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纺织服装业的最新发展与加强中国对东盟纺织业投资的对策研究

2013-04-01 17:48吴崇伯
创新 2013年4期
关键词:服装业成衣纺织业

吴崇伯

东盟国家纺织服装业的最新发展与加强中国对东盟纺织业投资的对策研究

吴崇伯

自19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相继发展纺织业,使东盟成为世界纺织服装重要生产出口基地,纺织服装业几乎已是东盟各国的支柱产业。然而,目前这一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东盟各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新的策略,力推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我国应加强与东盟各国纺织服装业的合作,从而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提供更多机会,同时将帮助东盟国家提升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增加当地就业。

东盟国家;纺织服装业;纺织业合作

自1970年代以来,东盟一些国家相继发展纺织业,印尼、泰国和越南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东盟的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纺织服装业不仅是东盟国家最大的外汇增长点之一,而且还是多数国家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因而这一部门长期受到有关国家的高度重视。自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取消后,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自由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但与此同时,配额制作为发达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和成衣出口的主要手段,它的取消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东盟多数国家从中受益。

一、东盟10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概览

目前,印尼、泰国和越南已成为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纺织业具有较好基础,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柬埔寨、老挝、文莱等则成为新兴成衣出口基地。

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大国,纺织业一直是印尼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主要出口创汇产业,1990年代中期,印尼还曾跻身于世界七大纺织品生产国的行列。2004年全国纺织制衣厂达到2661家,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并以万隆为中心。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吸收劳工120万人,占印尼制造业总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多,年产值150亿美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6%。1990年代其纺织创汇大幅度增长,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2.5%,成为世界第10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2000年,印尼纺织业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83亿美元,之后出现较大波动,直到2005年才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由于富产石油天然气,化纤生产比较发达,其生产的高档织纱和成衣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竞争力。根据印尼纺织服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印尼纺织品出口同比上升了15.1%,达到86亿美元,特别是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上升到3.5%,证明出口配额取消后,印尼的纺织工业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市场仍然保持出口强势。2006年印尼纺织服装的出口比2005年增长了9.43%达到94.7亿美元,①参见Zakki P.Haki,Textile firms welcome lending commitment,The Jakarta Post,2007年9月18日。纺织服装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的25%,成为非油气行业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2007年印尼纺织品出口未达到12%的增长目标只增长8%,为102亿美元。②参见Textile body eyes 10%rise in exports,The Jakarta Post,2007年12月8日。2008年出口达到108.4亿美元。③参见《2009年印尼服装出口情况分析》,载http://www.report88.com/view.asp?41124e12ac646861。而2009年的纺织服装出口只有92.6亿美元,与118亿美元的出口计划有较大差异,④参见《今年纺织品出口110亿美元》,载《印尼商报》2010年4月28日。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印尼纺织和服装出口的市场依然以美

国和欧盟为主,以俄罗斯和中东市场为辅。其中美国市场占26%,欧盟12%,东盟5%,日本3%。2010年纺织品出口达109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17.2%,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促使其纺织品与成衣业需求量增加了4%~5%。印尼纺织服装出口占世界市场的14.6%,仅次于中国的21.7%,越南和印度(分别占16.7%),居世界第四位。①参见《印尼纺织品成衣去年创汇113亿美元》,载《国际日报》2011年1月10日。此外,促使印尼纺织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市场更为多元化,不再只单纯依靠美国市场,而是对潜在市场如中国、意大利和巴西等的出口增长较快。2010年印尼纺织品出口主要市场集中在:美国(占37%)、欧洲(占19%)、中东(占24%)、日本(占12%)、中国(占4%)和东盟各国(占4%)。由于印尼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如更新机械设备等来振兴纺织业,2011年出口额增加到132.5亿美元。2012年由于全球危机在美国和欧洲的蔓延,印尼纺织品出口额受影响下降,2012年纺织成衣出口额下降到124.6亿美元,较2011年减少5.96%。②参见《受欧债危机影响,印尼纺织业增长放缓》,载《印尼千岛日报》2013年3月5日。随着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其对印尼纺织产品的需求也将增加。除了美国外,东南亚地区市场前景明朗,人口增长快,且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因此也是印尼纺织产品的潜在市场。预计印尼2013年纺织业出口将增长6%。

泰国:纺织服装业是泰国最大的制造业,已形成上、中、下游产业及集散业务网络,全国共有4500家工厂,就业人员达到108万人,占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的近20%。2008年纺织服装业产值99.3亿美元,占整个泰国GDP的3.4%。自1985年以来,泰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之一。纺织服装年出口额达60多亿美元,是泰国第二大出口行业,其中服装出口占55%,泰国在世界服装出口国家排行中位居第13位,纺织品出口位居全球第14位。从1997年到2001年,泰国服装每年的出口额在32亿美元左右;2004年泰国成衣出口额33亿美元,其中50%的成衣出口到美国市场,25%出口到欧盟,其余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2008年出口额72亿美元,2009年64.44亿美元,下降11.7%。③参见Thai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Profile,www.sourceASEAN.com,2010年8月11日。2010年出口总额76.8亿美元,纺织行业雇用100万工人。2011年泰国纺织和成衣业出口总值82.55亿美元,比增7.5%,其中对东盟市场的出口15.49亿美元,增加13.5%;欧洲14.45亿美元,增加2.3%;美国14.5亿美元,增加7.8%;日本7.28亿美元,增加36.6%;以及中国大陆4.59亿美元,增加17.7%。④参见《泰国纺织发展协会推出5年发展大纲》,载泰国《世界日报》2012年3月23日。2012年,由于受到泰铢汇率大幅升值及全球经济放缓的冲击,泰国纺织成衣出口均呈现萎缩,全年纺织品出口13.91亿美元,成衣出口8.98亿铢。⑤参见《2013年泰铢贬值纺织成衣出口受惠》,载泰国《世界日报》2013年6月26日。

越南:东盟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投资环境较好,胡志明市周围已经形成了纺织工业经济圈。纺织服装行业80%以上的产品依赖出口,从1998年以后,越南纺织服装出口一直仅次于原油居第二位,2001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2002年达27.1亿美元,2003年达36.3亿美元,2004年达到42.5亿美元。在越南纺织服装业发展进程中,越南加入世贸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大的利好就在于对美出口取消配额限制,与其他国家竞争时,越南纺织业者处于平等地位。自2007年越南加入世贸组织后,越南纺织业出口一直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除2009年因金融危机出现小幅下降外,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从2007年的77.8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11年的160亿美元。从出口市场来看,对美国增长尤其迅速,2007年时对其出口额为44亿美元,2011年已增长到68亿美元。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额由2007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25亿美元。2007~2012年,越南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平均年增长率为22%。2012年越南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额达158亿美元。在全球153个生产和出口纺织品的国家中,越南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16位,2007年跃升为全球第9大纺织品出口国。越纺织成衣市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13年越纺织品出口增长12~15%,约达188~193亿美元,2014年就可达到200亿美元,提前1年实现原定的出口目标。2015年越南纺织品将完全有能力出口250~270亿美元。⑥参见《2015年越纺织品出口将达270亿美元》,载中国商务网2012年11月7日。越纺织服装行业提出2020前跻

身全球出口前三强目标。

马来西亚:纺织和服装工业是马来西亚五大出口创汇业之一,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2001~2003年出口额分别为90.5亿林吉特、85.7亿林吉特和87.6亿林吉特,2004年增长到103.3亿林吉特。①参见《大马历年纺织成衣出口》,载马来西亚《工商世界》2005年第6期。作为马来西亚的传统产业,纺织服装业在国内制造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6%下降到2000年的4%。马来西亚纺织业已陷入困境,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包括:劳动力供应紧缩,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外市场缩水,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规章制度的变化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马来西亚的纺织服装生产厂商计划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建立工厂,以减轻成本,目前一些商家已进入柬埔寨、越南、中国、斯里兰卡和一些非洲国家投资设厂。2013年1月,马来西亚首次引入最低工资制度,纺织业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作为以大批量及制造见长的密集型工业,马来西亚纺织业目前的最低薪资水平已高于越南及孟加拉国,与印度基本持平,产业竞争力受到影响。为了转化发展着眼点,打造更为持久的产业优势,2013年年初以来,马来西亚政府规划了一系列纺织服装业发展大计,从设计力量的强化到印染技术的提升,在这些领域,马来西亚业者希望能寻找到新的生机。2011年,马来西亚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38亿美元,增长了28.4%,其中,纺织品出口所占比重为65.3%,出口额达2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5%;占比为34.7%的服装出口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9.8%。2012年1~9月,马来西亚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已经达到37亿美元。②参见《2013年马来西亚纺织业萌动新生机》,载《南洋商报》2013年4月1日。马来西亚30%的出口纺织品服装销往美国,30%销往欧洲,其他出口市场还包括土耳其、日本、加拿大和南美国家。在马来西亚政府制定的2006~2020年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纺织服装产业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75亿美元的出口额,与2011年的38亿美元相比,出口额将翻番。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马来西亚纺织服装业确立了三大发展引擎、聚焦于三大关键领域:高附加值时尚成衣产业;印染和后整理技术的提升;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以期在与亚洲其他国家低成本的竞争中保持产业优势。

新加坡:新加坡纺织业总产值约7亿美元,从业人员约有近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营成本逐渐攀升,纺织业在本区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新加坡本国的大型纺织企业开始迁往印尼、马来西亚、中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新加坡政府已宣布,将拨款680万新元(约合560万美元)用于纺织及成衣业人才培训,培养纺织及成衣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以支持其产业向高附加价值方向发展,推动新加坡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

菲律宾:菲律宾的服装业是19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并在1970~1980年代成为菲律宾的主要非传统出口产品。服装出口是菲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2000年成衣出口30亿美元,2001年29亿美元,2002~2003年26~27亿美元,2004年26.3亿美元。③参见John Whalley.The Impact of The Abolition of The MFA on Developing Asia,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NBER,CIGI,2005年12月。2007年为22.99亿美元。但2004年后随着配额的取消,大批服装厂迁往中国、孟加拉国和柬埔寨,服装出口不再辉煌。得益于外资注入和工厂回迁,近几年菲律宾服装出口呈现回升势头。2011年服装出口达到17.46亿美元,2012年达到20亿美元。④参见《菲律宾:纺织业面临新的挑战》,载http://www.texnet.com.cn,2013年5月20日。早在2002年,菲政府针对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启动了变革计划,有269家工厂被关闭,新开工厂388家,菲纺织品出口署鼓励工厂生产多样化以避免其他国家的竞争。⑤参见《纺织品配额取消将影响菲经济增长》,载菲律宾《世界日报》2004年12月29日。目前,菲律宾政府正在致力于推动美国国会通过拯救菲律宾服装业法案,以使菲服装对美出口享受优惠或零关税。

文莱:文莱服装业1989年开始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截至2004年底,文莱工业发展局(BINA)共批准17家制衣厂,主要从事服装出口加工,尚无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等,该行业创造了2万个就业职位,但大部分是外籍劳工,主要来自孟加拉、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服装是文莱除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三大出口商品,2004年服装出口3.09亿文莱元(大约1.88亿美元),99%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2008年文莱服装出口额下

降到1.21亿文元。2011年服装出口数量进一步下滑至760万文元。文莱属于美国给予特惠制的国家,多年来外国投资者为享受文莱的出口配额而在文莱投资兴建制衣厂。

柬埔寨:近年柬埔寨成衣业异军突起,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630多家制衣厂,较2011年增加150家,同比增长31.2%,雇佣工人35万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人数120万人,产值占GDP的15%,出口更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柬埔寨服装加工业发展迅速,服装出口从1996年的2000万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16亿多美元。纺织服装业主要由外资经营,是柬埔寨吸引外资最大的行业,外来投资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美国、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地区。2011年柬政府新批准了92个制衣厂项目,总投资额4.5亿美元。其中,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主要的投资来源地,投资项目数分别为21、17、17和15个。美国是柬埔寨服装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自柬埔寨与美国签订双边纺织品协议以来,对美成衣出口直线上升。由于继续享受欧盟给予的新普惠制(GSP)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给予的最惠国待遇(MFN),2011年出口额超过4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7%,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地。2012年柬出口服装46亿美元,同比增长8%,占当年柬埔寨出口总额的83.7%,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和中国。①参见《柬埔寨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载中国商务网2013年4月1日。

老挝:老挝共有纺织服装企业57家,其中2家为纺织企业,从业人员2万人,拥有设备1.3万台,年产量为4000万件。纺织服装是老挝第一大出口产品,但数量并不大,出口额只有1亿美元。老挝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没有配额限制,关税为0~5%;进入欧盟市场没有进口关税,但有配额限制;进入南亚市场既无关税,也无配额。老挝纺织业主要是国内资本,外资进入服装行业较少,仅占外资的1%左右。2007年老挝服装出口额1.52亿美元,2008年达到1.67亿美元。老挝期望到2015年每年可出口价值5亿美元的成衣产品,成衣业雇佣的劳动力达到6万名,纺织品工业的财税贡献额将与矿业和旅游业持平。

缅甸:纺织业是缅甸的传统产业,2012年底缅甸全国共有成衣厂约120家,其中90%为出口加工型企业。缅甸作为新兴成衣制造国,拥有的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充足及输欧盟免关税与免配额等,此外,日本贸易振兴会与经济工商部提供的技术支援及缅甸国内市场6000万的消费规模也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欧盟的GSP及欧盟与美国双双暂停对缅甸的制裁均有助于缅甸的成衣产业的发展。同时,缅甸为东盟10个成员国之一,2015年东盟经济体全面建成时,缅甸也将与其他成员国一起共享6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与一致性的关税优惠。过去10多年,缅甸引进台湾、香港资本发展本国纺织业,使缅甸这一行业在近10年出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在纺织业发展的高峰时期,有近400家外资企业投资缅甸纺织业,服装成为缅甸第二位的出口部门,成衣业从业人员达到70万人。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原来对缅甸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特别是2004年美国宣布对缅甸制裁延长一年,使缅甸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外资企业急剧减少,由原来的400家减少到只有100多家,纺织服装出口萎缩,2003年为3.27亿美元,2004年减为2.16亿美元。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缅甸的成衣业影响较大,使缅甸成衣业员工总数在6.5到8.5万人之间,缅甸成衣的主要出口市场在德国、西班牙、英国、拉丁美洲和日本等。由于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减少25%。尤其是2007年才开始得到订单的日本市场目前已成为缅甸成衣出口最多的市场,占成衣出口市场份额的35%,日本定单75%为日本工厂的工人制服。由于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冲击,已导致日本制造业产量下降,连锁反应为减员,对制服的订单下降也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趋势。欧洲市场也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减少在缅甸成衣厂的订单。

二、东盟各国助推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纺织服装业几乎是东盟各国的支柱产业,但目前这一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生产设备亟需升级;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畸高;纺织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发达国

家经济不景气,全球纺织服装订单减少,东盟纺织服装出口受阻等。为此,东盟各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新的举措,提升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期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

(一)制定行动计划,提供贸易便利和政策扶持

印尼政府制定了国内鞋类、纺织、电子和纸浆四大产业复兴计划,政府尤其对纺织业表现出极大关注,成立了由工贸部牵头、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国营银行和纺织协会共同参与的纺织救援特别小组,旨在群策群力,找出纺织业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颁布政府法令等措施来设法提高印尼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由于越南本地纺织服装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并以加工为主,生产能力弱,越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推动本国纺织企业实行联合,形成企业集团,实现优势互补,以应付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柬埔寨总理洪森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为服装行业投资商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生产和出口成本。马来西亚纺织和服装业也在积极行动,希望在“后配额时代”通过技术革新等多种方式保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刺激原料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印尼政府首先支持保证纺织行业主要原料供应,其中包括现短缺的化工产品等,增加人造丝等基本原料的产量,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政府还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促进国内外投资,如降低原料进口税、加快退税工作并考虑给某些特定出口商品以便利,以支持对印尼纺织业的发展。业界还盼望政府推出有利纺织制衣业降低成本的举措,如从政策上鼓励棉农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技术,实现纺织业原料“国产化”或至少减少棉花进口;银行调低贷款利率,政府取消一些不必要的乱摊牌、乱收费项目等。越南也在想方设法提高棉花产量,棉花种植面积将由2004年的2.6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6万公顷,2010年达到13万公顷。同时,为解决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原辅料问题,越南纺织服装集团已着手在胡志明市建设纺织服装原辅料经营中心,该中心将汇集至少500家国内外纺织服装原辅料供应商,成为越南首屈一指的纺织服装行业专营中心。

(三)加强行业管理,提升品质品牌

在后配额时代,质量标准、技术升级、品质与品牌优势等,是决定纺织品竞争实力的关键。为此,泰国服装制造商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设计,努力提高服装的商品档次,使其成为全球品牌打入国际服装市场,并将泰国打造成地区性时尚业的中心。印尼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促进政策主要有:优化纺织工业结构,增加设计创新和保持传统风格的产品出口,发展相关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越南纺织协会提出,将在胡志明市和河内市成立时装经营和设计中心,在各大城市筹建纺织、鞋革原料交易中心,扩大国内外纺织品零售网络,打造知名品牌等。新加坡政府推出1100万新元(约670万美元)的纺织工业激励计划,成立一个生产和设计开发中心,每年一度的新加坡时尚周将重新定位,帮助纺织公司提高生产力和设计能力。马来西亚纺织服装企业也强调设计和开发品牌产品的重要性,同时在接单操作方面,生产商准备缩短生产和发货时间,以吸引客户。

(四)增加资本投入,更新机器设备

鉴于纺织成衣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印尼政府最近几年加大了对纺织服装业的支持力度,除鼓励银行提供低息或优惠贷款帮助企业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在出口退税、原材料和劳动力保障等方面提供持续支持外,政府每年均拨款鼓励纺织成衣业者更新老旧机械设备,包括采购机械折扣补助及低利贷款等。2012年补助款项达2850万美元并以印尼国内尚未产制的纺织机械为优先对象。此外,还将陆续发放2550亿盾资金,以利息津贴的形式资助。加大对纺织业的投资力度和全面改造技术设备,也是越南助推纺织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柬埔寨和缅甸主要依靠引进外资推动服装业的技术升级。2012年柬埔寨新增103家工厂,同比增长98%,投资总额达6.59亿美元,其中,制衣厂82家,纺织厂4家,投资额分别为4.99亿美元和1000万美元。2011年11月以来,缅甸共批准19家外资企业在缅甸从事服装等加工、制造业务。

(五)加强国际与地区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印尼纺织业的当务之急是在稳定和巩固原有美、欧市场的同时,加大对俄罗斯、西亚、拉美、非洲等非传统市场的开拓力度,以化解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过去几年,由印尼工商部长带队,由纺织制衣厂商组成的招商团,多次前往欧美、非洲、中东、东欧以及俄罗斯等地进行促销活动,推销印

尼产品。泰国商业部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联合推介,致力于为泰国纺织品打开国外市场,尤其是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南非或者日本等新市场,以弥补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遭遇经济问题而出口减少的情况。越南也在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计划恢复和拓展俄罗斯和东欧等传统市场。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纺织业为了向日本出口更多的内衣和廉价纺织品,已与日本纺织界就纺织品双边贸易互免关税达成协议。

扩大东盟内部市场是10国努力的方向。泰国纺织企业家正在呼吁加强与邻国合作,建立东盟内部的供应链,提高泰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惟有这样纺织企业才可以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16年东盟和亚洲市场将取代美国和欧洲市场而成为泰国最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市场,因为经济低迷将削弱这两个传统市场的采购力。泰国纺织制造商已在东盟国家设立工厂,特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及老挝等3国,以取得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开拓东盟经济共同体在2015年形成后的广大市场,平均每个工厂雇用了约6000名员工。在2004年11月万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纺织行业协会提出了东盟纺织业整体发展计划,包括在东盟区域内取消所有纺织品关税,运输纺织品的车辆可顺利通过各国边境口岸等。东盟纺织行业协会认为,若该计划得以实施,将降低区域内纺织品生产成本,增加10国内部纺织品贸易。此外,东盟国家正在商讨统一原产地规则,使10国生产的纺织服装具有统一原产地。东盟各国还合作开拓国外纺织服装市场,如每年3月,东盟各国联合在香港举行展销会,利用香港作为亚太地区会展之都的优势,向世界推广东盟的纺织产品和品牌,扩大东盟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三、加强中国与东盟纺织服装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主要经济体需求不足,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明显下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有恢复性增长,但需求不足的大环境没有改观,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整个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规避欧美的特保措施,化解出口压力,中国急需寻求一个化解矛盾、争取双赢和多赢的民族优势产业新型发展道路。通过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纺织服装业合作,将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提供更多机会,同时将帮助东盟国家提升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增加当地就业。

(一)在东南亚投资设厂,同时做好市场调研

目前,不少东盟国家把纺织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希望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并且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东盟投资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在老挝,如果产品在老加工程度达到40%以上,就可享受零关税或低关税出口欧美和南亚市场。印尼众多纺织服装企业仍普遍存在对中国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的担忧,但对中国投资寄以厚望。中国纺织企业可以投资印尼,利用印尼的资源和劳力优势,生产的产品可满足双方市场、东盟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需求。缅甸纺织业市场具有开发潜力,且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我国存在很多互补性。随着欧盟根据普惠制提供的贸易利益的恢复,2013年缅甸的纺织品出口开始急剧上升,一些泰国公司为最大化地利用缅甸的贸易特权,将服装公司迁移至缅甸。我国纺织企业可选择短、平、快项目,转移国内富余生产能力和技术,在综合考虑缅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之后,制订可行的投资方案,争取开辟新的纺织品市场。柬埔寨享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其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欧美享受免配额、低关税等优惠政策,中国企业对柬埔寨投资仍有很大潜力。菲律宾是亚洲最早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基础较好,具有出口欧美、日本免受配额限制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与菲律宾在制造、加工、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两国纺织行业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差异性很大,东盟各国的投资体制、政策规定、资源条件、产业基础、配套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各不相同,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时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市场准入规则等,制订周密的投资计划,规避投资风险。

(二)适当增加对东盟国家的纺织品出口

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纺织业存在互补关系,中国纺织业向欧美地区出口主要是提供服装等消费品,而与东盟国家的纺织品贸易则更多地集中在纱线、

棉布、化纤布等半成品方面,出口到东盟国家后再加工成服装。正因如此,自2005年世界纺织品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我国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在持续增长之后,开始迅速滑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纺织品对东盟出口呈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部分弥补了对欧美纺织品出口锐减带来的经济损失。如2011年中国对越南出口棉布达到28亿美元,纱线达3亿美元。①参见《越南驻华参赞谈纺织:吸引中资推动两国纺织业合作》,载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网站2012年11月7日。柬埔寨2012年进口纺织原辅料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主要来自中国、中国台湾、泰国、日本和韩国。2013年第一季度进口纺织原辅料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纺织品税率显著降低,给中国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我国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适当增加对东盟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强化中国与东盟在纺织服装方面形成的产业分工。

(三)帮助东盟国家更新纺织机械设备

印尼纺织业所使用的机械已经明显老化,造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更换纺织设备是当务之急。目前约200家企业参与政府纺织业机器更新计划,更换纺织设备所需要的费用高达36亿美元,印尼纺织机器原以日本、德国及意大利为主要进口来源国,但价格昂贵,而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与印度的产品价格较为低廉,尤其是中国大陆机械性价比优势明显,已成为印尼纺织机械的热门供应国。印尼政府已要求中国提供出口信贷,帮助印尼纺织业更新改造设备。中国政府已同意印尼政府提出的纺织业重组方案,中国商务部通过中国银行将向印尼提供1.5亿美元的出口信贷用于更新纺织机械。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向机械制造行业扩大出口信贷的政策,使他们能够以低利率的信贷向印尼供应纺织机械。②参见《中国贷款1.5亿美元援助我国纺织业》,载《国际日报》2011年10月11日。越南2001年提出的未来10年纺织服装业发展规划时指出,政府将集中财力引进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专业化的生产设备,鼓励外商投资纺织服装机械及零配件生产,逐步实现纺织服装机械产品的国内组装制造。越南印染化工产品和纺织设备需全部进口,而中国在上述领域有明显优势,进入越南市场也较容易。

(四)帮助东南亚国家发展棉花生产,减少原料进口

印尼纺织业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在于其所需要的棉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从美国的进口占其进口总量的1/3,从澳大利亚进口也占很大比重。越南纺织服装业使用的原料只有10%是在国内采购的。越南每年大约消耗40万吨棉花,然而只有3000吨(仅为总消耗的0.75%)是国内供应的,其余的都需要进口;人造丝国内需求40万吨/年,国内仅能供给12万吨(相当于总需求的30%)。而行业所使用的机器、化学品和染料也大部分依赖进口,造成了供应链的低效能。要提高印尼、越南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发展国内的棉花生产,解决纺织业依赖进口棉花以致成本高昂的问题。越南政府制订的“2001-2010年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扩大棉花、桑树种植面积和加强对各种原辅料、化工产品、印染原料生产的投资,逐步实现自给并取代进口。为此,中国有关企业可考虑帮助印尼等国发展棉花生产,建立纺织品原料生产基地,带动东南亚地区目前普遍尚不成熟的棉花、蚕丝等原料的生产。中国政府和企业可探讨在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国启动短棉绒加工合作项目以及棉种育种优选项目,帮助培育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棉花新品种,增加籽棉的附加值和棉种的出芽率,提高棉花产量。

(五)与东盟结成战略联盟,增强在纺织品贸易领域与欧美讨价还价的能力

中国的纺织产业链完整、加工贸易比重大,因此在与东盟合作中占有很强的优势。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及相关行业机构应加强联络、合作,甚至可以共同针对欧盟、美国的不合理贸易设限,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机制下,联合应对欧美的反贸易自由化政策,使我国与东盟在产业的合作方面迈出实际的步伐,进而使我国能和东盟国家通过区域合作共同在建立新贸易秩序上做出努力,结成战略联盟,增强在纺织品贸易等领域与欧美国家讨价还价的能力。

[责任编辑:李君安]

F742

A

1673-8616(2013)04-0005-07

2013-06-22

吴崇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福建厦门,361005)。

猜你喜欢
服装业成衣纺织业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中堂龙舟文化元素在成衣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服装成衣工艺课程》教学探讨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极致未来
纺织业觅路
FENC:100%生物基聚酯首次用于制备成衣
服装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