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对农户生计变迁影响的探讨

2013-04-01 17:50张军以张凤太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喀斯特生计变迁

张军以,张凤太

(1.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2.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 550003)

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对农户生计变迁影响的探讨

张军以1,2*,张凤太1,2

(1.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2.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 550003)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发生退化。农户生计模式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农户生计变化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恢复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国内外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与农户生计模式变迁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应加强农户生计和喀斯特生态恢复相互作用关系;农户生计及生态恢复补偿政策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农户生计

喀斯特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单元,是地表和地下共存的二元三维空间结构块体,地表植被具有嗜钙性、石生性等特点,植被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反应敏感,易遭破坏且破坏后极难恢复,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岩溶区主要分布在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八省区,连片岩溶面积达54万km2[1],地区人口近1亿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 000万人[2],是我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贵州作为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落后的省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人地矛盾尖锐。2010年全省农业人口(常住人口统计)比重为66.19%,人均水田面积仅0.033公顷,且坡耕地比重大。2011年贵州农村人均收入仅4 145.35元,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59.41%。

在人地系统中,人类生计决定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方式,从而驱动着人地系统演化的方向,也是人地系统演化的主导驱动因素[3]。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背景下,农户生计的变迁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演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喀斯特山区农户生计模式单一,收入低且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面对实现生态恢复及农户生计发展的双重任务,对生态恢复背景下农户替代性生计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 生态恢复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生计是人类谋生的方式,它建立在人们的能力、资产和活动基础之上,决定着个体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作用方式。生计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计主要指人们的生产方式,而广义的生计包括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3]。贵州喀斯特地区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尤其是区位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后劲不足。此外,生态环境脆弱,平坝耕地稀少,山地丘陵面积比重大,占国土总面积的92.5%,加之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大,尤其在喀斯特山区农户主要依赖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户对自然资源和土地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陡坡垦荒等农业生产活动往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负面影响作用,造成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甚至石漠化。在大规模实施生态恢复建设的情况下,大量坡耕地被纳入退耕还林、还草的范围,耕地被大量占用,造成农户耕地等生产资料急剧减少,对农户生计造成胁迫。虽进行了补偿,但补偿年限较短,如现行政策还草补助2 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补贴期过后迫于生计,易出现农户过度采伐, 乱砍滥伐, 甚至复垦,使治理成果功亏一篑。生态恢复建设对喀斯特山区收入来源单一,依赖耕地的农户生计造成了重要影响,使农民谋生更加困难,易出现“生态修复—生计压力—再破坏—再修复”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喀斯特山区实行生态修复建设必须考虑生态恢复对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影响。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政策往往以现金补偿为主,而喀斯特山区农户受教育水平低,缺乏相关技术、知识、资金等生产要素,自我发展能力弱,在补偿结束后,迫于生存压力,往往导致农户再次复垦,最终导致生态系统恢复不能完成,相反,甚至会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现有喀斯特生态修复研究偏重修复模式的研究,注重短期生态效益,对生态修复区域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不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户自身发展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潜在驱动因素,政策缺乏长效机制,因而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区的态修复的成败,关键在于解决好生态修复与农户生计发展的关系,使农户摆脱对原来生计路径的依赖,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人类生计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方式,是人地系统演化的主导驱动力之一。2001年Science在讨论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时,将农户生计和生态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作为核心问题之一[4]。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国际援助组织和英国Sussex大学发展研究所(IDS)合作建立了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开始关注贫困农村村民的生计问题,并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扶贫项目[5-7]。目前,国际上对农户生计策略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计多样化和生计替代两个方面[8],较多关注农业生产模式及贸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户生计变迁的影响[9]和生计非农化的生态效应研究[7,10-11],尤其对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地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关注度较高。但由于国情差异,国外喀斯特地区人口相对稀少,人地矛盾相对缓和,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主要进行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针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建设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系统实证研究较少。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喀斯特地区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是国家重点治理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因此,喀斯特地区对生态恢复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基于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的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种有意义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如生态系统退化机理、诊断指标及修复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生态经济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恢复、农村产业为主的复合修复模式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但国内对农户生计变迁的研究多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农户失地等方面,对农户生计多样化影响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城郊、东部平原、黄土高原及各类保护区等[12-15],针对喀斯特地区大规模生态恢复对农户生计变迁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对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的连片贫困区生态恢复对农户生计变迁影响的系统实证研究较少。其他区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农户及其生计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农户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的影响因素[16]、农户对环境退化的响应研究[17]、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模式的相互关系[18-19]、农户生计变迁的生态效应[20]、农户生计变迁对农户环境感知的影响[21]及东部农区经济中农户地理的研究[22]等,在喀斯特地区的实证研究较少。

(三)国内外研究异同

总体上讲,国内研究多以农户生计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为主,缺乏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对农户生计变迁影响的相关研究。由于国情及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内外对脆弱生态环境区农户生计变迁问题研究的关注重点不同,国外注重社会经济因素及贸易政策等方面对农户生计变迁的影响;国内对生态修复模式的研究相对成熟,且对农户生计变迁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注重农户生计变迁的生态效益,忽视了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对农户生计变迁的胁迫影响,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贫困程度深、农户收入低且单一的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相关研究。

三、未来研究展望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严峻,农户生计模式单一,收入水平低。在实施生态修复的同时,必须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轻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减少人类活动对喀斯特山地生态系统的依赖和干扰,逐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及承载力,最终优化人地系统,实现农户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未来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喀斯特生态恢复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在生态修复相关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要加强生态修复过程对农户生计变迁影响的研究,分析生态修复给农户生计带来了哪些影响,如收入、劳动力转移、家庭产业结构变化及农户应对生态修复的自我决策机制及自我决策机制的影响因素等,最终为提出有效的开发扶贫模式及长效机制提供理论支持。2)农户生计及生态修复补偿政策长效机制的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受教育水平低等原因,区域自我造血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但我国现有生态修复政策偏重对生态修复模式的短期生态效益的关注,忽视生态修复效益的长效保持机制的管理研究。补偿政策往往以现金补偿为主,缺乏对农户生计长期发展能力的关注及建设,易造成补偿结束后,农户生计无法维持,返贫率高,再次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因此,强化生态修复补偿政策对农户生计发展能力建设的促进及保障作用,在补偿期结束后,实现农户生计自我发展的可持续性。3)在实证研究方面,加强对农户生计变化的实证系统研究。目前,对农户生计变化的研究,往往只关注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缺乏对农户生计变化的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相互独立,可操作性不强。此外,由于农户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复合体其生计模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受教育水平等。农户生计模式变迁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各因素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农户生计演化系统,因此必须从综合的视角系统的研究农户生计变迁及其替代性生计选择行为。

[1] 曾馥平.西南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退化原因与生态重建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 (6):672-676.

[2] 蔡运龙.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重建与农林牧业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J].资源科学,1999,21(5): 37-41.

[3] 王成超,杨玉盛.基于农户生计演化的山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 (2):344-352.

[4] ROBERT W K,CLARK W C,CORELL R,et al.Sustainability science [J].Science,2001(292): 641-642.

[5] BEBBINGTON A.Capitals and capabilities: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easant viability, rural livelihoods and poverty[J].World Development, 1999,27(12): 2021-2044.

[6] MARTHA G R,杨国安.可持续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 (1): 6-12.

[7] 王成超,杨玉盛.基于农户生计策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效应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792-798.

[8] NIEHOF A.The significance of diversification for rural livelihood systems[J].Food Policy,2004,29(4): 323-338.

[9] JHA S,BACON C M,PHILPOTT S M,et al.A review of ecosystem services,farmer livelihoods,and value chains in shade coffee agroecosystems[J].Issues in Agroecology-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us,2011,1(1):141-208.

[10] WALKER R,PERZ S,CALDAS M,et al.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forest frontiers:the role of household lifecycles [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02,25 (2):169-199.

[11] RAHUT D B, SCHARFC M M.Livelihood diversi cation strategies in the Himalayas [J].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12,56(4):558-582.

[12] 李翠珍,徐建春,孔祥斌.大都市郊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2,31(6):1039-1050.

[13] 阎建忠,卓仁贵,谢德体,等.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J].地理学报,2010,65(11):1401-1410.

[14] 徐勇,马定国,郭腾云.黄土高原生态退耕政策实施效果及对农民生计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255-258.

[15] 张春丽,佟连军,刘继斌.湿地退耕还湿与替代生计选择的农民响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 (4):568-573

[16] 谭淑豪,曲福田,黄贤金.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土地保护政策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110-114.

[17] 阎建忠,张镱锂,朱会义,等.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居民对环境退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06,61(2):146-156.

[18] 张丽萍,张镱锂,阎建忠,等.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农牧区生计与耕地利用模式[J].地理学报,2008,163(4):377-385.

[19] 阎建忠,卓仁贵,谢德体,等.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三峡库区典型村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10,65(11):1401-1410.

[20] 王成超.农户生计行为变迁的生态效应:基于社区增权理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15-319.

[21] 赵雪雁.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以甘南高原为例[J].生态学报,2012,32(21): 6776-6787.

[22] 李小建.还原论与农户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2010,29(5):767-777.

StudyontheImpactofEcologicalRestorationontheChangeofFarmers’LivelihoodsinKarstRegionofGuizhou

ZHANGJunyi1,2*,ZHANGFengtai1,2

(1.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2.Geography and Tourism Department,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550018, China)

Kar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and vulnerable to damage and degradation often occurs. Farmers livelihoods place a strong path dependence up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livelihoods change of farmer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 and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of restoration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concern.The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summary to th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farmers livelihoods mode 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 of Karst area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basi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farmers livelihoods and kar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earch and strengthen the long-term compensation policy mechanism for farmers’ livelihood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earch.

Karst reg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 farmer household livelihood

2013-03-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喀斯特地区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对农户生计模式变迁影响研究”(13CJY06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10CJY044);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基于农户视角的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恢复替代性生计模式选择研究”(黔科合J字[2012]2294)

张军以(1985- ),男(汉族),山东沂南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电子邮箱:hellojunyi@yeah.net。

张凤太(1979- ),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生态、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

X171.4

A

2095-5383(2013)03-0015-03

猜你喜欢
喀斯特生计变迁
BY THE SEA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清潩河的变迁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