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山
(湖南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湖南 益阳 4130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性。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非常高的旅游形式,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1世纪原市场份额较大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增长率将下降,而文化旅游将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它将与探险旅游等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益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应当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益阳后发赶超战略目标。
1.区位优势
交通对于旅游业起着巨大的影响,旅游资源越靠近交通主干线,其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就越强,从而为其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益阳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当前,湖南正在推进“一小时经济圈”规划。益阳距长沙仅50分钟车程,可有效承接长株潭的文化经济辐射。此外,益阳境内有四条铁路:湘黔铁路、益阳铁路、石长铁路、洛湛铁路;有长常高速、207、309国道和9条省道过境;资江穿城而过,可通江达海;距黄花国际机场仅60分钟车程。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策优势
一是宏观政策机遇。当前,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阶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促进内需、拉动消费、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这体现了发展文化旅游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合拍,同时也说明当前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益阳市委市政府对于益阳市旅游业的开发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中共益阳市委在2012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该决定指出,为提高益阳文化软实力,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这表明益阳文化旅游发展的软环境良好。益阳市旅游局致力于把益阳打造为“长张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中的重要节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定位,及各项旅游发展配套政策的实施,将促进益阳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
3.益阳文化遗产保护级别的提高为开发利用提供了契机
2013年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益阳有羊舞岭窑遗址、涂家台新石器遗址、桃江腰子仑春秋墓群、信义教会建筑群、安化风雨桥、南县厂窖惨案遗址、陶澍墓等共7处入选,这将有力促进益阳文化旅游发展。
4.资源优势
益阳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1)古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益阳就有人类生产生活的遗址。益阳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相争的重要古战场,至今还保留着三国时期的鲁肃堤、甘宁垒、诸葛井、碧津渡、马良湖等遗址。在益阳街头巷尾流传的三国故事,连同古城墙、古井、古渡等遗址一起成为“益阳的记忆”,也为益阳文化旅游带来了厚重的历史资源。
(2)古建筑。益阳是黑茶之乡,源远流长的种茶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黑茶文化。此次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化风雨桥就是益阳悠久的黑茶文化的历史见证。信义教会建筑群包括信义教堂(五马坊教堂)、信义小学(桃花仑小学)、信义中学(市一中)、信义医院(市中心医院)等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是益阳开始接受西方外来思想传播的历史见证。明清古巷也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明清古巷位于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办事处资江西路,保留至今的有魏公庙巷、玉陵坡巷和灯笼馆巷三条古街巷。
(3)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处红色旅游资源。一处是周立波故居。一是厂窖惨案遗址。厂窖惨案遗址、纪念馆是益阳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以近现代重要史迹类型入选第七批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二是德昌公园。南县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段德昌的家乡,为纪念这位为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红军将领,南县人民修建了德昌公园。
(4)宗教文化资源。近代益阳人民以信仰佛教为主。益阳的宗教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宗教名山、寺庙、道观、古塔等历史遗存上。益阳有位于桃江县境内的、融佛教和道教于一体的、唐代以前就为宗教圣地的浮邱山,以及市区的佛教名山会龙山,还有修建于明清,反映行业帮派祖师崇拜的“九宫十八庙”,如富有益阳特色的魏公庙。此外,会龙山上的栖霞寺、始建于唐代传为白鹿含花献佛而成的白鹿寺、沅江的凌云塔、镇江塔等,也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1]
(5)民俗文化资源。安化还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山文化是发源于湘中的安化县和新化县,流传于湖南全省和西南各省区、辐射到东南亚和欧美多国的一种奇特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中华远古文明和湖湘文化的祖源文化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抢救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经济开发价值。益阳还有声名远播的“桃花江美人窝”文化,桃花江闻名中外,得力于上世纪30年代儿童歌舞音乐家黎锦晖先生的《桃花江是美人窝》。
(6)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益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唐代诗僧齐己、晚清名臣陶澍、重臣胡林翼,近代有“中国的辛德勒”之称的何凤山,现代文化名人有享誉大江南北的“三周一叶”(周谷成、周立波、周扬、叶紫),爱国华侨张国基,都是益阳人。此外,众多历史名人也曾在益阳留下足迹,如战国爱国诗人屈原曾到桃江凤凰山写就《天问》、唐代宰相裴休在资江河畔修亭读书。
(7)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益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有1项进入国家级名录,即黑茶制作技艺(安化千两茶和益阳茯砖茶),10项进入省级名录,如南县地花鼓、小郁竹艺。
1.适应新时代旅游业发展需要
旅游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与文化意义的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紧随社会前进的步伐。从全球范围看,旅游新理念层出不穷,如生态旅游、分时度假等,随着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中的个性化、自主化明显,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放松身心的同时陶冶情操,在轻松愉快、舒适的旅游中开阔视野、增加体验、感受历史文化氛围。文化旅游具有知识密集性、形式多样性、启迪创新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因此,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着的旅游需要。
2.加快益阳经济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并且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绿色环保,是当前生态文明背景下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基础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益阳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通过独特创意,把文化资源转变成旅游产品,通过一些大的旅游项目的带动,不断提升区域价值,同时,区域价值提升也反哺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设施,使得区域可以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3.保护传承益阳历史文化遗产
发展文化旅游,不管是现代文化旅游还是历史文化旅游,都会对益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梳理,深挖文化内涵,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继承和弘扬,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创意性的策划将其重新包装,成为这个时代受欢迎的文化旅游产品,很好地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留着“城市的记忆”,同时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提升益阳文化软实力。
4.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质量
对旅游者来说,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是其永远的追求。文化旅游可以促进普通观光型旅游向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游发展,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深层次去观赏吸引物的内在美;领略该地区悠久灿烂历史的同时,品味其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并深入体验现代文明和现代文化,而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游山玩水,仅仅惊叹于外表的壮观或先进的现代文明。
中国的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起步。益阳作为湘中北的一个地级市,由于没有名山大川和相应资金的投入,益阳自然景观旅游一直发展滞后,文化旅游开发则更为滞后,整体上尚处于一个起始阶段。目前,益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大致分两个梯度:
以安化茶马古道为代表的黑茶文化旅游产品、以周立波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等一批景点、产品虽然有了一定知名度,但仍然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益阳是黑茶之乡,源远流长的种茶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黑茶文化。黑茶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茶马古道、风雨桥等建筑文物,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黑茶制作技艺(安化千两茶和益阳茯砖茶)。目前,益阳的重点是发展黑茶产业,如黑茶的种植、研发、销售等。下一步提升的方向是,依托比较成熟的黑茶产业链,整合黑茶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黑茶文化旅游产品。
其余大多数文化旅游资源仍处于待开发状态,尚没发挥其固有的旅游经济效益,其中一部分只是作为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如,益阳入选2013年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这7处文物保护单位,包含文物古迹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等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尚处于文物保护阶段,还没有开发利用。另一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则尚处于发掘整理之中,如古老的梅山文化、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湖南花鼓戏的发展的南县地花鼓。梅山文化不但保留了丰富的原始文物和人类原始思维特征、行为方式等文化信息,而且其浓郁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及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影响力使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抢救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经济开发价值。
益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从真正的产业化的要求来考察,尚处在一个起始阶段,总体实力比较弱小,且经营和服务水平还很低。
目前的益阳文化旅游,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文化旅游品牌。仅以湖南省为例,各市州都有自己的旅游品牌,如,长沙有马王堆、邵阳有崀山、岳阳有岳阳楼 、怀化有洪江古商城、郴州有东江湖、张家界有国家森林公园、衡阳有宗教文化圣地南岳、湘西有凤凰古城、株洲有炎帝陵、常德有桃花源、湘潭有韶山,可益阳至今还没形成独特的旅游形象,打造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虽然益阳上世纪30年代就以著名的“桃花江美人窝”得以名扬全国,甚至东南亚,但是并没有把它打造成文化旅游品牌。被称为湖湘文化祖源文化之一的具悠久深厚文化底蕴的梅山文化也少有人知,说明益阳尚未深入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打造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
另一个问题是客源较少,旅游收入也较少。从湖南地区来看,益阳市目前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较少,在国内旅游收入方面,与湖南几个中心城市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2007年,湖南省14个市州旅游平均收入48.68亿元,益阳只占全省平均收入的56.8%,只占全省总收入的4.06%。
第三个问题是,周边城市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形成挤压。益阳缺乏名山大川,自然景观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也没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故文化旅游也没有做起来。益阳文化旅游业总量偏小,与全省、先进地市相比有较大差距,益阳将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周边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促销力度很大,对益阳产生挤压态势,益阳若不能后发赶超,形势会更加不利。
第四个问题是,区域合作中被边缘化。在湖南地区,长株潭、长常张合作紧密,每月定期会晤商讨旅游发展工作。益阳作为湖南“3+5”城市群的重要成员,长张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中的重要节点旅游城市,身处其中,却游离于外。
结合益阳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及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可实施三项战略举措去推动益阳文化旅游开发。
要做好益阳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应着重从宏观上处理好两个关系。
1.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渗透融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当前,文化不仅是人类的内在需求,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工具和手段,“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文化含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含量提升其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2]其一,要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可通过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及相关历史名人思想的学术研讨,营造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品位。其二,要提升文化旅游服务的文化含量。文化旅游的旅游者与一般的观光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期望目标和期望值是不同的。一个普通的观光旅游者或许能够接受导游对文化旅游景点的“戏说”,但对文化旅游者来说,可能就难以容忍。普通的观光旅游者在民族风情旅游区乐意接受并满足于游戏式“表演”,而文化旅游者也许就会大皱眉头,抱怨“节目”的做作与虚假。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旅游业的具体体现,保护和开发关系贯穿在文化旅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一方面,开发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体现方式,能促进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合理、科学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论是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还是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都可以凸现其资源价值,延长文化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一部分旅游收益返回资源地,用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资源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另一方面,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很多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这个性质决定了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开发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善时,应突出以保护为主。此外,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破坏。由于文化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因此,只有保护好文化旅游资源,才能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塑造城市形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重点开拓以长株潭为主的国内市场、积极开拓长张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上的国际市场。主要应从主体资源的历史文脉、游客心理和行为特征、益阳城市定位等三个方面入手确立益阳的旅游形象。通过益阳城市旅游形象的明确化,使政府和公众对益阳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达成共识,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并积极通过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文化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文化旅游活动的策划,不断推出益阳旅游新亮点,创造新热点,以此增强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2.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展开宣传促销
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广播、节日庆典、互联网等途径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积极拓展新的旅游客源地市场。文化旅游的促销方式是很多的,一般包括两大体系:一是请进来,如邀请记者进行访问旅行、邀请旅行商进行体验旅行和实行旅行代理人培训计划等。二是走出去,如设立旅游办事处、参加旅游展销会、组织巡回旅游促销,或借助客源市场的各类媒体向公众进行宣传促销,或通过促销方式的创新以全面引起客源市场的注意力,如大蓬车式的促销、社区性的促销、综合性促销、网络动态促销等等。[3]
1.要精心打造重点产品
(1)黑茶文化旅游产品。益阳是黑茶之乡,益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机制茯砖茶、第一片花卷茶都诞生在益阳安化,安化黑茶几千年的种茶、制茶、饮茶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茶礼、茶俗、茶风、茶德等丰富多彩的优秀黑茶文化。安化黑茶是益阳的“金字名片”。该产品应综合各种相关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其一,应该把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即除了已开发的茶马古道景点外,还可以修建一所黑茶博物馆,馆内可摆放一些茶具、茶叶、加工工具等实物,介绍黑茶的历史,在古代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以及向游客展示独特的黑茶制作技艺,茶艺等茶文化等。这样,既让游客观看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还能感受现代文明和古老驿道的千年沧桑,体验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二,还要把黑茶产业和黑茶文化、黑茶研发结合起来。新产品的开发、制作工艺的优化有赖于科研的推进,茶厂应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湖南城市学院的黑茶研究基地开始与白沙溪茶厂初步合作,以后需要进一步落实产学研合作协议,加强双方的合作交流,实现黑茶产业和黑茶研发机构的优势互补。(2)竹文化旅游产品。该产品也综合各种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其一,把自然风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桃花江竹海碧波万顷,令人心旷神怡,然而竹子价值不仅止于美观,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正是勤劳智慧的益阳人民创作出小郁竹艺,才使益阳获得“中国竹器之乡”的美誉。可在洪江竹海或百竹园等景点开发设计小郁竹艺体验游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益阳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其二,要把竹产业和竹文化结合起来。竹,其有节虚心、挺直坚韧、四季常青的生物特性象征着坚贞、气节和谦虚,“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表达了竹乡百姓的价值追求,抑或成为民族的品格和禀赋。地域色彩浓郁、古色古香的民间竹文化,在益阳以竹为媒的对外文化交流中焕发出熠熠的光彩和诱人的芬芳。益阳的竹器市场的开拓可与大力推介竹文化同步进行。此外,还应对益阳百竹园进行完善,益阳百竹园汇集、栽培的竹品种已达一百多种,其中不乏珍稀名贵的品种,如龟甲竹、观音竹、湘妃竹、佛肚竹、园竹、方竹、空心竹以及国外的实心竹,为进行林业研究、科普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基地和窗口,也为竹文化旅游提供了重要资源。(3)梅山文化民族风情旅游产品。由于益阳是梅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区内分布了大量的梅山文化历史遗迹,民间保留着大量的梅山文化的历史传说、祭祀、建筑、民歌、武术、婚丧嫁娶等民族习俗,充分展示了梅山文化独特的风俗风情。可优化现有的梅山文化生态园,完善有关梅山文化的历史展览、民俗风光、生活体验、梅山文化美食等有关的特色旅游产品。并提倡定期举办梅山文化旅游节(中国·益阳),营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打造响亮的旅游品牌。
2.兼顾其他文化旅游产品
(1)红色旅游产品。益阳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周立波故居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还有厂窖惨案纪念馆、段德昌公园、曾士峨烈士墓等,可将其组合,设置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旅游产品。(2)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益阳宗教名山、古寺、古塔、教堂有十多处,可重点开发“三山”(有世界无量寿佛第一寺的浮邱山、佛教名山会龙山、碧云峰),“三寺”(栖霞寺、白鹿寺、雷音寺),“二塔”(沅江凌云塔、镇江塔),“一教堂”(五马坊教堂)等。(3)名人文化旅游产品。“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地方的名人总是能够扩大当地知名度,提升地方形象,进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除对周立波故居继续开发外,还包括屈原古天问台的重建,对陶澍陵园、胡林翼陵园的保护利用,对胡林翼纪念馆的开发利用,胡林翼思想的挖掘整理及举办相关的学术研讨。(4)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可利用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等羽毛球世界(奥运会)冠军故乡的有利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产品。益阳奥林匹克公园、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梓山湖高尔夫球场都属该类产品。(5)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可设立南洞庭湖湿地文化旅游区,当年益阳先民靠湖吃饭,以捕鱼为生,现在则退田还湖,恢复其湿地生态功能,除了继续举办洞庭湖渔火节、洞庭湖捕捞节、大闸蟹美食节休闲度假产品外,还需继续完善洞庭湖博物馆等科普旅游产品。博物馆可重点展示洞庭湖生态环境破坏给湖区人民带来的危害,以及当前洞庭湖区人民对洞庭湖的治理,从而使游客在观光之余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有了更切实的感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6)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益阳市地处鱼米之乡,农业地域广阔,农产品、林果资源丰富。这里民风质朴、环境优美,是都市居民梦寐以求的度假地,来此体验超然世外的原生态悠闲生活。可以完善“四乡”农家乐(花乡、竹乡、鱼乡、樵乡农家乐)、农事体验、节庆会展等旅游产品。
3.开发全新的综合型文化旅游产品
在借鉴“印象刘三姐”、“多彩贵州风”等成功经验基础上,在益阳大剧院打造一台大型民族歌舞“印象益阳”,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综合上述各种文化元素,全面展现益阳优美的自然风光、刀光剑影的三国故事、沧桑的茶马古道、古老的梅山文化、南洞庭湖畔的湖乡民俗、独特的千两茶制作技艺以及富有拼搏精神的羽毛球运动健将们,全力推介益阳,全面提升益阳形象。
[1]易永卿.近代益阳文化探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3):12-19.
[2]汤跃跃.消费方式变革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6(3):39.
[3]董丽扬.四平市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5):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