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温暾小引》所蕴含的民间禁毒思想探析*

2013-04-01 22:32尹康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烟民腾冲鸦片

尹康平

(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一、《阳温暾小引》内容概述

在腾冲民间流传着一本名为《阳温暾小引》的手抄本,它实录当年云南西部边境男人在家乡成长、出国谋生的种种经历,它既是风趣又辛酸的华侨生活的实录,是老辈华侨对后代进行侨乡史教育的“侨字号教科书”,又是“早年的云南山里人的出国必读”。作者据传为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大石巷寸姓人,在缅甸瓦城作书用心过度,不久咳血死了,书稿不胫而走,清末以来,从国外到国内,从和顺乡到外乡,传抄范围逐渐扩大,传抄本各异,有《阳温暾小引》、《吹烟书》、 《十字句》、《西江月》、《劝季歌》等名称。这本小册子 (以下简称“小引”)其开头是《西江月》一阙,末尾有古体诗一首,中间有“五更鼓”散曲20行,正文共790句,为“三、三、四”10字一句,竖行编排。其中123句再加上五段《五更鼓》散曲,共1485字,字数占全书的四分之一,说的是“炊烟”(吸食鸦片)的事情,故该书在民间被民众普遍称为“炊烟书”。它用村言俚语、半文半白文字写成劝世歌谣,实录了当年边地腾冲男人在家乡成长、出国谋生遭遇的种种经历,并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价值蓝本,告诫乡人如何安身立命、创业发家,尤其是出国谋生的男人们特别要处理好九件事。其歌谣内容庞杂:从中华的历史到二十四孝;从母亲养儿育女的操心,到儿子长大成人为什么要走出家门到外面去谋生;从出国的路上可能碰到的疾病、野兽、贼寇、水桥舟船,进而讲到腾冲人葬身异域的野坟荒冢;甚至到缅甸后怎么落脚?怎么学做生意?如何发财?发了财后什么时候回家结婚生子?弟兄之间该如何分工出门?详细到回家探亲如何给乡里人带礼物等都一应俱全。并以九件事为主线,用较大篇幅把每一件事的诱人之处和惨痛后果都写得淋漓尽致,告诫出门人要特别注意戒赌、戒嫖、戒吹 (戒吸食鸦片)、戒懒、戒重婚等,倡导人生在世要讲求现实、注重节俭、重视家庭伦理、知移风易俗。

二、《阳温暾小引》禁毒思想的主要表现

《阳温暾小引》叙述的九件事中的第三件事是吹鸦片。该部分共123句,再加“五更鼓”散曲20行,字数占到全书的四分之一。在结尾部分,作者进一步评述了九件事,并着重指出: “最害人,鸦片烟,捆住脚手;劝列翁,急猛省,赶紧回头”,故该书又被民间普遍称为《吹烟书》。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劝世戒吹的朴素禁毒思想。

(一)“吸毒有害,人人共当切忌”的普遍预防的戒毒思想

从现有的资料看,已难于考证该书作者的准确身份,我们只能从腾冲许多曾出门走夷方的老人仍能背诵该“小引”的片断中得知此书曾一度广为流传。该书写于白话文运动之前的道光年间,从文字上看,可以肯定该书作者并非秀才举人之类,文化程度也不高,阅读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刚离开土地的农民。

针对当时腾冲人及旅缅华侨人群中吸食鸦片已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形成了一种畸形文化的社会现实,作者写到:“第三件,吹鸦片,普遍宇宙;好一似,刀兵劫,来把你收;明明的,是火坑,偏要支就;上了瘾,才知悔,难于罢休;中国地,外国地,各处皆有;贫与贱,富与贵,贤愚皆周。”首先,极具铺陈地描写了富有的烟民买烟时、熬烟时、过瘾时的各种丑态与从富有到贫穷变化中的尴尬嘴脸,以九个“吹尽了”总结出富有的烟民的最后下场;其次,又以“烂、懒、贱、偷、丑”等字眼表述了贫困烟民的窘态,以六个“此鸦片”、“可以定”和“害得人”指陈了贫困下等烟民的结局,随后,以四个“吹上瘾”指出了各行各业烟民的惨淡结局。最后,再以《五更鼓》散曲的形式,形象地反映了吹鸦片给自己造成的巨大痛苦。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人们对文化和道德规范的解读已从狭隘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并赋予了更为进步和人性化的内涵。通观整篇“小引”,文中所透露出的各种思想,如对留守女人们的要求和指责、出国男人应小富即归,都已不具备指导当世的意义。唯独在对吹鸦片这件事上的认识与主张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而持久的现实启示意义,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写作此书的根本动因是:“才把这,俗言语,劝劝众俦”、 “造一本,迷津筏,渡上瀛洲”、“最害人,鸦片烟,捆人脚手;劝众翁,急猛省,赶紧回头。”这是因为毒品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演越烈,范围也越来越广。所采取的措施也从个体和家庭控制、社会呼吁发展到了国家直接干预、专业部门执行。这也反映出了控制和解决毒品危害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小引”作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毒品问题的受害者,不仅完成了个人的反省,而且站到了时代反思的高度,自觉地结字成书,向社会宣传,并在特定的人群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这与我们当今在禁毒问题上首推预防与宣传,让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熟知毒品危害,并配合以具体的人物真实事件,具有高度的不谋而合。只不过是“小引”的作者更自觉更及时地早于我们就做了尝试和努力。

(二) “以我为诫,戒与不戒两重天”的警示教育戒毒思想

毒瘾戒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绝大多数的成瘾者往往都是在过早绝望中放弃,在过早放弃中重复。而事实是仍有一部分成瘾者能够抵御住毒品的诱惑,成功地戒除了毒瘾。透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小引”的作者曾是毒瘾患者的同道人,文中的《五更鼓》散曲,形象、生动、全面地给我们展示了成瘾者所受到的毒瘾折磨和痛苦中的挣扎。这是一个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永远创作不出的形象,而“小引”的作者做到了,他不仅曾经成瘾,在痛苦中煎熬,而且成功地戒除了毒瘾,向世人证实,人挑战自身的极限,能战胜自己。他在《五更鼓》之五中写道:“五更鼓儿终,鼓儿五更终。切磋琢磨要用功。忆当初,错把心事动。配合参茸歼烟虫,跳出苦海走蛟龙。此心恤,愿与人人共。”并有“我本是,道中人,苦辛尝透……愿列翁,看此书,莫嫌浅陋;做一盏,暗室灯,启我述尤。”这些文字,真实地透露出如下信息:1.作者曾错动心思,吹鸦片成瘾,尝透苦痛;2.作者痛下决心,以参茸作食的方法来戒除毒瘾;3.作者戒除毒瘾后,又找回了自尊、自信和昔日光彩,如同蛟龙一般自在和幸福;4.作者的戒毒经验愿意与大家分享;5.作者愿做一盏警示灯,将个人经历和反省所得写成此书奉献给世人,劝告世人,只希望世人别见笑。这些信息,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又可简单地表述为:以我为诫,戒与不戒有着两重天反差的巨大感受。

从当今开展禁毒预防教育的实践看,最有力的宣传案例就是用吸毒成瘾者的亲身经历和反思告诫大家,其特点是真实可信,最易于吸引和打动受教育者,给受教育者形成心理震撼,留下的深刻记忆。“小引”之所以被称作“吹烟书”,除了吹鸦片的内容占全书大量篇幅的缘故外,还与作者勇于亮出自己的这些吸毒经历有关。换句话说,与作者勇于以自己的吸毒经历告诫大家,并给传阅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有关。

(三) “戒邪念、存正道”的系统论戒毒思想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以“最害人”点题,篇幅所占比例最大,且被传阅者直接呼为“吹烟书”,作者将最关注的事项列在第三的位置叙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巨大反差,与作者的戒毒系统论思想相关。

作者在散曲《五更鼓》之五中说:“切磋琢磨要用功……配合参茸歼烟虫。”这是作者的戒毒经验之谈,明确地说出了用“配合参茸歼烟虫”的方法,却没有进一步说明用功切磋琢磨的内容是什么。但又在散曲前的四句正文和正文的结尾部分中给出了答案。因为这前四句回答了什么是人生的“真快乐”,结尾部分则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人生在世的“万古千秋”之事。一个“真快乐”、一个“万古千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跳出了就某一个成瘾者具体吸毒原因的回答,把需要琢磨的内容提高到了颇有哲理的高度。

“人生须尽欢”,这既是众多的失意文人学者思辨人生终极意义所给出的最后答案,更是现实生活中无数终日饱食而又无所事事者的人生目标。围绕着回答和寻找“真快乐”和“万古千秋”之事,就能将世人分化成不同的群体,演绎出世人活动的万千节目。有的人为了尽一时之欢不惜酿制一世的痛苦,有的人为了获得万古千秋之名,也不惜压抑一辈子。反观当今的吸毒者和非吸毒者群体,一个最明显的指标是把握是非能力的失准度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失控度。因此,解决戒毒问题需要跳出吸毒者自身固有的观念体系,另建新的观念体系。其基本功就是“小引”作者所说的“用功切磋琢磨”。

在“小引”作者生存的年代,对人生快乐“用功切磋琢磨”的结果就当是:“不吹烟,尽可以,供养家口;惜省下,此项钱,急早回头;孝父母,敬哥嫂,团圆聚首;这才是,真快乐,无忧无悉。”而不是: “父母叫,不肯动,还要愤忧;进烟堂,尽人使,从不知羞;尽人喊,尽人使,脚不停留;好一似,烟堂中,养的走狗,不过是,凑合 (腾冲方言,讨好奉承之意)得,烟吹几口。”而对人生“万古千秋”之事的切磋琢磨就当是“存天理,尽忠孝;戒邪念,存正道;行善事,做完人。”

而要真正做到用功切磋琢磨,就必须熟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所效求;就要心存家国,有所担当;就要甘于践行人生和职业规范,有所操守;就要探求和辨别是非善恶,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一种系统论的禁毒思想,与我们今天的戒毒实践工作坚持思想矫治、行为养成、习艺矫治和康复矫治的系统矫治实属相通。

三、《阳温暾小引》禁毒思想的价值

“小引”自成书以来的170多年间,在中缅民间广为流传,深深地影响着中缅华人华侨的生活。它之所以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所蕴含的禁毒思想的价值被民间认可和接受。

(一)针砭时弊的自觉性

自古以来,地处中缅边境的腾冲就是我国通向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通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腾冲,不仅是一个国际商埠,同时也是一个鸦片集散加工之地,仅1922年至1942年集散量30万斤,年平均价值在300万银圆左右,运销鸦片的商号有100多家,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儿子龙绳武曾长期住在这里明里暗里督办鸦片,为滇军筹集军饷。在“小引”反映的时代,是“吹鸦片,普遍宇宙,中国地,外国地,各处皆有;贫与贱,富与贵,贤愚皆周”的景象,而经常“走出走入国门”的腾冲人不仅在国内也在国外“吸食鸦片”;不仅“富与贵”者吸食,地位低下的“贫贱”者也吸食。从“小引”成书于道光年间的时间推算看,“小引”作者几乎是与林则徐同一时期地提出了禁毒主张。只是前者以钦差大人之势,将个人的禁毒主张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行为,而“小引”的作者却只能以平民者的身份,混食于滇西缅北之间旅途的行游中,掌一盏孤灯,把对个人所处时代的忧思转化成落魄文人的俚言俗话,大胆地在乡人和特定人群中进行宣传。

(二)从正反两面揭示了吸食鸦片的社会根源和危害

谈到吸食鸦片的人群,“小引”把吸食人群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有钱人,二为无钱人。有钱人吸食的鸦片为上等品,而且“买烟时,不问价,只问好丑;若烟好,不惜价,多多买留;熬烟时,头底火,将它烤透;煮一次,煮二次,即把它丢。”吸食鸦片时多为躺姿,所躺的家具和铺盖行头都非常讲究, “平床上,铺得来,四五寸厚;好被盖,好垫扎,绣花枕头。”烟具则是“满牙枪,银鞍子,玉石吃口;玻璃灯,新式灯,各样搜求;铜沙斗,银门斗,墨矿斗;伞骨鉴,喜欢它,有刚有柔;好烟盘,上画着,飞禽走兽;上镶着,金银宝,海螺骨头;金烟盒,银烟盒,配成对偶。”照明用的“油”,则嫌“坝子油,烟子大”,所以“要点菜油”(火烟较小)。而辅食则要求“好粮食,好果品,常摆左右;好果子,喜欢它,浸润咽喉;好糕饼,好糖食,十全药酒;酒饮后,又更换,香茗一口。”吸食鸦片时,不忘社交活动,还会“约几个,知心朋友;摆的是,龙门阵,曲尽绸缪。”而吸食鸦片后,还会让“使唤丫头”摆上“炒紫 (仔)鸡,炒腰里,薄片猪头(腾冲风味食品,又名大薄片)。”而贫困的烟民则“每日里,要往那,烟堂走走;烂席子,烂铺盖,土基 (砌墙用的土砖头)枕头;或明灯,或蛋壳,烟膏糊透;翻塘烟,七八次,还不干休;一钱瘾,吹五分,本来不够;将烟子,闷下肚,紧闭咽喉;那烟子,丝厘毫,不容出口。”以六个“此鸦片”,定出了贫困烟民的“人之好丑、人之下流”品行,看到了他们必然“疏亲慢友、礼仪全丢、廉耻没有、干筋瘦猴。”

在时人看来由于“烟之好,器之精,食之美,室之雅。”所以“有钱人,吹鸦片,算来不丑”,而“无钱人,吹鸦片,实在更丑。”只有“小引”作者看到了,富有的烟民几个“你一口”,就吹尽了“父母造留,良田百亩,大厦高楼……”最终由“有钱人”变成“无钱人”,并进一步陷入到贫困烟民的境地。不论富有烟民还是贫困烟民,在“小引”作者看来,“吹鸦片”都只是“好一似,刀兵劫……似火坑。”由于作者极力地铺陈了畸形的吹烟文化,致使民间有人可能误认为“小引”实际上是鼓励吸食鸦片的“吹烟书”。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正是他对畸形吹烟文化的极力铺陈,彻底揭露了吹烟泛滥的深层社会根源。改革开放后,毒品危害的再次泛滥,正是因为部分首先富裕的人和生活优越感过强的人率先吸毒而带动的。这也给今天的戒毒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建设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三)揭露吸毒危害的深刻性、全面性

吹烟等吸毒行为之所以被社会所不容,并被正常国家所严令禁止,就在于吸毒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毒资,对吸食者造成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多重伤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正常秩序,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1.对身体的危害。吸食鸦片对人有麻痹作用,改变人的形象,形态上“不数年,改形象,好似活猴;嘴皮儿,好一似,黑漆染透;项子儿,好一似,铁打称钩;头发儿,一并毡,好似扫帚;脊背儿,似驼子,常把头钩。”由于“炊烟”,人变得懒惰,不讲究个人卫生, “脚上的,肮脏儿,一寸多厚;衣服上,挂招牌,烟屎常流。”

2.对个人行为的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当时人的正常生活行为。吸食鸦片使人的行为黑白颠倒,不同于常人,“白日里,不起床,似有病疚;到晚来,点起灯,雄气纠纠。”

3.精神的改变。鸦片不仅危害人的身体,颠倒人的正常生物钟,而且摧毁人的精神和做人的尊严,全然失去了耻辱之心。没有钱时“进烟堂,尽人使,全不知耻;尽人喊,尽人唤,脚不停留;好一似,烟堂中,养的走狗。”目的是“凑合得,烟吹几口。”精神完全被鸦片控制,没有人格,没有灵魂,没有自尊。

4.家人情感的裂变。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家庭中一旦有人染上鸦片,则会导致家庭的改变甚至解体。因为染上鸦片后,“家中的,衣和食,不在心头;柴和米,也不管,有与不有;吃淡饭,不计较,肉菜盐油;穿衣服,不顾惜,捉襟见肘。”不仅不管家里的生计,为弄到烟钱,甚至“向老婆,常伸手;倘若是,要不得,暗中去偷;偷钗环,和首饰,衣服衬袖;偷鞋子,偷裹脚(小脚女人用来缠足的白布),去换烟油;或扭锁,或开柜,如同贼寇。”

5.与朋友邻里的变化。富裕时吸食鸦片,“呼朋唤友”,一起“摆得是,龙门阵,曲尽绸缪”。因“吹烟”而“贫困”时,不仅“父母怒拷妻子嘲”,朋友远离,只能“吹的是,下作烟,全不知羞”,“自己吹五分,尽可以够;他人的,吹几钱,还不干休;……吹到了,三五回,机关识破……到这家,不得吹,二家走走;他不管,路远近,天晴雨流;或人多,挤不上,伺前等后;他不得,吹几口,死不干休……”

6.吸食鸦片让人倾家荡产。为了说明“吹烟”的危害,“小引”指出:“但是物(有点价值东西),都能进,小小风口 (烟枪),”如果不戒毒则“你一口,吹尽了,父母遗留,良田百亩,大厦高楼,房屋田囿,坟地山丘,妇人衬袖,父母狐裘,猪羊鸡狗,骑马耕牛。”

(四)对当今的戒毒实践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自林则徐禁烟以来,在旧中国,国家的戒毒政策和措施往往或因政局变化,或因官员不力而摇摆不定,亦或禁中有放、明禁暗行,难于收到预想的效果。“小引”作为一种民间的禁毒声音和主张,不仅发挥出了国家禁毒力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而且还反过来对国家的禁毒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如它的普遍预防和以我为诫的教育思想可以坚定当今戒毒实践中的警示教育宣传工作思路,它的系统论戒毒思想有助于帮助我们探讨戒毒规律,克服专业场所戒毒实践中对戒毒人员的苦力化倾向。

四、《阳温暾小引》“禁毒”教育思想的特点

“小引”出自民间,流传于民间,教化民众,是“一位谙熟缅情侨情的寸姓老华侨于清道光年间在瓦城写的”,它流传至今约有170多年的时间,到今天它的生命力依旧存在,体现出了它自己的特点。

1.“小引”中的禁毒思想不是来自国家意志,而是源于民间的一种朴素的实践认识。鸦片传入中国开始为药物,后被西方国家作为商品强行打开国门,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都以失败告终。在国家层面上,几乎所有的禁烟法规及社会组织都难于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小引”应时而生,以一种自下而上的倡议和民间禁烟的秘密形式,通过传抄流行,依靠舆论的支持,实为民间的一种“禁毒”声音和力量。

2.禁毒对象的广泛性。“小引”主张禁毒,不仅源于吹鸦片会给富有烟民和贫困烟民造成同样的后果:“有钱人”因吹烟而变成“无钱人”,贫困缠身和毒瘾发作进而使成瘾者失去身体的健康、自尊、人格,如同“刀兵劫、似火坑”,而且吹鸦片会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读书人,吹上瘾,不把学就;种田人,吹上瘾,误了耕收;手艺人,吹上瘾,气力不有;生意人,吹上瘾,误了营谋。”从而向不同阶层的人员、不同行业的从业者都宣传禁毒的主张,告诫大家要远离鸦片。

3.以己为例,真实可信。 “小引”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写道: “我本是,道中人,苦辛尝透;才把这,俗言语,劝劝众俦;愿列翁,看此书,莫嫌浅陋。”他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做一盏,暗室灯,启我述尤……造一本,迷津笺,渡上瀛洲。”这种以亲身经历者的反省来规劝众人,使“小引”所发挥的教化和劝世作用更具有说服力,更加真实、可信。对那些走出国门后,不得不面对随时可能遭遇到的人生失败、艰辛生活、孤独寂寞,同时又缺乏来自家庭、邻里亲朋约束力的人而言,在抵御鸦片诱惑力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4.“小引”是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种社会教育载体。“小引”作为一种手抄本,来源于民众生活,又指导民众生活。它在语言表述上有“侨味”和“缅气”,利用腾冲方言,采用“三、三、四”排列共10字一句,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播。例如:“有钱时,喊慈鸦 (慈鸦,缅语称大老板),幸字在口 (幸,缅言尊称先生),无钱时,骂得来,实在丑陋;千奎谬,万奎谬,奎谬得尤 (奎谬缅言指狗;得尤,缅言称华人,华侨)”,以上用缅语入书。而“头发儿,一并毡,好似扫帚;不过是,凑合 (讨好)得,烟吹几口”则是腾冲方言。由于通俗易懂,语言风趣,不需要正规的学校和专门的教师,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说上几句,在说中流传,在流传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同时也打破了学校教育的围墙,面向所有人开放,它是一种有效的有生命力的社会教育力量,是一种较为开放和有效的社会禁毒教育载体。

5.“小引”中的禁毒主张属道德层面的教化,依靠社会舆论发挥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鸦片对西方而言是打开中国国门的一种“武器”,中国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禁毒禁烟已不可能依靠国家政权来实施。但禁毒在任何时期不仅是一种社会需要,同时也是个人生活的一种需要,在社会上出现禁而不止的情况,“小引”作为民间的“禁烟主张”应运而生。它通过对吸食鸦片给个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精神上的毁灭、人格上的扭曲、行为上的颠倒、财富的流失等方面的阐述,从而引发民众对吸食鸦片的恐惧和不安,造成心理冲突,促使“吸食者”自觉拒绝鸦片,它没有强迫性,完全依靠社会舆论和良知来进行,属于道德层面的教育。

[1]腾冲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腾冲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Z].1991.

[2]杨发恩主编.和顺·人文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洪波,何真.百年绝唱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烟民腾冲鸦片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云南腾冲:农旅融合促发展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印度研究:九成烟民尝试戒烟失败
烟民每年为香港带来逾百亿港元经济损失
腾冲地电场震前的前兆异常分析
林则徐禁鸦片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