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峰,管颖超
(四川师范大学 a.投资管理公司;b.科研处,成都 610066)
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谢文峰a,管颖超b*
(四川师范大学a.投资管理公司;b.科研处,成都 610066)
为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通过分析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提出培养和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研工作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科研已经成为高校的基本特征,科研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和科学的管理密不可分,高质量的课题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又离不开高素质的科研队伍。科研管理工作对高校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性建议,对制定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协调科研任务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科研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科研水平的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及高校的竞争力发展,而科研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是科研管理人员。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现代化的科研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能适应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科研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高低是科研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拟对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养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养提出措施和建议。
高校科研队伍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学历结构、学科结构日趋完善,管理难度日渐增大。面对高校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型的思想,研究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各行各业高度重视管理出效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许多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始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科研管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因为接受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的机会少,管理能力知识水平、基本素养得不到相应提高,与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熟练的管理技能,办事效率低,成效不显著。没有充分意识到科技管理队伍的质与量对学校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性。没有有效的科学管理,科研工作就难以突破。特别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科技管理人员结构和管理水平不利于高校长期稳定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因此,分析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应具备的素养,提高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素养,对保证高校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高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科研管理队伍规模逐渐扩大。但许多高校科研发展的重点还是科研工作和科研队伍建设,而忽视了科研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对科研管理人员没有素质要求,这已成为制约高校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策不配套、科研管理职能不完善、管理理念和模式落后,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很多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科研管理常以项目级别和经费数来进行考核,科技投入偏重项目研究,认为科研管理只是行政事务性工作,管理理念落后,缺乏人本观念,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许多高校信息系统不健全,不能满足科研管理对于信息系统需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的质量和科研的水平。
(二)缺乏激励机制,考核管理办法有待改革,科研管理人员思想不够稳定,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
许多高校对科研管理队伍重视不够。科研管理工作仍然依照传统管理模式管理,使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业心不强,工作效率低,大多被动地从事管理工作,缺乏技术含量;随着科研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人员待遇却没跟上。高校对管理人员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必要的、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管理队伍不稳定,无法行使科学有效的管理。
(三)科研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双肩挑”型干部较多,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科研管理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发挥[3-4]
科研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管理知识和不断捕捉新信息等能力。由于受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影响,管理人员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要求,繁重的事务工作使他们难以更新知识,同时高校对科研管理队伍的重视不够, 管理队伍建设被忽视,造成了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局面。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少,明显滞后于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这与现行政策和环境, 特别是重科研轻管理的观念有关。由于专业管理人员少,很多科研管理人员由科研人员兼任,既从事学术研究又参与科研管理,易于造成科研、管理两面疏忽。
(四)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发展的创新意识
科研管理工作是需要创新、不断进取的工作,新时期的科研管理人员最需具备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目前高校的大多数科研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够重视,属于事务执行者,对本职工作缺乏创新,不具备开拓能力,忽略了管理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开拓性,影响了高校科研水平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能力逐渐变得有限,团队合作精神变得重要,目前大多数科研管理人员只注重自己本身的工作完成与否,缺乏团队意识,未能实现优势叠加,影响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科研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1)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要熟悉和掌握国家、各部门、省市的相关政策和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规定等。2)牢记管理为科研服务的理念,摆正位置,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热情服务、平等待人、虚心求教,做到公平公正。3)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及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科学管理水平。科研管理人员应对各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国内国际最新科研发展情况、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熟悉了解,并对其今后发展的前景有所预测,不断学习新知识,具备系统的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不断更新管理知识,从而提高管理的水平。4)有创新思维和认识能力,增强整体意识的培养,具备一定的决策、判断、组织、协调、社交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档案管理能力和开发能力等。[5-7]这些都要求管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在实践中锻炼、总结、提高、深化,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培养途径和方法
1.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立足学校实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学校科研发展。要着力把握科研管理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成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员。
2.建立稳定、多层次、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高校管理部门应注重各类人才的全面建设,齐抓共进,形成科技队伍、管理队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良好局面。应达成管理是科学、是生产力的共识,认识到提高科研管理能力的基础是稳定的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应了解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提高工作热情,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充分发挥其特长,提高管理队伍群体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保证。科研管理工作复杂,人才问题是最重要的,应注意队伍的合理整合、配置,建立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队伍,补充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使之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科研管理人才。要稳定科研管理队伍,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对管理人员知识和能力进行定期培训并考核使用,使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8]
3.建立科研管理人员的长效培养机制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科研人员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涉及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复杂,科研管理人员学习并掌握管理科学知识显得更加重要。面对高水平的专业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逐步提高管理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工作,因此,长效培养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继续教育是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关键。高校应根据管理人员的专业特点和知识层次,制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科学的、独特的培养机制,通过各种途径系统地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精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队伍。“只注重使用,不注重培养”的做法是不符合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的,要把科研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到科研人员继续教育的高度上来统筹协调,稳定和保持科研管理队伍的可持续竞争力。[9]同时,管理人员自身应认识到更新知识体系和观念的重要性,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吸收必要的知识,成为复合型的管理人员,推动科研发展。管理人员由新手走向熟练、由熟练到优秀是岗位锻炼、培养培训与自我主动发展、终身不间断学习的结果。
4.培养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
科研管理信息化成为科研管理的发展方向,信息现代化标志着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既是决策的基础,又是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科研管理主要工作是广泛收集各类有用的情报信息、掌握不断变化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内外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并根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加工整理,做好反馈调节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为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只有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有准确的数据提供依据,科研管理工作才有可靠的基础保证。科研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外,较强的信息敏感性、熟练地收集并运用信息是搞好管理的重要因素,科研管理人员管理信息能力的高低也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合格的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保证信息资源的搜集、分析与加工、管理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情况增大,科研的突破口倾向于学科交叉。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素质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所以科研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成熟。[10]
5.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队伍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科研管理要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突破创新,这是科研管理中的首要任务。高校环境看似平和,实则竞争激烈。高校应将竞争机制引入科研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在稳定科研管理队伍的前提下,实现优胜劣汰、合理流动,不断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充分挖掘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才干,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形成最大的人才效用和人才效益。科研管理队伍质量提高的途径在于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提高素质必须以激励政策来支持,科研管理工作繁琐且责任重大,没有一定的激励政策,将不能很好地调动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励机制需针对高校的特点,采用多种激励手段,使激励机制多样化。[11]营造以人为本、乐观上进、易于成才的工作氛围,使他们自发地产生进取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使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做到责权利明确、奖惩分明。对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出现问题不能完成任务的予以追究,这对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加强科研管理队伍质量建设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高校应逐步缩小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在地位及待遇上的差距,提高其工资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激发其工作潜能,发挥其敬业精神,从而稳定科研管理队伍,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6.强化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
高校能否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科研创新工作的重要条件是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科研管理队伍。创新是科研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和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的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科研人员相同的创新精神,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否则就不能改变科研管理滞后于科技发展的局面。管理人员必须跟紧时代步伐,拓宽知识范围,用创新的意识研究科研管理工作的规律,用创新思维指导科研工作,才能做到科研管理的创新。随着国际交流不断深入,科研管理面临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要以开放的视角参与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比较各种文献学术价值,对相关科研成果作出评价,定期系统地进行更新整理,在参与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向科研人员和专家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此外还应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才服务就是为学校建设服务、科研人员至上的观念,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与科研人员是调控、服务和保障的关系,管理人员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环境和学术氛围的营造上,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和沟通,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分析、研究科研人员的想法,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为科研活动提供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科研创新的积极性,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科研管理队伍也要重视团队意识培养,个人的能力、精力有限,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上实现优势叠加,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益,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管理能力,并产生集体的管理创新力。
高校应树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念,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此必须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而高水平的科研管理是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基础,只有建立具有高度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创新服务意识、紧跟时代发展、思想敏锐、懂政策、专业业务能力强、精通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与不断发展的科研队伍相适应,才能产生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科技管理工作才能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科研管理水平才能上档次,科研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才能为实现学校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3]。
[1] 韩小彬,梁振东.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4-37.
[2] 肖思文.关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素质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4):76-77.
[3] 强选萍,白吉庆.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科研管理,2007(6):40-43.
[4] 陈晓光.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6-28.
[5] 娄延宏,耿丹.创新体制下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 [J].管理工作研究,2003(6):154.
[6] 刘梅.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十大素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5):34-35.
[7] 郑晓燕.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浅析[J].德州师专学报,1998(4):55-57.
[8] 张赤军,张雷.论如何培养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创新素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59.
[9] 董晓梅.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7(4):10-11.
[10] 徐桂秋,孟俐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181-182.
[11] 童筱燕,朱慧.初探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新西部,2007(22):213.
[12] 程爱晶.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1-93.
[13] 何杰,陈勇,梁殿超,等.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谈[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8-50.
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一)
2005 年,新华社总编室发布了《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1批) 》,其中很多禁用词也有可能出现在科技书刊中。为了帮助大家在涉及相关问题时正确使用规范词,特摘编如下,供学习参照。
1) 对有身体伤疾的人不使用“残废人”“独龙眼”“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2)不要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称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不要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称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不要称作“人大常委”。
3) 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族”。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要提“猪肉”。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
4)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
5) 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不得说“港澳台游客来华旅游”,而应称“港澳台游客来大陆(或内地) 旅游”。“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 ”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或“京港”“沪港”“闽台”等。
6) 有的国际组织的成员中,既包括一些国家,也包括一些地区。在涉及此类国际组织时,不得使用“成员国”,而应使用“成员”或“成员方”,如不能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而应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方”(英文用members) 。
OntheQualityofManagementTeamforUniversityScientificResearchanditsCultivationApproaches
XIEWenfenga,GUANYingchaob*
(a.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b.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ersonnel quality trai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for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
college and university;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level;literacy
2013-01-12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中人本管理的途径研究”(10SA095)
谢文峰(1966- ),男(汉族),四川自贡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科研管理。
管颖超(1969- ),女(汉族),四川自贡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科研管理,电子邮箱:410637455@qq.com。
G40-058
A
2095-5383(2013)03-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