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军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重悬念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激趣设疑导入、操作导入等四种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激趣导入;方法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无数实践证明:一个精彩成功的导入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在设计导入方面的一些尝试及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与交流学习。
一、设置悬念导入
新课导入时,教师巧设悬念,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而兴趣是一把开启学生思维之门,让学生尽情发挥创造力的金钥匙,此时教师加以指导,略加点拨,使学生处于兴趣最高涨的状态,智慧的火花就会随之点燃。
“巧设悬念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原理,设计出充满悬念的情景导入新课,紧扣学生心弦,让学生感到十分神秘,产生解决疑难和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将学生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例如,我在讲《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时采用了巧设悬念情境导入法:上课铃声结束后,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大串数字“149162536496481100121144”(由1至12的平方数组成),故意说:“降低点难度,就写这些位吧。”写完后马上提问:“哪位同学能在30秒内记住这个24位数字?现在开始计时。”话音刚落,一部分学生开始背这串数字,很快教室就被一片背数声所淹没。这时我又故意催促时间,有的学生说:“这么多位,怎么能在30秒内记住?”有的学生说:“这个数字一定有什么规律,快找。”这个学生的判断马上博得了大多数同学的肯定,但是大家就是找不到,30秒很快过去,当然,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个数字。接下来我便说:“刚才有的同学说这个数字一定有规律,说得很好,这个数字确实有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我还可以继续写下去,而且能够无穷无尽写下去,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规律?想知道的话就请同学和我共同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二、生活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亲自经历或熟知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导入新课。如我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时,是这样导入的:2008年初,一场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和冰雪灾害席卷了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冰灾肆虐之处,铁塔倒塌,线路停运,电网遭遇持续打击,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现在某支部队接到上级指示,命令他们重建一座电塔,此座电塔负责向张、王、李三个相邻区县(三个相邻区县的位置不共线)输电,要求电塔到三个相邻区县的电网距离相等,也就是说如果将三个区县抽象成三个点A、B、C,如何求作一点P,使PA=PA=PC?这个点在哪儿?这个点怎么找?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塔的位置,以便灾区人民早日用上电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学了这个知识,你就能在平面内找到一点P,使它到其他三点的距离相等,也就能找到建电塔的位置,为饱受冰灾之苦的灾区人民做一点实事了。
三、激趣设疑导入
激趣设疑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乐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探究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让学生们把教室看做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把每个学生的位置都看做一个点,并提问:“如果要把这些点放在第一象限或坐标轴的正半轴,应如何确定坐标轴?”学生讨论后确定以第一行所在直线为横坐标,朝门的方向为正,以教室靠窗户第一列所在直线为纵坐标,向后为正方向。确定好坐标系后,宣布游戏规则:我说坐标,哪位学生坐在那个位置,就起立。规则宣布后游戏正式开始。我说第一个坐标(2,5)后,学生们反应得较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用手点着座位依次找,而后却有三位学生站了起来,这三位学生互相看了看,在大家的一片争议声中两个学生缓缓地坐了下来。这时我提问坐下来的学生:“你们为什么坐下了?”这两个学生中的其中一个回答:“我把原点看错了。”接下来我又说了几个坐标,学生反应的速度就快多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当学生们感受到“点与坐标一一对应的关系后,我加大难度:能在教室中画出一条经过(2,3),(4,3)两点的直线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能”。我继续追问:“那条直线的解析式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马上回答出是待定系数法,这时我顺利地引入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何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呢?”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设疑引入课堂,既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操作导入
初中学生获取事物规律、掌握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的数量、典型性和变式,取决于他们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参与操作,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组织学生从长度分别为10cm、16cm、20cm、30cm的竹签(各一根),任取三根看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而从4根中取出3根有以下几种情况:(1)10cm、16cm、20cm;(2)10cm、16cm、30cm;(3)16cm、20cm、30cm;(4)10cm、20cm、30cm。通过动手发现:(1)(3)可以摆成三角形,(2)(4)不能摆成三角形。从而发现:如果较短的两根竹签之和小于或等于最长的第三根竹签,就不能组成三角形。这样,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三角形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的第三边”,在引导学生操作中建立起来,并自然进入新课。
诚然,导入艺术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四种导入方式外,还有温故导新法、歌谣导入法、计算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等多种导入方式方法。只要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一定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甘肃省通渭县常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