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
【摘 要】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保护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我国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公众所认可。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非政府组织
一、前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受到了污染和破坏,影响了人类自身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2009 年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显示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公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中排名第三,紧跟“物价问题”和“食品安全”之后,位列“三甲”。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挑战,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恶化趋势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个人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各国的经验表明公众参与极大的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的准则之一,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006年2月22日正式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细节内容,政府已经在着力推进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就是各利益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机制,使更广泛意义上的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真正介入到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资源公平、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
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对策
1、加强环境教育
公众的环境意识与其自身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越高,参与愿望也越强烈。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环境意识越弱,参与愿望也随之降低。所以说,在我国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意识的关键在于加强公民各阶段的教育,只有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环境知识增加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识。我们秦皇岛地区一直把环境宣传教育作为生态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把政企决策层、环境管理者和学生作为重点目标人群,实施全民环保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围绕节能减排、生态市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传播生态文明信息,开展环境宣传工作。迄今,已经在《秦皇岛晚报》开办了创模专栏,在《秦皇岛日报》进行“创模”系列报道,在大学、中小学中相继开展了大学生环保演讲比赛,“创建环保模范城,打造生态秦皇岛”环保征文比赛,“我心中的环保模范城”儿童环保绘画比赛,国家“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环保教材进校园等环境教育活动,拓宽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渠道,扩大了接受环境教育的群体。二是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环保主题节日,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可操作性强、易参与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环保部门做好上街宣传、新闻发布会等活动,通过活动深入关注百姓生存环境,切实解决部分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使公众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了解环保职能、学习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知识。
2、完善环境保护奖励机制
公众是否会积极参加环境保护事业,完善的环境保护奖励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明确规定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就有权利获得政府的奖励,政府必须予以奖励。这样就可以增加奖励的确定性,使公众对奖励有合理的心理预期,从而更好地指引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其次,规定公众获得奖励的条件,明确评价的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就可以减少奖励评审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对公众应该获得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奖励,关于奖励的形式,鉴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应该在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突出物质奖励。再次,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奖励程序。完整的奖励程序包括:奖励的申请或推荐、申请或推荐的审查、奖励的评定与公布、奖励争议的处理、奖励的核准和颁发、奖励差错的补救措施等等。最后,为保证奖励机制能够长期有效运转,应该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奖励基金的来源渠道应该多元化,可以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也可以是单位和社会的捐赠。
3、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
民间环保组织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民间环保组织通过检举、公益诉讼等促进环境法律的实施,通过参与政府环境政策、意见表达等方式,实现对国家环境权力的制约。圆明园环评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该事件经过环保团体将之揭发、公布后,引致媒体、公众以及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使政府部门如国家环保局、林业局等得以掌握主导权进行调查,研究有关工程是否违反环保相关规定。可见,非政府组织在环境管理上有着重要作用。为此,一是要放宽对环保社团的设立条件,有利于促进更多的环保关心者投身于环保事业中。与此同时,建立对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回馈机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激发非政府组织及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为非政府环保组织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将部分环境公共服务职能交由非政府环保组织实施,大力支持和鼓励环保民间组织获取并有效使用环境公共资源,充分发挥非政府环保组织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社会功能,从而为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和物质基础。三是加强引导和管理,帮助非政府环保组织健康发展。与他们一起统筹规划、推动社团组织发展壮大。四是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政府在向非政府环保组织提供信息和资金支持的时候,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方式多样。如:直接提供专项经费支持;通过税收优惠鼓励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环境公益事业。在支持“身份合法,行为合理”的组织的同时,也应适当考虑那些“因合理而存在”的草根非政府环保组织。提高公众投入环境事业的积极性,推动中国环境事业的改善。
4、推行环保信息公开制度
首先,政府环保部门要做到信息公开。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向民众公开执法的依据、环保方面的政策、办事的具体程序、各类环保收费的项目、标准和依据,从而实现民众对环保执法的民主监督。环保部门还可以考虑建立环保执法的回访制度,多方面、多渠道征求民众对环保执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多种形式的听证会、政府应定期向社会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等形式,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的透明度,让公众对有关问题有所了解,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其次,推行企业环保领域的信息公开制度。让企业对其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是必要的。由于企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企业的排污又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企业环境信息有效充分的公开,有利于公众参与过程中政府和公众对各自行为动向的正确把握,从而成为公众参与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上市公司,应当推广在其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做法,将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公开状况同其上市及扩融直接挂钩。还要对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评级,促使环境信息公开成为是企业的一种日常工作,安排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予以实施,并采取相应的企业内部协调措施,接受和处理公众对其所披露信息的反馈意见,保证此项工作的持久有效的开展。
三、结语
总之,国家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必须依靠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公众的积极参与,这是由国家政府的性质、职责和能力决定的,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管理实践上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在这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方面与成熟国家尚有不少的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艳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
[3]齐树洁 林建文,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