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海强.
(怀化学院 中文系,湖南 怀化 418000)
《〈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一书,于2012年11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自《阅微草堂笔记》问世以来对其进行最为广泛的文献收搜和整理。该书编纂体例严谨,序跋收录全面,注评资料丰富,适用对象广泛,是一部值得拥有的文献整理著作。
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奉清廷之命,仿西汉刘向奉成帝命整理典籍并撰《别录》之故例,领衔典校秘书20余年,编纂《四库全书》并撰有《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简明目录》,他以此成为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献学家。此外,他还著有《河源纪略》、《唐人诗律说》,编纂有《历代职官表》、《镜烟堂十种》等,另有别集《纪文达遗集》十六卷传世。《阅微草堂笔记》更是他退食之余,杜门著述,精心结撰的成果。纪晓岚晚年“不复以词赋经心,惟时时追录旧闻,以消闲送老”,虽为闲笔,实胜鸿典。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忘听之》、《滦阳续录》五个部分,共计1195则。其书每一脱稿,即为抄胥私写,脱文误字往往有之,其门人盛时彦忧鱼鲁之舛遗谬后世,汇五书为一编,复经纪晓岚检视一过,署以《阅微草堂笔记》以传至今。书中内容十分广博,曾有学者曾将其分为二十二类之多。其中有关人生祸福的征应、梦兆、诗谶,有相命、风水、占卜,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于今虽为落伍,而从传统文化史和民俗学的角度去读,不失其研究价值;其中异人、神灵、狐怪与妖魅等,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读,不失其文学鉴赏价值;其中还有文博、珍玩,有天文、地理,有谈医学,也有论学术,等等。读者从中可以获得趣味和知识,也可以获得哲理和智慧。以文学求者,可以获得叙事之美和文笔之妙;以学术求者,可以获取研究之资,考据之证。
今《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将《阅微草堂笔记》归入子部“小说家类”,而未入集部另设之“小说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则将《阅微草堂笔记》归入子部小说类“笔记”之属的“异闻”项,而将《聊斋志异》归为子部小说类“短篇”之属,有意将二者区分开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于集部未设“小说类”,其子部“小说类”之“短篇”、“长篇”应即《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之“小说类”,可知目录学界对《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的区分是很明确的。纪晓岚也曾对其门弟子盛时彦谈及二书之差异,他说:《聊斋志异》为“才子之笔”,而非“著书者之笔”。这样分楚界汉,并非为了屈人扬己;相反,他说:“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他分道扬镳之目的似助读者把握其书。《阅微草堂笔记》为“著书者之笔”,其是非不悖于传统,而其文彩不让于传奇。书中既有生动的故事,也有深刻的道理,作者学识广博,论理精微,叙事简妙,构思精巧,因此,读者于书中可见哲理,于书中可见学问,于书中可见文章。
蔡元培在谢璿、陆钟渭“详注本”《序》中将清代小说分为三类,分别以《红楼梦》、《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他认为《红楼梦》为白话之章
回体,区别明显;而《聊斋志异》为仿唐代短篇小说,刻意求工;《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信手拈来,由于作者博极群书,虽无意为文,而字字皆有来历,“不为证明,读者或不免失其真意。”新近出版的《〈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一书,汇集诸家之“证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读本。
《〈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通过精心的校勘和广采博收相关资料,使这部名著更加便于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之利用。该书的主要特色如下:
该书选择清代两个重要版本进行校勘,以嘉庆五年庚申本为底本,以道光十五年乙未本为参校本,逐字校过,并出校语以明其版本差异。同时将前辈学者的有关注释和评点、序跋全面搜罗,按时间顺序编纂,条分缕析,眉目清楚。通过不同版本的校勘,和有关资料的收搜,能使读者了解《阅微草堂笔记》刊刻传播的基本状况,一书在手,众本可知。
书中收录了纪昀《自序》、盛时彦《序》和《跋》、郑开禧《序》、徐瑃《纪氏嘉言序》、曾国藩《纪氏嘉言序》、徐时栋《序》、王伯恭《序》和《跋》、蔡元培《序》、沈禹钟《序》等等。
书中收录了从晚清至民国期间所有重要的注释和批点本,共汇集了徐瑃、孙益亭、李春帆、翁心存、徐时栋、王伯恭、谢璿、陆钟渭、沈禹钟等人的注释和评点。这些注评内容十分广泛,有结合书中故事内容对社会问题特别的官场积弊的批判,如徐瑃对《滦阳消夏录》(一)“北村郑苏仙”条、“献县令明晟”条的批点;有对书中词语、典故、名物、舆地加以注释的,如《滦阳消夏录》(二)“相传有塾师”条,谢璿、陆钟渭的《详注〈阅微草堂笔记〉》对“桐乳来巢”的注释;有关于清代重要人物传纪资料的,如《滦阳消夏录》(二)“董文恪公”条,翁心存评注中关于纪昀之师董文恪(董邦达)的生平事迹,可补正史之不足;还有一些评点则是在高度赞扬作者与其书的前提下,对纪晓岚其人和《阅微草堂笔记》一书评议其白璧之“瑕”,如《滦阳消夏录》(五)“余在乌鲁木齐”条,徐时栋对纪晓岚的批评,等等。
该书以其丰富的资料性、严谨的学术性,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和利用价值。同时,采用简体字和新式标点,颇便习惯于简体字阅览的广大读者群体。
该书由吴波、尹海江、曾绍皇、张伟丽等人辑校,汪允普任责任编辑,辑校者曾多次到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收集、校勘有关资料。有些批点为手稿,字迹漫漶,皆经反复考索,不轻下断定。责编亦倾心尽力,严格遵守编辑规程,书稿曾数度邮寄于辑校者与责编之间,为求一字之安,不辞事繁工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他们能获得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