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义小识

2013-04-01 10:04严学军
辞书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吼声集韵犬吠

严学军

“阚”据《说文解字》,本义为“望也”,音kàn,即“瞰”之本字。而《诗经·大雅·常武》有:“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陆德明《经典释文》:“阚,呼减反,徐火斩反,又火敢反,一音噉。”读音均切为 hǎn。其义则《毛传》曰:“虎之自怒虓然。”此《毛传》串讲“阚如虓虎”之整句话的含义,并非单释“阚”字。朱熹《诗经集传》云:“阚,奋怒之貌。虓,虎之自怒也。”“奋怒之貌”大概是说发怒时腾起欲扑的样子。后世对“阚”字的解释可谓纷纭,归结起来约有三说:(1)虎吼声(名词义);(2)虎吼叫(动词义);(3)虎怒貌(形容词义)。《国语辞典》、《现汉》1版取名词义;《汉语大词典》于“阚(hǎn)”下将(1)、(3)合释为“虎怒貌;虎叫声”;《汉语大字典》“阚(hǎn)”取名词义,“”取动词义。而考之古代韵书,“阚”之字义似更为广泛。《广韵·豏韵》:“阚:火斩切,虎声。”音 hǎn。又《鉴(鑑)韵》:“许鉴切,犬声。”音 hàn(或切为xiàn)。据《广韵》,则“阚”并不专指虎吼之声,犬吠亦可用“阚”(《说文解字》收“”字,释云:“小犬吠也。”应该是“阚”的分化字)。《集韵·槛韵》:“阚:虎槛切,虎声。”又《()韵》:“阚:许鉴切,兽怒声。”《集韵》hǎn 之音义同《广韵》,hàn音则将《广韵》的犬吠之声扩大到指所有野兽发怒时的吼声。金韩道昭编撰的《五音集韵》于“感韵”“豏韵”下分别释“阚”字:“呼览切,声大貌。”“呼豏切,虎声也。”则是 hǎn音状声大貌,hàn音指虎吼声。

证诸典籍,《太平广记》卷二五一引《嘉话录》:“曾有老妪山行,见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妪目之,而虎遂自举足以示妪,乃有芒刺在掌,因为拔之,俄奋迅阚吼而愧其恩。”其中,“阚”与“吼”同义连文,“阚吼”的施事是虎。《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录北齐墓志铭有:“虎臣一阚,伏尸百万。”“虎臣”就是像虎一样勇猛的将臣,“阚”的施事是人,与《诗经·大雅·常武》用法相同。而《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集异记》云:“俄闻有物来自林木之间,众乃静伺。微月之下,忽见猛虎负一物至。众皆惶挠,则共阚喝之,仍大击板屋并物。”其中,“阚喝”的施事是“众(众人)”,虎(之)则成了被“阚喝”的对象。方以智《物理小识》:“聋者语阚,痖者多笑。”意思是耳背的人说话声一般都很大,哑巴看起来总像是笑的样子,其中的“阚”指声大。据以上诸例,可以得出:(1)“阚”字单用,多为动词,应该没有名词义;(2)“阚”的行为发出者不限于虎,也可以是人;(3)“阚”所发出的声音一定很大,类似于今天的“吼”“喊”。综合这几个特征看,“阚”的意义应该为“吼叫;大声喊叫”。“虎怒貌”这个意义主要源自“阚如虓虎”之“虓虎”。“虓”,《说文解字》云:“虎鸣也。”《经典释文》:“虓,虎怒也。”《汉书·卓茂传论》:“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斯固倥偬不暇给之日。”颜师古注:“虓,虎怒也。”“虓”就是“哮”,“虓虎”就是“哮虎(咆哮之虎)”。“虎怒貌”与“阚”字没有直接关系。《旧唐书·薛怀义传》记载:“垂拱四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怀义充使督作,凡役数万人。曳一大木千人,置号头。头一,千人齐和。”“号头”是领头喊号子的人,号头先喊号子,数千人跟着一起喊。其文用“”字,“”是“阚”的异体字,音义同“喊”。我们将这个例子与柳宗元《三戒》联系起来看,“”与“阚”都是兼用于人兽的。元戴侗认为:“咆、哮、阚、吼皆怒号之声,义各如其声。”(见《六书故》卷十一“吼”)“阚”与“喊”在古籍中的区别大概在于:“阚”兼人兽而言,而“喊”一般只用于人。

猜你喜欢
吼声集韵犬吠
塔纳达办事处 日本,千叶市,釜沼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The Dog in the Manger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吼声像打雷的雷龙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范东学
胡汉华
吼声像打雷的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