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晖
(楚雄州博物馆,云南 楚雄 67500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743个,约占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的77%;2008年至2009年,接待观众8.2亿人次,平均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50%。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如何使博物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博物馆的实践追求目标。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完善文物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机制,扩大文物博物馆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实行定点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
2009年1月1日,楚雄州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当年接待观众61万人次,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4.4倍。在践行“三贴近”的道路上,楚雄州博物馆不断创新思路、开辟新径,始终把群众满意与否、社会认可与否作为办馆的检验标准,提出了“公众的需求就是博物馆的追求”的基本思路。
我国博物馆大多建立在大中城市,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资源不均等、文化服务不便利等因素的制约,许多县乡群众走进博物馆还很困难,难以享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博物馆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今天的博物馆功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范畴,博物馆的形式与空间也突破了以往的建筑物和固定的空间模式。
流动博物馆的诞生正是解决博物馆服务空间瓶颈、拓展教育资源的一项创新举措。如果说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文化惠民拆掉门槛的一步,那么流动博物馆的创立就是推倒围墙的一步。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划,楚雄州博物馆建立了楚雄州流动博物馆,积极践行博物馆“六进活动”,即“进学校、进工厂、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主要服务“三区一基层”。三区是指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基层是指远离彝州首府的县、乡村、学校、部队、工厂、矿山等等。
楚雄州博物馆研究制定了《楚雄州流动博物馆管理办法》,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采用馆内兼职、一人多岗的制度。巡回展览参与人员原则上由陈列部、保卫部、保管部人员视展览时间、地点、内容临时组成。
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划,设计制作了“神奇彝州、魅力楚雄”巡回展。展览设三个板块:“世界恐龙之乡——楚雄”、“东方人类故乡——楚雄”、“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楚雄”,共196块展板。三个板块可以单独展出,也可组合为一个系统展览。展板采用人字形轻质钢架外框加覆膜雪弗板写真版面,有效地解决了“轻便、抗风、防雨”等问题。
楚雄州流动博物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流动性强;覆盖面广;展出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流动性强是流动博物馆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在外出选点时需对地理环境、展览条件做前期了解和周密考虑,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一轮展出里我们三天内在三个的不同地点举办展览,先后走进了革命老区县南华的社区,走进了姚安光禄古镇的兵马府前广场,走进了大姚六苴铜矿生活区球场。地点选择上充分考虑了社区、集镇、厂矿兼顾,展出的时间点上正逢光禄古镇街天,六苴铜矿开展安全员集中培训。经过周密部署,既突出了主题,又节约了经费,还保证了宣传效果。
覆盖面广是流动博物馆的另一个特点。在国际博物馆日、世界环境日、文化遗产日期间在桃园湖广场举办展览;彝族传统节日三月会期间在牟定举办展出;在建军节期间流动博物馆走进某部队驻训地、武警支队营区举办展览,将展览办进了营房前、食堂边,得到广大观众和部队官兵的好评与赞扬。
第三个特点是展出形式灵活多样,展览内容丰富多彩。流动博物馆展览实现了视展出地点灵活组装,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适应性。2011年10月楚雄州博物馆将三个板块浓缩为“易拉宝”展板,参加了在韩国安东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假面舞艺术节,精选了部分彝族服饰和刺绣品进行公开展示,制作了幻灯片在“中韩文化交流论坛”上对楚雄进行推介,印制了宣传页供观众免费索取。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韩国KBS电视台做了宣传报道。此次展览有力地配合了我州的重大外宣活动,首次实现了流动博物馆跨出国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博物馆“请进来,走出去”,工作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如何使文物精品走出“深闺”,走进大千世界,把博物馆办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通过实践我们取得了4点基本经验:
一是展览陈列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呈现多元化、快餐化发展趋势,陈列展览的多样性、时效性成为流动博物馆办展的主旋律。由于求新、求快,对展陈设计人员和讲解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楚雄州流动博物馆从2011年4月首展至今共举办各类展览76场次,接待观众35万余人,针对的人群有学生、部队官兵、工人、农民等,涉及的地区有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及基层组织。展览类型变更频繁,筹划时间紧,质量要求高,这就要求流动博物馆的陈列必须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对地理环境、路线、针对人群、展览解说有的放矢地做好巡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对展出场地要因地制宜。和传统博物馆相比,流动博物馆没有固定的展出场地、灯光和特定的视觉效果,它以简易展板为主,辅以文物陈列,而且流动博物馆面向的是广大社会的基层单位,场地对展览的限制较大,既要考虑方便观众参观,又要考虑参观效果。我们在部队营房食堂、地震灾区学校操场、农村集市广场、机关、厂矿、社区大院都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实践证明,只要组织有序,管理得当,都能取得较好的展出效果。
三是观众互动要有针对性。为增加流动博物馆的展出效果,组织观众参与互动活动十分必要。但是互动活动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有“本末倒置”、“顾此失彼”之嫌。与观众互动还需紧扣展览的主题,使观众在参观之余通过互动,激发对展览内容的兴趣,增强对展览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习、教育、娱乐的目的。
四是建立健全文物出库展出安全机制,完善权责明确、统筹有力的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和人员、车辆运行机制。流动博物馆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在路上是安保人员,在展览现场就是讲解员和场管员,在基层就是老百姓的服务员。流动博物馆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安全员,展览前制定好安全预案,并和当地建立联防机制,共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保障。三年来楚雄州流动博物馆做到了展览、车辆、人员安全零事故。
如何进一步提升流动博物馆的全面功能,使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楚雄州流动博物馆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切实推行这一文化惠民工程项目:
一是要明确流动博物馆的指导方针,制定与发展计划和规划实施相配套的政策。把实现文化服务均等性、便利性作为流动博物馆的指导方针,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继续深入“三区一基层”,及时学习领会国家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总方针。在中共楚雄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流动博物馆自身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活动,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二是进一步提升流动博物馆的硬件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陈列形式,将流动博物馆的展览做到专业化、系列化和精品化。
三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活动开展,培养一批懂管理、能协调、会组织的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为流动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是加大投入,为流动博物馆正常运行提供经费保障。一方面,我馆将优先保障流动博物馆的基本运行经费;另一方面希望政府加大流动博物馆的经费投入。
五是要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进一步加强与各大媒体的联系和合作,突出流动博物馆鲜明的特色,宣传和记录流动博物馆的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