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学传播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

2013-03-27 07:21牛桂芹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特派员村官

牛桂芹,刘 兵

(1.呼伦贝尔学院 科研处,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2.清华大学 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 100084)

一、引言

所谓“大学生村官”,简单而言,是指由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1]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随即其它省份进行效仿。2005年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政策,使得“大学生村官”活动从自发、效仿和试验走向了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 ,不单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向农村输入精英和科技来弥补农村人才的匮乏,改变城乡科技“数字鸿沟”,这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计划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农村科学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还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直至目前也没有引起科学传播界应有的重视。笔者深入M旗(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某个中等发达的以种植业为主的旗,相当于县)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农村科学传播理论而进行定性研究,分析“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科学传播中的现实作用及问题,讨论其应有的潜力,以唤起科学传播界的广泛关注。

二、M旗“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

M旗的大学生村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组织部主管,是国家选聘下派的;另一部分由科技局主管,是M旗通过对国家“大学生村官”制度创新而自行选聘的。其中,国家选聘下派的“村官”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状况类似,相比之下在科学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因此笔者不予以重点关注,这里主要针对本旗特色创新部分加以分析。

2007年,M旗在全国大学生村官行动的启发下,启动了“大学生驻村”工程,将“大学生村官”制度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紧密结合了起来,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也带动了呼伦贝尔市的其它旗(县)。

对于该举措的实施,旗委、旗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旗委书记任组长,政府旗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22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来负责驻村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007年初,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在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采取公开考试、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综合考核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30名大中专毕业生、35名优秀在职、退休、乡土科技人员为科技特派员,确定了8家资金、技术、人才实力强的单位为法人科技特派员。经过对65名科技特派员和8家法人科技特派员进行业务培训后,派驻到了全旗9个乡镇78个行政村。[2]派驻工作遵循乡镇需求、专业技术特长、项目产业带动和就近安排的原则进行,而且进一步通过签订工作协议书明确了村官的工作期限、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相关待遇等。2007年末,为下一年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人才质量,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和号召,[3]并且颁布实施了新的政策,对年龄、专业、管理及待遇等做出了规定。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又面向社会选聘了83名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和7家法人科技特派员,全旗148个行政村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全覆盖,[4]1其中,包括了18名大中专毕业生科技特派员,[5]笔者称之为“村官科技特派员”。

对于“村官科技特派员”的管理,M旗主要通过三项机制来进行。其一,“政策保障机制”:按照《关于大中专毕业生、科技特派员驻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制定的“两待遇”,对科技特派员按月发放差旅费补贴,并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承担项目、技术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村集体或农户经济实体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活动,发展利益共同体;其二,“领导帮扶机制”:按照《关于旗级、旗直机关主要领导与驻村工作人员建立帮扶机制的通知》,建立了旗一级的领导帮扶科技特派员、旗直机关领导干部帮扶科技特派员及乡镇领导干部帮助科技特派员制度,结成“一联一”帮扶对子,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发挥他们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此外,部分村领导与驻村工作人员也结成了帮扶对子;其三,“金融跟进机制”:M旗制定出台了《M旗科技特派员创业“金融绿卡”暂行办法》,为科技特派员创业申请贷款提供方便,目前已经为科技特派员贷款近百万元。[4]1-2

三、M旗“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M旗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已经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在科学传播中发挥了较直接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体现于科技特派员的各种模式的创业行为中,同时也体现于其它的日常工作中。

首先,在科技创业行动中,M旗依据“双向选择、服务农民”的原则,鼓励“村官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创业行动,与农民建立起经济利益共同体,探索形成了村官服务于科学传播的六种模式。一是领办园区模式:“村官科技特派员”以个人出资或股份制、合伙人等方式,出资创办、领办公司、园区、基地等,引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对周边农民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有偿技术服务模式:“村官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广大农民协商合作,获得合法报酬;三是返租倒包模式:“村官科技特派员”自己先承包土地、投资种植业或养殖业,然后返包给农民种养,给予农民一定的技术指导,从而收取农民一定的承包费;四是组建协会模式:“村官科技特派员”以创办的科技园区、示范点和企业为依托,成立产、供、销的协会组织,吸收相关农户为会员,带领农民走进流通领域;五是技物结合模式:“村官科技特派员”投资建立科技服务站,为农民无偿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六是无偿服务模式:鼓励大学生自愿对农民进行无偿服务,带着感情、技术和信息,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接受农民咨询,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一年来共举办科技培训班183期、发放资料3.6万余份,培养农民技术员2000余人,参训农民 8 万人次。[4]2

其次,除了六种创业模式,大学生村官在科学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也反映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深入调研,走村入户,掌握所驻村的基本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撰写详尽的调研文章,为乡镇或旗里对该村的科学传播制定计划提供乡情民意。第二,在信息网络化建设工作方面,“村官科技特派员”成为了传递政策法规、科技致富信息的传递员。为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部分“村官科技特派员”到旗第一职业中专进一步学习信息网络化应用知识,完成了本村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和远程教育的信息接收与传递工作。第三,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方面,驻村大中专毕业生春耕之际入户调研宣传,帮助村民联系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及其它农资。其实,在“大学生村官”协助村“两委”的各项常规工作中,经常涉及科学传播的内容,还有农民书屋的管理、科普信息栏科技信息的更新等。

四、简要分析

(一)M旗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科学传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M旗自行选聘的村官与国家选聘下派的村官相比在科学传播中存在着更大的优势。第一,自行选聘的村官获得了从事“科学传播”工作的制度保障,自然其作用发挥就会更大。比如《M旗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了驻村大学生的任务,包括引进和推广实用科技、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同时,在关于考核的分值列表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其明确规定的科学传播工作任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见图表1)。第二,M旗自行选聘的村官都作为科技特派员,是科技局联系村民的重要延伸触角,虽然也协助村“两委”做党建等内业工作,但主要还是从事科技的推广与普及以及村里关涉科技方面的其它工作;第三,旗里选聘的村官都来源于本旗,多数是农民出身,因而不但了解本旗的农情与民情,而且有农业生产方面的实践经验,科学传播工作中易于使农民接受:第四,在专业方面,本地选聘村官更具有本地需求的针对性,计算机专业、涉农专业的村官比例相较自治区选派的更大一些,因而他们的专业也比较适用。比如:我们对两部分村官第一年派驻的专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对于M旗自行选聘的部分,第一年(2007年)计算机专业和涉农专业人数约占此年度选派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对于自治区第一年(2009年)下派的大学生村官,此类专业人数只占下派人员总人数的约六分之一。[7]

图表1“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考核目标分解图表① 图表数据来源:M旗科技局工作资料“2008年驻村工作”中的“科技特派员考核目标分解表”。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M旗的“大学生村官”行动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科学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广大农民的科技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第一,大学生驻村缺位现象严重,很多被乡镇或旗里一些单位借调;第二,对农民的科技服务工作缺乏。即使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没有被借调,但也忙于村部的内业工作而无暇顾及对农民的科技宣传和指导,甚至有的很少有时间真正接触农民;第三,个别大中专毕业生的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存在被动局面,进入角色较慢,与村“两委”协调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第四,乡镇或村部工作繁多,有的大学生同时承担或参与党建、青、工、妇等许多工作,在疲惫中对科技服务和创业等事项失去了激情和热情;第五,实践中大学生创业艰难,没有发挥出较好的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大多数村官仅限于常规性的技术服务,创办领办科技实体的很少。一方面是由于驻村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驻村人员和广大农民对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创业资金、市场、项目、信息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使得多数驻村工作人员没有能力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第六,管理机制不够灵活,需逐步推行和加大市场化运作,开展有偿技术服务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七,对驻村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考核办法存在着一定的形式化和表面化现象,还需进行修订和完善。比如:《M旗驻村大中专毕业生特派员工作服务记录表(工作日志)》的最后部分强调指出:“此表作为大中专毕业生驻村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服务内容由驻村大中专毕业生本人填写”[8];第八,示范点之间,村官之间因服务项目、发展基础、业务素质等方面不同,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效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五、讨论:“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科学传播”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计划从源头上就与“农村科学传播”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最初实践中的“大学生科技村官”政策就对“农村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村官”利用节假日开展良种推广、病虫防治、合理施肥、发展乡镇企业等科技服务活动,为帮助农民致富铲除了道路上的障碍。[9]随着发展变化,虽然今天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被去掉了“科技”俩字,而且针对的是毕业了的大学生,但是这些“村官”的工作内容仍然离不开重要的科学传播方面,而且他们与在校大学生相比驻村时间更长,更加有利于深入地了解农村环境,进而促进农村科学传播的发展。无论当下已经发挥的作用如何,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科学传播”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讨论:

其一,大学生村官较其他下乡的科技人员具有特殊的优势。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原因,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工作人员多数不愿下到基层去,人才科技只能浮在上面,不能为沉在农村基层的科技问题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大学生村官”能够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将“浮在上面的人才科技”与“农村基层的问题矛盾”联系起来。另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专家即使被派驻农村,也会由于繁忙等各种原因而出现下乡时间短、深入农村不够、间歇性强等弊端。而“大学生村官”能够常驻村,有的甚至最后在农村扎下根来,这样就加强了科技下到乡村的长效性。

其二,基于“人际传播”中“观念领导者”视角的分析。关于人际传播,是指“发生于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活动,……二人谈话、书信往来、互送电子邮件,大都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10]关于“观念领导者”,美国学者罗杰斯曾经进行了阐释,认为“观念领导者”在某一领域发挥着引领观念的作用,他还将观念领导者分为单一形态和多元形态两种,其中多元形态观念领导者指某个成员担任多个主题的观念领导者。[11]“大学生村官”自然应该是村里的多元观念领导者,应在农村的人际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社会中大众传媒固然重要,但是在农村科学传播中利用率较低,实效性不高。同时农村地区具有很浓的“乡土性”,农民科技素质偏低、文化观念落后,而且还存在着对“科技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政府官员的不信任等,所以人际传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村官”观念较新、知识面广、思维灵活、文化素质较高、科技能力和服务意识较强,具有半官半农的特殊身份,充当了村委与村民的联络员,作为乡村的科技、经济、文化观念等方面的领袖,容易产生追随者和效仿者,他们的言行能够对农民产生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其三,“大学生村官”有利于农村科技服务机制的优化。当下我国农村的推广体系和服务机制基本是重合的,实际工作中有时上传下达的行政职能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弱化了其服务功能。“大学生村官”由于不是纯粹的村干部,能够超然于不同的利益集团之外,这就决定了他们发挥行政职能的弱性,不仅自己能够发挥服务功能,而且也能够影响整体村级组织成员的服务观念。同时,“大学生村官”较普通村干部还具有特殊的科学传播者身份,如:作为科技特派员、科技信息员、科普使者等,由此可以参与到农村科学传播的一些服务性较强的非政府组织当中。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也能够改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年龄结构不合理和文化程度偏低的人才匮乏现状,激发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

其四,“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科学传播“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人才补充。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大量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同时还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但是目前基层农业信息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缺乏信息化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这样,在农村造成了科技信息的传播瓶颈,存在着“信息最后一公里”难题,科技信息不但不能真正充分“下乡”,而且入乡镇后也要继续受阻、传不到农民手中。“大学生村官”应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之一,他们来自科技信息较发达的高校和城市,是高校、城市与农村基层和农民的纽带,与信源和信宿都有着很好的关联。大学生村官是经过选拔的优秀毕业生,一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利用远程教学技术把当地农民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筛选出来,以符合农民接受能力的方式传授给农民或者亲自教给农民操作方法。

六、结语

“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农村科学传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作用发挥并没有达到较理想的状态,应该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如何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关于“大学生村官”行动和“农村科学传播”实践的理论研究还都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关于二者关联的研究更是比较欠缺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提升。然而,本文的研究只是提供了一个研究的视角,以期唤起科学传播学界对类似于“大学生村官”这样一些农村科学传播新生力量的关注。本人期望自己,同时也希望同行们将来能够作进一步的研究,加强实地调研、扩展研究广度和提升理论深度。同时,也期望教育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和科技服务能力的实践锻炼,以为农村科学传播领域输入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Z].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5.

[2]M旗科技局.M旗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Z].2007.

[3]M旗科技局.全旗“科技富民行动”运行情况汇报提纲[Z].2007.

[4]M旗科技局.M旗2008年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Z],2008.

[5]M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全旗“科技富民行动”实施方案,2008.

[6]M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M旗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协议书[Z],2007.

[7]M旗组织部.2009年自治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M旗现有人员名册[Z].M旗科技局.驻村大中专毕业生信息库,2007.

[8]M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M旗驻村大中专毕业生特派员工作服务记录表(工作日志)[Z].M旗科技局资料,2007.

[9]付光玺等.“大学生科技村官”现象探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4):59-61.

[10]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1]〔美〕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特派员村官
唱村官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调查与研究