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3-03-31 17:15俞云庆
蚕桑通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特灵脓病蚕沙

俞云庆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站,浙江嘉兴 314000)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俞云庆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站,浙江嘉兴 314000)

蚕病是造成蚕茧减产、茧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嘉兴市秀州区局部地区有血液型脓病(俗称“脓病”)的发生,其集中发病时间大都是在5龄蚕中后期,将熟阶段暴发使蚕茧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对蚕农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笔者调查了我区新塍镇万民村14组2012年秋血液型脓病集中暴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1 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情况

1.1 发病的情况

2012年秋期,我区新塍镇万民村14组的养蚕户普遍发生了血液型脓病。2~3龄蚕受感染,眠起除沙网下有少量死蚕;4~5龄后期,甚至在上蔟后爆发,全组农户发病率高达50%以上,有的户蚕茧颗粒无收。晚秋期平均单产仅10.2 kg,比全镇平均35.9 kg低25.7 kg。

1.2 发病的症状

蚕眠期发病,多为不眠蚕,不食桑,体壁紧张发亮,体色乳白,节间膜高突;起蚕不久发病,节间叠起成高节;食桑一定时间后发病,环节肿胀或如竹节状,或如算盘珠状,透过皮肤看到混浊的体液;病蚕狂躁,常爬行蚕匾或蔟具四周,皮肤易破,流出混浊白色乳液状脓汁;病蚕死后尸体肿胀,部分发黑,腐烂发臭。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蚕呈高节、肿胀等症状,体液变成牛奶状脓汁,俗称脓蚕、高节蚕、水白肚蚕等。

2 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

蚕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由病源、环境和蚕体质这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1 病源大量存在

据笔者调查,当地蚕农习惯把蚕沙乱堆乱放,死蚕乱扔,蔟具不消毒重复使用,甚至普遍将蚕沙直接施入桑园,使桑叶、蚕室、用具、水源及周围环境均受到污染,这是引起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2.2 蚕室用具消毒方法不正确

有的消毒药物使用不当,不能溶解多角体,没有达到杀灭病毒的效果;有的虽然消毒了,但蚕具、地板还有蚕粪、尸体残余和污渍;有的消毒浓度不够或湿润的时间不够;甚至有的蚕具和场地根本就不经过消毒。

2.3 养蚕技术差,方法不科学

防病卫生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防病消毒制度。养小蚕、大蚕的蚕室、用具混用;饲养粗放,蚕头过密,眠起处理马虎或大小蚕混养,没有做好扩座和提青分批;除沙及大蚕下地动作粗放,容易造成蚕体受伤,扩大传染范围;发病后没有及时做好科学处理。

2.4 叶质差,病虫害多

桑地严重缺肥或过于偏施氮肥,蚕食下后体质和抗病力差。桑园污染严重,桑树病虫害多,野外害虫与桑蚕交叉传染。

3 血液型脓病防控对策

3.1彻底消毒,消灭传染来源

养蚕前必须全面清洁和彻底消毒养蚕室及所有用具。要按照“消—洗—消”方式进行消毒,即养蚕结束后先对房屋、场地、用具消毒一次,防止病原物扩散污染,再进行全面的清洗,清除污物,然后在养蚕前再全面消毒一次,达到消毒全面彻底。

3.1.1 清扫清洗

清理养蚕场地、用具残留的蚕沙、死蚕、烂茧及垃圾,运到远离桑园、蚕室的蚕粪池(坑、房)堆沤,或集中烧毁;全面打扫上述场所地面、墙壁、墙角,能冲洗的还应用清水冲洗干净;养蚕用具均应全面洗刷干净,特别要注意括除蚕具粘附的尸体、脓汁残余和斑迹。

3.1.2 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

漂白粉液消毒漂白粉是最常用的消毒药物,对家蚕的各种病原物均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市售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一般按25%计)。使用浓度为含有效氯1%,即1 kg漂白粉加水25 kg,喷洒消毒,需湿润0.5 h以上;小件用具可用漂白粉液浸渍消毒,但竹木用具浸湿后应马上捞起,接着浸第二池用具,避免每次浸渍时间过长、漂白竹木而损耗药效,影响后面浸渍消毒的效果。

消特灵液消毒消特灵即漂白粉精,用0.3%有效氯的消特灵液消毒,对家蚕的各种病原物均有较强的杀灭效果。消特灵1袋主剂125 g,1瓶辅剂,配制时先将1包主剂加少量水调成浆,然后加辅剂,再加入25 kg清水,搅拌均匀,约2 h后,取澄清液加入辅剂喷雾,消毒后蚕室蚕具至少保持0.5 h湿润,在傍晚消毒次日晾晒。

石灰水消毒石灰水对血液性脓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的病毒粒子和多角体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使用浓度为2~5%,即新鲜石灰2~5 kg加水100 kg。喷洒消毒和浸渍消毒均可。需保持湿润0.5 h以上。也可用6%~10%的石灰浆喷刷墙壁、地板,达到杀灭、封闭、固定病原物目的。

3.2 加强饲养管理,良桑饱食,增强蚕体抗病能力

(1)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时刻牢记出入蚕室、贮叶室换鞋,采叶前、喂蚕前和除沙后、拣捉病弱蚕后洗消双手的基本防病制度。

(2)养蚕环境调节,给予适宜的温湿度,防止高温、焖热诱发病毒病。应防止大蚕期高温多湿、闷热,做好蚕房通风换气,提高蚕的免疫力。

(3)适时扩座,特别是高温多湿的夏秋季节更加需要放稀蚕座,要保证每条蚕有3倍于蚕体的活动空间,减少蚕儿互相抓伤而感染血液型脓病。

(4)喂给肥培管理好的适熟桑叶,不喂偏老、偏嫩、发热、发酵、带泥沙及病虫污染的叶。

(5)全龄用漂白粉(或消特灵)液浸渍消毒桑叶,防止病从口入,效果较好。

(6)勤除蚕沙,推广使用焦糠、石灰、草节等蚕座干燥剂,减少蚕座湿度。蚕体消毒多用新鲜石灰粉,蚕室、蚕具消毒多用漂白粉(或消特灵)。

(7)做好眠起处理,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蚕在感染后表现为迟眠、迟起、爬边,必须提青分批,坚决淘汰弱小蚕,减少蚕座内传染的机会。

(8)严防病原体的污染扩散,妥善处理好蚕沙、病蚕和蔟具。蚕沙要远离蚕室和桑园,必须堆闷后才能施用。淘汰的病死蚕一定要放入消毒钵中,集中深埋,防止家禽食下,造成病原体传染。

3.3 提高桑园管理水平,以桑叶质量保障蚕的体质

(1)加强桑园水分和肥培管理,每年至少使用1次有机肥,要按照10∶4∶5的氮磷钾比例平衡施用化肥,提高桑叶的内在质量,增强蚕的体质和抗病力。

(2)注意桑园治虫,防止桑虫传病给桑蚕。

(3)做好蚕沙的无害化处理,禁止病死蚕和蚕沙进入桑园,桑园不能直接施用蚕粪作肥料污染桑园;

(4)保证桑叶洁净,用经过消毒的采叶箩、车辆来装叶、运叶;用经过严格消毒的贮叶室、薄膜存放桑叶,保持桑叶洁净;

3.4 全面推行和严格管理小蚕共育,杜绝小蚕染病

小蚕抗病力较弱,是对饲养环境条件和饲养技术要求较高的阶段,推行小蚕共育,专人、专室、专具、专用桑园,精养细管,养好小蚕。根据各发育阶段的需要搞好蚕室气象环境的调控,选采适熟桑叶,良桑饱食,增强抗病力。防干保鲜膜要分清正面和反面,防止人为污染。搞好眠起处理和提青分批,及时淘汰弱小蚕,减少感染机会。每个小蚕共育点都要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病制度,养蚕员要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洗衣服,养蚕期间避免接触农药,定期对地面和蚕室的空气进行消毒。

3.5 严格防范,避免农药中毒的影响

蚕发生微量农药中毒,容易引起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蚕在病毒感染比较轻的情况下暴发蚕病,生产上常常出现发生农药中毒后,暴发血液型脓病的现象,所以避免农药中毒是预防血液型脓病暴发的一个重要措施。桑园农药要选准农药品种,准确把握浓度和时机,大力推行以村组为单位进行桑园病虫害联防,个别时间必须单独用药的,应严格控制可能造成的污染。相邻的村组之间要互通情报。桑园周围的农田频繁的大量地使用农药的时候,正式采桑前必须先试喂,确定安全和后方可大量用叶。

3.6 早发现早控制,防止病情蔓延

发现血液型脓病蚕,必须立即小心拣出,并用新鲜石灰粉或防病一号药剂,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病、死蚕或弱小蚕用消特灵或漂白粉的1%有效氯液、或1%石灰浆,浸渍1~2 d再行深埋,不能用来饲喂家禽和家畜,以减少蚕病传染的机会,以免病原在养蚕环境中的传播和扩散,危害以后蚕期的蚕作安全。

猜你喜欢
特灵脓病蚕沙
特灵科技计划到2030年将产品碳排放减半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品种“锦绣2号”通过国家审定
香港荣膺 “2019 年绿色建筑大奖”
特灵科技荣登道琼斯可持续发展北美指数榜
蚕沙真好吃
蚕沙处理资源利用分析
蚕沙的妙用
咳特灵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
大姚县家蚕脓病的防治技术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