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 姜丹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于教育的实践性研究日趋重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阶段,人才供给的类型、层次、结构日益多样化,实践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创新实践教学,如何正确认识、科学设计和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如何增强育人实效,是当今高校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三课堂”育人模式;育人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88-02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学,而实践教学又是这条教学链中极为重要而突出的一个环节。加强并创新实践教学,增强育人实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今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2012年,教育部、中宣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中指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1]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着诸多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亟待探索、改进和创新。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也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培养多是被当作一种技能并加以“知识”的形式予以传授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缺乏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创造性。因此,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高校的实践教学依然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经过对一些高校实践教学情况的调研,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知识、能力都来自于实践,因此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也同样需要实践。然而,基于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难度大、投入多,很多高校都缩减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或应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创造力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比较复杂,从实验的规划设计、实验的相关准备到实验报告的批改,特别是大学生校外的生产实习,除却学生难以组织管理的因素外,学生的住行安全保障以及实习过程的检查指导都需要详细安排,同时教师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很多老师在实践教学时只是走过场、应付过关了事。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到位
尽管当前很多高校都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明显增加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但是很多实践课程都是虚设的,以我校冶金工程专业为例,实践教学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实习的集中安排与实习内容不协调。目前我校的实习主要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往往是一种感性认识的实习或是参观式的实习,安排的时间最短,一般是一天左右,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只能浅显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集中在学期末或整个学期的1周至4周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学生只能了解整个冶炼工程的一个或部分过程,无法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总体了解,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协调。冶炼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与车间操作紧密结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授课之后才开始实习的,这使得学生无法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在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而不知道学这些知识对自己有何用处,从而感到不知所措,存在着盲目性,进而难以调动自己的积极主动性。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同校外企业合作,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但是这样的实习基地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诸多原因,在其建设和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还没有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和企业对实习基地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远远不够。二是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被单一化。高校将校外实习基地仅仅作为培养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途径,而诸如实践教学基地在毕业生就业、反馈教学、人才培养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却被弱化或掩盖。
(四)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
从教学考评体系来看,很多高校现在都不太注重对实践创新环境的营造,没有制定相关的专门的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高校现在一直沿用的还是一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方式在面对学生实践中产生的千差万别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方面,显然无法做出公正和科学的评价,其结果是既难以考查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增强育人实效
(一)构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涵盖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科技实践、管理实践、劳动实践、艺术实践、军事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和德育实践等。因此,高校要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大力推行“三课堂”育人内容与方法。
1.第一课堂育人,即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教室和校内实验室完成。
2.第二课堂育人,即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或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和熏陶的各类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
3.第三课堂育人,即走出校门进行的各类社会实践、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创业实践等。
第一课堂是育人的基础空间,第二、第三课堂则是育人空间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巩固第一课堂,加强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形成“三课堂”互动机制,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实践教学、增强育人实效的具体举措
1.创新实践教学内容。高校的实践教学要始终以坚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深入实际、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可设计为以下几大模块:(1)德育实践。主要包括用实践着的、发展着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如学生党校培训、德育讲座、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2)文化型实践。主要包括举办文化艺术讲座,组织并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等。(3)团队合作实践。即学校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4)社会实践。鼓励、支持学生以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为宗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兼职、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等服务型实践活动。(5)专业技能型实践。
目前,高校必须强调的是实践教学中的专业技能型实践的改革。(1)高校的实践教学必须向应用、设计、综合型方向发展,改变过去验证型的实践内容。(2)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3)加大对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力度,筛选综合性、应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课题,结合专业及生产实际要求进行指导,为大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4)延长专业实践时间为一个学期,使学生在未来工作的职业环境扭转中进行实践锻炼,突出“环境塑造人”,把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5)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规划。实践教学在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应占25%—30%,大一学年是基础理论教育,大二、大三学年是专业课程学习,大四学年主要是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
2.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制。第一,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由实践教师对学生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第二,建立一个教师评价体系。即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考评:(1)实验、实习计划是否符合本专业特色。(2)实践课题能否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3)教师是否指导、检查到位。(4)通过检查实践计划、课题、实践教学中的指导过程来评价教学质量。(5)对实践教学进行督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3.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育人平台。(1)依托高校资源,加大专项经费的申报,努力搞好校内实践基地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速度,形成以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生产经营及推广示范为主的产学研基地。(2)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多途径、多形式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总之,创新实践教学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未来的高等教育而言,只有在继续改革和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推进大学生实践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德平.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2):37.
[2]袁健.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164.
[3]黄本笑,刘信信,邢俊瑜.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128.
[4]张天勇.地方高校强化实践教学主体地位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293.
(责任编辑:姚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