术后疼痛作为人体对组织损伤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及心理反应,几乎是临床每一位手术患者会面临的问题。疼痛不但对患者的临床状态有着直接影响,还会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与心理状态不佳[3]。目前,疼痛已被临床公认为“第五生命体征”。因此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进行护理干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于提高手术质量,迅速恢复体质,促进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表1结果表明,通过对研究组的140例患者进行常规加特殊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减轻许多,疼痛分值χ2检验结果分别为:8.26、5.19、5.59、17.17、23.8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但要进行常规对症护理,疼痛健康指导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患者入院这个行为不仅仅意味着由于环境改变的不熟悉、不舒适感,其中掺杂的可能更多的是对手术未知的恐惧、对单调生活的厌倦和疾病知识的缺乏。而有效的疼痛健康指导不仅可以告知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还能告知患者如何采取正确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同时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良方。通过护理人员有效的指导,协助患者积极调整好心理状态,较快适应医护环境,不仅可以为后期的治疗与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在患者心中留下了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专业感。这些良好的基础情绪的建立必然能够保证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扭转人们一厢情愿的错误认知,对于手术康复能起到重要作用。
表2结果表明,术后疼痛对280例患者的心理影响占74%,睡眠影响占85%,活动影响占84%。对照组分别为83%、87%、86%,研究组分别为65%、69%、67%,说明疼痛的刺激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痛苦还是很大的。由于担心术后身体的恢复情况,患者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思想顾虑,并且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患者往往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内心焦虑不安,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而手术后由于伤口皮肤牵拉,各种引流管的放置等,使患者不敢活动,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
针对以上因素,笔者对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调节。有研究显示,对患者实施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有助于降低患者因不良情绪所致生理水平的激活[4]。当一个人因疾病而精神状态不佳时,就会出现焦虑情绪,整个思维都集中在疾病上,对疼痛的感觉就会加剧。还有文献报道,焦虑紧张不但与术后疼痛和其他并发症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手术的耐受性有关。因此,术前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情绪调节,分析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克服不良情绪的产生。同时调节自我情绪,控制自身的心理障碍,调整自我功能失调。可让患者自我暗示、联想,如联想解除疼痛后的喜悦、疾病痊愈后的幸福等,从而达到心身舒畅的境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提高痛阈。同时护士主动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教会有关疼痛知识,使之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给予患者良好的睡眠休息环境,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正确活动。
通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分别比对照组低8%、18%、19%。χ2检验分别为:18.06、13.10、13.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患者实施全面身心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刘亚耘.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58
[2] 张 鹏.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36.
[3] 李菩旭,张 颖.外科门诊手术患者焦虑与疼痛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8(9):22.
[4] 马晓文.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