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双发
(贵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贵阳 550004)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产业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一个省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化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是益阳市唯一的贫困县,也是湖南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发展较快,但县域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加快发展安化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统筹安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安化的有效途径。怎样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安化县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安化县是落后山区的贫困县,具有鲜明的山区经济特色,因而应坚持一些特殊原则;但落后山区贫困县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也与平原地区和湖区具有共性,因而还应坚持一些共性原则。总的来说,安化县作为一个落后山区的贫困县,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是各种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普遍遵循的共性原则。安化县作为落后山区大县,自然资源虽比较丰富,但发展县域经济也应遵循科学发展这一共性原则。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立足本地资源、技术优势和现有基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重点,制定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城乡统筹也是各种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应该共同遵循的原则。安化县作为一个落后山区的农业大县和贫困县,“三农”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农业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差距较大。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更要特别重视城乡统筹。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并举,充分发挥工业、第三产业的主导作用和城镇的辐射作用,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是一个各种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永远不过时的原则。安化县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和贫困县,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比较僵化滞后,观念保守,思想落后,比较封闭,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加大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力度,把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坚持体制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各项改革,不断激活内部活力。同时坚持开放推动,借力发展,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导向,通过开放加速破除发展中的观念约束、体制约束和市场约束,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廓清道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县域经济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于特色。安化县作为一个山区县,自然资源丰富,存在“山”的优势,应该主要“吃山”。因此,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因地制宜,选择可行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
安化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和贫困县,经济总量较小,发展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如果按照常规速度发展,那么在短期内很难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很难缩小与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要跳出常规思维和常规发展道路,选择几个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县域经济跳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让全县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着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发挥和保护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全民创业。
近几年来,安化县域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比较显著,交通、通讯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较足,前景广阔。安化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优势,有利于促进经济加速发展;但也有一些劣势,会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
1.水和水能资源丰富。属于湖南省四条大河之一的资水,自西南流入安化县境内,蜿蜒流经120千米,自东北端流出安化。重要支流有洢水、沂溪、潺溪和瀼溪等。水资源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农业、工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同时,由于境内的资水及其重要支流水位落差较大,因而安化的水能资源也较丰富,是湖南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几个县市之一,适宜发展水电产业。
2.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安化县的地貌为山地,森林覆盖率接近60%,自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大中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形势下,安化县具有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较多,古迹亦颇多,非常适宜发展旅游产业。
3.劳动力资源很丰富。2011年末,安化县的人口总量为 101.7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多达74.1万人,[1]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不断增加,劳务输出方兴未艾。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能够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4.国家政策扶持机遇。为了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诸如在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业技术引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国家政策扶持为安化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安化县域经济的发展虽然存在许多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表现在:
1.县域经济实力弱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安化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和贫困县,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较弱。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1 117235万元,[1]人均GDP只有10 977元,比益阳市少9 519元,只相当于益阳市人均水平的53.56%。全年财政总收入只有 74 50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只有750元;地方财政收入只有36 822万元,人均不足400元。而政府的财政支出较大,财政收支状况为财政赤字,财政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财力支持,从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2.产业结构层次低阻碍县域经济发展。安化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第一产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1年三次产业比为25.6:39.7:34.7,同年益阳市的三次产业比为 22.6:42.6:34.8,[2]安化县第一产业的比重较益阳市高3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的比重较益阳市低3个百分点。可见安化县的三次产业比重严重失调,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速度。
3.人均收入水平低抑制县域经济发展。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0 938元,比益阳市少6 390元,[2]该指标只相当于益阳市人均水平的 63.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3 150元,[1]比益阳市的6 773元[2]少3 623元,不足益阳市水平的一半。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安化县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且增长缓慢,消费潜力有限,将抑制消费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矿产资源利用率低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安化县是湖南省有名的有色金属大县,钨、金、锑钒和锰等有色金属资源储藏量丰富。但从目前情况看,勘查的精度和深度不够,部分优势矿产资源尚未开发,部分矿产资源也只是初级开发,开发利用水平和层次低,几乎处于低价卖原材料的阶段,利用率和加工增值率都较低。如果这些矿产资源短期内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安化县域经济的发展就缺乏强有力的后续产业支撑。
5.农村基础设施差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安化县农村的基础设施近年来虽然大有改善,但仍然比较薄弱。一是道路设施薄弱。全县至今仍有个别行政村未通公路,已通公路中有近30%尚未硬化、技术等级低、质量差。行车难,导致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林牧副产品运输时间较长、运输成本较高。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差。人均耕地资源少,水力设施比较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安化县域经济的发展。[3]
6.居民观念落后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由于长期的教育落后、信息不灵、生活封闭等多种原因,安化居民对外界缺乏了解,科技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固守传统习俗、小农意识浓厚、市场意识淡薄,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安化县域经济发展。
安化县要充分发挥上述优势,克服上述劣势,抓住国家扶持落后山区发展的良好机遇,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发展安化县域经济。
安化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观念落后,经济发展环境较差。因此,要转变发展观念,优化发展环境。为此,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突破思想观念上的束缚和障碍,摆脱保守、僵化、封闭的发展观念,树立先进、创新、开放的观念。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硬环境。制定宽松的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要实现安化县域经济的跳跃式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当前,各种生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创造劳动力资源优势,进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核心,劳动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能够明显地改变一个区域的要素禀赋状况。因此,安化县要加大科技和基础教育投入,减轻农村居民教育负担,让农民不但愿意接受教育,而且有能力接受教育。要保证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实施,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回到农村创业。
开发优势资源,培养特色产业,是安化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选择的现实途径。安化县要根据山区的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如大力发展水电产业、茶叶产业、旅游产业和优质高效农业等。大幅降低农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大幅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旅游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使三次产业结构符合山区县域经济的特点。
山区县域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应该从自然资源禀赋出发。安化县具有农副产品优势、黑茶品牌优势、水能资源优势以及自然景观优势。因此,应该做大做强以下支柱产业:
1.发挥黑茶品牌优势,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安化是湖南有名的茶叶大县,安化茶叶历史悠久,地位显赫,“安化黑茶”已经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市场上的一个著名品牌。安化生态环境一流,自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于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优良。因此,安化县应充分发挥黑茶品牌和自然条件的优势,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将安化打造成“世界茶叶之乡”。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茶叶产业发展战略。安化县政府要像云南普洱一样用战略眼光来看待“安化黑茶”,制定茶叶产业发展战略。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领导,协调发展。第二,夯实茶叶产业发展基础。继续扩大良种茶的规模,加大老茶园改造和新茶园建设的力度,改进茶叶产品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提升茶叶产品质量。第三,加强茶叶产品品种开发。茶叶品种多样化,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第四,加大茶叶产品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安化茶叶的品质和功能,让人加深对安化茶叶的印象和了解,提高安化茶叶的认同度和知名度。第五,搞活茶叶产品贸易和流通。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茶叶产品贸易和流通的渠道,减少其流通环节,缩短其流通时间。例如可以尝试利用电子商务等方式销售茶叶产品。
2.发挥自然景观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安化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较多,历史古迹亦颇多,非常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无烟环保产业,还能够带动餐饮住宿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安化旅游产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低,如2009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不足4亿元,旅游业创税仅980万元。因此安化可以借鉴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发展模式,充分动员县内社会资金,广泛引进县外资金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将柘溪国家森林公园、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辰山旅游生态园、茶马古道、三门洞漂流和竹排游等现有自然旅游景点和古迹重新进行整合,建设特色鲜明的安化旅游风景区,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安化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使旅游产业成为安化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发挥水能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水电产业。安化县的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蓄积量达到150万千瓦,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几个县市之一。目前只建成了柘溪水电站、东坪水电站和株溪口水电站等3个比较大的水电站和50多处小水电站,总装机不到130万千瓦,安化的水力资源仍然大有潜力可挖,水电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安化县应该充分发挥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动员县内资金,引进县外资金,大力发展水电产业,再新建3个左右较大的水电站,把水电产业建设成为安化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还要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矿产建材产业和竹木制品产业等支柱产业。
[1]安化县统计局.2011年安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2-03-13.
[2]益阳市统计局.2011年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2-03-06.
[3]蒋秧生.县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初探[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1):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