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鹤
摘要:构建地方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将全程实践教学理念贯穿到大学四年全程中,通过课内实践、教育实习、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方式进行。为此,需要在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基地建设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学前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089-02
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即托幼机构教师。就幼儿园而言,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是决定能否胜任教师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高校而言,一方面,学校设置的教学实践课程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学校设置的教学实践课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择业取向和就业状况。目前,托幼机构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专科师范院校一味地迎合幼儿园急功近利的需求,重艺术技能、轻理论,培养的学生能唱会跳,能很快胜任幼儿园的工作,但是这些人相对缺乏教学智慧,只能成为教书匠;另一方面,本科院校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不能摆正自身的位置,不能很快完成由培养中等幼师学校师资向培养幼儿园师资的角色转变,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不能合理安排教学实践课程,培养出的学生科学、人文基础相对厚实,教育理论扎实,但却是“书本知识的巨人,教学实践的矮子”,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实践性较强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强调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此,笔者以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一、全程实践的含义
全程实践是“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在实验、实训、实习情境中构建知识与行动之间的联结,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积极完成‘预备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同时实现职前学前教师、在职学前教师和学前高校教师的教学相长及协同发展”[1],具体到地方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就是全程实践。在时间上体现为将实践教学贯穿在大学四年全程中,在形式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教育实习、课程实习、教育见习、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按照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实践的学习程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反思型和智慧型的准幼儿教师。
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幼儿教师方面除了规定要具备一些说、唱、弹、跳、画等基本技能外,还突出其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准幼儿教师要有将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具备教育研究与反思的能力,不仅会用所学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创造知识,这是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教师区别于中等师范及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否达到专业化要求的重要标志。对幼儿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研究,它是基于教育现场的实践性研究,应突出教育研究的情境性和反思性,突出对理论的验证和运用。教师的实践如同医生的临床实践,需要不断去发现问题,做出决策,进行反思,获得自己的专业成长,形成教学智慧。所以,实践教育必须贯穿于幼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
二、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全程实践教学的目标
作为从事幼儿教育专业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仅要考虑到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且还要从专业发展的视角来设计课程方案。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形成学生的教育研究与反思能力,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并形成新理论,成为一名发展型幼儿教师。
2.构建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体系(见图1)
(1)课堂教学
在大学4年中,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安排比例适宜的讲授课和实践课。对于教师口语、计算机、三笔字等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课堂讲授只占其中1/2的课时,其他时间要强化学生的练习。对于琴法、舞蹈、声乐、绘画、手工等艺术类技能课,课堂讲授也只占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多练。而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游戏理论与指导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要安排适宜的实践课程。通过课堂讨论、研讨、案例分析和实验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重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教法课程,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可以通过模拟讲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校外实习进行课程实习,让学生到现场实践教学,使其掌握教法课技能。通过课堂内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运用,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育实习和见习
在了解了关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后,还应强调从教育实践中学习。让学生进入教育现场,促使学生提高判断力,形成教学智慧,并使其能应付多变的教育事件。因此,与以往集中实习不同,全程实践教学理念下的教育实习分散在大学4年中,根据实习的目的分为教育见习、课程实习、科研实习和顶岗实习,每个阶段实习的目的和内容也不一样。其中,教育见习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与一日生活,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任务,并产生职业认同感。课程实习的目的是结合所上课程加强课程与实践的联系,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学会反思,学会研究。科研实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亲临现场时,发现问题,学会选题,体验研究的过程,为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做准备。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置身于教育现场,承担起幼儿教师的职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不断进行创新,形成教学智慧。
(3)课外活动
对于教师口语、计算机、三笔字、琴法、舞蹈、绘画、声乐等技能类课程,只靠课堂上讲授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讲授只是告诉学生如何去练,但是,技能能不能掌握及掌握的程度怎样要取决于学生在课外下的功夫。
(4)第二课堂
学生弹琴、绘画、口语表达、写字、唱歌和跳舞除了期末课程考试外,我们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主要是通过教师技能大赛、艺术作品展与艺术技能大赛、语言技能大赛、教育名著选读、课件设计与制作、合唱团、舞蹈队、教案展示、儿童画绘本作品展和班级文化环境创设作品展等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形成“课内—课外—第二课堂”连贯一致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
图 1 全程实践教学图示
三、建议和思考
1.改革教学方式
要贯彻全程实践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师主导讲—学生被动听”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在各科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与教育生活相融合。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教育实习和见习,采取研讨、角色扮演、模拟实习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专业意识的形成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可以运用问题研讨和模拟教学等方式,并结合课程特点在一学期期中安排四周的课程实习,使学生到教育现场进行语言课的教学实践,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再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促进其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既能进行理论讲授又能进行教学实践操作。“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教师队伍结构而言的,即既有理论型教师,又有实践型一线教师。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师资结构、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全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团队建设上,一方面,要吸收一线幼儿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要鼓励高校教师多到实践基地去学习、去研究,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优化整个教学团队。
3.建立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2]。以幼儿园为基地,坚持服务地方的宗旨,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来自教育现场鲜活的实践感悟,促进其专业发展。根据实习的内容和目的联系不同的托幼机构,并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实践基地,结合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和不同阶段的学习目的,选择适当的实习基地,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学生优化发展。
4.改革教学评价
为了更好地实现全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我们确立了类型多样、不同主体、多途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课程的考核,除了期末考试外还强调要有平时考核的形成性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在评价形式上除了书面方式外,还包括第二课堂的评价,以全面促进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周全. 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J]. 学前教育研究,2011(5).
[2]李子彦. 基于能力本位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长 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