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安徽颍州籍女性诗词辑考*

2013-04-01 22:32:17熊言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颍州皖江诗词

熊言安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清代女性的诗词创作空前繁荣。安徽颍州籍女性诗词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颍州籍女性诗词表现了那个时代颍州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颍州的民风民俗,其中大多数诗词作品艺术水平颇高。但是这些颍州籍女性诗人的生平情况及其作品大多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给女性诗词的研究增添了困难。孙玉华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上发表的《宋至清颍州文人及其著述小考》一文虽对清代颍州籍女性诗人及其著述有所提及,但未具体考证女性诗人的生平及其诗词作品。今据清徐树敏、钱岳《众香词》、陈维崧《妇人集》、完颜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民国徐乃昌《小檀栾室闺秀词钞》等刻本和民国吴克岐《皖江妇女诗徵》稿本,并参考清王士祯《居易录》、光铁夫《安徽名媛诗词徵略》、南京大学《全清词》(顺康卷)以及颍州一些家族的族谱、颍州地方志等,对清代颍州籍女性诗人的轶作及其生平进行系统的辑录和考证,以期对清代女性诗词的研究有所裨益。

1.汪静宜生平及其轶作

汪静宜生活于顺治、康熙年间,刘体仁侧室。民国吴克岐《皖江妇女诗徵》 (稿本)说:“汪静宜,字稚娴。江苏江宁人,吏部考功司郎中颍州刘体仁侧室。体仁字公勇,顺治十二年进士,工文辞,有《七颂堂集》。”康熙丁未 (一六六七年)随宦京都,逾年归颍,至青县,覆舟死。《皖江妇女诗徵》辑其《绝句二首》。

其一:长信不知君意切,相思犹隔两重云。不须更买长门赋,但画蛾眉以待君。

其二:六月高风振海吹,遥遥亲舍白望陲。谁知天上芳菲泪,湿却新愁似断丝。

汪静宜死后,泰州陆酌泉女史作词挽之,调寄《忆余杭》云:

解脱信传春已暮,星族丹旐云中輅。夜来明月晓来风,魂断大河东。 从来心事无由说,飞絮漫天江海阔。兰推玉折被人怜,异路隔重泉。[1]

按:学界有人以为刘体仁是河南人,此说不妥。其实刘体仁是安徽颍州 (今阜阳)人。《颍川太邱刘氏族谱》:“体仁公字公勇,号浦庵。万历四十五年丁巳 (一六一七)生……康熙十五年丙辰 (一六七六)游至濠州,十一月十八日于寓次端坐而逝,享年六十岁。著有《七颂堂诗集》《七颂堂文集》《七颂堂小识录》《汝阴先贤传》……葬莲花庄。”[2]又,明《正德颍州志》卷一:(颍州)“辖颍上、太和、亳三县,又以地交南北,故置颍川卫于州城,而以兵籍属之河南焉,所谓犬牙相制是也。”[3]因刘体仁的户籍隶属于颍川卫,所以他自署为“颍川刘体仁”。“颍川”是“颍川卫”的简称。

2.李长宜生平及其轶作

李长宜生活于顺治、康熙年间。《全清词》补二说:“李长宜,安徽颍州人,进士刘搢室。”[4](P1087)刘搢是刘体仁的从侄。

清代光铁夫《安徽名媛诗词徵略》录其《偶成》诗一首。《全清词》补二收录了李长宜的词作《点绛唇·春闺》和《画堂春》,乾隆《颍州府志·艺文志》收录其《秋波媚·同诸女伴游春》一首。笔者查检清徐树敏、钱岳《众香词》,[5]又补得二首词,第一首是《梦江南·寄五妹刘何减》,第二首是《惜分钗》。

《梦江南·寄五妹刘何减》:

家园好,花事说东皋。国色有人欺芍药,乡心昨夜寄樱桃,镜阁梦迢迢。

《惜分钗》:

愁难遣,风流减。欲绣鸳鸯心又懒。恨悠悠,雨啾啾,衷肠欲诉,齿上还留,休休。 香烬落,情萧索,仿佛灯前人似玉。意儿亲,脸儿迎,温柔谁惯,忒煞撩人,卿卿。

3.刘何减生平及其轶作

刘何减生活于顺治康熙年间,是刘体仁侄女。《安徽名媛诗词徵略》说:“刘何减,颍上人,同知佐临第五女,郎中体仁之女侄,贡生亓敬存室。著有《镜阁诗词》。体仁曰:‘侄女幼寡言笑,其弟承初入塾,余见其所诵鲁论,各标数语,至《事君》数章,驳注云:“事君本不求荣,何辞辱?”惊问出何人,则侄女所阅也,时年十二三矣。诗名《镜阁》,则余名其所居之阁也。’”[6](P286)

又,《皖江妇女诗徵》:“刘碧,字映清,小字何减,颍上人,明同知佐临第五女,安陆贡生亓敬存室。著有《镜阁诗集附词》。惜早卒,散佚殆尽。”[1]

乾隆《颍州志》著录其诗作《田家行》、《春晚吟用考功叔父郊游韵四首》,《皖江妇女诗徵》著录其《浪淘沙·初秋见庭柳》和《苏幕遮·客里送春》词两首,《咏怀》诗一首。中华书局2002年版《全清词》未著录其人其词。

按:《浪淘沙·初秋见庭柳》一词两见于徐乃昌《小檀栾室闺秀词钞》,一见于此书第五卷中,一见于第九卷中。第五卷中题为《浪淘沙·新秋》,同书第九卷中题为《浪淘沙·初秋见庭柳》,但词的内容则完全相同。第五卷作者小传:“刘碧,字映清,安陆人。小注云:《众香词》:映清著作甚多,少年夭殁,遂俱散佚。”第五卷共收刘碧两首词,即《浪淘沙·新秋》和《苏幕遮·客里送春》。同书第九卷作者小传:刘□□,小字阿 (何)减,颍上人,同知佐临女,郎中体仁之女侄,贡生元 (亓)敬存室。有《镜阁集》附词。小注:《浪淘沙·初秋见庭柳》见《瑶华集》、《昭代词选》、《词综补》。[7]

又,《皖江妇女诗徵》:“刘碧,字映清,小字何减,颍上人,明同知佐临第五女,安陆贡生亓敬存室。著有《镜阁诗集附词》。惜早卒,散佚殆尽。”据此可推测,刘何减与刘碧应为同一人。同一内容的《浪淘沙·初秋见庭柳》不应两见于《小檀栾室闺秀词钞》,《苏幕遮·客里送春》应该归置于刘何减名下。

4.刘令右生平及其轶作

刘令右,清康熙三十六年 (一六九七)在世。《众香词》说:“令右,字伊只,颍州人。丁丑三伏,伊只同词客朱林修结夏北固,示《涓亭集》,仿佛无已。”[5]

又,清王士祯《居易录》说:“颍川刘氏闺阁皆知书,同年公勇吏部往为予述其女侄,名第五,幼工诗,兼能古文。从侄搢妻李氏亦工诗,予壬子 (一六七二)使蜀,时搢令洪洞,李以诗卷来相质,今皆殁矣。第五之女侄名令右,嫁为公勇甥宁擢益贤子妇,今年才二十,诗词书迹以至金石篆刻皆精妙。何巾帼之多才也!尝为余刻二小印,款云‘颍川女士’。”[8]

《众香词》录其《天仙子·咏水仙》、《浣溪沙·春暮》、《踏莎行》三首词,此三首词亦见于《全清词》卷四。乾隆《颍州志·艺文志》录其《西湖听莺曲二首》。

按:因《安徽名媛诗词徵略》说刘何减为“同知佐临第五女,郎中体仁之女侄”,王士祯《居易录》又说“第五之女侄名令右”,人或据此怀疑刘何减与刘令右为同一人。其实不然。

其一,据王士祯《居易录》:“颍川刘氏闺阁皆知书,同年公勇吏部往为予述其女侄,名第五,幼工诗,兼能古文。从侄搢妻李氏亦工诗,予壬子 (一六七二)使蜀,时搢令洪洞,李以诗卷来相质,今皆殁矣。”从“今皆殁矣”这句话中可知王士祯写此段文字时,刘何减与李长宜皆已辞世。而“第五之女侄名令右,嫁为公勇甥宁擢益贤子妇,今年才二十”,可知王士祯写此段文字时,刘令右尚年轻。这就说明刘何减与刘令右不是同一人。

其二,据《颍州宁氏族谱·世系表》十二世:“(宁)擢公 (予庆公次子),字益贤。配李氏,侧室孙氏、梁氏。生八子:世锡、世纪、世藻、世儒、世纲、世发 (出继)、世谱、世镜。”八子中世纪和世发配偶皆姓刘。[9](P138)刘令右既为“公勇甥宁擢益贤子妇”,而刘何减为“贡生亓敬存室”,也说明刘何减、刘令右不是同一人。

其三,据《颍川太邱刘氏族谱》,刘佐临有七子,长子抒,次子犍,三子淑因,四子掀,五子承,六岳授,七子淑汉。[2]又,上文引体仁语:“侄女幼寡言笑,其弟承初入塾”。说明刘何减比刘掀年小,比刘承年长,在家实际排行老五,故而刘体仁称其“第五”。

其四,李长宜有《梦江南·寄五妹刘何减》词,据此可知“五妹”、“同知佐临第五女”、“第五”同为一人,即刘何减。

其五,“第五之女侄名令右,嫁为公勇甥宁擢益贤子妇”,则刘令右比刘体仁低两辈,比刘何减低一辈,刘令右是刘何减的娘家侄女,这更说明刘何减、刘令右绝非同一人。

又,清陈维崧《妇人集》说:“颍水刘公勇比部 (名体仁)寄王推官家集数种,中有贤媛诗三卷。一名《云锦楼诗》,系进士刘搢妻李氏著。李氏中丞某女孙。一名《纫兰轩诗》,进士刘佐清女著。一名《实田堂诗》,秀才刘振女著。俱可。汝颍风流,卯金为最,孝威诸妹,有天人之誉矣。”[10](P50)

按:检房兆楹、杜联喆合编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以及《颍川太邱刘氏族谱》,皆没有进士刘佐清其人。可见“刘佐清”应为“刘佐临”。又,《安徽名媛词征略》:“刘氏女,进士刘佐清女,著有《纫兰轩诗》。”系因循陈维崧《妇人集》之误。

上引《居易录》文字表明,刘体仁向王士祯推许的刘氏闺阁三大诗人为刘体仁的侄女、刘佐临的第五女刘何减,从侄刘搢妻李长宜,刘何减的娘家侄女刘令右。又,上引陈维崧《妇人集》文字表明,刘体仁向王士祯所推许的刘氏三大贤媛诗人为进士刘搢妻李长宜,进士刘佐临女,秀才刘振女。因此可以推断,“进士刘佐临女”实际上就是刘何减,“秀才刘振女”实际上就是刘令右。又,据《颍川太邱刘氏族谱》:“(刘)体谦公,字君益……子四。长振、次揎、三搢、四推。”既然刘何减是刘体仁女侄,则她与刘搢、刘振同辈,刘振女即为刘何减的女侄。换句话说,“秀才刘振女”就是“第五之女侄名令右”,即刘令右。据此,可以订补《皖江妇女诗徵》中两个“刘氏女”的真实身份和作品。

《皖江妇女诗徵》:“刘氏女,进士刘佐临女,有《纫兰轩诗》一卷。《妇人集》载其《新月》一首,又收有《樱桃》诗起句。”

《新月》:

宿雨夕方歇,云间天气清。星河仍欲净,凉月复来迎。帘卷花初好,萤飞火自明。虚檐移凳久,新茗听莺声。

《樱桃》:

竹实方成笋,朱缨已及时。

吴克岐按:此女未知即映清否?姑录于此。

按:据上述结论,此“刘氏女”就是刘何减。《纫兰轩诗》一卷,《新月》一首、《樱桃》诗起句应归属于刘何减。

又,《皖江妇女诗徵》:“刘氏女,诸生刘振女,著有《室田堂》诗一卷。作品已亡佚,唯有两句诗流传下来,著录于《妇人集》。诗句云:

雪飞忽满径,入夜合瑶天。

按:此“刘氏女”就是刘令右。《室田堂》诗一卷及诗句“雪飞忽满径,入夜合瑶天”应归属于刘令右。

总之,吴克岐《皖江妇女诗徵》在著录刘何减、刘令右的同时,又著录了两个“刘氏女”,是不妥当的。其致误之由与中国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有关。

5.武德班生平及其轶作

《国朝闺秀正始集》录武德班《游芦花湄和夫子观斋韵》诗一首,[11]此诗亦著录于乾隆《颍州府志·艺文志》。

《颍州宁氏族谱》卷八《宁室武氏〈云湄阁焚馀遗稿〉》小序云:“孺人,姓武,名德班,字汉仪。父讳威远,甲午孝廉,海州学正。适观斋公。为诗轻微淡朴,有遗世之致。事舅姑孝,姑疾侍汤药,不解带者五月。疾笃,割左臂肉疗之,不起,而哀毁几灭性。初孺人无子,为公两置侧室,恩能逮下,闺阁雍睦。间窗摊书涤砚,清琴茗酒,与公相唱和。故公七上公车不第,食贫潦倒,不以得失。为欣戚者,盖得内助力。云公乙丑成进士,孺人前一年卒。侄乔年谨识。”小序后列有武德班的诗作十首。[9](P378)

《西湖短歌》:

春水初平宜小艖,四围新绿抱圆沙,庐陵不去此为家。虽云亭榭非当日,风味天然贮落霞。

《村中》:

临水为村居,房栊夕气清。野舂云外响,渔火树中明。坐对平林月,长怀采药行。闻来无个事,呼婢掩柴荆。

《初夏月夜和观斋韵》:

相看指碧汉,初过帘卷时。小玉添香细,稚儿弄月迟。竹林澄薄雾,瑶笛转轻飔。回想天涯外,清音何处随。

自注:时观斋自武林归

《寄慰观斋》:

白发庭帏计早还,知君得失总无关。红尘十丈匆匆过,争似兰阶笑语闲。

《仲夏泛舟》:

其一:雨过长溪暑气柔,棹歌声里似新秋。一带人家好风景,绿杨门外隐渔舟。

其二:片帆日暮散晴曛,曲岸烟深一棹分。树里何年野寺在,声声清磬落溪云。

《送母随任海州》:

其一:严君问字经年隔,又为慈亲饯别觞。回首可怜今夜梦,白云色照海天长。

其二:菽水何年手自修,伤心病里送行舟。盈盈清泪滴颍水,好傍兰舟到海州。

《同观斋游蓼花洲和韵有赠》:

映水蛾眉态更妍,清歌一曲蓼花天。同君题此清溪去,向后人来说往年。

《咏秋海棠代姬人寄观斋》:

花色秋来最可怜,几枝红浅依窗前。垂头细听邻砧急,不为怀人亦黯然。

6.李清辉生平及其轶作

李清辉生活于乾隆、道光年间。吴克岐《皖江妇女诗徵》说:“字月卿,阜阳人,醇甫明经春林女弟,适同邑宁生。生不才,家产荡尽,乃以女红供甘旨,比翁姑殁,积财数年始得营葬。一女早寡,又大妇相依,年六十,自课幼孙,仍以刺绣餬口。著有《蕙风草堂杂咏》。道光十一年夏,春林公车过忭,清辉以绣诗寄呈恽珍浦太夫人。”“珍浦哀其遇而重其才品,因录其诗入《国朝闺秀正始集》。”[1]

《呈珍浦太夫人》:

工诗何致使人穷,自笑身穷诗未工。锦字织成秋女怨,葵心倾向大家风。

星逢明月光原小,海纳浊流量自洪。附骥好期声共远,声声肠断可怜虫。

《榆钱》:

几阵东风过,榆钱满院投。收来无处使,只可买春愁。

《冬日》:

风冷寒鸦满树,霜清静掩柴门。魂向当年消尽,如何又觉销魂。

《惜春》:

病体支持倚画阑,春衫袖薄怯春寒。妒花风雨魂消尽,无数飞红滚作团。

《刺绣》:

只理香绒不理妆,金针停刺细思量。而今多厌闲花草,聊检新诗绣锦囊。

《咏菊》:

风风雨雨又重阳,篱畔花开朵朵黄。到底金英真傲骨,荒寒不改旧时妆。

7.颍州籍其他女性诗人及其轶作著录

宁慰,生平事迹未详。乾隆《颍州府志·艺文志》录其《如梦令·春风词》一首。

郭淑芳,生平事迹未详。乾隆《颍州府志·艺文志》录其《秋夜》诗一首。

吕般斑,生平事迹未详。《安徽名媛诗词徵略》录其《春游》诗一首。此诗亦见于乾隆《颍州府志·艺文志》。

卢祺,字介眉,生平事迹未详。《安徽名媛诗词徵略》录其《拟宫中怨》诗一首。

汤氏,《安徽名媛诗词徵略》说:“汤氏,江苏武进人。名宿焯之女,增贡生阜阳李玉珂室。幼聪慧,性耽文学。年十八,适玉珂。玉珂本积学士,与氏伉俪极相得。闺房之内,日事唱和,岁积成帙。年二十三,生子松材,以产后多病,时弗怿。乃置妾,妾不巽,屡中伤之,又因思母不能归省,病遂笃。赋《自述诗》,卒,年四十一岁。”[6](P281)《安徽名媛诗词徵略》录其《自述诗》共十首。

[1]吴克岐.皖江妇女诗徵 (稿本)[M].南京图书馆藏.

[2]刘克家等.颍川太邱刘氏族谱 (家印本) [M].据民国十三年石印本重修,1998.

[3](清)刘节,储珊.正德颍州志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4]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清)徐树敏,钱岳.众香词 [M].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33.

[6](民国)光铁夫.安徽名媛诗词徵略 [M].合肥:黄山书社,1986.

[7](清)徐乃昌.小檀栾室闺秀词钞 [M].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8](清)王士祯.居易录 (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宁文芝,宁义南,宁国鉴.颍州宁氏族谱 (家印本)[M].2005.

[10](清)陈维崧.妇人集 (丛书集成初编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1](清)完颜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 [M].清道光十一年 (1831)虹香馆刊本.

猜你喜欢
颍州皖江诗词
西湖书院四贤祠与明清颍州西湖开发
文史知识(2022年6期)2022-04-29 00:44:03
得颍意甚奇
雨露风(2020年9期)2020-04-26 07:22:5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小鲟”过皖江
中国三峡(2016年5期)2017-01-15 13:58:48
诗词之页
中国诗歌(2015年1期)2015-06-26 11:57:16
基于三圈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2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
江淮论坛(2011年2期)2011-03-20 1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